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unzimba - 

[读书评论] 【连载】战略经典《孙子兵法》对话录——《教儿子学〈孙子〉》

[复制链接] 175
回复
502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17:01 | 只看该作者
  —————————————————————————————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
    ● 我们回到战场上吧。
  ○ 现在的我仍然处于守势,你呢,气势汹汹的大兵压境……
  ● 孙子说:“善于防守,就如藏匿于九地之下;善于进攻,就如纵横于九天之上……”
  ○ 感觉就如两名剑士,守的一方,招数严密无比,令你难以窥测……
  ● 呵呵,攻的一方,招数凌厉倏忽,一旦出手,便如电光急闪,让你无从防范。
  ○ 就“形”而言,防守一方在暗处,这就是守则有余;你进攻一方呢,别忘了,攻则不足,还是考虑增援部队吧……
  ● 孙子说“动于九天之上”,就是叫我利用广阔空间,利用时间上的主动性,对你进行突然的打击,让你防不胜防……
  ○ 哦,“动于九天之上”的战法,可以解决“攻则不足”的问题?
  ● 这样,你就没辙了吧?
  ○ 我在九地之下,你根本就无从进攻……
  ● 这攻守之道玩到这里,便如鬼魅一般,动无踪,行无影,令人难以捉摸,可以在突然之间,制敌于无形。
  ○ 其实,无论攻方守方,都应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守方不知何时突然发动进攻,攻方也可能把自己的进攻时间、进攻点深藏不露……
  ● 所以,孙子总结道:“这样,就能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赢得完整的胜利。”
  ○ 呵呵,即使你是进攻一方,万一不小心,也难以自保。
  ● 对侵略战来说,如果不考虑自保,即使杀得昏天黑地赢得最后胜利,也谈不上“全胜”。孙子的思想非常一贯,在大战略方面,他追求“全胜”,在纯军事领域,也追求战略和战术的“全胜”。
  ○ 老想着“全胜”,要求太高了,孙子如果是个艺术家,一定是完美主义者……
112
发表于 2008-7-24 18:10:04 | 只看该作者
老大有电子版吗
113
发表于 2008-7-28 08:36: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您能不能再辛苦一下,把您这一写有用的文档,编辑成为一个TXT、Doc 文件,那就更完美了啦。

先谢谢哦。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07:02 | 只看该作者

88楼的朋友sunyujuan制作了电子版,你可以到他那里下载。

大家别尽说好,还是多多讨论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22:40:47编辑过]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08:38 | 只看该作者

  —————————————————————————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
  ● 在《计篇》,我们学过“兵者,诡道也……”
  ○ 是的,所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这个“示”,就是“示形”。
  ○ 是的,战争中所有表面的“形”,都是伪装出来的假象,必须时刻警惕。
  ● 双方都在玩“形”,就看你玩得聪明不聪明;倘若这个“形”如棋子般一动不动的明摆着,那傻瓜也能打胜仗了。
  ○ 所以说大家都是聪明人么。如果双方都在暗处,都在玩花招,这仗就难打了。
  ● 孙子说:“看到胜利,不过是普通人的见识,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战胜对手,天下人都说高明,也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 普通人看到的胜利,或被天下人称赞的高明,都是表面的,明摆的“形”。
  ● 孙子接着说:“所以,能够举起秋豪,算不上力量大;能够看见日月,算不上眼光好;能够听见雷霆,算不上耳朵灵。”秋豪: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细微、轻微。
  ○ 呵呵,那孙子如何能做到不为人知呢?
  ● 我们听他说下去……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22:09:36编辑过]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10:29 | 只看该作者

  —————————————————————————————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
  ● 现在,你的前方有一处战略要地,如被敌军攻占,全局就会陷入被动……
  ○ 那就赶快派部队上去,扼守要塞,阻击敌军!
  ● 准备派谁出战?
  ○ 呵呵,你让我想想——嗯,我手下有两员战将,一位叫慕容不败,一位叫独孤求胜,各有特点……
  ● 各有什么特点?
  ○ 那位慕容将军,虽然没有耀眼的战功,却也从未有过溃败的记录;独孤将军则相反,要不就打个令人咋舌的胜仗,要不就吃个不可思议的败仗——这个,你说派谁合适?
  ● 据传唐代的两位大军事家,也探讨过这个问题。
  ○ 你说的是哪两位?
  ●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手下的头号名将李靖。两人关于兵法的高峰对话,被记录在《唐李问对》这部兵书里。
  ○ 真是他们俩论兵的记录?
  ● 据考证,那兵书是宋代一位兵法家伪造的,不过,伪造的还真有点意思,自宋朝开始,就被奉为武学经典。
  ○ 有空了找来看看——现在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究竟派哪一位将军合适?
  ● 对此,李靖将军的看法是:“不求大胜亦不大败者,节制之兵也;或大胜或大败者,幸而成功者也。”
  ○ 他的看法是,一会儿大胜一会儿大败的将军,只凭侥幸成功——有道理!目前战局诡异,容不得丝毫差池,我们需要派出的将军,必须谨慎,有节制……
  ● 那就是慕容将军了,是吗?
  ○ 就这样定了。我们回到孙子……
  ● 孙子说:“古时候所谓善于用兵者,是在很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对手。”
  ○ 战胜很容易战胜对手,也值得炫耀?
  ● 孙子也认为不值得炫耀,他说:“所以,善于用兵者所取得的胜利,没有异常的胜利,没有机智的名声,没有勇武的战功。”
  ○ 哦,看上去平淡无奇,实际上却是无形胜有形,是不是?
  ●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 不过有点玄,还是不太明白……
  ● 孙子接着说:“所以,他取得胜利,是因为从不失误……”忒:差错、失误。
  ○ 从不失误?
  ● 在胜负的征兆显现之前,他已预见到胜机,见于未形,察于未成,所以能攻之必取,战之必胜。
  ○ 对手未露败象,便贸然攻击,则胜负未可知;即使力战取胜,也不值得夸耀。 
  ● 对,孙子说:“所谓从不失误,是因为他的部署,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他所战胜的对手,已经注定要失败了。”措:措施、处置。
  ○ 好像有点明白了,他的部署,都针对着对手显露的败象——战胜已经失败的对手,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 相反,你越激动兴奋,说明你胜得越侥幸……

.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12:11 | 只看该作者

  —————————————————————————————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 所以高手之间对决,绝大多数比拼的并非武功…… 
  ○ 那是什么?
  ● 看你是能否抓住对手露出的破绽,哪怕这破绽稍纵即逝,连对手自己也没察觉。
  ○ 嗯,战机的显现,有时就在一分一豪之间。
  ● 孙子说:“所以,善于用兵的人,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绝不失去造成敌人失败的机会。”
  ○ 要做到“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思虑谨密,计出万全。
  ● 也就是不给对手任何机会。
  ○ 要做到“不失敌之败”,就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 也就是把握对手给你的机会。 近代的军事理论家也认为:正确而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为必要……
  ○ 那是基于求胜的考虑。问题是你求胜欲望越强,就越容易露出破绽,给对手机会……
  ● 于是,孙子制定了一个用兵的法则,也可以说是行动的法则——

.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13:14 | 只看该作者

  —————————————————————————————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
  ● 孙子说:“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赢得胜机,然后再投入战斗;失败的军队,总是先投入战斗,然后再寻求胜机。”
  ○ 非常精辟——就是说,凡用兵,必须先定必胜之计,然后出战。
  ●对。就象古代兵家常说的:先谋后战,其战可胜;先战后谋,其谋可败……
  ○ 不过,孙子有孙子的谋划,我却有我的主张……
  ● 你不同意孙子的观点?
  ○ 我这人做事,向来无计划无章法,我信奉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结果每一次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 那是瞎猫撞上死老鼠——再说,你自己靠撞大运混到现在也算了,你想让你手下的弟兄,让国家前途、人民生死也跟着你撞大运吗?
  ○ 别急啊,我开玩笑呢——不过话说回来,战争毕竟还是有赌博成分,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
  ● 近代军事家也认为,战争近乎于一种在黑暗中、至少是在蒙蒙胧胧的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想,我们的计划,仍然应该建立在必胜的前提下。
  ○ 是为了减少因误算而导致失败的概率吧?
  ● 是的,这就是“先胜而后求战”的目的——在孙子的思想中,几乎没有消极的、听天由命的成分。
  ○ 嗯,不能因为人算不如天算,就不算了……
  ● 接下去,孙子又开始计算了。

.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39:28 | 只看该作者

  —————————————————————————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
  ● 用兵必须“先胜而后求战”,道理是明白了吗?
  ○ 其实我想,这道理在《计篇》的“五事七计”中,已经讲明白:战前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战还是不战,不就是追求“先胜”吗?
  ● 那是在庙算阶段,在大战略层面确立“先胜”的优势,现在我们到了战场……
  ○ 哦,那是军事部署层面的“先胜”之道……
  ●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遵循攻守之道,坚守兵力部署之法,所以能成为胜败的主宰。”修:遵循。
  ○ 在《计篇》的五事中,曾出现过“道”和“法”,这里又出现了“道”和“法”,也是就两个不同层面讲的吧?
  ● 记住,现在我们到了战场上,战场上的“道”,是攻守之道……
  ○ 战场上的攻守之道,就是“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那么,战场上的“法”,又是什么?
  ● 战场上的“法”,就是根据具体战场情况,进行的兵力部署之法……
  ○ 哦,这要具体指导我们如何构筑“形”了。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22:39:50编辑过]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22:41:49 | 只看该作者

  —————————————————————————————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
  ● 战场上的兵力部署之法,也源于古代阵法,有五个衡量指标。
  ○ 呵呵,他又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了,这么复杂……
  ● 不复杂。你想,当你的上司把你安排到一个全新环境,是不是也要分析环境,排兵布阵?
  ○ 这个——也对。通过部署兵力,站稳阵脚,并建立自己的优势;不然的话,如遇战斗任务,或有风吹草动,就会乱了阵脚……
  ● 你要确立自己的优势,必须从哪里入手?
  ○ 从哪里入手,正在想这个问题呢……
  ● 孙子说:“所谓法:第一是度量,第二是容量,第三是数量,第四是衡量,第五是胜利的归属。”
  ○ 计算开始,好像在进行测量工作……
  ● 是的,通过对敌我双方战场空间的测量,选择部署兵力的最佳方案。 
  ○ 有空间,才有可能……
  ● 孙子解释说:“地理环境,决定地形的度量……”
  ○ 度,就是对地形状况的测量和估算……
  ● 包括战场空间的大小、远近、广狭、险易等,了解这一点,对于布阵,对于建立有利于我方的“形”,非常重要。
  ○ 第二是量……
  ● 孙子说:“地形的度量,决定战场面积的容量……”
  ○ 就战场容量而言,有的地势广阔,有的地势狭窄,有的林木茂密,有的沟壑纵横,决定了我可利用的空间究竟有多大。
  ● 就象你进入一个新环境:有的比较明朗,容易发挥;有的比较阴暗,难以施展。
  ○ 第三是数……
  ● 孙子说:“战场面积的容量,决定兵力编制的数量……”
  ○ 数,指的是兵力编制?
  ● 你是安排一个军,还是一个旅,是中军主力居前,还是左军右军居前,阵形的疏密,投入兵力的多少,都须依据战场容量而定。
  ○ 嗯,有的地形容量太小,不适合投入太多兵力,只须投入一个人。
  ● 这是险要地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第四是称……
  ● 孙子说:“兵力编制的数量,决定双方兵力优劣的衡量……”称:比较、权衡。
  ○ 称,就是双方兵力的优劣对比——孙子还是很看重数量上的优势。
  ● 占据有利的地形,就能投入强大兵力,摆出强大阵形。这时候,你只要站到制高点俯瞰双方的阵形,优劣之势基本上就可了然于胸……
  ○ 下面是第五……
  ● 孙子说:“双方兵力对比的衡量,决定双方的胜负。”
  ○ 哦,所谓“称生胜”,就是把双方的“形”放在天平上称一下……
  ● 我们看下去。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