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rendao - 

[职场健康] 《生命淡如水》

[复制链接] 75
回复
659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2:42 | 只看该作者

------------
推开成功之门
------------

  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很多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你只要不被眼前的森严吓倒,勇敢地走进去,也许,呈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个开阔的新天地。
  公司招进了一批新员工。总经理叮嘱员工们说:“谁也不得走进6楼那间没挂门牌的房间。”大家牢牢记忆住了总经理的叮嘱,谁也不敢进那间没挂门牌的房间。
  “为什么?”只有一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不为什么,”总经理一脸严肃地说,“不能进就是不能进。”
  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话,其他人都劝他只管干好他自己的工作,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可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他走上了6楼,轻轻敲门,没有响应,用手轻轻一推,门开了——原来门是虚掩的。他打量了一下房间,不大的房间里只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压着一张纸条。走近一看,上面还写着一行醒目的粗体字:“务请把纸条送给总经理!”
  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张已落了一层灰尘的纸条,走出了门。许多同事都为他担心,劝他赶紧把纸条放加原处,大伙一再表示愿为他保密。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他决心把纸条拿给总经理。当他将那纸条送到总经理手上时,总经理微笑着立即宣布了一项让整个公司都震惊的消息——年轻人被任命为营销部经理。
  不被条条框框束缚、勇于闯入“禁区”、敢做敢当、行事果断负责,这些正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首先必须具备的。
  这是一个起初的故事。故事中的年轻人就是刚刚卸任的德国戴斯勒热能工业总公司总裁麦克尔雷勒。在此后几十年的经营中,每每公司营运中出现了困难,麦克尔雷勒都会用自身的这个例子去教导员工,鼓励员工勇于开拓、创新。
  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很多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你只要不被眼前的森严吓倒,勇敢地走进去,也许,呈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个开阔的新天地。
  (本文作者:陈建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2:54 | 只看该作者

------------
让松下幸之助感动的故事
------------

  如果我们能以店主的那种姿态来对待人生,能时时去感受、体会作为人的生存喜悦和感动之情,那么我们的人生恐怕就会变得非常快乐和充实了。
  这个故事是我刚刚开始经商时从一位老人那里听说的,至今印象深刻。
  从前一个镇子上有—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于。—天,铺子里的伙计接待了一个衣衫槛楼的男人,他来这儿要买一个豆沙包。
  要知道这是一家只卖价格昂贵的点心的铺子。因此,这个人只是来买一个豆沙包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所以铺子里的小伙计尽管已装好了一个包子,但还是在为是否要像对待普通顾客那样递过去丽感到犹豫不决;此时,目睹了这一幕韵店主对小伙计发话了:
  “等一会儿;让我来做。”说着店主亲自把装好的包子递到那人手中。在接过钱的同时,老板又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光临。待那个男人出了店门后,小伙计不解地问店主:“我记得以前店里不论来了什么样的顾客,老板您从来没有亲自为其递送物品,这一切都是由我们伙计和经理来接待的。可是为什么今天您特地来亲自接待呢?”
  对此,店主是这样回答的:
  “的确,平时这一切都是由你们和经理来完成的。所以你感到奇怪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你要好好记住,这就是所谓的经商的好处。之所以这么说,的确是因为平时来光顾我们店的每一位顾客都是值得感谢的。但是,今天的那位顾客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什么不同呢?”
  “平时来我们店里光顾的大多是有钱人。所以他们来我们店一点也不奇怪。可是今天的这位顾客却是为了品尝一下我们店里的包子而把自己的一分钱、两分钱,可以说是把仅有的一点积蓄都倾囊而出了。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难能可贵的事了吧?对于这样的顾客,作为店主的我亲自来接待是理所当然功。这可是商人的经营之道呀!”
  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从听到这个故事到现在已过去了几十年。但我却感到它一直铭刻在我的内心深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当时刚刚从电灯公司辞职独自一个人开始做生意。由于是个地道的门外汉,所以当时自己就处于一种连做生意是什么都不了解的状态。但是我却被这个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我感到这个店主所拥有的感激之情,才是生意人应有的真正姿态。我想。自己就是经常抱着在经商之外,尽可能多地去品味那种店主所说的经商的好处的信念才拼搏努力到今天的。
  然而,如今重新回味这个故事时,我感到店主的那种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单单是生意经,而且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恐怕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以店主的那种姿态来对待人生,能时时去感受、体会作为人的生存喜悦和感动之情,那么我们的人生恐怕就会变得非常快乐和充实了。
  一个衣衫褴楼的男人来店里买包子,这是一个事实。可是对于这个事实,可以有多种看法,基于不同的看法,又可以有不同的行动。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我们这样的高级点心铺来这种破烂打扮的人真是让人费解;也可能有这样的看法;即使是这样的人,只要他能付得起钱,也应和其他顾客一视同仁。可是这位店主却更进一步认为:再也没有比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倾囊而出来买自己店里的包子更令人感动的事了。因此店主体会到作为生意人所具有的充分的伟大。如果能有这样的看法和行为,那么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可以说是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源泉。
  最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令人感动的事情变少了。的确,社会整体的变化速度在加快,人们相互之间也变得忙乱起来,对于事物很难有充分观察考虑的余地。另一方面,由于传媒的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对于即使不了解的事物也会产生一种好像已了解其真相的感觉。这样的例子正在增多。所以,也许可以这样认为:不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人们已经变得体会不到太多的感动。
  说到底,我想,人们相互间的交往和看法只要采取包子铺老板的姿态和行为,人们就可以拥有更加意味深长,内含丰富的人生。
  (本文作者:韩广欣译)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3:06 | 只看该作者

------------
我是私生女
------------

  我终于对自己的出身平静了,我已经可以直面现实。和那些持有偏见的人相反,我知道不是我,而是社会的偏见,才是真正不道德的。
  原来我是“私生女”
  在那个寒冬的下午,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多么不同。那天,老师让我们做卡片,一张给父亲,一张给母亲。别人都已经动了起来。但我不知道怎么制作“父亲卡”,我也不知道父亲是谁。5岁之前,我一直住在乡下外祖父母家里,把外公、外婆当成父母。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女儿——我的亲妈突然出现,把我的东西一股脑儿卷起来,搬进一套公寓,跟一个名叫韦普的陌生男人住在一起。妈妈不让我再管外公叫爸爸,她咬着我的耳朵说:“那不是你爸爸广但谁是爸爸?她却不肯告诉我。后来,我也折了两张卡片应付了事,但是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那张又小又破的“父亲卡”扔到了垃圾箱里。
  以后,妈妈结婚又离婚,这些对我影响并不大,我只想知道真正的爸爸是谁?
  我变得越来越疯狂。妈妈不在家时,我翻遍了她卧室所有的抽屉,希望找到一些有关爸爸的蛛丝马迹。有一次,我找到了一张英俊少年的照片,觉得很像自己,就问妈妈他是不是爸爸,但她告诉我那不过是她的高中同学而已。我才不在乎这些呢,我在照片背后题上“给克里斯,我全部的爱——爸爸”,拿给所有问起他的人看。
  我上的是一所出色的私立中学,外祖父母资助了我。我的外公是福特公司的汽车设计师,外婆是中学校长,都是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是他们让我获得每一次成功机会。但是一开学,我就又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一天早晨,全班彩排节目时,我不经意间听到一个同学的母亲对她的儿子说我是一个“私生女”,我立刻冲进图书馆去查这个词的含义。第一条“非婚生子女”倒没让我觉得太难受,因为我当时坚信父母是结过婚的,但下面的解释就让我心惊肉跳:“不合法的,不被认可的,不道德的,不真实的……”天那!如果被当成这样的人,我以后还能干什么!
  害怕被认出
  11岁那年,妈妈终于被我纠缠不过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她歪在柔软的天鹅绒沙发上,翻着一本封面上印着“火”、“风”字样的旧相册对我说:“克里斯,你爸爸在我生下你时已经结了婚,现在他死了。”一瞬间,我所编织的一切有关父亲的神话都被击得粉碎,我只觉天旋地转。爸爸死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更重要的是,他和别人结婚粉碎了我心目中关于父母的梦想。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那些女朋友的母亲从不邀请妈妈和她们一起喝葡萄酒,也明白了为什么从没有人让我们母女俩参加任何一个社区组织。那些太太们都知道妈妈的身份,在她们看来,她不是一个好女人。而且,因为她的缘故,她们认为我也是。
  上高中后,我发现我们这个圈子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出身。上流社会排斥我,对我窃窃私语、冷眼相向。我知道自己无法摆脱妈妈的影响,命中注定我永远要接受这样严厉的注视,他们仿佛在说:“克里斯会不会变得和她妈妈一样?”
  整个高中和大学期间,我都是一个优等生,和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极好。我不顾一切地想融人人们之中,参加各种俱乐部,穿名牌牛仔,每门功课都得A或B,还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但是无论我在学习或是社会活动中取得多大的成功,每次当我遇到陌生人、结识新朋友时,还是会感到恐慌。我坚信一旦人们知道我是一个私生女,就不会再把我当朋友了。我的头上永远悬着一把利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
  在大学里,我精心编造了一个谎言:我的爸爸在纽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我有五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是继母非常严厉;不准父亲来看我。我对每个人撒谎,甚至连男朋友也不信任。我检查每个和我约会的男孩子的东西,希望在他们发现我的秘密之前也发现他们的秘密。一旦我发现什么“罪状”,诸如有女人签名的卡片之类的东西,就会立刻摔到他们脸上,以此为借口离开他们,省得他们先抛弃我。
  融化坚冰的勇气
  直到1992年,我遇到格瑞格安思尼,也就是我现在的丈夫,这羞耻凝成的死结才终于松动。
  在一个为成年人举办的晚会上,我们相识了。后来,我们都热切地参加了有关家庭价值的讨论,当他毫不在意地说出他从未见过亲生父亲时,我激动地支持他的观点,自己的秘密也冲口而出。也就在这刹那间,多年羞耻的坚冰
  化解了。我只觉自己面前站着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坚强、自信、自立。他给了我揭开秘密的勇气,这秘密已经让我害怕、焦虑、羞耻了近二十年。
  现在,作为一个30岁的快乐的已婚妇女,一个即将做母亲的人和一个作家(在做了一年的见习律师后,我决定改行写作),我还不敢说自己作为私生女的痛苦经历已经成为过去。我还会想起曾经受过的轻视,还会听到别人对妈妈尖刻的评论。她仍然不肯告诉我父亲的身份或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也依然为此感到难过。直到今天,每次听到属于中产阶级的邻居们刻薄地谈沦私生子,我都会为之伤感。但是我终于对自己的出身平静了,我已经可以直面现实。和那些持有偏见的人相反,我知道不是我,而是社会的偏见,才是真正不道德的。
  (本文作者:慕安荻编译)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3:19 | 只看该作者

------------
装在帆布包里的梦想
------------

  不愉快的事情总会发生:我只是不再流泪、不再惊慌失措,并且日渐从容和坚强。商业需要你长久的耐力、顽强的坚持和永不懈怠的责任心。
  在我决定辞职做帆布包时,除了我的妹妹,所有的人都认为我异想天开。
  寒冷的冬天,我和妹妹把所有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挣来的钱都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帆布包,拿到朋友们的小店里去卖。帆布的价格很贵,我们又没有能力定染帆布,就从别人定染后剩下的帆布里挑选自己喜爱的颜色。小小的家成了设计室、库房兼卧室。我总是大包小包地站在寒风里打车送货,在历尽千辛万苦销完第一批产品后我们发现根本没有赢利。
  曾经累得晕倒,也曾痛哭,但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1995年4月北京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我的帆布包大受青睐,无数的人对我说:“红英,我喜欢你的包。”
  我的想法不多,但我努力使每一个想法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在朋友们的评价里,我从一个“异想天开的人”变成了一个“敢想敢做的人”。我敢做是因为我的梦想来自于我的积累——学识、能力、智慧的积累,我不做没有基础的梦。
  一个小小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只要你去做,一个伟大的梦想也能成为现实,只要你肯干。
  1996年夏天,我在人大附近开的“自由马”第一家专卖店大获全胜,第一年我又在西单的长安街边开了第二家专卖店。
  7月1日,香港回归。长安街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店前的道路被铁栅栏封住,人潮涌动的车站一个不漏被挪走。通往西单店的道路一下子变得崎岖而艰难,客流量和销售额一落千丈。
  西单店的店长是个东北女孩儿,聪明又漂亮,但却使银台少了几千块钱。她写了一张欠条说是要赔,之后再也不见踪影。有一天又来了一个长发齐肩的男孩儿,自称甘肃嘉峪关人,毕业于沈阳大学,喜欢唱歌。我把他安排在西单店,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东北女孩走后,这个西北男孩儿做了店长。
  有一个星期一,西北男孩儿应该到公司对账,到了下午都没来,大家都预感到要出事。到了晚上,西北男孩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他拿走了2万多营业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他太需要钱了,他很抱歉这么做,然后挂了电话。我几乎疯了,即使赔钱时我都没有这么伤心过,难道道德不比金钱更重要吗?!
  50年国庆,长安街要拓宽,我们的西单店拆了。
  不愉快的事情总会发生:我只是不再流泪、不再惊慌失措,并且日渐从容和坚强。
  有很多人把我想象成一个神秘、飘逸、风情万种的女人,让我心怀内疚,因为生活中的红英不神秘不飘逸更不风情。
  每天,我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枯燥琐碎的事:和会计对账、向导购询问销售情况、与生产厂家讨价还价、打扫办公室等等。商业需要你长久的耐力、顽强的坚持和永不懈怠的责任心。
  今天的自由马最大程度地诠释了我浪漫的心情,许多人被它吸引加入了自由马的队伍,然后失望地离去。他们不知道:在商场,浪漫是诞生于残酷与琐碎之中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红英专卖店墙上那个英俊的马头,是李松松的设计。松松才华横溢,但他的不守时能把人气疯。当初请他设计时,我等了很久很久,打了无数个电话,终于有一天下午李松松让我去他的画室取,我兴冲冲地跑去了。一见面,李松松便彬彬有礼地告诉我他还没有画,我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他却不紧不慢地劝我别着急,说等他画完作业就回家给我画。
  好不容易等他画完作业,我们路过操场时,又碰上有人在踢球。他问我:“今天的天气真好是吗?”我说是啊,他又说:“这么好的天气踢会儿球行吗?”我还能说什么呢?只有恨恨地站一边等,一直等到日落西山,等到他过足球瘾。
  那天黄昏,一匹自由马诞生了。
  今天,李松松不但是我最优秀的员工,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人无完人,具有出众才华的人一定也具有致命的弱点。很多人因为不能包容这些弱点而一并放弃了这些才华,但我能包容。
  这也是为什么,从服装设计师到导购,自由马能够汇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原因——他们是自由马腾空的力量。
  (本文作者:飘飘)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3:31 | 只看该作者

------------
日本有个奇女子
------------

  记者问她为何不削去刺青,她却说这是一生背负的十字架,不想涂掉自己的过去,这样,才能随时警惕自己,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冷漠的学校
  光代是她父母年近不惑才生下的独生女,从小备受宠爱,虽然父母都在上班,却有个慈祥的祖母天天等她放学。初一时光代转学到离家较远的学区,以便和祖母同住。太平日子没多久,某天她竟不小心得罪了班上的“大姊大”,从此全班没有人敢和光代讲一句话,她陷入完全孤立的处境。不仅如此,班上同学开始在人前人后骂她,在课桌上刻污辱她的字句,甚至趁她离开教室时将她的学习用品扔进垃圾桶。有一天光代上厕所时,突然一盆冷水由天而降,她浑身哆嗦着打开门,等在外面的一群同学围着她叫骂“湿老鼠”。
  光代受尽同学欺凌却不敢报告冷峻的老师,也不敢告诉父母,怕遭到同学变本加厉的报复。她开始称病不肯上学,直到母亲再三逼问,才不得已道出实情。光代父亲翌日立即向老师和校长抗议,三天后老师告知一切都解决了,请光代安心上学。光代依言进人老师办公室,却见到那个“大姊大”同学冷冰冰地站在老师身旁,等着和她握手“言和”。光代永远记得当时她握到的那只湿黏的手,和老师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结果当然一切都没有解决,光代进了教室,继续当全班的眼中钉和阶下囚。
  升上初二重新分班,光代好不容易才摆脱“大姊大”,也交到两三名好友,她以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了。第二学期伊始,光代突然在放学后被一群同学留下来“批斗”,人群中有三个冷笑的身影,竟然是光代自以为交到的知心好友!
  自杀不成走上黑道
  光代在同学喊“去死”的叫声中奔逃回家,想到她的人生真是绝望了,她刺破手指,用鲜血写下遗书,写下所有伤害她的同学的姓名,放进抽屉,便出门拦了一辆计程车到偏远的河岸,在草丛中掏出水果刀,朝自己腹部刺去。她以为最激烈的手段是切腹,却不知方法,连刺五刀,已经鲜血横流却意识犹在。光代不觉恐惧,呼喊救命,直到一对男女由桥上经过,才慌忙叫救护车送她去医院。
  光代捡回一命,在治疗过程中却尝到极大痛苦,她觉悟自杀实在太不值得了,不但没有达到报复他人的目的,反而报复到自己身上了。
  身体复原后,光代又接到—个可怕的消息,原来她父母和学校交涉的结果,竟是要她回到原来的班,再面对同样的同学。光代反抗无用,更得不到师友同情,还被当作嘲笑把柄。她开始逃学,在街上游荡,出入青少年娱乐场所,结果认识了一群同是逃家,却靠盗窃、勒索和飙车度日的不良少年男女。他们教光代抽烟、吸强力胶、出人男女乱交场所……光代只要有人对她亲切,便不顾一切豁出去了。偶尔返家要钱,光代对母亲拳打脚踢,捣毁家具,母亲只是躲在角落哭泣,既不敢还手也不斥骂。
  到了16岁时,光代竟然当上日本称为“暴力团”的某黑道组织的老大夫人。虽然是“大姐级”,那些四五十岁的黑道干将哪肯把16岁的光代放在眼里。光代为了争取认同,竟忍受极大的痛楚让人在背上刺了大片刺青,成为永远的烙印。
  脱离风尘做律师
  光代的婚姻只维持6年,离婚后她仍辗转风尘,直到有一天她上班的酒廊来了一位客人,仔细一看竟是童年时常抱她在膝上玩的父亲的好友。虽然光代躲躲藏藏,这位大平先生仍然一眼认出浓妆艳抹的她,临走前约她一定要找机会谈谈。光代不情愿地赴约,听大平先生讲人生道理,她既不耐烦,又出言不逊。大平先生却不放弃,依旧每周约光代恳谈,直到光代逐渐回心转意。最后她终于离开风尘,决心重新做人。
  光代的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求职四处碰壁。当她心灰意冷时,大平先生鼓励她何不考个资格。光代半信半疑开始读书,参加补习班。然而她的基础太差,许多字都得查字典,可说事倍功半。但是在大平先生慰勉下,光代—鼓作气,竟然在三年内通过不动产仲介士考试,并考上代书资格。光代无法忘记当年不把她当人看的同学。大平先生告诉她,爬到人生的顶峰就是对那些人最好的报复,结果光代立志参加司法官和律师考合一的“司法试验”。当时她还不知道,原来司法试验是全日本最难的考试。
  就在光代的人生渐上轨道时,突然传来她父亲得晚期癌症的消息。光代惊痛之余,决心要在父亲余生考上律师执照,以报亲恩。她除了睡觉,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念书,就是做家务时也戴着耳机,背诵自己朗读教科书的录音。这是一段漫长痛苦的日子,但是最后光代创造了奇迹,她在半年内连过三关,通过司法试验的一般考、论文考和最终口试,时年29岁。不久光代的父亲也含笑而逝。
  光代在31岁时正式取得日本律师资格,她以协助不良少年为职责,不但替少年犯辩护,还做家庭调查,帮助他们重新做人。
  日本读卖电视台曾为大平光代做过一个专辑,最后光代背对镜头,毅然亮出大片刺青……记者问她为何不削去刺青,她却说这是一生背负的十字架,不想涂掉自己的过去,这样,才能随时警惕自己,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大平光代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后来成为她养父的大平先生送的:“现在就是出发点。我的将来就从现在开始。”
  (本文作者:林宣和)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4:03 | 只看该作者

------------
幼稚园大学
------------

  在这里,走出教室我常有被掏空的感觉,好似被针刺破了的气球一般。学生像个无底的扑满,把钱投进去、投进去,却没有什么惊奇会跳出来,使我觉得富有。
  这是一班大三的学生,聪慧、用功、循规蹈矩,标准国立大学的好学生。
  看完期末考卷,批完论文报告,我把总成绩寄出,等着学生来找我:零分或是一百分,他们总得看着卷子的眉批,与我印证讨论过之后,才能知道为什么得了一百分或零分。
  假期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学期又结束了。
  学生来找我聊天、吃消夜、谈功课;就是没有一个人问起成绩的事。
  有一个成绩应该很好的学生,因为论文的注脚写得凌乱散漫,我特意大幅度地降低了他的分数,希望他来质疑时告诉他一个教训:做研究,注脚与正文一样重要。
  但是他也没有来。
  等了半年之后,我忍不住了:“你们为什么不跟教授讨论成绩?”
  学生面面相觑,很惊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敢呢?教授会很生气,认为我们怀疑他的判断力,不尊重他的权威。去讨论、询问,或争执成绩,等于是跟教授挑战,我们怎么敢?”
  那么,假设教授打了个盹,加错了分数呢?或是一个不小心,张冠李戴呢?或者,一个游戏人间的老师真的用电扇吹考卷来决定成绩呢?
  逐渐地,我发觉在台湾当教授,真的可以“getawaywithmulder”,可以做出极端荒唐过分的事而不致遭到学生的反抗,因为学生被灌输了二十年“尊师重道”的观念,他不敢。
  有一天,一个泪眼汪汪的女学生半路上拦住了我的车子:“有个同学扭伤了脚踝,你能不能送我们下山搭车回台北?我拦了三辆路人的车,他们都不肯帮忙!”
  好吧!于是泪眼汪汪的女学生扶来了另一个泪眼汪汪的人,一跛一跛的,进了我的车。
  下山只有几分钟的车程,可是车后两个人拼命掉眼泪、吸鼻涕。受伤的哭,因为脚痛,想妈妈;没受伤的也哭,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情况。
  事实上,这个惊天动地的“情况”只需要两通电话:第一通打给校医,第二通打给计程车行,如此而已。
  我很惊异地看着这两个女生哭成一团。她们今年20岁,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学教育。
  她们独立处事的能力,还不到5岁。
  开始的时候,课堂上问学生问题得不到回音,我以为是学生听力不够,于是我把英语慢下来,一个字一个宇说,再问,还是一堵死墙;于是改用国语,再问。我发觉,语言的问题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
  学生很用功。指定的小说或剧本上课前多半很尽责地读完。他能把故事的情节大纲说得一清二楚,可是,当我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就瞠目以对——不知道,没想过。
  他可以读十篇爱伦坡的谋杀小说,每一篇都读懂,但不能够综观十篇整理出一个连贯的脉络来。他可以了解苏格拉底为什么拒绝逃狱,也明白梭罗为什么拒绝出狱,但这两个事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他不知道。他可以说出诗人艾略特对艺术独创与模仿的理论,但是要他对王三庆的仿画事件发表意见——他不知道,他没有意见,他没学过,老师没教过,课本里没有。
  我爱惜我的学生,像努力迎取阳光的黄色向日葵,他们聪慧、纯洁、奋发,对老师尤其一片真情。但是,他们也是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盲目地服从权威,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错在学生吗?
  当然不是。学生是一坯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形。从小学到大专联考这个漫长过程中的种种问
  题,暂且不谈,让我们看看这些“不敢”、“泪眼汪汪”、“没有意见”的大学生正在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20岁的人表现出5岁的心智,往往是因为办教育的人对学生采取一种“抱着走”的育婴方式。常常会听到一些大学校长说,“我把学生当自己的儿女看待”,一派慈祥。他也真做得像个严父慈母:规定学生不许穿拖鞋在校内行走,上课不许迟到,周会时要正襟危坐,睡眠要足八小时,熄灯前要洗澡如厕,清晨六点必须起床做操,讲话时不许口含食物,夏天不可穿短裤上课,看电影有害学业,看电视有伤眼睛,吃饭之前要洗手,等等等等。
  我一直以为大学校长是高瞻远瞩,指导学术与教育大方向的决策人,而不是管馒头稀饭的保姆。
  教育者或许会说:这些学生如果进大学以前,就已经学好自治自律的话,我就不必要如此提之携之,喂之哺之;就是因为基础教育没教好,所以我办大学的人不得不教。虽然是亡羊补牢,总比不教好。
  听起来有理,其实是个因噎废食的逻辑。这个学生之所以在小学、中学十二年间没有学会自治自律,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接受喂哺式的辅导,那么到大学来继续进行“育婴”,这岂不是一个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把学生口里的奶嘴拿掉,我们总要有个起点,大学不做,更待何时?再说,我们对大学教育的期许是什么?教出一个言听计从、中规中矩、不穿拖鞋短裤的学生,和教出一个自己会看情况、做决定、下判断的学生——究竟哪一个比较重要?为了塑造出“听话”、“规矩”的青年,而牺牲了他自主自决、自治自律的能力——这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目的吗?
  在生活上,教育者采取怀里“抱着走”的方式;在课业上,许多教书的人就有用鞭子“赶着走”的态度。
  就上课点名这件小事来说。以学生出席与否作为评分标准的老师很多,他们的论点是:学生都有惰性,今天我逼你读书,日后你会感谢我。
  这个说法也很动人,却毫不合理。首先,我们不应该忘记,开一门课程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在传授知识,而不在铃响与铃响之间清数“少了几头牛”。
  反过来说,一个学生没有那门知识却一再缺课,教授当然要淘汰他,但淘汰的理由应该是:你没有得到知识;而不是:你点名未到。上课出席率与知识吸取量并没有因果或正比的关系。
  为师者“严”,我绝对赞同,愈严愈好。但是那份“严”与“逼”必须在实质的知识上,不在僵化的形式上。他如果尊重学生是一个有自主判断能力的成人,他就没有理由拿着鞭子把学生抓到教室里来;充其量,做老师的只能严肃地说:上不上课在你,努力不努力也在你;你要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担负后果。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学生已经在“鞭策”之下被动了十二年,如果最后的大学四年他们也在鞭下长大——他们会长大吗?毕了业之后又由谁来执鞭呢?
  在国外教书的那许多年,我踏出教室时常有生机盎然的感觉,因为在与学生激烈的反应与挑战中,我也得到了新的成长。在这里,走出教室我常有被掏空的感觉,好似被针刺破了的气球一般。学生像个无底的扑满,把钱投进去、投进去,却没有什么惊奇会跳出来,使我觉得富有。
  把我们的大学生当“成人”看吧!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要牵着他的手!
  (本文作者:龙应台)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4:19 | 只看该作者

------------
家,心的港湾
------------

  我觉得,家不仅仅是港湾,在你累的时候,让你停泊、休息,家最重要的功能是充气筒,无论是你累了,还是你受到伤害了,家都能给你充足气,让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
  我在演艺圈漂泊了几年之后,蓦然发现我最为钟情的地方是家,是家人的亲情、纯朴的家风和亲人团聚时的那种甜甜的味道。
  在拍戏小憩的时候,在异乡漫步的时候,我的脑海出现最多的是家,有时是家中餐桌上的那盘风味咸菜,有时是妈妈身上的那件破旧的毛衣。我问自己,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慢慢地我懂了,心会随家一起走。因为家滋润了我、培育了我。无论我走到哪里,家的风气、家的精神都会在我的行为中延续,产生新的活力。家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作为公众人物,被人误解、甚至被人贬损是常有的事,自己深感心力疲惫,孤独也是常有的。这时我一定会想起家。一想到家,我就会有力量。家一直作为一种力量支撑我、伴随我,我前行的步履才变得轻盈。
  和黄和祥结婚前,我专程回老家接母亲赴香港参加婚礼,才得知母亲患了重病住在医院。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深深地陷入了两难境地。作为她老人家惟一的女儿,我没有理由在她要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手术之时不在她的身边,但在香港举行的婚礼请柬已经发出,如被媒体探知延期,会对我产生什么后果,我不用想也知道。
  母亲以更改婚期对我不吉利为由,坚持要我先期回港;三个哥要我以公众信誉为重,如期举行婚礼。他们都是我至爱的亲人,他们的理解让我觉得我立足于社会不是孤单的,我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工作。我油然升腾出一种力量。
  母亲有一件酱紫色套头毛衣,是我几年前为她买的,被虫子咬过,已经很旧了。母亲得了脑血栓之后,右臂抬上抬下有困难,穿套头衫很费劲儿。我想给她买件开衫,淘汰这件旧的,母亲不允。她请姨母帮忙,把毛衣中间剪开,找颜色接近的毛线织了一条边,把套头改成了开衫。
  我看着母亲这样做,真是很感动,他们那代人都是伴着苦和汗生活的,现在儿女有条件让他们享福了,他们为什么还这样?这就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的生命里,影响着我,我做任何事,别无选择地带着家的印迹。
  有一次,在饭店吃完饭打包回家,有位记者写了《巩俐吃不了“兜”着走》一文。其实,我妈每次都这样。妈妈有一句说了很多遍的名言:“谁也没有贤格糟蹋粮食。”那次,我和妈妈一起在外边吃饭,要的鲫鱼汤上晚了,每人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口。我觉得汤不好拿,就说算了。妈妈说:“不行。”她让小姐把剩汤倒出去,把鲫鱼和豆腐装包带回家。第二天,我们喝到了她重新做的白白的鲫鱼豆腐汤。
  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经常到北京的“秀水街”地摊买衣服,一是因为我平时的衣着都很简单,那地摊上的衣服就能满足我的需要;二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把自己包装得雍荣华贵而脱离最舒适、最人本化的生活,也就是说,身外的一切都是为人眼务的。这就是家给予我的最基本的生活认识。只要不是演戏和应酬,我平时几乎不戴任何首饰。我不喜欢珠光宝气,因为母亲就是这样。她70多岁的人,没扎过耳朵眼儿。这是很少见的。她甚至像对小孩那样给我讲奢华的弊端。我给她买过的一些首饰,她从来不戴,似乎她的乐趣只在收藏。
  剖析成功者的家庭,我们会看到在那些家庭土壤里长着勤奋、俭朴、上进、诚实的大树,每一棵大树都能给家人必需的成长绿荫。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人,不管辉煌与否,起码在做人上是会得到一致肯定的。
  我觉得,家不仅仅是港湾,在你累的时候,让你停泊、休息,家最重要的功能是充气筒,无论是你累了,还是你受到伤害了,家都能给你充足气,让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
  我能有今天,非常感谢父母为我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家,这个家给了我巨大的支撑力,而且会一直支持我走下去。
  (本文作者:巩俐)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4:35 | 只看该作者

------------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老人的回答简单而动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八十年前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八十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停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八十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有些担心啦,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
  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六十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前行。
  (本文作者:白岩松)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4:51 | 只看该作者

------------
我情愿一分钱不要
------------

  只要采取正确策略,并且勤奋努力地工作,你便一定能够获得自己渴望得到的一切。
  哈默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与戏剧性。他曾于1921年8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作为一个美国青年企业家,受到伟大导师列宁的亲切接见。几十年之后,1979年,在美国西蒙顿竞技场,他又荣幸地会见了邓小平。作为经济巨子,他儿时的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哈默还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展现自己的商业天赋。那是在哈默8岁那年,父亲的朋友门德尔在去新泽西卖水果、蔬菜时时,带上了好奇的小哈默。哈默第一次接触到了市场,开始体会到做买卖的感觉,并感受到商业贸易的乐趣。
  来到市场后,哈默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新鲜,他兴奋地帮助门德尔准备开张前的每一件事——铺好摊位、卸货、洗净蔬菜,擦亮每个水果,再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样货物美观地摆好,最大的水果、最新鲜的蔬菜像招牌一样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一切准备就绪后,小哈默开始好奇地东瞧西望,他很快把附近的摊位都巡视了一遍,还逐家打听每种东西的价格。一会儿,整个市场水果、蔬菜的最新行情全装在了他的脑瓜里。他跑回门德尔那里,向门德尔报告别家货物的质量、价格,建议他赶快调整几种产品的价格。门德尔听他言之有理,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这一天的生意比平时要顺利得多。门德尔收拾好摊子后,像往常一样,准备把剩下的东西带回去。哈默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把这些水果带回几十里外的家,第二天,这些不新鲜的东西会更难卖,十有八九要减价处理,还不如现在就低价卖掉,腾出地方,明天还可以多拉些新鲜货过来。当哈默怯生生地向门德尔提出自己的建议时,他使用了自己所有的经济学词汇,他说:“如果你将剩下的这些东西都拉回家,那么你拉走的就全部是亏损……”门德尔惊奇地望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深深为他的道理折服,一个劲儿地夸他聪明能干。
  哈默从此对商业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成为他日后开创自己事业的重要基础。
  哈默第二次经商,是在他15岁那年,那时他正在中学读书。一天,在百老汇街上,他看到一辆1910年出厂的双人敞篷汽车在标价出售,售价是185美元。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普通人半年的工资。哈默眼望这辆虽然有点旧、但仍光彩诱人的车子,内心里充满了渴望。哈默并未向父母开口要钱,他知道这笔钱的分量,不打算去自讨没趣。对于哈默来说,那种没有希望的事,他从来不屑去做,认为不符合价值规律。哈默另辟蹊径,他瞄准了哥哥哈里。经过几番软磨硬泡,小有积蓄的哈里终于同意了弟弟借钱的要求,“但是,亲爱的弟弟,你打算如何挣钱还我呢?”哈默早已是成竹在胸,他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去找工作挣钱。”拿到哥哥给的185美元后,小哈默心花怒放,马上将车买到手,并开始实施自己的挣钱计划。这时,圣诞节即将来临。哈默几天前就注意到一个糖果制造商的广告:招聘有汽车者运送圣诞礼品,工资一天20美元。汽车一到手,哈默便迫不及待地开着它奔往招工的糖果厂。应聘的人很多,哈默人小车也小,在人群里格外引人注目。招工的老板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半大的孩子,以及他那辆半新不旧的敞篷车,怀疑地问:“孩子,你这车哪儿有地方放糖果呀?”哈默一下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知所措中,猛然急中生智。他三下五除二拆掉了车上所有的座位。“先生,你看,这下有地方了。我可以坐在糖果盒子上开车。”老板瞧了瞧哈默的小车,摇摇头走开了。哈默情急之中,脱口喊道:“先生,请等等!如果我送的货没有别人多,我情愿一分钱不要,算我帮忙。您看这样可以吗?”老板惊讶地望着这个倔强又有心计的孩子,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终于同意录用哈默。两周以后,哈默已赚到200美元。
  这次不同寻常的赚钱经历,使哈默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只要采取正确策略,并且勤奋努力地工作,你便一定能够获得自己渴望得到的一切。
  哈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不久以后,他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石油王国,富可敌国,并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成为一位著名的“红色企业家”。
  (本文作者:姚秋萍)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0:45:12 | 只看该作者

------------
我教美国人“知足常乐”
------------

  人们常会笑话“女人永远会觉得自己的衣橱里还少件衣裳”,其实那表现的就是一种最自然的人性,男人女人都是走不出这个怪圈的,一定。
  我公司里有一位几乎是“形影不离”的同事兼朋友Mary。她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一来二去厮混熟了,慢慢就无话不说,进而出双入对,上下午工间休息时都是泡在一块儿闲聊、喝咖啡。
  Mary生得金发碧眼,没有生育她那对小儿女前,定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在我眼里,她是一个我们亲朋中十分幸运的人。
  Mary大学一毕业就进了赫赫有名的SUN Microsystems,那时SUN还是一家只有一百多人的私营公司,Mary是SUN的第一百六十几号员工,她在SUN做了好些年,一直做到SUN成为上市公司。如今的SUN是员工近万,如日中天,也难怪Mary每每提及当年,总会有不尽的感慨。
  SUN的成功,自然造就了不少的小富翁、小富婆,这是一个典型的硅谷的成功的故事,而Mary便是这故事中一位幸运的角色。
  Mary当时还很年轻,她手中持有的SUN的股票使她一夜之间就有了一种“暴发”的感觉。她卖掉手中大部分股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入了这里最有名的高级住宅区之一——一座不允许有路灯、紧靠着长满参天大树的青山的小城,与不少硅谷里的重量级人物、成功的专业人士和其他一些像她一样的幸运儿互称邻里起来。
  Mary告诉我她有一段时间相当开心,那真是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她辞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做着快乐的家庭主妇,没事就开上她的BMW到旧金山逛逛商店,过得悠哉游哉,可是几年下来,她的情绪开始低落。她发现,她拥有的并不是太多,也不够太好,比如她的房子现在再看就不怎么样了,她更希望在打开卧室的窗子时,可以是满目的青山而不是乏味的街道和邻人的房子;而当她在院子里夜泳时,可以同时欣赏到山下的万家灯火而不是面对自家令人深感压抑的木栅栏;她还要把孩子送人顶尖的私立学校……这种日益膨胀的欲望,便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她在家中愈发坐不住。虽说做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妈妈并不太合她那个社区里人士的身份,但她暂时别无选择,复出工作是眼下惟一看得到的比较快捷、稳妥的能带来收入的方法。她又开始了每天打仗似的职业妇女生涯,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子的饮食起居,所以虽有高级化妆品和名牌时装的包装,仍难掩一种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身心疲惫,她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困惑。
  所以我们在一起时,她非常喜欢讨论“人如何才能快乐”这个颇为严肃的话题。有一天她问我是不是一个“happy person”?我想也没想,就回答了“Yes”。Mary看上去有些吃惊,大概她想,我应当更不容易快乐,因为从物质上讲,我所拥有的和我所经历过的,都远没有她富足。
  她略显忧戚地说:“你之所以容易快乐,那是因为你没有见到过那些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有夏日度假别墅、有私人喷气式飞机、住千万华宅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但我是见过的,我所以很难觉得满足……”
  我笑了起来,我告诉Mart,我是没有见过那样的世面,眼下只是听着就要让我觉得羡慕了,但我不会因为不能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快乐的,因为我明白,那是不能带给我快乐和内心安宁的东西,绝对不是。
  在美国生活了这么些年,我感觉我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如果我仅仅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那我是永远找不到快乐的。
  刚来美国时,当然不这么想,那时很穷,自然很彷徨,很有些浮躁,记得第一次和朋友去西雅图,我口袋里大概就只有十美元,我们从Space Needle上下来,我还嘴馋,买了一个冰激淋,口袋马上就空了,同行的两个朋友当时说他们来美国的日子久了,不喜欢吃冰激淋了,就陪我坐在那儿,等我吃完才一起走。好些年后我们聊起来,他们都记得那事,笑说当时觉得我真能花钱,他们是想,有那几块钱,在超市里可以买一大盒冰激淋吃好久,所以他们都忍住了馋。
  如今每次想起这件小事,我心里总有点难过,那就是我们这些人刚到美国的日子。那时常会想,怎么样能有点钱。满心觉着只要能免了学杂费,再拿到一份每月几百美元的资助,可以安心念书,我就会别无他求了。
  我是很幸运的人,不久就如愿以偿。我当然很快乐,但那快乐很快就受到了挑战,因为我知道了那些找到了工作的人,年薪都是以万计的。我又会想:哎,我的要求不高的,我只要能有个年收入一两万的工作,我就保证安安分分、快快乐乐过一生了。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平心静气地想来,我如今拥有的比我当年所期望的真是要多得多了,但我并没有觉得,我如今比我当年揣着十美元逛西雅图的时候更快乐。
  这并不是我才独有的困惑。在美国硅谷交结了不少背景相同、而如今发展得相当成功的年轻的中国工程师朋友,大家在一起时常会说,如今看着是什么都有了,但与以前一无所有的日子相比,现在似乎是有更多的烦恼和心灵上的挣扎。
  美国是一个几乎发展到了极致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发展的动力非常原始,那就是极大限度地鼓励着人性中最本能和原始的贪婪。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迷宫里行走着,我们可以有足够的理由原谅自己反复的迷失,而且这样的迷失还可能是一种往复无尽的循环。
  但我们如果要想快乐,就要在迷失之后还能找得到回家的路。
  以前在中国的时候,不太喜欢听到“知足常乐”这样的话,觉得那都是给甘于平凡庸俗和随波逐流者找的借口。我是绝没想到,在我如今在美国的生活中,它竟成了我心路上的一块能带我回家的路牌。人生就是如此富有戏剧性。
  人们常会笑话“女人永远会觉得自己的衣橱里还少件衣裳”,其实那表现的就是一种最自然的人性,男人女人都是走不出这个怪圈的,一定。
  我想了很多年,看了很多年,明白了事实上最重要的是明白什么是有限和无限,什么是你最想要的生活。我看到了我并不向往那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我当然也很羡慕人家可以坐着私人喷气机到加勒比海的岛上别墅里度假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过上了那样的生活,我也会很开心,很骄傲的。但我不会因为我如今没有一份那样的生活而烦恼或泄气。我尽力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学会知足感恩,懂得珍惜我手中所掌握的,这样我就会很快乐了。
  我将我的想法告诉Mary,她听了很感动,觉得我言之有理。我俩进而发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微笑和快乐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其中只要有一人抱怨什么,另一位就建议我们一起来罗列一个我们生活中所拥有的、足以使我们感到骄傲和快乐的东西的清单。Ma叮发现,她的单子很长:她拥有健康的身体、上进顾家的丈夫、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高尚区里漂亮的房子……她总是越数越快乐。
  后来,她就让我把“知足常乐”写下来,她说她要记住这非常重要的四个字。
  我为她写好那四个字后,也非常的快乐。
  (本文作者:啸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