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分享]巨商的政治智慧

[复制链接] 2
回复
69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12 18: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巨商的政治智慧

  元末明初,中国曾经出过一个精明过人、富甲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富豪,他家资超过数十亿两银子,农工商一体,店号遍及中国,生意远达东南亚各国,相传曾与朱元璋对半修南京城墙,甚至要为朱元璋承担军费。此人乃中国著名水乡苏南周庄的沈万山是也。 沈万山的故事,发生在距今约650年前的元末明初。他的经验,反映了中国封建时期政治集权体制下政企关系的基本规律,说明了那个时期政治智慧对中国商人成败的重要性。 沈万山出生于周庄的一户比较殷实但仍属平常的农家,年轻时便不喜务农,认为那样没有出息,认为经商方能致大富。 沈万山开始经商时,也和很多其他商人一样,比较忽视政治,偏重“市场调节”,自己出钱,贱买贵卖,长途贩运。他看到江南纸折扇便宜漂亮,便买了到北京去卖,却因那年北京阴雨凉快,纸扇卖不动,都发了霉,卖出的几把还不够房钱和官府的苛捐杂税。他血本无归,靠乞讨回家。回来后,因没了本钱只好憋在家里,老实了一阵。后来屈从父意,讨了个农家女子为妻,才从父亲那里分到一些田产,以此为抵押,才又有了1000两银子作为本钱再入商场。这样的小本生意,有时赚,赚得不多,有时赔,赔得干干净净。 不久,沈受到高人指点。相邻吴江县巨富陆老先生告诉他:“经商之兴衰与国家之兴衰紧密相连,……那些元人,只怕是兔子尾巴长不了。风烟四起之际,既为经商设置关卡重重,又平添了许多机遇,是英雄还是枭雄,这就看你如何把握了。”后来的沈万山,就是充分把握好了政治机遇,连续三级跳,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巨商。 第一跳,是将苏南的粮食和丝绸非法贩运到苏北,提供给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再将张士诚提供的私盐,靠张士诚武装护送倒卖出来(张士诚的苏北义军为盐民背景)。这样,两头赚的都是销路有保证的暴利商品。几笔下来,他很快成为了百万级(资产超过百万两银子)富翁。 第二跳,是以跳楼价买下了大半个苏州的商业后,他的数百万两银子的投资很快就翻了几番。起因是,张士诚要攻打苏州,苏州城内人心惶惶,所有生意人都想尽快变现躲避战祸。沈万山和张士诚很熟,凭他对张的了解,他相信张来苏州不是路过来劫掠的,而是要以苏州为根据地,与他人一争天下。为此他认为,张士诚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苏州,他进城后一定不会烧杀抢掠,而是尽快恢复秩序,发展经济。根据这一判断,沈万山在大家争先恐后将商铺和存货出手之际,用自己手头的500万两银子,加上变卖和抵押所有财产得来的资金,吃进了这些商铺和存货。结果,他赌对了。这一跳,使沈万山成为了千万级富商,加入了巨富的行列。 使沈万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屈指可数的超级大巨商的,是他的第三跳。在元朝政府明令禁海的条件下,他居然可以打着皇家的龙旗,开着十几条船扬帆出海,到东南亚大肆走私。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张士诚曾经降元,元政府要张从南方运粮食到北京,张则让沈万山为其操办此事。沈万山知道,政府长期禁海,出海的贸易必定是暴利。早就想出海到南洋去做大生意的沈万山满口答应了张士诚。于是,他在朝廷的船里,一半装上粮食,另一半装上自己的私货,皇船打着龙旗,大摇大摆、畅通无阻地通过所有关卡。出了长江,他便兵分两路,装皇粮的北上复命,装私货的扬帆南下去东南亚发财。不出所料,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货物,卖到东南亚,都是数十数百倍的暴利。沈万山船队随行人中,有人带了一些成本5两银子一筐的桔子,竟然在南洋卖几两银子一个,一筐桔子,卖到了1000两银子。从南洋回来,沈万山的财富已达十几亿两银子之巨,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首富。 沈万山这三级跳,每一次都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对政治机遇的把握。敢与张士诚做走私生意、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是关键,这样的生意,做早了风险过高,掉脑袋的可能性太大,做晚了就没了机会。敢在张士诚打苏州前,倾其所有,买下大半个苏州商业,靠的也是搞清政治家所图所要,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其政策走向。至于走私南洋大发洋财,则更是直接利用了政府资源,特别是皇船和出海通行证这样的政策资源。 然而,获得巨大成功的沈万山,晚年却栽了。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沈万山竭力讨好。他慷慨解囊,出资修南京城,还要为朱元璋出军费养军队。这些举动,换来了朱元璋对他表面上的礼遇有加,常和他共宴对饮,背地里却是从骨子里对他的反感和警觉:如果哪天沈万山拉队伍和自己对着干,资源可是太充足了。想到这点,朱对沈万山便有了必除之而后快的念头。他抓住沈的“历史问题”,说他曾资助叛军张士诚,要杀他的头。后因多方说情,朱总算没杀沈(照朱元璋的性格,这已属不易),只将他的财产全部没收,将他流放到云南,沈万山最后凄凉地死在了那里。 沈万山政治上这最后一笔,比他的前辈、春秋时期越国政治家后转为巨商的范蠡可就差远了。他错就错在没有搞清朱元璋的政治逻辑,错在知进却不善退。 沈万山的故事虽属个案,却符合古今中外最重要的一条生意经:做大生意,一定不能只懂买卖、看商品、善用市场,还必须懂政治、看形势、善用政策。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化工企业杜邦公司,于200多年前,靠着与美国立国之父们的友谊起家,后来又发了几次战争财,越做越大。还有大家熟悉的索罗斯,一夜赚了10亿美元,是因为他准确判断,英国政府的管制早已使外汇市场积累了巨大能量,他赌这个能量一定要释放,从而导致英镑大贬值。但索罗斯不懂中国政府决策的特点,冲击港币,却铩羽而归,成为败笔。这些个案,与沈万山在时间和空间上虽相距千万里,但在生意经与政治经、政策经的关系上却异曲同工,值得有雄心壮志的商界朋友们好好回味与思考。 沈万山的故事虽属个案,却符合古今中外最重要的一条生意经:做大生意,一定不能只懂买卖、看商品、善用市场,还必须懂政治、看形势、善用政策。

沙发
发表于 2008-4-29 00:20:41 | 只看该作者
挺好,挺有启先的
板凳
发表于 2008-5-2 10:52:31 | 只看该作者

太有启发了,无法用语言形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