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地平线 - 

[谈天说地] [佳作推荐]珠三角失掉竞争力了吗

[复制链接] 17
回复
46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3-8-8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缺少的部分。

四,深圳直辖有没有必要?
“深圳直辖?”有朋友一听到这四个字,就不屑一顾地笑了:“深圳真的是没辙了,把希望都寄托在直辖梦上去了。重庆不也直辖了吗?又有什么用?论经济规模,深圳超过它了,马上苏州也超过它了,会有越来越多的非直辖市超过它的。直辖不是救命稻草。”
说得对,说得对啊!但你不得不承认,直辖还是带给了重庆巨大的战略利益。如果不是直辖,重庆在国内排名下降的速度可能要比武汉、西安快得多,而现在它是国际上认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五个城市之一。如果深圳直辖,同样能够获得巨大的战略利益。
至于深圳市政府是否把希望寄托在直辖上边,这个先不说它。现在我问你一句:你认为深圳直辖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一直坚信不疑:深圳肯定会直辖,只是在1999年那次没有冲上去之后,现在还不够火侯。
为什么说深圳肯定会直辖?因为政治。中国是中央集权的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就必然想方设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当觉得控制起来难度较大时,最有力的一招就是:在行政区划上动手,削弱你的实力。广东坐大一向被中央视作头疼问题,而将深圳分出去就是其中一个对策。同时深圳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又刚好对直辖有利。
不只是深圳,早晚有一天,青岛、宁波、大连都有直辖的可能性。如果这几个城市真的直辖了,那么厦门、苏州、宜昌等城市直直辖的可能性就会大增。为什么?削弱地方的实力。有人说了,发展得好好的,干嘛非要分而治之?对经济发展不利!不利?有什么证据证明不利呢?如果国内建立起了统一的大市场,行政区划对经济的干扰减少,那么行政区划对经济的影响就会降低到最低限度,有什么利或不利的?无非是不在你那个省的盘子里了,可还在我中央的盘子里嘛。
你不信?走着瞧。中央的智囊机构里一直有人坚持这样的观点,以中国这样大的国土面积,行省制度如果不改革,那就得增加行省的数量,否则不利于管制。
无论是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还是广东省、山东省,其人口和经济实力都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了,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研究员认为,以中国这样的国土,设立50个省级行政区域较为合适。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美国有51个州,中国现在有33个省级行政区域,还太少。有人研究说,为有利于管理,最好2000-3000万人口设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增加数量,一种办法是增加省的数量,这个比较难,因为从别的省中分出一个省来,一般至少会牵涉两个以上的省的争执,平白无故地搞一个省出来,动静太大。老实说,现在全国最有可能增设的省,笔者以为可能是将河北(邯郸、邢台)、山东(聊城、菏泽)、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连云港)、河南(安阳、新乡、濮阳)、山西(晋城、长治)六个省各割出来一两个地级市,恢复解放初期就曾存在过的“平原省”,这样同时削弱了山东、江苏两个经济大省和河南、山东这样两个人口大省,平原省原省会放在新乡,现在就有可能放在徐州。另一个最有可能增设的省就是恢复过去的“热河省”,将河北、内蒙、辽宁各分出来一部分,热河省原省会是在承德,现在就有可能改在秦皇岛。
最有潜力可挖的则是增加直辖市的数量。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我们的直辖市数量并不少,后来都削减了。但若增加到50个左右的行政区的话,至少刚才点到名的城市是很有可能直辖的,而其中呼声最高的肯定非深圳莫属。
1999年江视察广东时,坊间就传出了深圳直辖即将拍板的消息。那可能是最接近于实施的一次机会。为何最后没有提出此事,相信是由于广东地方的坚决反对,而江那次行程主要的政治任务是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相比之下,深圳直辖反而是细枝末节了。但此后关于深圳直辖的传言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反而时有传闻。
在坊间流传的深圳直辖方案中,有大、中、小三个版本。“大方案”是:将现在珠三角东部的深圳、东莞、惠州三个地级市合并成深圳直辖市,这是最理想的方案(为什么是最理想的,笔者稍后细说);“中方案”是将惠州市下辖的惠阳市和东莞市南部与深圳接壤的几个镇划给深圳市然后升格直辖;“小方案”是惠阳和东莞各割几个镇给深圳,以满足深圳拓展用地的需要。
在笔者看来,“小方案”小修小补,不符合我党做事的风格,因为割几个镇没有任何战略意义,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中央若要直辖深圳,肯定是从战略需要出发的,只为升格而升格,意义不大。因而“小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不直辖。
在“大方案”与“中方案”之间如何选择?那要看广东省反对的力度和中央整合的决心。因而笔者相信,如果深圳近两年就直辖的话,就会是选择“中方案”,如果过五六年,胡温获得第二个任期之后直辖的话,那就极有可能选择“大方案”。为什么?在胡温的第一个任期内,广东地方势力是其必须争取的力量,因而与广东省讨价还价的筹码不多,不可能会把东莞割给深圳。如果胡温获得第二个任期之后进行,那么其时广东地方势力的政治价值就已不多,而最高决策层信心正足,“大方案”此其时矣。
笔者认为,深圳要么不直辖,要么就要选择“大方案”,否则对深圳、对香港、对珠三角都意义不大。而三市合并的“大方案”将会对深圳与香港共同组成中国第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香港加深圳和同处珠三角东部的东莞和惠州两市,总人口可达到2200万左右,面积则达到近2万平方公里,现经济规模约为2000亿美元(2002年香港1620亿美元、深圳约270亿美元、东莞约80亿美元、惠州约70亿美元,后三者合计约420亿美元)。如果深圳可以将东莞和惠州进行整合,这样的大深圳与香港共同构造一个双子结构的大都市,就完全具备发展成纽约、伦敦、东京那样世界大都市的条件:
一, 这个大都会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香港机场(有最方便的与国际联系的通道)为主体,以深圳机场(与国内联系十分方便,可填补香港与国内通道不足的缺陷)为补充的航空港;以香港港和深圳港为主体,以惠州港和虎门港为补充的庞大港口群有强大的物流能力;由香港东铁、西铁和广九铁路、广深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及深港西部通道、莞深高速公路、深惠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等组成的发达的陆路运输网;由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沙角电厂以及香港和深圳诸多中小电厂提供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东深供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城市发展用水的问题;香港、深圳都具备发达的信息系统。
二, 这个大都会具备完备的要素市场,以及较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以香港为主体、以深圳为补充的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亚洲区域内,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香港为融资、信息、营销中心、以深圳为研发、高端制造基地、以东莞、惠州为制造基地的全球最重要的IT产业链之一,这个产业群已经在珠三角东部地区形成了合理的分工和良性的合作基础,是其最为优势的产业,并已初步形成了好些个有可能发展成世界名牌的产品品牌;在全球较具竞争力的服装、珠宝、钟表、家俱、家电、化妆品、印刷等诸多传统产业群;以惠州中海壳牌石化工厂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成为这个区域十分益的补充。
三, 这个大都会的教育、人力资源等方面正在迅速地得到改善,而中国内地为之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惠州大量的未开发地区为这个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储备。整个东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对较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条件,而且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成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同时这个大都会将中国的北方文化、粤文化、客家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四, 这个大都会内可以辐射中国的南部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大陆,外可以沟通东盟地区,处在中国与东盟的中心点上,远比新加坡等城市更具有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世界大都市的可能性和竞争优势。
总之,如果仅仅由现在的深圳和香港组合起来,在资源等方面仍受到限制,只有将东莞、惠州也纳入进来,这个“大香港”才有充足的竞争力,朝世界大都市定位迈进。中央领导人有胆识和决心在两年内就作出深圳直辖“大方案”的决策吗?

华南经济圈

六 香港在东南亚扮演什么角色
让我们打开一幅亚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由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组成的亚洲东部,香港处在几何中心。而事实上,中国的华南地区,与东盟十国环绕南中国海分布,这使得这一区域的陆路联系并不密切,也不存在哪个城市天然具有区位优势。如此,香港、新加坡、曼谷、胡志明市、吉隆坡等城市都有成为东盟商业中心的愿望,但至少从现在看来,香港和新加坡有最大的赢面。
星港两地近十多年来一直都互为竞争对手,两个城市居民都是华人为主,工商业、海运业和金融市场都十分发达。新加坡扼全球运输要道马六甲海峡的要害,而香港则是中国南端的出海口,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中介。那么两者最终谁才会成为亚洲之都?
在香港的身边,一个紧密的华南经济圈,处于中国和东盟接触的前沿。而至少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内,出于全球战略需要,中国会日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朱老板推动的在2010年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就是这一战略的明确体现。中国与东盟之间加强经济联系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加强了香港在华南—东盟经济圈中的中心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渐雄厚,中国—东盟经济圈中南北不对称的格局会越来越明显,对于星港之争来说,越往北偏,对香港越有利。但是一个不利条件是,东盟各国可能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戒心,这可能会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更偏向新加坡而不是香港。也有有利的地方,马来西亚和印尼似乎都对新加坡没有好感,而香港则由于并非独立的国家,却又是独立的经济体,反而易于和他们打交道。
香港特区必须把握住这一点,在与东盟打交道时,需更强调一国两制中两制的那一面。同时香港应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起到沟通和促合的作用。中国可以将更多的与东盟的外交活动放在香港或深圳进行,这对香港的国际地位有很大帮助。香港也可这借机在会展等方面扩大对东盟的向心力。
一个既在华南起作用,也在东盟起作用的大香港(包括与深圳的联盟),就很可能成为与伦敦、纽约比肩的世界大都市,而上海,除非能够在与东京的竞争胜出,否则它只能成为与现在的香港、新加坡类似的区域中心。
在这样一个大香港带领下的珠三角,难道会没有竞争力吗?打死我都不信。
12
发表于 2003-8-8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好文章。
且不论论点论据是否正确。但看这提出的许多问题与看法都令人敬佩。涉及范围之广,钻研之深,设想之宏大,让人叹为观止。有心研究战略问题的,特别是与珠三角有关的,有必要好好读读。
13
发表于 2003-10-5 00:45:00 | 只看该作者

也讲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不知道我能否最客观的来评述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的关系,但是也代表着自己的一种观点。
地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永远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来回的波动,也差不多就是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观点在高教出版社的发展经济学上有)。而真正觉得那个地区最终经济发展水平的应该市最客观的因素:地理,人文传统。而作为其他的要素随着时间的改变,他最终都可以达到平衡,因为市场规律会去支配他。然而你不可能去改变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一个地区的人文传统(这是地区间最本质的区别)。

比较晚了,现休息(明晚待续)
14
发表于 2003-10-5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对区域经济没有研究,可以说是门外汉。但看了文章,觉得笔者对所谓的上海造神运动很不满,呵呵,估计笔者是生活在珠三角地区的,有着强烈的区域情结。
这样说来,我生长在浙江,工作在上海,应该为上海说几句话。无奈对这个专题实在是力不从心,没有调查研究,不敢乱加评论。但看文章,总体感觉是珠三角是要几个大城市联合,带动经济发展,以点及面。而我在长三角的感觉是,长三角的经济并不是上海一座城市一枝独秀。苏南地区、温州地区那就不用说了。我是浙江人,比较熟悉浙江,其实象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都不错,特别是民营经济。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要做很多工作,但有一点是有优势的,就是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均衡,又有互补性,容易形成一种集合优势。
自我感觉:珠三角的发展是辐射型的,长三角的发展是网络状的。

题外话:本人没去过广州,听去过广州的朋友或在广州工作过的朋友说,广州挺乱的,报纸上经常有强奸、死亡的社会新闻,纠察在街上都拿着长棍,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
个人认为,经济的发展,人文的环境也很重要。

贴子的主题是讨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我在这里却说长三角的好,罗嗦了半天,希望各位家人不要丢鸡蛋哦:)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7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麦田守望者在2003-10-5 8:42:00的发言:
本人对区域经济没有研究,可以说是门外汉。但看了文章,觉得笔者对所谓的上海造神运动很不满,呵呵,估计笔者是生活在珠三角地区的,有着强烈的区域情结。


题外话:本人没去过广州,听去过广州的朋友或在广州工作过的朋友说,广州挺乱的,报纸上经常有强奸、死亡的社会新闻,纠察在街上都拿着长棍,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
个人认为,经济的发展,人文的环境也很重要。


作者的局限性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对深圳、香港的情况很熟悉,数据也比较多。越熟悉的东西越有发言权,这也就是造成区域情结的一个原因。生活在广州的我,也难免有广州的区域情结,所以我感觉此文对广州以及珠三角西岸的城市分析得很不足够。珠三角东岸的城市是东莞深圳,对香港的依附性和协作会比较强,以外向型出口制造为多,所以比较少自己的品牌。东岸城市:佛山、顺德、中山的企业多是自己的品牌,大家熟悉的广东品牌科龙美的乐百氏健力宝等多出于此。缺少了对东岸的研究,对于珠三角竞争力分析这个主题来说是很不够的。所以我在楼上的贴子也提到了,这篇文章的题目如果是《深港一体化和珠三角的竞争力》会更贴切一些。不过无论如何,作者的水平还是很让我佩服的。

广州的治安,确实不太好,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太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广州常住人口6百多万,暂住人口有4百多万。而大部分来广东的外地人,首先会来广州,然后到全省各地,所以流动人口也是很大。很多人背井离乡地来广东,多多少少都带着发财梦,更被家乡人看作是来到了黄金满地的地方,然而不是每个外地人来到广东都可以赚到钱的,为了衣锦还乡的面子,就有这些挺身走险的人。

不过,治安不好,主要是抢劫和抢夺,并非:报纸上经常有强奸、死亡的社会新闻。广州的摩托车很多,很多抢夺犯都是坐着摩托车,呼啸而来,抢走行人的手提包或手机。所以,街上的纠察拿着长棍,不是用来打强奸杀人犯的,而是当发现有抢东西的摩托车逃走时,插入摩托车的轮子,这是最有效的抓飞车党的方式。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光鲜和阴暗的一面,只看其任意的一面是不足够的。这里有也一篇外地人在广州的游记,我很喜欢,充分了反映了广州生活化和平民化的一面,大家如果感兴趣不妨一看: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80&ID=21483
16
发表于 2003-10-8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地区、历史沿革的差异造就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诸多差异,个人认为,单单片面地将长三角和珠三角作比较,争论谁应该更多地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谁更有竞争力没有太大的意义。当然区域利益,区域情结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存在的同时,是否更应该更多的考虑区域的互补,联动,谋求共同的发展呢。这两个地区不可否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但从全国全局考虑,还是应该更多的注意到大部分地区的不发达呢?
上海前几年确实有优势,这点不可否认。国家领导人何尝没有区域情结呢?上届领导人很多都从长三角地区出来,因此上海为此得到了不少的”优待“。新一届领导人从西北不发达地区出来,因此会更注重西部的开发。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就是很好的一个注脚。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还是应该靠自身的努力,练好内功,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均衡地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各自的地区,只能做好自己的本份事,给社会创造一点点价值吧。
呵呵,本人只是一个普通小老百姓,没有太多的学识,太多的技能,只是有一颗社会责任心,在这里妄发议论了!
17
发表于 2003-10-8 16:28:0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8 16:33:44编辑过]
18
发表于 2003-10-9 01:55:00 | 只看该作者
珠三角本来就没有竞争力。假如一定要往这方面扯,那么这里的竞争力来自20多年暂住正的收费以及来自全国在这里的求职所花费的费用以及带旺这里的零售夜,不过这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之的。

我只能说是使命的需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