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文化?你可别忽悠了!

[复制链接] 0
回复
5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16 17:5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注:本文发表在《河北酒业》,原名为《从五粮液看酒业文化营销路径》,本题目为笔者在BLOG里发布时更新。

       文、职场有坑一书作者商振 
         《河北酒业》编辑与我联系,希望我就“在中国白酒业文化营销和文化品牌竞争中,河北白酒哪去了?”进行一些分析。其实我拿到这个题目时,第一个反应在我脑海的问题是:“河北酒业的文化点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以反问的形式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河北酒有文化吗?”我知道,这第二个问题可能是河北酒业同仁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河北酒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河北是中国酿酒技术的发祥地之一,灿烂的造酒文明史,一直都有燕赵的位置。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年代最早的酿酒作坊遗址,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酒曲实物,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保存年代最久的酒实物,以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蒸馏酒锅实物都是在河北发现的,这不正证明河北酒的历史悠久吗?
       但我所说的是“酒文化”,而不是“历史”,历史并不等于文化。什么是文化,我想这是首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从广义上来说: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也可以称之为“文化”。但是,相对于如今的市场传播的角度,酒文化应该是属于狭义的文化,它应该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正如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注意,这里强调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而回望前面列出的那么多的第一,我们可以发现,河北酒业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而不是适合传播的非观念形态类文化。
        我们再看看川酒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五粮液为例,它也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这并不是今天如此成功的根本原因。由于用五粮酿造的酒,规避了其他白酒用单一的或两三种粮食为原料酿造的酒风味单一、口感欠佳的不足,自古以来博得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美。到了唐朝,此酒还被文人墨客赋予了两个好听的名字,叫春酒和重碧酒,宋代称为荔枝绿和姚子雪曲;五粮液在明朝时被明成祖封为贡酒,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此酒被作为国酒,跟随郑和犒赏四海,扬我国威。郑和每到一处都以五粮液的酒名声称,“我来自五粮俱丰之国”;清朝,被作为“通神之物”,是“圣液”,应用于皇家祭祀等隆重的场面;1988年,十世班禅在扎伦布寺灵塔祀殿把五粮液作为祭酒用来祭天典神;2005年五粮液被正式确定为西藏大昭寺吉祥圣母殿的永久供奉护法酒;2006国际孔子文化节五粮液被选定为祭孔大典唯一祭祀酒。发现了,五粮液的文化是建立在以诗歌文化之上,是建立在御用的皇家文化之上,是建立在“通神”的祭祀文化之上。
       从五粮液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应该有历史性、群体性和影响性三个主要特性,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它完全符合了“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定义,因此它是适宜传播、讨论和记忆的,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五粮液品牌的成功。而值得学习的一点是:五粮液集团06年提出了“由品牌走向文化”的口号。过去是挖掘文化为五粮液品牌提供支撑,当品牌成长到一定时候,再把品牌衍伸为文化。这个顺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白酒行业里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动辄“文化营销”,个人认为这样不对。没有经过深刻的挖掘、整理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反而牵强制造“文化”噱头,只能解一时之急,但这样的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五粮液给我们的启示是:依照文化的三大特性,从浩瀚的历史中去挖掘,提炼上升为“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的文化,当然更重要的是选择好切入点,把文化与品牌捆绑到一起然后广泛的传播,个人认为这是所谓酒业文化营销的基本路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