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呆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几乎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喋喋不休地反反复复地披星戴月地不断追问你追问自己:以后想不想回国?以后想不想回国?以后想不想回国?……
回还是不回,这真是一道算也算不清的多元方程题。
曾经,出国留学读学位,毕业留美找工作,娶妻生子买house,是一个水到渠成毋庸置疑的选择。但突然有一天,“市场经济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一直在美国的实验室、公司小隔间里默默耕耘着的中国人猛地抬头,发现太平洋彼岸,祖国的大地上已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紧接着,“坏消息”接踵而来。留学生开始听说以前住他隔壁的张三已经是国内某某大公司的经理了;还有那个人不怎么地的李四,听说他小蜜已经换了半打了;
然后,在一次回国的旅途中,他发现自己在美国吃的、穿的、玩的、乐的,只能望国内朋友们的项背了;还发现自己在为一个小数据的打印错误而向自己的部门经理频频道歉点头哈腰的同时,他的老同学,那个以前远远不如他的王二,此刻正坐在KTV包间里打着手机,说“那个房地产的项目贷款,我们还可以再协商协商……”
他也免不了察觉,自己的全部精神生活——如果他年少时候的“愤.青”气息还没有被美国的阳光彻底晒化的话——就是窝在某个中文论坛,发两句明天就要被版主当作垃圾清理掉的牢骚而已,而与此同时,他的某某朋友已经成了国内媒体上的“专家学者”,在那些激动人心的关于“转型”的辩论中频频发言……
不错,他的确,或最终会,住上美丽的房子。在经过那么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胆战心惊地找工作之后,“美国梦”实现了。买了大房子,门外有草坪、草坪外有栅栏、栅栏里有花丛。可是,说到底,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浇花的时候,突然沮丧地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过是那曾经被他耻笑的农民理想“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国版本而已。
那么,他到底还要些什么呢?生活里到底还有些什么比“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更伟大更性.感更美丽呢?更大的房子?他现在的房子已经大得可以闹鬼了。更正宗的夫妻.肺.片?说实话,出国这么多年,他已经对辣的不那么感冒了。更多的工资?那是当然,不过他下次涨工资的日子其实也不远了……
说到底,他内心的隐隐作疼,与这一切“物质生活”都没有什么关系,他所不能忍受的,是“历史的终结”,是那种生活的“尽头感”,是曾经奔涌向前的时间突然慢下来、停下来、无处可去,在他家那美丽的院子里,渐渐化为一潭寂静的死水。窗外的草坪,那么绿,绿得那么持之以恒,那么兢兢业业,那么克尽职守,那么几十年如一日,简直就像是……死亡。
而国内的生活呢?虽然据说有很多腐.败,有很多贫富差距,小孩子有做不完的作业,农民有跑不完的上访,工人在不停下岗,甚至据说还曾经有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给逮进去打死了,可是,对于有志青年,中国这个大漩涡,是一个多么大的“可能性”的矿藏:愤.青有那么多东西可战斗,资青有那么多钞票可以赚,文青有那么多感情可以抒发——历史还远远没有抵达它的尽头,未来还坐在红盖头里面激发他的想象力,他还可以那么全力以赴地向它奔跑,并且从这全力以赴中感受到“意义”凛冽的吹拂。
如果是这样,干嘛不回国算了?难言之痛,一回了之。
这时候,他又开始嗫嚅。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国内的种种向往,也许只是“距离产生的美感”。他开始担心如果凑近了观察,会看到祖国脸上的麻子和粉刺。“毕竟,在中国创业,是要靠关系的,我又没有什么关系,回去也白回去。”他说。“美国再怎么不好,基本上还是一个凭本事和能力吃饭的地方,至少还有公平可言,不用平白无故受很多气。”他又说。
接着,他想到国内走到哪里人们都是一拥而上没人排队随地吐痰环境污染严重,他感到头疼。又想到国内那些衣衫褴褛的民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到年底竟然可能拿不到工资,他感到齿冷。还想到那些个被假药假酒假奶粉毒.害的人们,因此又不可避免地感到胃疼。他越想越多,越想越疼,越想越害怕,最后不可避免地抵达了“文.明”、“民.主”、“法.治”等光芒四射的高度。
于是他陷入了僵局。他一会儿想到国内张三李四王二的刺激生活,一会儿又想到了国外王二李四张三的安稳命运。国内的生活,他看不到上限,因而充满希望,但也看不到下限,因而特别危险;国外的生活,他看得到下限,因而感到安全,但也看得到上限,所以特别乏味。国内的生活像是买股票,可能升得快,也可能跌得快;而国外的生活像是定期存款,挣不到哪里去,却也亏不到哪里去。啊,海外的游子,一个个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三高“白骨精”,就这样被逼成了成天喋喋不休自言自语的“祥林嫂”。
有一次回国,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说“你回国吧,中国多复杂啊……”复杂,嗯,就是这个词,恰切,精确。对于一个有胃口的灵魂来说,“复杂”是多么基本的一种需要,而康州阳光下的郊区,美得那么纯粹,那么安静,对于习惯惹是生非的人来说,说到底是一种灾荒。
对“复.杂”的向往,让我暗暗希望,自己能过一辈子东跑西窜、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个愿望,使我觉得,自己是多么贪婪的一个人。贪图安稳,又贪恋刺激,有了Mr. China,还要Mr. USA。不,回不回国,不仅仅是一个“创业”的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如果说这种贪婪是一种“犯.贱”的话,我坚持要把它推卸到“娜拉的悲剧”这个哲学命题上去:
在历史的道路上,人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可是到达了历史的终点之后,啊,站在美利坚五月的美丽风景里,我惊恐而又伤感地想,人们对那坎坷不平然而激荡人心的道路,又犯起了“思乡病”。
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人生图的就是想做就做,其实无论在哪里生活都没有十全十美的. 用不着算计来算计去,有人觉得在国内20万就过得比这里好了,有人觉得100万也不如这里,就看你图的是什么.
看你更在意什么,至于将来的事情,现在乱下定论的人可以说是目光非常短浅.其实第二代回国的反而不少,而且不象第一代那么优柔寡断,算计来算计去.
今天和一个老印聊天,他是India一个公司派到HP做contract的.他没车,说只呆几个月,就回去. 我说你打算回去吗? 他用的词是绝对会回去.我说你为什么不留下来呢? 凭你的技术应该容易找工作的,他说我父母在印度. 在他看来就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别的理由都不重要.
我还认识一个人来美国十年,从大本就出来的,在四大做,买了房子.去年辞职,卖房子,回国,理由也只有一个,父母年纪大了,我该回去了.
在有人眼里,天伦之乐是第一位的,有人眼里美食是第一位的,有人眼里大房子是第一位的, 人各有各的爱好.但总的趋势是,现在的人,不管是晚出来的还是第二代,他们都比那些费尽心机早期出来的人更容易回国,也更灵活.因为现在出来的人,他们在国内比早几年的那些人生活得好,所以他们不care这些.而第二代,很多在国内有快乐的童年回忆,当初就不愿出国, 等自立了毕业了,就回去了.
偶觉得有些人整天在这里贴什么,这个不好,不该回去,简直是吃饱撑的,多管闲事.而且下定义说回去的是混得不好,还有就是家里一有钱就是贪官,简直都是一些中国的小农见识,所以说土豆不管出来多久,都是土豆.正如婚姻一样,一定要门当户对,万不可看了对方是个什么学位就以为他能脱掉那身土气,人的出身和价值观有极大的联系.那些从小生活和家庭环境里带来的生活观念几乎很难改变.
谁也不傻,有人家里条件就是好,和贪官也没什么联系,那些骂人的不过是眼红而已.每个人都会做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知足长乐,你在美国老盯着国内吃喝玩乐,你的同学都做manager,就你在这里还是小兵一个.在国内老盯着美国空气干净,法制完善,你在哪里都不会快乐.
王硕总结美国,我觉得说的很形象,这是一个平民的理想社会,如果你没有什么追求,只想安安稳稳,平平淡淡地生活一辈子,美国是理想社会.如果你希望生活中更多一些机会,各方面的机会,回国当然更多. 我在国内看过一个电视访问,都是一个移居到中国的老外,他们说在国外的生活条件很好很安逸,但是他们就喜欢到中国来寻求有挑战的生活.
偶2001年去西藏的飞机上,我旁边就坐个一个美国姑娘.她看我可以说英语,十分兴奋,她98年去西藏旅游就爱上那里了.后来她就在西藏找了一个工作,是在山南县卫生局做护士.她的中文极烂,只会几个地名,我都听不懂.那时她已在西藏工作两年,给一个也是外国医生做助手.在飞机上遇到她,她是去送来看她的父母和妹妹回美国(从上海走).西藏的生活环境,比别的地方相差多远,去过的人都知道,可是她不care,她很快乐,看你图的是什么了.
多几万不一定快乐,你在哪里快乐就去哪里.
那些心态阴暗的人,永远是loser,即使他生活得比一些人还好,可是心理上总怕自己是loser,其实已经是loser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