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泽东在成都开会时,曾经问过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县出宰相最多?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微笑着告诉他:“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唐朝宰相裴度就是闻喜人。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被毛主席盛赞的裴氏家族,就世世代代生活在山西省闻喜县的裴柏村,一个貌似平凡却名噪海外的小村子……
天下第一宰相村
别看裴柏村面积不大,但是这个村落的名人之多、文章之盛,在中外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那这里出过多少名人呢?一首童谣说得明白:“闻喜有个裴柏村,名门望族烁古今,宰相出了六十位,七品以上三千人”。六十位这个数字略显夸张,裴柏村实际的宰相数字是59名。但仅凭这个数字,它已经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宰相村”了。当然,裴柏村不仅出宰相,裴氏家族还为历朝历代提供了59名将军,55个尚书,3位皇后,6位王妃,25名驸马,在正史立传的人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更不下千人。 九凤朝阳风水好 通过新拓宽的大运二级公路,就能一路畅通地到达裴柏村村口,一下车就能远远看到村旁墙上 “宰相村”三个大字。书画家董寿平写的这三个字,提醒我们即将进入“天下第一宰相村”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感受到裴氏后裔心中“天下无二裴”的那份骄傲。 进入裴柏村,在村民兼导游的带领下,来到村子南面的山坡,站在坡上就能把裴柏村的地形全貌一览无遗。裴柏村地处群岭环绕的一个小岭凹内,紧靠涑水河,三面环山,坐北朝南,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又自然延伸。村子被九岭围绕,每一道土岭最高处都有一棵挺拔的翠柏,合在一起有个好听的名字“九凤朝阳”。 这种地势地貌就是古代相学家眼中的“风水宝地”,注定要出具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的大人物。公元126年,裴家的第25代裴晔,为了寻找一个适合家族居住的风水宝地跑遍了整个河东,而依山傍水的裴柏村成了他的最终选择,举家迁移至此,并把裴姓和当地的柏树各取第一字组成村名,得名“裴柏”。由此,裴氏家族才开始书写其辉煌不朽的历史! 天下无二裴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裴柏这个弹丸之地,出了59位宰相,能容纳如此多的宰相,裴柏村的肚量还真是够大的!要领略裴柏村的肚量之大,就一定要去裴晋公祠,因为那里是裴氏一族辉煌显赫的见证。到达裴晋公祠,必然要经过118级青石台阶,这象征着59位宰相和59位将军的台阶,让人尚未登临,就已产生敬仰先贤的感觉。 拾级而上,最先看到的是在松柏环绕间,耸立的《裴氏五祖》巨幅石刻像。听名字就知道,这石刻像描述的是裴氏祖先,中间是裴氏始祖裴陵。在周僖王时,封六世孙陵为解邑君,以“裴”为姓,这就是裴姓的开始。在裴陵两旁分别他的四个儿子裴辑、裴徽、裴绾和裴潜。尽管裴氏在后来分为三支,可谱系源流,都出自裴柏村,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天下无二裴”,这话可不是裴家人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如今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村口的墙上,还刻成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是在中国历史上久盛不衰的名门望族——裴氏的故里。尽管裴柏村现有村民不足千人,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裴氏后裔却不下150万,每年都有不少人来此寻根觅祖。 顺着“天下无二裴”的石碑就进入了裴晋公祠。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最初建于唐贞观五年(629年),后因唐朝四度出相的裴度被封晋国公,所以改名晋公祠。与裴氏显赫的家世比起来,现在的裴晋公祠简陋的不是一星半点。祠堂占地也就一亩左右,正面甚至连墙都没有,只在檐下牌匾上写着:“裴晋公祠”四个大字。 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年的裴公祠可不是这样,不但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而且规模宏大,是一座包括前殿、后殿的宫殿式建筑。但是,1947年由于战乱,部分建筑遭到损毁,而1958年的大跃进又给了祠堂致命的打击。许多祠堂内的建筑被拆除,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昔日的楼台殿阁荡然无存。 从建筑欣赏上看,裴晋公祠显然已经失去了祠堂式建筑风貌,就连祠堂该有的座像、牌位都不见踪影,但裴晋公祠现存的数十通古代碑刻,无论在史料上还是书法价值上,却是更有价值的稀世珍品。 最老的《裴鸿碑》 裴晋公祠里现存最早的碑刻,是刻于北周天和三年(568年),至今已有1420余年的历史的《裴鸿碑》。碑文上半部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多年埋在土中,刚劲有力的魏隶书法仍清晰可见。别看只剩了一半的文字,但这却是令全国的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的书法佳品。 最尊贵的《裴光庭神道碑》 说它尊贵,是因为这一块少见的皇帝御碑。这是由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行书御碑,虽然只有64个字,但字体俊美,用笔豪放,充分展现了一代风流皇帝的才学。 最有名的《平淮西碑》 在碑廊的东壁,有四通巨碑,并排而立,这就是是闻名遐迩的《平淮西碑》。之所以说它名气大,首先是因为撰文的人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其次是因为此碑曲折的身世,不仅一波三折,而且也是裴家兴衰的代表。 想当年,裴度督战淮西平叛,一举平定了蔓延十年的叛乱,于是唐宪宗命韩愈撰文,记述平叛大捷。韩愈亲历平叛之战,所以根据所见所闻,对作为主帅的裴度着墨较多,结果却惹恼了争功心切的皇亲国戚,一纸御状,告到了皇帝那里。结果,《平淮西碑》被砸,重写平叛经过。韩愈撰文的碑毁了,但文章留了下来。到了宋朝,有人又再次选石重刻韩愈文,但可惜由于兵祸也不复存在。 此碑再次竖立起来,就已经到了清咸丰元年。当时裴氏后裔请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韩愈《平淮西碑》碑文,用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许多专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刻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四绝碑”。 虽然裴晋公祠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恢宏,但仅凭这三通碑,已经足以让现在简陋的裴晋公祠熠熠生辉。 人杰辈出有缘由 裴柏村的名人,不仅有宰相将军这样的政治军事人物,在学术领域中,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也不胜枚举。比如,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图学家是西晋的裴秀,有西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裴顾,有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驷、裴子野,有东晋小说家裴启、北魏文学家裴伯民、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裴光庭,还有《白蛇传》的名和尚法海等等。(《白蛇传》里的法海,就是晚唐名相家裴休的儿子,本来是正面人物的法海,直到明清小说出世后,才被改成了反面人物。) 裴氏家族千余年来,将相接武,代有伟人,而这一切辉煌都记述在《裴氏世谱》中。《裴氏世谱》是裴氏家族的百科全书,包括裴氏人物的传记,他们的诗词歌赋、故事传说,还有唐宋以来文坛泰斗对他们的歌颂、给皇帝的奏章、个人写的东西,一共12卷左右。虽然是裴氏的家族资料,但跟史书差不了多少。这部记载着裴氏千年显赫的家谱,差点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所幸的是,裴氏第76代孙、当时的族长裴富仁冒着生命危险,把《裴氏世谱》用油纸包起,偷偷地藏于村中大槐树的树洞中,才使这一研究裴氏最宝贵的文字资料幸免于难,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裴柏村的裴氏村民家中,每家都藏有这部厚厚的线装《裴氏世谱》。即便是目不识丁的村民,也会对世谱百般呵护,就像供奉神明一样。 不夸张地说,在裴氏这样一个星光灿烂、人杰辈出的望族世家里,随便拉出一个来,都足以建祠立庙,供后人祭拜。那么不仅让人好奇,裴氏家族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就帮助裴家人总结了几条。第一,联姻,跟皇帝联姻。皇后、皇妃、王妃一大堆。第二,世袭。像裴氏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门阀家庭,没有世袭是不可能的。第三,自强。光靠联姻、世袭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那么多的科学家、文学家都不是能世袭得来的,靠的是裴家的自强不息。在裴家有个严格的家规,布衣白丁、违法犯纪者不能进祖坟,而考不中秀才者不能进入宗祠。可见裴家对后代的要求之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据村民介绍,裴柏村至今都保留着一个在中国所独有独特风俗:挂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个挂旗也是有讲究的,分软旗和硬旗。先说软旗,就是在旗子上写一些勉励子孙的话放在门楣上,生男生女写的字也不一样,生儿子就写“建国英才、祖国栋梁”等。生女孩就写“巾帼英雄、金枝玉叶”等。硬旗就是竹子。添喜之家还把两棵青青带叶的竹子分立于门框两边,寓意是让孩子茁壮成长,长大要有高尚的气节,洁净。挂旗的时候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置办酒席,庆贺,古代的时候还要在这一天给孩子取名字。 随着近年来裴氏文化研究的随着裴柏村文化旅游、寻根觅祖的开展,许多学者来此访古探幽,而更多的游客则希望在光顾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后,能惠及自己一智慧,一份才能,至少也是一份好运气…… 离开裴柏村,依然能从高出眺望到裴晋公祠,这里不同于其他祠堂的亭台楼阁,思古幽情,要用不同的心境去感受裴晋公祠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内涵。这样去感受,就会觉得裴氏家族不需要外表辉煌的高档祠堂,不需要人为的制造神话,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本身就是个神话,本身就有说不完的故事,本身就会让所有来这里的游人惊叹不已。用原山西省省委书记陶鲁笳一首诗在评价,就是:“裴氏宰相五十九,出生一郎世罕见,九凤朝阳天赐美,千年奇柏游人恋。”
旅游攻略: 景点遗迹: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闻喜县政府相继建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等景点。 费用:宰相村的门票加导游费,一共10元钱。 交通:宰相村位于大运公路西侧,距县城25公里。交通极为方便。运城各县之间交通较为方便,运城市与多数县城每隔半小时即有对开客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