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东西的想法已经产生了很长时间了,因为毕竟是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中的体会,但是一直狠不下心来写,总是被一些琐事打扰,今天终于赶在吃午饭之前把他写完。
战略的重思
关于战略的文章和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所以造成很多人想要对捋清楚战略,却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着手,也不知道哪一种观点是对的。本人近几年也一直在为企业提供这些方面的咨询,尽管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是说实在的,连我自己也没有办法界定战略。最近看了由哈默和普拉哈拉德写的《战略意图》一文,大受启发。把我对这篇文章的简单向发泄出来和大家共享。
我认为,这篇文章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这样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强调“适应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fit的概念,强调通过对现有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和比对,制定企业的战略,在所谓的战略十种流派中普遍都采用这种逻辑;第二种时强调对企业战略远景的定位,首先是确定自身的目标,然后根据战略目重新标配置企业资源,确定资源投向等。文章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第一种战略制定和管理方式,从逻辑上是非常有道理的,从而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效果确实非常不尽如人意的。相反,第二种观点在很多大型的成功企业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而且证明是比较成功的。这不得不让我们来重新思考战略的界定。
在看到此文之前,我一直认为,战略无非可以分为两种思维逻辑:一种是由外至内,这种思维方法的代表人物是波特,他认为,企业的战略首要的就是“limit”,找到一个好的行业或者在行业价值链中找个一个好的环节就是企业战略的成功。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是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的。日本企业的事实和中国人“行行出状元”的传统观念与波特的观点是不一样的,近年来,波特在不同的场合也在修正他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改进也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种战略思维方法是由内及外,这种思维方法的代表流派是资源学派和核心能力学派,他们认为企业战略比较重要的是着重分析和比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成功就是企业战略的成功。
但是这两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就是强调适应性,由外至内的观点并不是排斥对企业内部的思考,他们强调外部选择和内部的“适应性”,例如波特一样要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由内至外的观点,也不是说排斥对外部环境的思考,他们也考虑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来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根据哈默的《战略意图》一文所表达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在理论和逻辑上都是合理的,都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却是不成功的。这重新让我们陷入另外一种思考当中:什么才是战略。
这个问题我还在继续思考,根据我现在的思考,如果假定哈默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定目标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强调对企业的swot分析,也不用bcg矩阵,他只是在简单的分析之后的目标确立,它的重要工作是在目标确立之后的资源配置。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被广泛引用的话,制度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任何一种制度只要持之以恒都会成功。这种精神和《执行》一书所倡导的精神颇有暗合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