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生产管理] [转帖]知识管理

[复制链接] 3
回复
13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19 16:5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知识管理? 释义

Chris CollisonGeoff Parcell提出的知识管理法(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个学习、获取、分享以及开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架构。


知识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是一种矛盾修饰法——没有哪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管理知识资产,它依附于员工体内,大抵只能通过对话交流来分享。

尽管“什么你做”这样的情形,也是指: 管理一种知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知识被产生、发现、获取、分享、萃取、确认、转移、调整、采用以及应用。 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

知识迅速繁衍的环境:

  • 正确的条件。 可靠的基础设施和组织架构有助于产生创新精神。
  • 正确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模型和流程。
  • 正确的行动。 由此,人们本能地寻找、分享和使用知识。
  • 正确的领导力。 在正确领导之下,学习与分享成为可期待的、角色明确的活动。

知识管理为组织活动前、中、后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工具和辅助技术。
这种干预知识学习的方法如果能够通过合适手段,比如通过人际网络(社区)、或通过成文化、规范化且不断更新的“知识产品”进行传播分享,那么它的裨益将会成倍提高。 

知识管理法的起源 历史

知识管理起源于美国陆军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的学习管理实践活动,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一个知识管理团队借鉴了这些成功经验,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2001年,CollisonParcell出版了《Learning to Fly, lessons from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knowledge companies》(中文译名《英国石油公司组织学习最佳实践》),在书中系统阐述了知识管理。 新书出版伊始,就诞生了一个围绕这一方法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组织,现在这一组织的成员已超过700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2005年,《Learning to Fly》的新版问世,在书中,CollisonParcell展示了知识管理的可转移性,以及其他10个组织的知识管理案例。 现在,从联合国到戴比尔斯(De Beers,全球最大的钻石公司,译者注),从英国广播公司(BBC)到南威尔士的小学校,开始广泛应用知识管理法。 此外,知识管理的内容已经走进了大部分商学院的课堂,如 英国的Henley&Cranfield管理学校。

 

Collison Parcell 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法的运用 应用

  • 防范重复发明轮问题(Wheel Reinvention Problem),尤其是在大型的国际化组织中尤为重要。
  • 加速并购后的整合进程。
  • 辨识、捕获以及分享组织内的好经验。
  • 应对抑制组织发展的文化壁垒问题,如“非我发明症”(Not Invented Here)。
  • 构建、培育以及支持学习、实践的网络和组织。
  • 开创持续学习、提高的文化氛围。
  • 通过领导力介入,强化知识分享等正确行为。

知识管理法步骤 流程

请参见右图。

  • 个人和集体在一些列组织目标上达成一致意见。 然后,他们即运用知识朝向目标努力,最终产生价值。 那么从何处入手,对知识管理进行有效干预呢?
  • 注意力应该着重放在“知识运用圈”(Using Knowledge Circle)上。 如果在组织活动前、中、后期,你都能积极鼓舞、启发同伴,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简单的学习过程,例如帮助同事学习解惑、对完毕的项目、行动进行回顾,对知识管理都有积极的贡献作用,即帮助引出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早就萦绕在组织成员的脑海里,只是一直没有人去触发。
  • 所有这些学习活动都免不了要牵连到一种所谓的“知识银行”(Knowledge Bank)。 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你总会想到先要学习,这时你就需要从知识银行里取出知识。 当你在想要有所贡献、有所作为的领域里已经学到了知识的时候,你就要往知识银行里存入知识。
  • 当此过程中,你的捕捉以及萃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这些还不是“故事”的全貌。 事实上,一个人是不可能捕获、掌握所有知识的,所以将那些掌握着重要知识、有深刻见识的人与组织联系起来,鼓励他们阐释、更新所占有的知识,从而使这些知识成为组织的信息资源。
  • 知识管理模型架构中的组织环境(或文化),对于知识共享的促进和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具体反映在正确的领导行为上。知识管理最终将植入组织的核心流程中,并成为一种“无意识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架构的优势 优点

  • 较少的知识汲取,更多的知识回报! 关系到组织中每一位成员的学习活动。
  • 提高组织识别,传输典范实践。
  • 对生产企业而言,学习提高将加速产品发展、持续改进的周期。
  • 有效防止“重复发明轮”错误。
  • 识别和克服“非我发明”症。
  • 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改进知识共享的方式。
  • 方法手段值得信赖。 其效果已为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在内的国际企业、教育机构、国际政府组织以及NGO等各界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知识管理法的局限 缺点

  •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拥有“快速修复”特征的管理技术,更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管理方法,它需要组织全体人员自觉主动地应对来自底涵文化和整个组织流程的挑战。
  • 比较而言,知识管理对于大型的、分布式的组织更具实用性, 尽管它对于中小企业(SMEs)同样有效。
  • 表面看上去非常简单,具有迷惑性。
  • 知识管理常常被信息管理技术的提供商所误解, 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管理的偏见。

知识管理的假定 条件

  • 如果组织运作积极、高效,它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 对于那些顾客服务有时间要求的公司来说,它们尤为需要关注带来收益的知识管理到底于何处产生价值。

参考书: Collison & Parcell - Learning to Fly [中译本《英国石油公司组织学习最佳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沙发
发表于 2008-9-3 18:23: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板凳
发表于 2008-9-7 19:54:57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复杂。的好好理解,呵呵

4
发表于 2008-9-28 16:33: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