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手机企业纷纷进军双卡双待机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几乎悉数涌进,而外资品牌三星、LG、摩托罗拉也推出多款双待机产品。此外,中国联通正全力依靠“双模双待机”占领高端市场,并取得了良好战绩;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联合手机企业推出“双卡双待机”和“TD/GSM双待机”两类产品。 手机企业与运营商的联手,必然将双待机手机市场推向高潮。不过,笔者认为双待机手机虽然是差异化、个性化产品,但由于技术门槛较低,无法形成有效的“蓝海”。因此国产手机从单一待机手机市场蜂拥进入双待机市场,应该说是从一片“红海”走向另一片“红海”。 目前,市面上的双待机产品共有GSM/CDMA、GSM/GSM、TD/GSM以及小灵通/TD共4个品类。 GSM/CDMA双模手机是2004年7月中国联通定制的“世界风”系列手机。目前,参与定制GSM/CDMA手机的企业主要有三星、中兴通讯等9家。 在中国联通依靠“世界风”双模手机抢夺高端用户大获成功之后,很多手机企业又将目光投向了GSM/GSM双卡双待机。2007年,酷派、海尔手机、联想手机、万利达、高新奇、国虹、汉泰等企业纷纷加入这个阵营。随后,中国移动效仿中国联通定制双卡双待手机,海尔、联想等厂家宣布中标中国移动手机定制。 再来看TD/GSM以及小灵通/TD双模手机,这两类双模手机是为中国3G商用而准备的,为满足用户自由地在3G和2G/2.5G GSM网络中自动切换,也是考虑到3G初期网络覆盖率低的问题。目前,华为、中兴等均准备依靠TD双模手机获得中国移动采购订单,中国移动采购额预计为30亿元。 自2005年以来,国产手机不敌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直线下降,2006年底跌破25%。国产手机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掌握核心技术一直被业界诟病。笔者认为这个原因仅仅是次要的,而非主要的。 例如,三星手机这家韩国企业并不掌握手机的核心技术,但是仍然迅速做到了世界第3,这靠的是对市场的把握,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一直以来都是以外观和独一无二的创新取胜,比如全球第一部千万像素手机等。 再来看有核心专利技术的爱立信和西门子。爱立信作为手机企业的鼻祖,有着先天的优势和巨量的专利,但是仍然持续亏损,不得不与索尼合资建立索尼爱立信;而西门子手机也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但是2004年之后亏损严重,2005年卖给明基之后,仍然无法扭亏,最后只能宣布破产。 从以上分析来看,核心技术并非手机企业的制胜法宝,而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消费者需求,并制造差异化产品。当前手机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摄像、拍照、MP3、MP4、内存扩展、手写等功能上的创新都无法再形成差异化,而同质化的竞争导致弱势品牌——国产手机无法与外资抗衡,在这种情况下把握需求创新,进行差异化产品研发是国产手机崛起的唯一出路。 而2005年之后开始的双待机就是具备差异化的“蓝海”。2004年7月,第一款双待机手机问世,并不被看好,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市场需求。的确,当时手机价格昂贵,手机资费居高不下,手机普及率无法与现在相比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市场对双待机手机的需求很小。然而,市场是发展变化的,手机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手机资费标准的下调,都刺激了双待机手机的需求增加。据诺盛电信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44%的用户有2个号码,37%的用户拥有一个号码,19%的用户拥有3个或3个以上的号码。因此,双待机手机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给国产手机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看起来是一片“蓝海”。 双待机手机的需求者一般是那些往返于两地的生意者,或者是一些企业的老板和市场人士,他们依靠这种办法来减少昂贵的漫游费。此外,还有人希望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分开,所以各办一张卡。 对于这些特定需求堆积的市场,笔者认为它们属于“小众市场”。赛诺数据显示,双卡手机市场份额最多能占据5%,最多有750万部,而其中GSM/GSM最多有400万部。此外,目前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企业以及三星、LG都进入了双待机市场,大约有20家企业在分食这个市场,每家平分也不过20多万部。 而且双待机手机并不需要极强的技术实力,也不存在多少技术壁垒。华立、全球在线、宇龙等企业纷纷宣称自己有双待机专利,而且互相之间展开专利战。据了解,由于此类专利属于“实用新型专利”。这类专利申请简单,导致很多企业都宣称拥有专利,其实都是采用成型的“公版”,实现的功能基本一致,甚至操作界面都一致。最后结果是,所有双待机手机都出现了在GSM手机上出现的严重同质化问题,于是,“蓝海”也就变成了“红海”。 因此,笔者认为,国产手机发力双待机手机 虽然不错,但由于缺乏创新、同质化、无技术壁垒、进入者较多等因素导致这个“蓝海”迅速变成了“红海”,它并不能成为国产手机的救命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