孩子说:封闭自己的心灵已经很久了,一个自大的自己藏在心里,也就不太在乎外在自我的诸多问题了。我告诉孩子,每个人大致是一样的,一个好的追求完美的自我,一个消极的懒散的自我,不断地原谅自己。这就是人,就是具有灵魂的人,两者是不断地斗争中步入明天与未来的。无法说,一定是谁对谁错,因为我们多是普通人。美国一种激情文化,说自己是最好的!我经历过这样的培训,对此不置可否。然而我们祖宗的文化,注重内敛,注重修养。我们是浸泡这样的文明长大的,如何应用需要孩子自己去体悟与实践。
偶然的挫折,别人的误解与羞辱,往往是增强自闭的前题。对于孩子还有就是,缺乏有效的关爱,这我没有理由推卸责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对于孩子我一直停留在此境界。是孩子的老师,反复地敦促我,才使我由此省悟机会。因此要扭转这个局面,远比我设想的复杂。教育不是什么空洞的言论,这只能导致逆反,加深孩子的封闭与隔阂。
细细想来,许多的沟通,看似流畅,其实也存在这样的封闭问题。用心感受,是可以度量的。所谓:“说话的目的是使人愿意听进去”,这才是沟通效率的体现与保障。因此,沟通之人自我的冷静与理性,必将体现决定性的作用,自省相距甚远。
当然学而时习之,是必须的。如此看来自我也是一种心灵的封闭,平时受到情绪的左右与影响颇大,自我克制也是远远不够。翻脸如翻书一样快,这是孩子对我情绪变化的一种写照。为什么?也是反映自我的修炼不够,所谓学无涯,是谓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