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过完了,为了让自己的大脑重新恢复高效运转状态,特写一篇以锻炼思维。
今天说说“细节”,当年汪中求出书探讨“细节决定成败”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今年春节期间这个“细节”问题倒是很让我感兴趣。
这不近日媒体又爆出春晚的第一个小品《街头卫士》的背景照片侵权,在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照片主人准备起诉中央电视台。其实,因为背景照片惹祸的情况在这之前春晚就发生过,去年有个节目的照片不就因使用了日本的一座大楼照片,而说是中国的城市建筑而备受争议吗。接连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这似乎不应该出现在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央视身上啊。
布景在细节上犯些小错误也没有什么关系,无非被人发现后给点经济补偿罢了。(建议央视美编以后用百度搜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我最接受不了的是那些无视人民智商的家伙。
《投名状》终于获得了今年贺岁市场的冠军,我看了,没看完。感觉没有啥,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处理的让人无奈。给俘虏发馒头一段,演员手里拿的是方形的馒头,和我们家吃的一样。(济南的报价是一元钱四个)我的常识告诉我,以前做馒头都是半圆球形(详见假新闻:国家出台馒头标准),方形的馒头是在上个世纪末才出现的。道具太不负责任了,图省事花钱卖馒头,注意控制费用预算啊!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投名状》中的火枪和火炮了。清军的火炮连发功能强大(我总以为因为散热原因,当时火炮的连发速度是很慢的),清军则大都手持火枪在战壕中作战,(当时的火枪因为填充弹药的原因肯定不如冷兵器灵活,士兵们有视死如归的精神,赞一个),战壕上堆积着麻袋作为掩体。如果演员们脱掉清服换成棉袄棉裤,我真以为就是《集结号》了。
《集结号》在我的评判中是要远远强于《投名状》的,虽然他有太多的模仿痕迹,虽然解放军已经开始使用手语传递信息了。
其实,一台晚会、一部电影,整体上讲效果很好或是达到了商业目的,这本身是可喜可贺的。但是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到位总让人感到有些别扭。做就做好它,不要因细节而让你如此“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