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需要人格提拔中国文学家,小说家乃至生活中的各色人等,都常常去崇拜大自然,崇拜大海,塑造神秘和神圣。于是,中国人从一出生开始,便被泡在了崇拜偶像,放弃自我的氛围之中。人们总是很愿意伍体投地地崇拜大自然,崇拜大海,崇拜日出,乃至去崇拜一个人。于是,中国少年的人格常常是委琐,畏缩,胆怯的。他可能毫无个性,在生人面前扭怩作态,不敢开口说话。 的确,文学作品,日常谈话中,崇拜的东西太多了,让人五体投地,放弃自我的时候太多了。于是,我们失去了自己,没有个性,没有信心,怕面对生人。 一位朋友带着他的弟弟来让我多加指点,以便增强口才和社交能力,我该怎么说呢?我首先告诉他们,一定要打破崇拜心理,一定要进行自我的人格提拔――也就是说,首先要有个性,有信心――要敢于开口去与人交谈,口才便自然上去了。 是的,中国少年需要进行人格提拔。 当我在十八岁时,初次去到大海边时,我有一种神圣感,于是照了不计其数的照片,当我八二年第一次去到北京故宫,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颐和园,中南海故居等地时,我自己也有一种神圣感。似乎我自己都变得伟大起来,于是我照了许多照片寄回家里。我自己感到自豪,也希望他们为我自豪。也相信他们会很自豪,父母问我:怎么花那么多钱去照这么多的照片? 而今想来,当时那种心态是很可以理解的,正如钱钟书谈到的中学生是"有大脑没有头脑"的年代一样,我们当时还太单纯幼稚――单纯幼稚到去崇拜神圣的地步.于是,去大海,天安门等"神圣"的地方,的确是可以让我们自己感到"神圣"的――它让我们自豪和神圣,让我们原来的远远的崇拜,向往化作现实的与神圣同在的自豪. 也就在八二年的秋天,我忽然觉醒了――我发现:我当初太过分地崇拜了神圣的东西,我将不再盲目崇拜了――我根本就不会再崇拜了,因为我已找到了自我.那便是我的:"十九岁生日觉醒"了. 由此观之,"十九岁生日觉醒"不是偶然的,它大概也可以说是大海之行,天安门之行的结果吧!――要不是那夏天的多次与"神圣"同在的自豪,要不是因为那大连,北京,西安之行那众多神圣的自豪感,我们怎么敢想象自己竟可以超越于神圣之上而不再盲目去崇拜呢?我又怎么会突变般地飞跃,从而抛弃那盲目的五体投地的崇拜呢?! 的确,中国少年需要人格提拔。 ——摘自李泽尧著作《中国人生存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