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王惠琳原创]总有一种记忆叫漂泊,总想叫一声好大哥

[复制链接] 1
回复
13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4 13:3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人人渴望安定富庶的生活,但是命运之神并不总是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总会有人经历一番漂泊和动荡。有的人在经历过动荡之后,最终获得了安逸的生活,能够在人生暮年安享晚年,而也有些人漂泊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点才静了下来。

回首走过的36载,少年时期在家乡河北省任丘市的农村读书,连县城都没有独立去过,除了跟随母亲去串亲时在外面过夜,根本没有离开过家。在上初中时我开始住校,才初次体验到离家时的那种感觉,才感受到什么叫想家。可那时,我离家其实不过五六里,而且一个礼拜就可以回家一次,而且在住校时,跟我睡在一张床的,是自己的大哥。

虽然有亲人在一起,但也挡不住对家的思念,心里想的是母亲给我的爱抚,想的是小伙伴们的嬉戏,想的是场院里用来捉迷藏的柴禾垛,想的是邻家阿姨那爽朗的笑声,想的是爱开玩笑的婶子高声称我“小侯宝林”时的那份得意和开心。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开始有了少年的忧郁,不再像童年时那么无忧无虑,心里面开始装下父母生活的压力,小小年纪也想替父母分忧。

等我上了中专,是到离家100多公里的沧州市读书。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我真的受不了。十五岁的我,几回回让思乡的泪水打湿了枕巾。有一天晚上,正在教室上晚自习,突然停了电,教室里一片黑暗。同学们有的走出去找蜡烛,有的在一起闲聊。待三五支红烛燃起,朦胧中见到烛光闪烁,好似家乡过年时我们打着灯笼里面的烛火,想着想着,竟然不能自持,泪水再次涌出眼眶……待人们听到隐隐的啜泣声,循声而至的同学们,还以为我受了谁的欺负。见这么多人关切地围上来,我也自然觉得不好意思了。无奈再三追问之下,还是道出了实情:我想家了。众人闻听,竟哈哈大笑,我也破涕为笑了。

毕业18年了,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同学们还引以为笑谈。当时谁也不会想到,那么一个求安定、怕漂泊的人,后来竟自寻漂泊路,辞去工作,只身来到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

对我辞去报社记者的工作,表示不理解的,有我的同事,我的同学,还有我的大哥。

大哥是属猴的,今年五十岁了吧。他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腿落下残疾,走路有点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哥高中毕业后,先是在生产队里记工分。后来有个招考民办教师的机会,于是大哥成了一名教师,这一教就是30年。而家庭的贫困和他的残疾,让善良而热诚的大哥,直到40岁时才成家。那时候,他已经转为国办教师。

我们弟兄姐妹,除了跟大哥相差一岁的二哥跟大哥曾在一起上学外,其他四人,三哥,姐姐,我,还有小我7岁的弟弟,都是跟随大哥上中学的。大哥在公社中学任教,有一段在乡里的一所“戴帽中学”(当地人这样称呼那些校址不在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学)教书。他每周回家一次,小时候,每到星期六傍晚,我都会站在自家门口,等着哥哥放学回家。等那辆破旧却被他擦拭得干干净净的自行车,载着大哥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就会迈开小脚步,快跑过去,拉住见到我就下了车的哥哥的手,亲热地把大哥迎回家。

大哥对我们兄妹四个的学业要求极严,我们几个上学时都很怕他。我们哥儿几个应该算是比较聪明,除了三哥上学时正值“文革”,他跟着同学们一起忙着批斗老师而误了学业,姐姐、我和弟弟的学习应该说都还过得去。记得在学龄前,大哥就教我识字,那正是那场文化革命的尾声期,农村的墙壁上刷着标语,用那种很好看的字体--长大后才知道是楷体--写着“三要三不要”:要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这些话的背景,就是因为喜欢认字,也因为读音正确了就能获得长辈的啧啧赞扬,尤其是大哥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我,我才爱上了学习,更确切地说是爱上了语文学习。以至于,在成年后,最终走上了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先是从师范毕业后留校做秘书,后来调到报社任新闻编辑、记者,直到现在做了自由培训师依然要跟文字打交道,直到今天,直到此时,还在用键盘写着这些回忆性的文字。

上初二、三的时候,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人生中那个要求自立又冒冒失失、常犯错误的年纪,我开始贪玩,听流行音乐,主要是台湾校园歌曲,以及刚刚进入大陆的邓丽君的歌。不明事理,只图好玩的我,开始在课上跟数学、英语老师耍贫嘴,最后是被气极的老师赶出教室,然后就是逃课。我这个初一时班上的尖子生,到中考前两个月的模拟考试中,滑落到了全校100多名。大哥把我狠批了一通,虽然现在已经记不清他具体批我时说了哪些话,讲了哪些道理,只记得那一刻好像幡然悔悟,之后就把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用在了补习功课,迎接中考上。

不知是自己的脑瓜里是不是真的储存了恰好中考时考到的知识,不知是那四五十天的恶补确实起到了临阵磨枪的效果,反正那年中考,在考上了中专的六七位同学中,我是唯一的应届生。

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是我考上了中专,不如说是大哥的梦想最终成真--他是多么盼望他能有一个弟弟能够走出农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能够让他这个当哥哥的有成就感,能够在春节上坟时在列祖列宗面前,在内心里默默地告知他们:有一个出生在1970年、属狗的、名字叫惠琳的孩子,成了新时代的秀才啊!

到沧州师范读书期间,我珍惜这改变命运的机会。靠努力,靠农家孩子的朴实和上进,赢得了老师们的赏识。进入到学校团委,当上了宣传部长,入了党,留了校。后来又调到沧州日报,成为当时报社最年轻的记者。而这些,正是对大哥培育我的回报,也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啊!

因此,当我在前年“五一”提出辞职时,大哥坚决反对。

我有我的人生追求,只是在成家后跟大哥的交流少了。我辞职,是想突破自己,追逐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不想就这么在工作中混天度日,要挑战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让我战胜了对失去工作的恐惧。但是,这毕竟是人生的重大选择,不能一个人轻易做主。我先是征得了妻子的支持--其实她才是我敢于挑战自己的最大原动力,后来又征得了中专时我的入党介绍人、恩师王金兰的支持与理解。因为我的岳父岳母已经过世,父亲也已经在1998年离开了我们,在老家的年迈的母亲,我不想打扰她老人家,同时她肯定不会提出什么具体的意见,因此,长兄为父的观念,让我拿起了电话,向着电话那头的大哥说出了我的想法。

“我不同意!”大哥在电话里是那样的坚决。他说了很多理由。一是你好不容易才考上学,有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你又不是不胜任工作被辞退,何必自己去过那种风雨不定的生活呢?二是你当报社的记者,虽然不是什么官儿,我们也不想沾你什么光,但毕竟一说起自己的弟弟是报社记者,脸上光彩。现在不干了,人家还以为是你犯了什么大错误,单位被开除了呢!总之,大哥非常郑重地、语气严厉地表示:“我保留意见。”

最终我没有听大哥的话,离开了服务了14年的报社,离开了奉献了17年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抛弃皇粮不吃,偏要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自己去找饭吃,到人生的大海里去搏击风浪……

辞职后,我先是经营一个美体内衣专卖店,并且为北京一家培训公司兼职做讲师。在市场变幻、销售不畅直到难以为继后,我到了北京。在一家国内知名的培训公司做了9个月专职培训师,后来又为西安、香港的两家公司做文化教育和宣传策划。在这两年时间里,我尝到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在喧闹的首都,我睡过公司沙发,在公司地板打过地铺,住过阴暗的地下室,也跟人合租住并不宽敞和单元楼房。我登上过有鲜花和掌声的讲台,也曾几次失业,经历过那未知前途的到处求职应聘的日子。既入过大雅之堂,也跟魔鬼打过交道。当我一个人静静地想时,我曾一度怀疑这是不是我真实的生活,我自问怎么会有勇气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为什么会在三十五六岁的时候,选择了漂泊。

可以安慰大哥的是,如今,他的弟弟的生存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对生存竞争的承受力超过了与我同龄的人。站在讲台上,我的劳动价值与一般工薪族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今天我理解了,为什么引导我进入培训业的前辈在五年前就启发我说:有的人工作一两个小时的收入,超过了一味图安定的人的月薪还要多。

当我探家时跟妻子一起描绘和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心里又想起了一直惦记我的大哥。听报社的一位同事说,他到我的老家采访时曾见到大哥,大哥在跟这位同事说起我辞职一事时仍然觉得相当惋惜,同事动情地说:“你大哥说这些话时,那种眼神和表情,只有最关心你的亲人才会有!”

大哥,我的好大哥,弟弟不是不听你的话,弟弟是想让你以后会更加开心地对人们说:我弟弟,他选择的,没有错!

眼看就要过年了,盼望着回家,跟大哥叙叙这一年来的故事,说说我的收获,给大哥倒上一杯酒,敬我可亲可敬的大哥!!

沙发
发表于 2007-1-24 13:56:04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位高人在谷里现身了,欢迎中,关注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