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IT业] [转帖]富士康比亚迪之争背后:摩托罗拉诺基亚定价权保卫战

[复制链接] 2
回复
7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15 21:2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见习记者 程久龙 钟良

  “富比之争”再起波澜。

  4月10日晚,富士康国际(2038.HK)突然发布公告称,比亚迪原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夏佐全因涉案,已于3月21日遭内地公安机关拘留。而此前,有关夏佐全因牵涉“富士康诉比亚迪侵犯商业机密一案”被拘的传闻,早在业内不胫而走。

  蹊跷的是,就在富士康发布上述公告前的三天,比亚迪股份(1211.HK)“抢先一步”发布了夏佐全的调职公告,称夏佐全已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并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原因是“处理个人事务”。但对夏被拘一事只字未提。

  直到4月11日,针对富士康单方面放出夏佐全被拘消息,比亚迪被迫打破沉默,于4月11日发布公告承认夏确因“协助调查”被警方拘留四天,但因证据不足已被释放。比亚迪并表示,夏的辞任与此案无关。

  迄今为止,夏佐全是涉及此案的比亚迪最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其涉案被拘亦令一度扑朔迷离的“富比之争”再度升级。

  有组织地侵权?

  也许应该追问的是,作为比亚迪创始人,与富士康无从过节的夏佐全为何会搅入这场令人捉摸不定的纷争中?

  4月7日晚,一富士康内部人士曾隐讳地对记者表示,夏佐全牵涉此案,是涉嫌“有组织的盗窃商业机密”。但比亚迪方面对此坚决否认。

  “富士康方面对公司电脑系统是有安全监控的,大约是在2005年左右,发现有员工向比亚迪传送涉及商业机密的电子邮件。”4月7日,一位此前曾代理富士康向比亚迪提起“民事诉讼”的法律人士向记者透露。正是由此,才解开了“富比案”的冰山一角。

  4月10日,富士康公告称,两名原比亚迪员工因侵犯富士康商业机密罪,已被内地法院判刑。富士康方面表示,上述两名员工此前均供职于富士康旗下公司,离职后均被比亚迪聘用,但上述两人曾将富士康的商业机密“泄露”给比亚迪。

  对此,比亚迪方面的回应是,上述两个在定罪前已与比亚迪解除劳务关系,其定罪是针对个人,“集团无需因其被定罪而负责”。

  此前,业界对富比之争,大都这样分析:起家于手机电池及配件制造的比亚迪,在开始向全手机代工转型时,直接与同城对手富士康构成正面竞争。2007年,比亚迪计划将手机业务分拆上市——“这显然是富士康不愿意看到的,诉讼只是富士康阻止比亚迪上市的一种手段。”这是当时市场上,为数不少的观点。

  2007年6月,富士康国际(2038.HK)旗下两家子公司,同时在香港以盗取商业机密为由,将比亚迪告上法庭。但伴随着比亚迪电子的成功上市,富士康的诉讼也随之升级。

  3月13日,富士康公告已将对比亚迪的民事诉讼转为刑事诉讼。而上述富士康人士亦向记者暗示,案件被转为刑事诉讼“一般是认定情节特别严重,而且警方也立案侦查了。”

  对此,4月11日比亚迪内部一知情者对记者回应,立案侦查只是公安机关履行法定程序,夏佐全被拘也是如此,“警方对案件履行调查职能,而夏仅是作为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的高管配合调查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代工业者“被动”厮杀

  “我们已经背负‘打压比亚迪’的帽子好久了,不想再对官司本身说什么。”4月7日,富士康一位官方人士如是平静地回复记者说。在稍作思考后,他反问记者:“你们为什么不去考虑,在这个事件当中,除了当事双方之外,外部力量所扮演的角色呢?”

  不少代工行业的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富比之争”的背后,折射出近年来手机代工厂为争夺相对日益萎缩的市场蛋糕,而“被动”厮杀。

  “原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牌厂商的代工厂主要集中在富士康、伟创力等少数厂商,但随着比亚迪等手机配件企业向手机全代工的转型,这种格局正在逐渐打破。”深圳一手机代工企业人士表示。

  比亚迪投资者关系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其手机原件和组装两大业务,80%到90%的客户都集中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

  “这其中有不少原本可能流向富士康的订单,后来转向了比亚迪。”有知情者透露:“譬如,摩托罗拉的手机组装业务中,原本富士康份额巨大,但现在比亚迪表现很强劲。”据比亚迪电子2007年度业绩报表显示,后来居上的手机组装业务表现尤为抢眼——销售额人民币18.98亿元,同比增幅竟高达3409%。“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摩托罗拉的订单。”上述比亚迪人士说。

  此外,由于手机电池原材料、机盒塑料价格的上涨,也令传统的手机代工厂倍感焦灼。记者获悉,近年来随着锂电池原料价格上扬,手机电池的毛利已由原来的25%下降到21%左右。相比之下,以手机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该领域无疑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不止于此,受制于珠三角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新劳动法》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传统代工厂商一度倚重的人力成本优势正逐步减弱。深圳某手机代工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据其初步评估,今年以来其人力成本普遍上升5%到10%。

  生存的巨压之下,争夺有限的订单资源,让原本相安无事的同城代工厂“剑拔弩张”。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此次针对比亚迪的侵权诉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诺基亚及摩托罗拉的订单流向。“订单通常被认为会流向胜诉一方,这是富士康方面预防订单流失的意图所在。”上述分析人士认为。

  摩托罗拉们保卫定价权?

  在这场诉讼案中,作为双方争夺的“客户资源”——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貌似“置身事外”,事实上各自命运却与此紧密相关。

  上述富士康人士向记者坦言,持续了一年的“富士康比亚迪之争”,其背后则是一场跨国公司的“定价权”保卫战,“无论是富士康,还是比亚迪代工,他们(摩托罗拉等)最关心的还是自己是否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摩托罗拉在全球的主要订单集中在富士康、伟创力和台湾的华宝通讯这几家大的代工企业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这趋于垄断的代工方,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产品价格,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上述手机代工企业人士对记者分析。

  他以摩托罗拉的手机组装业务为例:“一般代工厂组装业务的毛利大约做到4%就差不多了,但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代工企业组装的毛利要做到6%。”

  尽管如此,由于在手机代工领域,“摩托罗拉们”出于对产品出货周期和产量规模的需求,往往对富士康等实力强劲的“代工大佬”们存在一定的依存度。因此,面对后者在定价权上的强势,前者显得话语微弱。

  “从某种程度来说,摩托罗拉们希望代工客户分散一些好。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他们意味着更强的议价能力。”上述人士指出,“但前提是新进的代工企业在产能规模上,要达到巨头们的要求。”

  比亚迪投资者关系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在工艺和品质上,与富士康并没有什么差异,差距主要体现在规模化上。”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已悄然展开扩充产能的布局。今年2月,比亚迪宣布将斥资1.64亿元收购匈牙利一家从事手机元器件制造、模组制造及手机组装的公司Mirae Industry。与此前在此设厂的富士康形成对垒态势,直指欧洲市场。

  此外,还有知情者向记者透露:“比亚迪集团正在酝酿整体回归A股,未来募集资金将有很大一部分用来扩展手机业务产能。”

  与比亚迪手机扩产的雄心息息相关,眼前富士康诉比亚迪案的胜败,将直接关系到其对手——富士康在手机代工领域的“相对垄断地位”是否能被打破?进而“摩托罗拉们”能否如愿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身处漩涡之中的比亚迪不愿正面回应:“相信越来越多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订单会分流过来,这是趋势。”

  (本报记者丘慧慧对此文亦有贡献)
沙发
发表于 2008-5-3 09:17:07 | 只看该作者

富士康真牛!

两个瘪三老台居然敢惹太子,看来比亚迪逼的人家狗急...呵呵

象老郭之流的资本家本就应赶出中国!

支持比亚迪!

板凳
发表于 2008-5-9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各有千秋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