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大学新论

[复制链接] 1
回复
7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24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必须具备有就业意识。所以我很支持国家在高校内提倡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大一就开始的。而不是说等到了大四才开始的。

让大学生们从入学就要面对选择,就要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进行必要的学习。这个是必须的。比如学生选择了就业。那么他就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是非专业路线来进行选择。自己适合的路线。

再比如学生选择了创业,那么就根据自己的选择加入学校的创业者协会。或者是类似创业的组织进行锻炼,当然受不了的可以退缩,强调一点。并不是说进入了这个协会或者是这个组织就一定会有什么优等的待遇或者是学校组织的更多的帮助,不是的。学校首先要将创业这条路上的困难先指出来,让学生去选择。

待业这个词不应该属于大学生。

那么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呐,做为一个大一的学生进来大学校园,除非意志已经非常坚定选择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就可以马上选择阵营了。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可以在大一的时候参加多个社团。多个组织,多学习多锻炼。反正大一新生入很多个社团是很正常的事情。到了大二就很正常的寻找归属。学校应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组织有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堂课程。一般由各个学院自行组织,这个组织要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关于本专业本学科毕业后创业、就业等发展思路的规划与协调做出统筹课程。大四时:结合社会上的经验,可以加入一些适合的就业技巧课程。或者是创业技术支持。学校组织的创业的协会或者组织、要求大二以上(含大二,大二只可以见习干事或者是其他非正式成员)主要以大三、大四的学生为主,以校园创业或者是以一些其他的方式配合。

另外一般学校都有学术大厅,或者是学术交流中心。多举办学生熟悉的本专业或者是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互动。打破学校高墙的壁垒!可以举办多校园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关于大学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我想本身不出于就业压力。也不是出于社会的压力。大学生必须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让我联想到了《新青年》是啊!这个社会这个时候出现的新青年就是要适应这个社会。我想这个是高校的教育制度改革的问题。在这里我只是以一个毕业的大学生提一提自己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多大的意见

 

该贴来自群组:大学生门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0:46:5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东西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