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环境推动个人成长 中学时,一般老师会要求写一篇议论作文,讨论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从普遍认知看,“人定胜天”。也就是说,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环境。实际上,这只适用于目标坚定、意志顽强的人,这种人在历史上是凤毛麟角的。于是有了另一种声音——时势造英雄。对多数人而言,环境对个人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尽管这样,个人还是保留了一定的选择权。从环境中汲取积极因子,还是消极基因,个人拥有最终决定权。物以类聚,成功的人总善于从恶劣的大环境中开创一个积极的小环境,在小环境累积个人能量,激发个人非凡的创造力,从而最终获取成功。 这些天,央视一套播放《恰同学少年时》,记录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其中讲述了一段历史,就是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哲学读书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学生共同学习讨论。这样一个小小的环境,使得刚走出韶山的毛泽东结交了湖南各地的优秀青年,从而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成长空间和社会资源,推动他不断完成自我超越,为今后的发展累积了广泛的社会关系。除了毛泽东之外,读书会还孕育了共产党早期一批重要人士,如蔡和森、李立三、杨开慧和向警予等。 像毛泽东这样的人,先天条件不怎么好,但通过创建学习型环境,他获得了飞速成长,最终成为改写时代的伟人。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不在少数,国外也很多。有一位可能比毛泽东还要典型,他就是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数理师范系毕业后,他成为瑞士专利局一名三级技术员。一般来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是做不出重大科学成就的,特别是物理学这样的实验性科学。爱因斯坦却克服了环境的不足,从更大的环境寻找可用的资源。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寻求其它爱好者与他共同研究物理,最后真有几位前来报名。他们组成了一个“奥林比亚科学院”,定期研讨物理学和数学的最新进展。这个所谓的研究院,其实只不过有三四名“业余选手”。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其简陋”的环境里,爱因斯坦的灵感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以致三年后的他接连写下了5篇改变整个20世纪物理学面貌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还让他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奥林比亚科学院的其它几位,最终也成为国际舞台上有影响力的大科学家。 无论毛泽东,还是爱因斯坦,这些改变时代的巨人,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但他们成功的道路给我们的发展留下一些启示。曾经,我们非常想在“学富五车”的老师身上多学一点。但后来发现,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反而更重要、实在些。在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同学之间悉心的研讨与合作,总能够让我们站到科学发展的前沿去认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