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掠过落脚点的思维之旅(四川人物篇)

[复制链接] 9
回复
13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9-1 12: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来,在外奔走,所有新的环境,只要不是戈壁、沙漠、孤岛和月球,对我来说就等同于寄居蟹的一时开心,从新换了个蜗居之所,或者是青蛙的忽然觉醒,从水井跳到矿井,虽然环境有了些许变化,但影响极其有限。而到了成都,我的这项如同与生具来的本能却遭遇到了阻击。踏上成都后,首先发现不同的是自己的脚步不知在何时已慢了下来,又过了那么几天,哈欠开始飞上脸颊,一传二,二传三,我们一同过去的几个人每天都是一副抽大烟的模样。 详细分析一下,有可能是有时差存在的缘故,或者,更多的,不知道是不是哪个方位的神经呆在沿海一带习惯了保持一级战备的状态,突然遭遇了说话都慢三拍的休闲宝地,忽悠着就找不着了北,继而干脆招呼上哈欠老兄出来做客,不分时日的搓麻、喝茶、摆龙门阵,把我晾到了一边。 到了成都这几天,从傍晚开始,老天爷便盯着成都的麻辣火锅连绵流下整个晚上的口水。白天的倦意在身体放倒在床上的同时不知去向,雨声又刺激了大脑里自控能力先天性营养不足后天性发育不良的区域,高举着革命的大旗逼迫着思绪开始游离在身体之外,并且沉浸在孤寂中溜达的同时把思考的段落肢解、碾磨,伴随着追忆和张望搅拌成糨糊,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现贴上来,娱人娱己。

四川人物篇

早就听说川妹子靓丽,说实话,初来时还真没觉得,有可能是现今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动太频繁的缘故。。不过本来的期望是很高的,所以导致都快有点失望了。 呆久了,遭遇美女的机会逐渐增多,走过四川多个区市和县城,多浏览了几遍四川的人文风情,再综合全国各地的参数做比较,分析起来就要严谨和理性的多,最终发现这边的皮材(皮囊、身材的简称)质量还算上等,美女所占比例也较为合理,故而总结出答案是三甲之内因是绰绰有余。 放眼望去,川女脸型偏圆,即使不是,脸部线条也比较柔顺,骨感美人的少。想来可能因为这边潮湿,太阳不常出来打招呼,所以慢慢都倾向于长成向日葵的摸样了。相对比的有一墙之隔的藏女,太阳见多了,不希奇,所以大多都是防晒油外包装的摸样,脸型消瘦,棱角分明。 川女五官比较精致,眼睛多双眼皮,但不象东南沿海的人一样如甲亢症状般的外凸,色泽黑白分明,似有山之灵水之韵。而鼻子看起来小巧精致,鼻梁不高却挺拔,侧面看起来有点象日本漫画中所勾勒出的轮廓。 画龙是以点睛为重,而我觉得在人脸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还是唇部,虽视觉上容易让人忽视,却是五官中的底基。川女的唇部因为和圆脸相对应,显得较为娇嫩。可能常吃辣的缘故,出红泥而染并且还稍作漂白,薄唇的为多,唇虽不厚,但感觉不是显得人刻薄的那种,而是和江南女子一样透着一股子娟秀。 近年来,颇流行彩妆,四川也一样,比如一些属于正在长大范围内的小女生,就已经挺懂得根据肤色、发色和五官的特点使用不同颜色的眼影,给我所看到的美女们增色不少,但乍看起来虽艳丽,却总让刻薄的我想起眼影背后劣质化妆品所富含的非天然色素正在奋力侵袭未设防的娇嫩皮肤,一想到多年以后,苦的还是他们自己,不免有些唏嘘,不息奋斗的结果换来除色斑的套装产品,祸端却是源于同样的追求。还是比较喜欢用化透明妆的女人,会更显得精致。。 川女总体身高不高,但也并非一概而论,至少在我的感觉中,1米65以上的比例虽不能和北方比,但也不输于长江以南的地带。刚住下来的时候,就经常能看到许多1米8多的壮女从我住的楼下经过(后来得知,附近有一个体育场,那些人是女子篮球队的,呵呵)。 不过川女中矮个的比例绝对是超出全国的平均数,经常来我办公的地方一广告公司的大概就只有1米52,一聊,原来来自内江(和重庆一样,靠近重庆的川南三个城市内江、自贡、宜宾都算是山城,啧啧,人类的祖宗品种还真是多)。 言归正传,整合来看,就我的感觉,川女的气质秀丽之外似乎多了些许雅致(有人说四川女孩子泼辣,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非常深入的接触,暂时不觉得),与江南的娇柔,湖南、湖北两地的秀丽和北方女孩子的端庄、大方都不雷同。有可能是因为“张献忠”在四川广开杀戒,现今的四川人的血统中大多还有湖北、湖南所培育出的良好基因,再加上四川本地的好山好水所调养出的白皙皮肤。如果非要给个比喻的话,那应该是象盛筵之后的一道精心搭配的水果盘,简单清素,赏心悦目,虽不觉惊艳,却耐看得很。

(当然,以上文字仅限于美女或者准美女,如果是网络中恐龙的亲戚,现实中榴莲的近亲,则统统不在此行列内)。 掐着指头算起来,从古至今,四川的美女、名女、才女层出不穷,手指头再加上脚指头也还都不大好算,那咱们就干脆不去想近代内冒出的丽坛新秀,缅怀一下古人反而觉得更亲切。 四川最早出名的美女元老应该算是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的作者。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前蜀和后蜀分别有两位花蕊夫人,均是妃子的级别,享受正部级待遇。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约883年—926年),成都人,没什么特别之处,不去说她。 主要的是后一位,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自古以来虽然接近领导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自然还是首先把自个折腾成了个小名人这种办法最快)。费贵妃是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那时候还没有宪法,也没有名人打官司的习惯,前人还不懂得状告后人侵权,索取名誉损失费,使得历史只记住了后一个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故当时成都两花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那红桅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开起花来,色斑红,瓣六出,清香袭人,也就是“芙蓉花”。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另外一个要提的是卓文君,西汉临邛人,司马相如的老婆,汉代才女,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卓文君本是寡妇,蜗居在家,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过来串门的司马相如,“狼有情,窃有意”。特别是在司马相如处心积虑地献上琴曲《凤求凰》之后,在不到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内,就让卓文君彻底放弃了武装,抛弃了宝马、别墅和国家津贴领着司马相如返回临邛开了个酒吧,从大资本家落入小资产阶级,并且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 在硬撑了一段时间后,文君的贵族老爸碍于光辉形象受损,终于开始救济二人,从此二人得尝所愿,过起了比小资还小资的生活,司马相如也终于得到汉武帝的亲睐,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份子(需要更正的是,司马相如的才华是得到世人肯定的,并且非贪恋富贵之人)。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是才子佳人,羡煞小人。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拿到今日放在聊天室里狂刷屏,也还是可以再骗到MM。卓文君的文采也是颇为人称道,相离而泣的《诀别书》和《凤求凰》正是互相辉映之作:“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最后要向大家隆重推介的是,两个世纪以来世纪中国名女人大奖的获得者。 [此时电声音乐响起,帷幕缓缓拉开,长镜头慢慢推进,气势雄伟的宝殿前一背影逐渐清晰,只见一宫装女子矗立前方,在烦琐的服饰遮盖下,虽看不清楚其身材,但气质良好,想来必是养尊处优。 镜头继续向前,观众纷纷低头议论,但眼神不离荧幕,这时,背影左手轻挥衣袖,莲足微抬,屏幕上立刻切换成一个后脑的特写镜头,光华璀璨的头饰和复杂的盘发越发显得这个后脑勺的高贵和背影的神秘,随着“轮指”在架子鼓上所敲击出的节奏加快,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时鼓声“咔”忽然停止,然后小号嘹亮的吹出一个三连音加两拍的长音,接下来所有的乐器齐声发出一个强音配合着荧幕上的背影一个极度优美的转身终于揭晓了悬念。 只见一七旬老太惊现荧幕,脸上如老树皮般盘绕着丝丝皱纹,并且还涂了整脸的富强粉,一笑起来,红色的牙床上口水泛着亮光,整个如同一只白脸痧皮狗。镜头再切换至观众席,人已放倒了大半,还坐在那里的,也形如呆鸡(看来是被吓掉了个把魂魄,连倒下的勇气都没了)。此时旁白的声音响起;“武则天(624-705)唐政治家,高宗后,武周皇帝。原籍并州文水(即现山西),生于利州,时其父任利州都督……………抱歉的是,因时光卫星校正失误,故只拍摄下其后期相貌”]。 说到武则天,具体的故事我就不多废话了,地球人都知道。不过虽然各种电视剧和电影中武则天的版本太多,但多描述的是她幼时的聪慧,少女时的美丽和后来的心智大变,直至掌权后的荒淫无道,残暴阴恨。 但我却觉得武则天应该算是古代史中一位难寻的伟人,在当时男权当道,女人与小人并列称谓的时代。能冲破重重枷锁,开女人当朝的先例,并冒天下大不违,改唐为周,这份勇气和手腕千年亦难寻一人。张柬之的造反也不过是到了神龙元年时武则天病重才敢出头,可见武则天“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并非自吹自擂。 另外武则天当朝期间,也并不仅仅只是用酷吏,兴大狱,铲除异己,奢华专政。比如武则天所创的殿试和人才自荐制就是独树一帜的人才选拔体制,并且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减少赋役,健全边疆行政结构,处处可见武则天确有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只可惜,生不逢时啊。。。 说完四川的女性同胞如果不说说咱们四川的男同胞,不仅不近人情,有看到帖子的女权主义保护者也不会轻饶我。 不过说了可能要让各位待嫁的美女失望了,我一贯对男同胞的审视标准比较落后,只要出门不吓死隔壁邻居的狗,我均一概称为帅哥,不过如果真要给个评价的话,那么应该在全国中属于平均水平上下吧。另外,觉得好象穿着方面似乎要较女性保守,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和性格的人不多。。在这点上,较之沿海一带似乎略有逊色。。迈入工作年龄的,基本上就是很简单的职业装,并且在衬衫和领带的搭配上不是非常注意。。着休闲类服装的还是学生形象的更为出色一点。。 不过老天非常眷顾四川,这里盛产才子,而且多是一等俊才。古往今来,均活跃在各个行当,各个层面,举例如下:靠文学成名的有司马相如、李白、三苏(苏轼三父子)、王勃、郭沫若、巴金、流沙河;书画界有张大千;政治家和军事家有邓小平、刘伯承、诸葛亮、刘备、陈毅、朱德、张爱萍、罗瑞卿;水利专家李冰(都江堰);还有中国资历最老的教育学家文翁。以上所总结的是咱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伟人和名人,如果详细道来,恐怕帖子的字数会超标,就不一一列举了。之所以对四川古时的女子多敲了几回键盘,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四川产美女而不曾知道还有才女,故在此以事实澄清。 如果对人文再做评价,那给我的感觉总结起来就是四川人不惧权,坚持原则,但未必缺少变通,因靠山的缘故,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环境再险恶,也只是“怀才不遇空留志”的感叹,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般的偏激行为。所以自古以来只要是从政的川人,多吏途坎坷,几番沉浮,但也正好印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必经过程。 古今言论对四川的才子、佳人褒奖有加,但对四川的人文却有许多不公正的评价,比如去年央视的“笑傲江湖”中的一句话就在四川掀起巨波:“青城派地处川西,地势险恶,川人擅长变脸,与人交谈是人,与人为敌时是鬼”。至于这句话是不是金庸原著里就有,我就不大记得,但我是觉得可能是古时蜀地与外界接触教少,所以对外来人士初时比较热情,但与北方的豪爽大方不同,是一种更为小心的试探性接触,一般不露本色。 如果是在论断评定各自位置的优劣之后,以“我”为中心(褒义为自信,贬义为自傲)的天性就较为明显了,而且川人遇到任何方式的袭击,本身所激发的斗志和来自山、水之间的本色使得报复来得比较明显直快,容易被人认为心胸狭小,其中男人表面上的反复更为突出,女人则不大懂得掩盖或者是掩盖的更深,所以可能要显得泼辣、本色的多。 人说川人多“鬼才”,讲的是川人中的才俊多有对某些事物透彻分析和驾御思考的能力,但我觉得川人更重仙意,蜀地遍布入云之山和秀美水系,难免让人凭添几份灵秀之气。和巴人重诡异、楚人信怪奇不同的是,川人所追求的境界更是游离于超现实范围,意境超脱了对人能力的放大和生命循环轮回的意义,而故弄玄虚到了一定的境界。有可能是闲来无事,思想飘忽,也有可能是见惯了自然的魅力,思维区域宽广,所以才孕育了自古以来蜀地的多种神话传说和道教的发源之地之一“青城”。同样,川人脾气也沾了一些仙气,不大好琢磨,似晴雨无表可循的感觉。 近年来对川人的一些不好的评价,多是来源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仔细思考即可明白个大概,也就不多加解释。不过给我的感觉最为明显的一缺点是,川人的时间观念和行事的责任心都不是非常的理想,脾气似乎是有点那么固执,虽然说国人均有此态,但到四川的感觉比较明显。 如果说西部开发非要大规模的投资不可,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观念的开发,东南沿海穷则思变,才能看到机会和发展。而蜀地自古多富饶,并且自身资源优异,地大物博,随着交通的逐步发展,完全可拥有与沿海一较高低的综合竞争能力,但如果行事风格和思维观念不改变的话,短期内难有本质上的提升。 写完这篇文章,时间也过去了将近一个多月了,转过头来看看,发现其中文字确实有些片面和主观,但不忍心更改,因为算是自己初来陌生的四川,由直觉影响感知,随眼界构成思维的结果。论坛之地,以论为谈,不求学术上的公允,自然谈不上正确绝对,这也可能是借了一点四川当地随心随意的习惯,故而随笔行风的行为就有了寄托。而其中的错漏之处,等到垂暮之年,重撰回忆录时再去更改,最近比较懒亦忙,就不做此累赘之事了。。。

注解:

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四川,忽然就对它有了一种莫名的眷恋。这是别的地方从未给过我的感觉,目前还不知道原因。曾经想好好写写四川的,但提笔多,落笔少,最后完成的也就只有这一篇。不知道下一次的再次与它相遇会在何时,但希望它依然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

沙发
发表于 2005-9-2 10:04:42 | 只看该作者
四川歷來能人多,鳳凰台《縱橫中國》也曾到過四川,印象最深當屬對:"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辯解。
板凳
发表于 2005-9-2 15:54:06 | 只看该作者
搂住写的好啊,行云流水~~~~
4
发表于 2005-9-2 20:22:0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我真为自己是四川人而自豪啊
5
发表于 2005-9-5 13:07:05 | 只看该作者
读来甚是亲切。
6
发表于 2005-9-5 23:24:30 | 只看该作者

小人一词在孔子那,据最新某才女考证,应为小孩子的解释,我想有道理,虽然我没有研究过孔子的把戏,可是,孔子是中国人伦哲学家,对人性是十分在行的,一个小人,只要是人,就可以有办法,他应该不是没有考虑过的吧,至于难养,孔子是从家的角度在考察女人和小人,现代小人的意义却是个社会性的概念,所以,我还比较相信孔子所说的小人应该理解为小孩子。

当然,古文里,尽是含糊其词的把戏,现在看来,似乎是古人的高明之处,也许应该算作时代特点吧。

楼主的文章精美,佩服佩服!

7
发表于 2005-9-6 15:50:1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多写点......hehe

8
 楼主| 发表于 2005-9-7 02:38: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哦。。各位。。

特别谢谢小狗的骨头在我每一个帖子里都洒下一点骨头屑。。。呵呵

9
发表于 2005-9-9 20:29:2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俺的骨头屑能为楼主多补点钙,呵呵。。。

10
发表于 2005-9-11 19:33:3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川人的人文思想是比较有特点的,受道家的影响比儒家和佛家影响要大很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