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品牌为何越做越弱 运营商公布的5月运营数据显示了巨大的市场差距。中国联通虽然用户总数首超1.5亿,但是它和中国移动的3.26亿的用户总量早就不在一个层级之上。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市场越做越小,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联通还怎么承担其打破电信业垄断的历史使命? 联通市场越做越小 虽然用户总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对联通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不断丢失的市场份额还能让联通支撑多久。 中国联通在本月中旬公布了5月份用户数据,截至5月底,联通用户总数首次超过1.5亿户。其中,新增用户159万,比4月份的162.3万减少2%。 对比固网运营商,联通5月上交的成绩单可谓相当的不错。中国电信5月份新增用户20万,新增宽带用户则跌至51万户,双双创了今年的新低。而根据中国网通公布的5月份用户发展数据,其新增用户数只有1.05万,创历史最低,新增用户数较4月份的24.66万大幅减少95.7%。 如果就此打住,我们并不会发现联通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看,中国联通用户总数逐年递增,但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联通已经出现了业务收入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为14.75%;到2004年,联通的份额开始下降,为14.06%;2005年,其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下降到13.64%;而到2006年,这一数字仅为12.90%。在电信业飞速发展、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联通的这种下降不能不引起重视。 反观中国移动的超高速成长,着实让中国联通相形见绌。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38%增长到去年的44.8%。中国移动公布的5月份用户数据显示,新增用户545.6万,再创单月新增用户数之最。 中国联通发展受滞,整个市场呈现出一面倒的发展局面,这样的局面让人担忧,而当初成立联通破除垄断的初衷更成为空谈。 难以完成的历史使命 成立于1994年7月的中国联通一诞生就肩负了一个特殊的使命:打破电信业的垄断。 当时尚未出现固网、移动网的分离,中国联通的出现主要用于制约当时唯一的老大——中国电信。随后,联通在固定电话、传呼等业务领域大展拳脚。国家希望借助新鲜力量的介入来打破原有的电信业垄断局面。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2000年4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此时,中国联通又承担了制衡中国移动、保证市场竞争活力的任务。 但是,13年过去了,联通头顶着“破除垄断”的“免死金牌”,却一直深受垄断之苦。固网领域难以抗衡中国电信,移动领域又一直被中国移动“挤兑”。 作为市场新进入者,力量在开始时终归较为弱小,竞争吃力在所难免。基于此,国家在政策上给了联通相当大的优惠。早期的非对称管制政策就是为给联通撑开一片生存空间,包括在市场定价上可以低于竞争对手10%等。 为破除固网领域的垄断,国家甚至还对中国电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南北拆分。政策一次次向中国联通倾斜,但是联通却像扶不起的“阿斗”,始终未擎起反垄断的大旗。 破除垄断的脚步不能停 对于联通在市场中一直处于被动,大家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由于联通成立时不是专业通信起家,难免技不如人,加上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使得联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受限,加之联通的市场运营策略不成功,市场细分不准,最终失去市场先机。 也有分析认为,由于联通手抓CDMA和GSM两张网,不但运营吃力,在一定程度上上演的是“左右互搏”的奇术:自己跟自己抢市场,还没跟人打就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更有观点表示,监管的不到位和太晚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通的竞争实力。非对称管制没有发挥作用是这一观点支持者普遍赞同的。 但是不管曾经如何,随着非对称管制逐渐被打破,联通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面对电信业重回垄断的一个局面。 6月25日,信产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前5月的通信业务收入中,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73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5%;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14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9.9%。但是这个收入大部分都流入市场主导者中国移动的的手中,而不是中国联通。 虽然用户在增加,但市场份额却在逐渐减少,在非对称管制逐渐被打破的情况下,联通只会越来越小,难于承担制衡其他运营商的作用。 此时,监管应该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控,而不是坐让联通逐渐边缘化。不论是分拆还是重组,至少应该给中国的信息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公平健康的电信市场和竞争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