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菜农2 - 

【原创连载】图形经济学(新思维导图)

[复制链接] 214
回复
635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0:52:08 | 只看该作者

234.JPG : 

近代欧洲的几何计算能力把一般的天象观察提高到了数量分析的水平,而中国还处于一般的星象记录,没有精确的角度和距离的计算,开普勒等几代人通过天文观察计算,得出了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的结论,并归纳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给出了万有引力公式的已知条件。另一方面,近代英国胡克和惠更斯等人对于重力、离心力作了大量实验,这段时间,伽利略等前辈把欧洲的物理已经建立变量+几何符号模式描述力与时空的关系。
        牛顿在开普勒、 胡克、惠更斯、哈雷等人实验数据基础上,把地球运动规律做了数学归纳,得出了两个物体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话一个物体必然围绕另一个物体做椭圆运动的结论,当时其他几位科学家的数学不如牛顿,而牛顿懂用几何表达解释了行星椭圆运动的关系,从此牛顿物理奠定了变量方程加几何空间关系的符号模式。
   蒸汽机在牛顿归纳力学定律前已经使用,说明实践一般走在理论前,但是牛顿的质量、力、空间、时间等元素构建的符号体系成熟后,机械工业可以通过计算进行伟大的设计,欧洲工业革命在力学计算和画法几何支撑下,迅速发展,出现了科学的崇拜,认为牛顿的彻底把握了宇宙物理关系。
    但是,将牛顿理论绝对崇拜,实际又陷入另一种迷信,爱因斯坦建立了另一种时空体系,他认为并不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是空间弯曲了,地球只是作直线运动。
     如果牛顿的体系比八卦体系精确得多,那么爱因斯坦的体系更精确,牛顿的体系还是一种人类主观的模式构建,与宇宙实际是不符合的。
    当爱因斯坦以为自己的理论是终极的正确的模式,而然,量子力学很快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是主观的模型。
 
    量子力学可以把人看作振动的波,且能级不连续的,这是很恐怖的模型,根本无法理解,当然,这还是与八卦周易一样的一种模型,只是计算更加准确了。 

235.JPG :

爱因斯坦给予我们描绘的弯曲空间示意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7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1:05:35 | 只看该作者
ffice:powerpoint" />     我们并不是在这里讨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是强调,我们生活在时空当中,所有的理论模型都离不开空间的维度,人类迄今为止建立的模型,都是与周易八卦一样,都是人类按照现有经验建立的自己能够懂得的近似客观的模型,周易也能计算宇宙的日月星辰变化,只是粗糙,而相对论就精确,未来实践中,不管是自然科学模型和社会科学模型,都需要我们从空间的构建开始,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不能鹦鹉学舌那样,只是背古人的话语,从文字到文字的抄袭。恰恰是爱因斯坦强调抛开文字和数学符号,想象奇妙的纯直观的时空世界,这样才能发现新的真理,爱因斯坦每次从直观的空间想象中发现新的模型,然后费很长时间,才吃力地用文字和数学符号描绘出来,爱因斯坦说发现广义相对论是因为做了一个梦,骑了太阳光束出发奔向远方向宇宙,结果不合理里地回到太阳表面,这一非常形象的梦境导致了他发现宇宙弯曲这一形象的表述。
       爱因斯坦一类科学家的现身说法,打破近代一个迷信,即逻辑思维是科学计算哲学抽象等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不可以进行科学活动的传统观点。
   随后,心理学家和各类科学在20世纪中期,发现了视觉思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5 1:07:10编辑过]
73
发表于 2009-10-15 11:25:5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到一个这么详细的文件了  收藏 一定要及时关注
7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7:07:16 | 只看该作者
2.4 视觉思维
人类获取信息主要依靠视觉,学界普遍公认,人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这是视觉重要的经验表达。
人类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与人类文化相关的符号交流主要用视觉和听觉,视觉与听觉服务于人类的精神生活,触觉和味觉在人类物质生活中自然使用,动物也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但是动物的视觉听觉还是主要为生存本能服务,与符号系统无关。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
  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42.JPG :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认为视觉是一种感觉,与思维是有区别的,视觉看到的是现象,而思维把握的是本质。由于古代哲学家不懂透视、水折射等物理现象,总是认为视觉不可靠,一路寻找可靠的东西,只有内心的思考才是可靠的,这样一直存在心物两元论,实际上古代哲学家尚不知道思维在脑子里还是心里进行的,对于视觉的认识是非常肤浅和存在偏见的。
        到了近代,欧洲的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发展起来了,对于人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有实验进行分析,从前图所示的那样,人的视觉中枢的接受信息速度是每秒107次方,而听觉是104次方,手的触觉是102次方,人的头脑主要是图像记忆,对于过去的回忆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再现一幕幕图像,这些图像是一种全息照相的信息,人存储这些信息的单元与宇宙中的所有原子数量相当(《启动大脑》东尼-博赞),视觉依靠宇宙中最快的物质光留下的印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光是宇宙第一信息媒介,人的视觉是人的第一知觉。
  ffice:powerpoint" />  241.jpg :
现代专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大致分左右两半,左脑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从事形象思维,这个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过去认为逻辑思维是科学计算哲学抽象等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的思维活动,进来这一界限已经模糊,文学上的有些思维逻辑性非常强且抽象,而科学上的有些思维纯属白日梦,爱因斯坦说发现广义相对论是因为做了一个梦,骑了太阳光束出发奔向远方向宇宙,结果不合理里地回到太阳表面,这一非常形象的梦境导致了他发现宇宙弯曲这一形象的表述。
       科学家热爱艺术无损于科学研究,研究表明左右脑的思维不是孤立的,开发右脑的能力非但不削弱左脑的能力,反而提高了左脑的能力。      
     传统的语言思维元素是单词,视觉思维的元素是视觉图像元素,由于人脑接受图形的速度快和存储量大,视觉思维具有把握客观的经济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5 17:10:1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7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7:13:50 | 只看该作者
 ffice:powerpoint" /> 
        古代哲学家把外部世界的物质与内思考的抽象概念对立起来,这种心物两元论导致了对于形象思维或者视觉视觉思维的偏见,视觉作为一种感觉要素,在内心是一幅图像,哲学家们认为图形就是图像,无法思考。
          上个世纪初的哲学家马赫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世界分为心物两元是不经济的,马赫将两者统一于感觉的要素,世界既是被感觉而存在,世界又是物理和心理的组合体是由同类的感觉要素以及其复合体组成的。例如,一棵树,是有物理的空间形状、颜色、硬度等要素组成,当要素A——如树叶的绿色——与一定的空间感觉、触觉和光线等要素相结合,发生依存关系的时候,A就是物理要素;当A与构成人眼的视网膜的要素发生依存关系的时候,它就成了心理要素。但无论在那种关系中,A的本性并没有变化。因此,马赫说,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的对立,而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的同一性。这样一来,自我与世界,感觉与物体的对立就消失了,我们只需要考虑三类要素之间的联系。
         马赫的说法在哲学上是一家之见,有一定的局限性,马赫的观点对于视觉思维经济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在机械操作上直接用三维压感操纵杆比一些列上下左右强弱的开关组合要便利得多,模拟运行比文字分析更能求解方程,人类尽可能用同质思维工具来把握实物,不必中间转化一次语词的符号。
古代哲学认为视觉不能思维,近代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机械划分又不够科学,逻辑和形象思维两分对立,直到60代,各类思想家认识到实际上人类的思维不可避免地介入视觉,也可以说人类的整个思维都称为视觉思维。
         人类思维都是视觉思维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他认为:思维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概念或语言。语言只不过是思维主要材料(表象)的辅助者,只有清晰的表象才能使思维更好地再现有关的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他还认为:对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的抽象把握,乃是知觉和一切初级认知活动的基础,而在知觉中最为重要的又是视知觉,因为视知觉的很大优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能提供关于外部世界中各种事物的丰富信息。视知觉还能灵便地为意识随意利用。阿恩海姆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视知觉本身已具有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即已具备了 思维的功能,所以视知觉并不低级,相反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阿恩海姆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视觉思维概念,并以此作为他多年从事人类思维规律研究而写成的专著的书名。
          另一位以创造性思维训练见长的美国心理学家麦金(R.H.McKim),则是在接受了阿恩海姆的理论观点之后,也在实践中提出了观看(vision)、想象(imagination)和构绘(composition)三方面能力结合的训练方式。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7:21:26 | 只看该作者
ffice:powerpoint" /> 
          阿恩海姆原则上不同意有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划分,在他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不管是知觉形象,还是内心表象),就有了抽象活动;而每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按照常识,思维之所以是思维,就在于它是通过一般普遍性的概念进行的;表象之所以是表象,就在于它是个别的和具体的。假如这个别表象进入思维中,就会干扰概念的一般普遍性。如上所述,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要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基础,因此,在阿恩海姆看来,这样的思维就既不是纯粹的形象思维,也不是纯粹的抽象思维,而是视觉思维。(摘自《人的思维基本形式》北京师范大学 何克抗)
          麦金认为传统教育使教育者在言语的或逻辑的思维能力方面不断得到加强,相应地视觉思维能力则日益受到削弱乃至衰退。传统的语言与逻辑计算的训练,就是不能由认识主体去直接地感受到那种鲜活的视觉意象,主体所能利用的便只是一些间接获得的、已经条理化的或已纳入现成规范中的知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具备从语词符号到语词符号的能力,即能说不会做,实际感觉差,又需要重新的劳动实践,增加实际感觉和经验,这样构思了认识上过程浪费。
           笔者认为,传统的方式对于一个后进国家是适合的,这样学习可以迅速抄袭先进国家的知识,不必去重新摸索,但是,等到抄袭结束了,需要创造时,这种教育就不适应现代创造思维特点。不过就算在抄袭过程中,一遇到环境变化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从符号到符号的思维不能解决问题,一定是从实物到符号的思维模式,才能解决问题。
7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11:27:04 | 只看该作者
           视觉思维的理论出现比较晚,是非常前沿的交错学科,视觉思维的很多规律尚在研究当中,这就是现哲学上“知难行易”之说,即彻底搞清楚视觉思维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很难不分场合、不分专业去笼统地描述视觉思维的模式,每个人的脑子里思考的内容相当复杂,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语言在思考,还是图像在思考。这个不要紧,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视觉思维就变得非常清晰易懂。
   
    例如,一个作家,在构思一部情节生动的小说,那么作家脑子里可能出现一幕幕电影镜头,这是视觉思维,这也是最经典的形象思维模式。
    例如,对于一个地质工程师,看到一座山,他会根据地貌推测地下的地质构造,这些是工程上典型视觉思维,而另一个桥梁道路专业工程师,看到一座山,就会考虑如何开山凿石、修路架桥,对于军事专家来,则完全是另一种考虑,如何利用山地布好作战阵型,这些都是视觉思维,在实践中这些都是很清楚的。
sheji.JPG :
sheji-1.JPG :
moxing.JPG :
    不过,有人会说,以上例子都是工程性很强的生产军事活动,那么哲学思考,难道还有视觉思维吗?
 
    哲学思维确实是视觉因素非常少的语言思维,同样,作家想好电影情节后,又会诉诸于文字表达,工程师们看到山地实形后,进而会思考技术上的重力、硬度、空间等数理逻辑问题,如果简单地浮现一下图像,那么政治法律、经济组织、企业战略、科学规律的探索无法进行,而恰恰又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给了各行各业合理的思维工具,恰当合理地支撑各类高难度的专业活动。我们大致可以如下分类:
 
1、纯视觉思维类:地质测绘、工业设计、雕塑、绘画、农作物种植等等;
2、视觉思维+成熟逻辑规则:力学计算、工程设计、手术医疗、电影导演等等。
3、视觉思维+探索性逻辑规则:量子物理、生命科学、高难医学(癌症等研究)等;
4、抽象思维+辅助性视觉思维: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政治
5、纯抽象思维:哲学(但是现代哲学已经破除这个迷信,也使用图式思维)
 
对于第一种纯视觉思维,人类理解起来不难,从业人员的脑子里几乎都是空间的元素,身体力行。
对于第二种混杂思维,主要以视觉思维为主,但是,各类感觉要素(力、能量、材质、时空)已经有成熟的科学逻辑,如F=ma,人类已知的要素之间已经有成熟的科学关系式,从业人员的思维有规则可循,经过学习训练,加上经验的累积,这些思维不难完成,也不难总结出规律,现在各类图文并茂的科技图书,就是这种混杂思维的总结。
 
对于第三类思维,这些属于科技类的,但是还不成熟,感觉要素之间秩序还没有探明,或者根本没有秩序,这涉及视觉上的想象,可是不能直观地看到,这类思维是最奇妙和创造性的,甚至某些特异功能的先知能率先在多维世界发现了弦的模式,完全不能用四维空间想象的一种多维世界。那么,这类思维不是很多人从事,少数天才可以从事。
 
而第四种思维,从业人员相当多,这类思维实际借助于文字所综合抽象的概念进行,但是,这类思维又不是完全符号对符号的思维,面对的都是复杂而活生生的人、事与物,需要视觉帮助思维,对于抽象概念上逻辑推理,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有别于过去言词的、更贴近复杂现象的简便视觉符号,这需要我们创造新的思维符号,这方面,实践已经给了我们一种图形方式,叫做图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6 11:30:4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52:29 | 只看该作者

243.JPG :

ffice:powerpoint" />      视觉思维(在本文等同图形思维)与文字思维在人的头脑中是混合的,几乎没有单纯的视觉思维和单纯的文字思维,两者如何组合在理论上难以简单地说明清楚,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很快会可以区分各类的视觉思维特点和规律,有些行业使用文字容易表达思想不必使用图形,有些行业必须使用图形才能说明问题,很多行业是居中的,实践中人们自动形成某种默契,细细推敲,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发现。

       军事思维事关人命,是高强度的图形和文字思维,现代战争一刻都不能离开军事地图,同时,军事上的政治目的、各类后勤组织、谍报分析,动员宣传,文字思维也高强度地加入在里面,军事上的视觉思维必须对于实物的物理运动尽量一致,为了确认是否与实际一致,还要演习,通过演习修正实际与想象的差距,军事上最怕纸上谈兵,也就是看几本兵书就夸夸其谈,这是符号到符号的思维,一定会遇到失败。现在的图形技术,很多部分都是借助军事上目的发展起来的,电视、电脑、GPS早期无不来自军事的需要。
         企业的产品制造,这是典型的图形思维的实践活动,工程师根据人的生活工作需要,设计了产品图纸,然后生产工人按照图纸生产出产品,制造业中的设计、开模、组装都是高度图形思维的活动,以至于美国的早期经济学家认为管理人员是无用的。但是实践证明,企业管理也是有价值的,如果全部解散管理队伍,企业可能无法生产出产品。
        在企业管理上,其实也大量使用图形思维,这里最多图形的是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战略思维来说,需要高度的抽象文字思维,文字很重要,但是,进来的战略工具创新都是图形上的创新:商业模式的构建、战略地图、波士顿矩阵等,企业战略思维也不能没有图形思维,这里的图形思维需要的是抽象图式,不是艺术图像。
   显然,产品制造的图形是很好理解的,都是严格的逼近实物的科学绘图(当今电脑工具非常先进,但是还是画法几何原理下的立体绘图)。但是企业管理上的图形,这方面难以理解。
246.JPG :
作为抽象思维最基本模式,我们把世界看作是各种物质实在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方式,或者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视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视觉思维不仅要描述物质本身,还要努力描述其运动的规律,最基本的几何运动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而复杂的物理运动是物理要素(力、温度、电流、磁场)与时间的关系或者要素之间互相的关系,而社会运动是人与人,人与物更复杂的运动,这些运动都需要视觉思维辅助才能说明清楚。
245.JPG : 
 
   我们在实践中的视觉活动如上图所示,这是最基本的典型的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7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2.4 图式概念创新

图式概念是我的创新,“图式”一词是借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里的图式概念,上面分析中第四类视觉思维,这类思维需要文字来综合抽象,有需要图形辅助表示其逻辑关系,这需要我们创造新的思维符号,这方面,实践已经给了我们一种图形方式,叫做图式。

247.JPG :

 

ffice:powerpoint" />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人可以从直观经验综合中得到知性的概念,但纯粹知性概念却同经验直观(即一般感性直观)完全不同类,它们是永远不能在某个直观中遇到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何能把直观归总到纯粹知性概念之下,即如何把范畴应用于现象,因为没有谁会相信范畴,例如因果性,也能够通过感官被直观到,并且被包含在现象中。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要解决的是纯粹知性概念何以能够应用于感官对象(现象)的问题,
      因此,显然需要有某种第三者,它一方面与范畴同类,另一方面与现象同类,以便使范畴对现象的应用成为可能。这个中介的表象应当是纯粹的(自身不包含任何经验的东西),并且至少一方面是知性的另一方面是感性的。这样一种表象正好是那先验的图式
    然而,康德的图式并不是指可以用几何表达的直观图形,仍然是难以理解的哲学概念,并且以空间和时间作为中介来构成,康德这个似是而非的图式理论在人们的实践中却被明确地直观化了。

 

248.JPG :

 

 

康德的图式仍然是抽象的,是人脑中的逻辑框架,不是指具体的可视的图形,但是,康德提出的几类逻辑框架,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范畴,在人们实践中,普遍建立了可直观的思维图式,这些工作不是哲学家完成的,而是大众默会的。 

251.JPG :

我们要知道,客观世界就是自然而然的运动着的物质,无所谓数量、因果、系统,而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套客观世界,人自己随意地给出一个尺度单位,这样,就可以把世界看作都是数量,而人喜欢把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产生了因果,人还根据系统的模式,框定客观世界中的一个个系统,等等,这些思维模式,目前都有约定成俗的图式思维符号,全人类基本统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7 0:33:57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8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0:40:11 | 只看该作者
252.JPG :
图式概念出来后,我们很多抽象思维就具有可视化,人与人之间可以由此进行直观交流,而图式仍然不是具体的物理造型,仍然可以在抽象条件下,进行各种概念思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7 0:47:23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