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节能式思考 人类每时每刻都在燃烧着自己的未来。 油耗已经不单纯是产品的卖点,而是必须执行的标准。 在全球气候变暖、油价暴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能源再度告急!!!2007年10月底,北京、郑州、石家庄、太原、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柴油供应紧张,广州、东莞、珠海等地的加油站出现停售柴油与90号汽油的情况。11月1日,中国各城市在等待了半年后又迎来了油价再次上扬……这些情况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11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在“2007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透露,财政部、国税总局、环保总局三方正在研究制定征收污染产品税和排放税的有关政策。排放税是针对终端消费者征收的,例如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车主就要为其缴税,可能会在加油的时候一并征收。而污染产品税是针对企业的,即生产高污染产品的企业要付出的代价。虽然政策现在还只是在做前期的研究工作,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出台。 “在越来越以环保和节能为发展方向的摩托车产业,很多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将重心放在摩托车新型动力的研制上,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现有产品技术格局将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那时将是摩托车产业的第二次革命。如果哪个品牌不加入这个改革的潮流,淘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行业专业人士分析说。 说到摩托车产业的环保,首当其冲的就是2008年马上要执行的欧Ⅲ政策,在这个中国摩托车产业格局变革时期,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外资已经走在前边,他们将这个政策的实施看作是重新划分中国摩托车市场“版图”的良机。因为国外先行欧Ⅲ排放标准,合资整车企业生产的机动车要进行技术升级比较简单,他们在引入中国市场之前,大多已符合要求,只要稍加改装,就可完成从欧Ⅱ到欧Ⅲ的跨越。2006年7月31日,五羊——HONDA摩托(广州)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款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水平的摩托车SCR110(佳御)。作为国内第一款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水平的环保、节能型踏板摩托车,佳御采用了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它搭载了可以对燃油喷射进行精确智能调控的程序控制燃料喷射系统,配合低摩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清洁性。而雅马哈也不示弱,在2006年12月,重庆建设雅马哈推出2007版天剑YBR125。这款YBR125是中国运动型跨骑车中首款真正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采用电喷技术的摩托车,不仅满足了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同时还具备发动机良好的启动性、节油以及驾驶时舒适的运动性等特点。 而对于国内摩托车企业来说,因为技术水平还在探索中,欧Ⅲ的实行相当于一种产业革命,他们大多将采用与进口国外发动机或与国外厂商合作研发来完成欧Ⅲ标准的研发和改装工作。 在节能方面,随着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等做了具体规定,明确生产企业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规则》将从11月1日起施行。而摩托车新能源领域也进入到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关于新能源的话题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年,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提高空气质量,米兰市政府积极倡导更多使用两轮交通工具,与皮亚乔集团签署协议共同进行混合动力摩托车实验。在日本,Honda开发出利用非汽油能源的产品并投放市场,例如采用绿色能源的电动踏板车;不断改良且深受顾客好评的电动助力车,以及此后推出的面向下一代的概念车等。YAMAHA在东京车展上带来至少9辆新车,其中混合动力的就有4辆,这是其中的Gen-Ryu。ZF-R6600cc的引擎和强动力高效的电动马达,流线的外观,再配上降噪设备以及声控启动导航系统,后视的摄像头等等,让人们对混合动力的发展产生很多遐想。 而在中国,新型动力车的推广不仅是技术方面,很多客观原因也掣肘着新能源车型的发展?由于产品的技术复杂性和前期投入成本较大,但政策上却无明确的优惠支持,只能依靠企业的单方面投入。大企业由于战略清晰、发展规范,使得前期投入成本大,但政策不明确,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缺乏,市场化运作断层;小企业以短期谋利为主,通过不规范的市场竞争手段,不仅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还对整个领域的发展造成了侵害。尽管一些企业最终突破了技术和资金的壁垒,但成熟的产品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配套设施不完善,与现有汽车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面临着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的考验,最终使得产品成为一种标志和形象,根本无法通过市场产生规模化效益,也影响了企业的投入热情。 所幸的是,一些企业在种种困难面前逆势而上,在混合动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9月19日,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有商用价值的新型生物质能源踏板式混合动力摩托车在国内问世,该混合动力摩托车是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支持的节能环保新产品,是一个高科技的专利产品,在国内还属首创。 现在中国摩托车领域关于新能源的研究,很多企业还处在波澜不惊的态度,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都忽视和这方面的研究,据笔者了解,很多准备抓住新商机的合资、民营和国企正在为圆自己的新能源梦想秘密蓄力,等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他们就会迅速释放技术势能,快速占领未来市场,尽管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并不嫩准确预测,随着国际油荒发布频率的加快,预示着这样的市场已经在我们周围盘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