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中国企业与世界级公司存在的五大差距

[复制链接] 1
回复
80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2 20:3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与世界级公司存在的五大差距

---绩效管理的差距:中国企业管理员工的现在,世界级公司管理员工的未来

       绩效管理可以归结为两句话:首先,你怎么发挥员工的能力来实现企业目标,其次,你怎么评价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然后用什么去回馈员工?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世界级企业的做法是:以员工为本,在长周期中,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统一起来。他们懂得,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一定体现为员工能力的持续,所以他们特别强调所谓的预期管理:即通过投资员工的未来,公司获得自己的未来。为此,世界级企业对员工进行了大量的培训,鼓励团队精神,宣传企业文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强化员工对自身和企业未来的信心,通过预期管理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出来。

       中国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短期效果,注重人的短期业绩而不太注重能力的发展。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典型的“业绩导向”:就是“你给我赚更多的钱,我就给你发更多的钱”,“你不给我赚钱,就可以走人了”。

       当你从企业家那里得到的是短期评价的时候,你就会选择短期行为,而你的短期行为又会促使企业家用更短视的方式评价你。这就使企业家和员工的眼界越来越短视,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当事情顺利的时候,双方相安无事,而事情搞不定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就会激化,乃至于演化成“暴君”和“暴民”的冲突。

       很多人埋怨中国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体系,殊不知在目光短视,没有长远预期的商业环境中,是很难建立起职业道德系统的!

---企业文化的差距:中国企业用业绩凝聚员工,世界级公司用文化凝聚员工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企业用什么东西来凝聚人心?一个企业用来凝聚人心的东西有三个:远景,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

       所谓远景,就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的利益,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不少中国企业的远景往往成为企业家个人的鸿图伟业,伟大的远景不过是实现企业家个人野心的附属品,而不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结果不少中国企业总是着急迅速做大,却很少思考靠什么做大做强?总是急于实现规模上的扩张,却很少思考扩张背后靠什么能力支撑?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和总结,因此,核心价值观是自成目的性的,它本身就是目的。什么是自成目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自成目的性的,父母爱孩子不是想从孩子身上获得什么目的,爱本身就是目的。同样,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目的,它是企业奋斗的源泉。

       然而在相当一些中国企业中,核心价值观只是手段而已!一些“狐狸型”的企业家常常把“以人为本”、“消费者是上帝”一类感人肺腑的话挂在口边,而一旦利益当前,一切仁义道德就靠边站。为什么我们普遍感到商业圈存在诚信危机?本质上是企业和员工,和消费者之间是利用关系而不是共生的双赢关系。利用带来的只会是普遍的受骗感与受挫感,受骗感与受挫感导致的是整个商业社会的道德危机。

       在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与制定上,中国不少企业家摆脱不了 “暴富心态”。暴富心态的自然表现就是相信看得见,不相信看不见的,比如花多少钱购买技术、设备等来迅速壮大规模,没问题。但花时间精力来研究产业的规律,来对一个产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就凤毛麟角了。做消费品的,不去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做高科技不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不是什么新闻,而是今天不少企业的写照。

---公司管控的差距:中国企业用能人,世界级公司用文化凝聚员工

       中国企业和世界级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我们对公司控制是由人来完成,而不是通过制度与流程系统完成的。这种情况最大的危害在于企业最后变成了“老板游戏”:一个大老板带动无数小老板。小老板复制大老板,这样管理的结果必然是诸侯经济。这种管控方式在短期内可以在量上获得扩张,但不能获得质的提升,虽然金玉在其外,败絮却早在潜藏在其中。

       首先,诸侯经济从整体上讲,小还可以,一大了就会存在共享资源问题,会产生整体不经济。其次,风险极大,完全依靠人来管理,老板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安抚这些人,否则这些人就可能另立山头;第三,不能培养员工的职业感,因为只有按照流程、按照程序办事才会有职业感。
       世界级企业的管控是通过流程来进行。比如人力资源,从招聘到培训,到提拔的流程中,每个人都会有非常明确的预期,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做什么会得到嘉奖,做什么会受到惩罚,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人的职业精神。

--营销系统的差距:中国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幼稚,世界级公司促进消费者的成熟

       我在研究中国一些优秀企业的营销案例时,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在骨子里面,相当一部分企业营销奇迹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传销的影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但在无数点子大师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利用消费者的无知或不成熟,然后获取暴利。

       张瑞敏讲过一句话,叫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话背后的道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财富,是因为我们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如果我们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我们随时就可能完蛋。为什么我们要对消费者心存畏惧,从本质上讲,消费者是不可知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对消费者的把握。所以,你要想真正把握消费者,就得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断地了解他,琢磨他。

       我们的企业家在骨子里对消费者是没有畏惧感的,他们认为可以用计谋搞定消费者,所以他们会用夸大其辞的广告,用费尽心机的“承诺”去讨好消费者,获得增长。

       所有世界级公司都是致力于培养一个成熟的市场,致力于与消费者一起成长,甚至帮助消费者更加理性和成熟。所有世界级公司在企业经营中,在两条价值链上都是在精耕细作:一条是消费者价值链,一条是经营价值链。消费者价值链讲的是,消费者价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链条,品牌、广告,服务都是对消费者价值满足的一种方式。

       经营价值链讲的则是运营流程的效率,当企业在竞争的时候,不是用某一点,而是用整个流程形成一个系统,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

--领导力和团队的差距:中国企业强调聪明,世界级公司强调认真


       为什么我们不少企业领导几千人就在大谈大公司病?而世界级的企业却能拥有几十万人而灵活依旧?

       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级企业是基于“事”的领导,中国企业是基于“人”的领导。在事实和数据面前,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是平等的,双方就能在思想上获得统一,从而“把正确的事做好”;焦点在人际关系上,人与人之间就必然是不平等的,必然讲究人与人之间的谋略,因此中国企业的领导是基于控制的领导,目的是告诉别人怎样去“做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不少中国企业家的骨子里有很深的帝王情节,有很强的支配欲,喜欢研究“面南之术”,喜欢“好为人师”,领导在他们心中更多的是“驾驭”的意思。

       当然,如果我们把原因全推到企业家身上也是不公平的,从文化传统上讲,中国企业真正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没有学会被领导。在企业里,所有的人都要被领导,不被领导的只有董事长一个人,其他的人不仅要领导别人,而且要被领导。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经常是用领导的方法去被领导。我现在服从你,不是承认水平比你差,而是因为你的权力比我大。因为我是你的下级,我才不得不应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东西,等我有权力的时候我再“领导”你。

       一味迁就权力的后果,将导致人性对权力的放纵,结果企业就演化成了权谋组织。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大老板和无数个小老板。为什么中国企业不能培养出职业经理人,很大的原因在于企业家是用权力驱动员工。可被领导的人会想,你比我强无非是你经验多一点,你有更多的资源,一旦我有了经验,就可以离你而去,自创门户,这种情况下我们那有真正的团队?

       世界级公司强调的是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强调的是权力和义务对等之上的合作。在世界级公司,他们所建设的是一个不依赖任何个人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层管理人员会定期花时间与员工、顾客及其他主要人员进行接触。他们强调建立一个从计划到业绩的系统能力,在这个系统中,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核心支撑。

摘自  《差距》---姜汝祥著

沙发
发表于 2007-8-4 10:37:07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值得学习

这本书我也看过且不只看过一遍,我个人觉得中国企业的很多领导要好好读读这本书,但是有一个问题:书读过了,或者本身就明白这个道理,形为面却没有实践任何东西,盈利指标是各首位,哪管它那么多,也不知道几年之后自己还在不在这个公司了呢,这也就是中国企业与外国世界级企业差距的一关键因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