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里的关键是宋程颐的对此的评论,就是三句话:“夫子安仁,渊源不违仁,子路求仁。”在我看来,这三句话恰好概括了“求仁”的三个层次,或者说“仁”的三种境界: 子路、颜渊和孔子三者分别阐说的各自的“仁”的内涵,从总体上说,它们事实上构成了儒家学派关于“仁”的一个完备的体系。它有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或者叫“仁”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子路之仁”的境界,即“捐助自物以求仁”,把自己的钱财捐助出来供别人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会抱怨。这是一种“仁”,是基础的一个档次的“仁”。这是把个人的物质财富贡献出来以利于别人的一种仁义。 然后,再高一点的、第二档的就是颜渊这个层次的仁,即“不违仁”。颜渊又进了一步,他不但能捐助己物,进而达到“求仁”的境界,并且“我做了好事(包括把自己的钱财捐出去),不夸耀自己”,不表白自我。 子路是求仁的,颜渊是“不违仁”。求仁的人可不一定不违仁哪!一时求仁可以做到,但是要长久不违仁、一辈子“不违仁”可就难了!像毛主席在延安为纪念吴(玉章)老六十华诞的时候题的那一段颂词所说的: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不违仁”这个事儿其实孔夫子已经多次赞扬颜渊能够做到,开始说三个月,后来就没说具体多长时间了。“不违仁”,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品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规则和立场。 第三档是孔夫子本人的仁,即“安仁”。他要使全社会,包括老人、朋友、儿童、少年各得其仁。就是使社会各种人等都能得到仁之光辉的普照,仁之雨露的滋润。这是一种最博大的胸怀,博施仁义于天下,就是把整个的天下装到自己的心里。所以,也就是孔夫子的思想为什么直到现在,全世界,只要明白了他的道理的人极少有不赞赏、不遵循的。因为它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软平台”,或者说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设施。 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一个社会,其存在、运行和发展都是要有其基础设施的。而这基础设施有硬设施有软设施之分,这里主要讲的是软设施。按照历史唯物论,人首先得吃饱穿暖,解决吃的问题,穿的问题,用的问题,然后才能创造历史。这儿应当这么说,人首先要有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的基础设施,其中,活下来的软基础设施核心就是仁,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和特征。我前些天写的那篇博客文章中讲到人懂得笑。其实,笑是这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美丽的花朵。你想想一切动物都不会笑,只有人会笑。而开放出这样美丽的花朵要有一个软基础设施,或者说有一个最基本的土壤,这个土壤最核心内涵正是孔夫子概括的仁。 搞清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业来讲特别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解决“仁”的三层次结构问题。而企业解决仁的三层次结构,第一条就是做一个好产品(好服务)。这一点做到了,做好了,也就是你给社会一个“捐助”。那个“捐助”就是这个价值当中所包含的那块剩余价值,等价交换是不算数的;就是多出的那一块消费者剩余,那是你的“捐助”。就相当于子路把财物捐助给别人,别人穿坏了也不要求回报,这个“捐助”就是给别人的一份剩余价值,是高尚的、为“仁”的捐助。“不违仁”则要求给顾客创造这份感动,要具有可持续性;至于更高——第三层次的境界则必须具备普惠人类的胸怀才能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