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更喜欢这个过程。他有商业天分,但是他不是那么死乞白赖要挣钱。他挣了一块钱会给人家拿回去四毛,这个挺奇怪的。因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经济状况很好的家庭。另外,18岁以前他没有单独出去的机会,我们都跟着,所以他就对钱没有什么感觉。” 可能他是对的:儿子对“钱”没感觉,因为他从不缺钱。可是郑亚旗是否对“成功”也没感觉呢——当他面对一个功成名就的父亲的时候?郑亚旗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问了对方一个问题,把人家给问住了:“你觉得商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太善良了能不能当好商人呢?” 郑渊洁私底下觉得,“说穿了,儿子现在就是在玩儿”(“不”,郑亚旗回短信说,“我是认真当事业做”)。“我现在的心态就是:现在再挣多少钱对我也没意义了,图一个心情愉快——否则生气的可能性就会上升。但是儿子要干,我支持,他也是要做点事。”听起来,他跟很多父亲一样,支持但是并不完全理解子女的事业。他老跟郑亚旗讲自己当年写的那个“三十而立”的小纸条,时间一晃,儿子离三十岁也没几年了。
童话版“我是你爸爸” 做成功者的儿子,其实不用证明——他投胎都投对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郑渊洁当然看过王朔那本父子互换角色的《我是你爸爸》。他1999年离办退休手续还差一个月从出版社辞职,就是受了王朔有一个“最牛的证件”——北京市城镇人员失业求职证的影响。“我觉得对于作家来说,要没有这个证书,他就不是真正的作家;档案放在街道,意味着你的所有收入都要靠写作来完成。” 但在儿子成长上,郑渊洁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父爱”:用童话手法编教材,营造了一个没有考试升学压力、人性复杂的童年;18岁生日,送给儿子一辆奥迪,此后他要独立生活;方向盘上搁了一盒避孕套,每个都用大头针扎破了,老郑想早点抱孙子,但至今未遂。 现在,对于儿子的未来,郑渊洁是有点想法。有时候他想,儿子会不会当导演当制片人啊?他电视节目的策划做得不错。有时候他趁郑亚旗起身接电话,会偷偷瞄一眼儿子的电脑,发现他正在写小说。他像很多父亲一样,心中有一团火,可是小心翼翼。 不过郑渊洁毕竟是郑渊洁,他是那个有胆子让儿子不上学的父亲,他也有胆子从来不跟儿子谈起他的未来。“因为我有个教训,当你对孩子期望什么的时候,千万不能跟他说,千万不能让他知道,孩子会有逆反心理。” 郑亚旗其实是个爱写字的孩子,他从16岁开始就在《中国电脑报》上发表文章。郑渊洁像很多骄傲又兴奋的父亲一样,把文章一篇篇剪下来,做了一个剪贴本,每每有客人来就拿给人家看。有一次,郑亚旗看见了这个场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投过稿。 “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什么意思?其实就是炫耀自己教子有方,这是最恶劣的。我不应该做这种事的,现在我爸妈在家让我给客人签字,我都不自在。这好比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大人说快叫叔叔阿姨,他先让你叫你再叫,实际上是说他教子有方。你为什么不让他主动叫?我知道,以后这种事我再也不提了。” 郑渊洁庆幸的是,郑亚旗并没有反叛到什么地步,他仍然愿意借父亲的平台和资源做事。即使老有人说郑亚旗是在吃父亲的老本,郑渊洁却觉得是“儿子在开发老爸”。“名人的孩子也不用刻意回避父亲的资源,因为这也不是丢人的事——干吗抱着金饭碗要饭?那才是教育的失败。” “其实也不用担心或者设计什么,对我来说,他只要快乐平安过一生就可以了。” 对,父母的愿望总是简单的,可他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做成功者的儿子,可能总是需要证明自己吧。 “其实不用证明——他投胎都投对了就是最好的证明。精子都胜利了。”父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