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金龙汽车的路越走越窄是为何?[原创]

[复制链接] 10
回复
23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4-26 09:0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龙汽车是中国最早的合资客车公司,早在1993年一年才做一辆汽车,2001年,金龙客车产销量10200台,销售收入31.28亿元人民币,销量和销售收入都占到全国客车市场份额的近1/6;2002年,金龙客车产销量13922台,销售收入40.9亿元人民币。2001年以来,金龙客车连续3年保持了客车行业产销量第一的市场位置,成为中国客车市场的标杆。金龙客车目前市场保有量40000台,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客车保有量最多的客车品牌。 但是金龙汽车为何不见盈利,原因有以下几点: 自相残杀:厦门金龙与1998创元集团与厦门金龙合资组建的苏州金龙公司、厦门小金龙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何独有厦门金龙不能赚钱,而销量不减。大家知道金龙汽车的所有部件全部来自协力厂商,一日笔者与金龙的某部门经理闲聊, 问:“听说金龙现在欠协力厂商不少钱,如果有一天倒逼怎么办?” XX经理回答:“那也没办法,这里的厂房是租的,金龙没有固定资产”。 问:你们的销量全国第一,为何没有盈利?“。 XX经理回答:”我们的管理费用过高,部门经理年薪都在30万以上,普通工人也在7-8万,老总好几百万。“ 问:”没有盈利和你们的采购成本有没有关系?“ XX经理回答:”当然有,人非草木,感情在中国哪里都存在,比如总经理沈伟和供应商瀚盛游艇(以前叫玻璃钢游艇厂)的总经理胡乃盛是同学,这个玻璃钢制品现在苏州金龙的采购价是每公斤25元左右,厦门金龙是45元,其中原因你想想就知道。为什么一个制造游艇的企业不做游艇却把做汽车制品当作主业,当然也许他没有游艇订单,但是他每年就做金龙的外壳就能赚3000万左右的利润。其他的配件就别说了。” 然而厦门市政府眼看苏州金龙越来越大,却因为前几任总经理的失误,苏州金龙已经独立,厦门小金龙被私人控股,尽管金龙的销量不减,但是已经路越走越难。
沙发
发表于 2004-4-29 23:57:50 | 只看该作者

高工资并不是金龙没落的原因,以前金龙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差不多,但是效益是全客车行业第一。

还是跟老总关系比较大,前总经理去了苏州金龙后,厦门金龙并入福汽集团后,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呵呵。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感觉厦门金龙的2个老总都是草包,一个董事长、另一个就是总经理。都是干行政的出身,能搞好企业那才叫反常。

tyu
板凳
发表于 2004-5-2 15:06:42 | 只看该作者

谁都知道金龙的三光政策,如果没有他早期的三光政策,也不会有他早期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份额的快速扩大,客车行业有他的特殊性,不是外面的人想的和看的那么容易。前几年苏州金龙也是走的这条路,他也快速发展起来了,现在他不想那么做了。成了研发中心,建起了联合厂房,还通过收购获得了底盘生产权,苏州金龙现在是要往远处走了。

再说赢利并不是真的很重要,只要能融资哪种方法都行;还有赢利也要有个计划,并不一定要年年赢利。

4
发表于 2004-5-2 18:34:34 | 只看该作者

插不上话真着急---请各位前辈介绍一下客车业的现状好不好!!

5
发表于 2004-5-6 17:21:52 | 只看该作者

我刚进入这个行业 ,对于这个市场还不是很熟,但是通过原文感觉到这些还只是表象,其背后所隐藏的事实却可以隐射出目前中国国产汽车厂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联想起前不久日产总裁所批评中国汽车产业的合作伙伴所说的那些话,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em06]
6
发表于 2004-5-11 09:12:55 | 只看该作者
一定是内部人员了,要不不会这么清楚吧!
7
发表于 2004-5-18 11:16:51 | 只看该作者
不可能这么简单
8
发表于 2004-5-18 23:34:41 | 只看该作者

早几年金龙的盈利能力在行业里也算不上强,虽然产销量上升很快。四家股东都只顾分钱,每年利润分一分了事,从来没有形成企业的积累,管理层当然会有想法:搞大家挺累,挣那么多钱干嘛,还不如管理粗放点上上下下都落点实惠,只要销量不停的上升,也不怕炒鱿鱼。因此才造成金龙公司外表很华丽,每年产销量和销售收入都大幅攀升,其实内部管理一团糟,管技术和采购的对供应商下手,管销售的和经销商勾结,反正车只要好卖管他盈不盈利。2002年以前,老庹在的时候还能搞出些好产品,能够支持着一帮子管理层挥霍,老庹走后傻眼了吧!这两年多没见金龙搞出什么好产品。听说老庹也挺绝的,把原来金龙优质资产统统转移到苏州,然后再策划苏州独立,高吧?不过据说他老人家目前也对苏州金龙失去控制了,嘿嘿,百密一疏哦!去年上海复星直接和间接控制了金龙50%股权后,开始要求企业盈利。因此,今年才看到金龙不再四处搞低价销售,有些产品还偷偷涨点价噢。不过产销量也下降了些,4月才卖了2个多亿,差不多是近几年的最低点了。

9
发表于 2004-10-12 12:54:27 | 只看该作者
厦门金龙的路越走越窄,归根结蒂在于他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严重脱节,不是股东没有选好经理,而是没有控制好,这也是其股权结构造成的。
10
发表于 2004-10-16 18:11:3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种状况,目前在国内很普遍。国有企业改制后,或者是管理层收购,到底是企业资产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为企业创造百分之八十利润的工人只是百分之二十的利益代表者。少数人的利益完全和企业的利益无关的!他们就没有把企业搞好的心思,只是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何止是金龙客车,中国的企业没有几个能有长远发展的打算。这也是社会环境决定的。可悲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