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olarxia - 

[房地产] [转帖]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复制链接] 64
回复
647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0:15 | 只看该作者

  战胜泡沫的第三个法则就是————运气。
  运气这个东东太重要了。
  万科B股发行要是晚几个月,哼,可能就未必能发出去了。没有这4.5亿港元,万科的日子怕是得难过很多吧。发行要是早几个月完成,哈,公司估计就把这些钱都投出去了,完蛋的可能更快。4月份拿到钱,6月份调控政策出台,刚好手中有钱应对困难。
  老潘当时找的那个人要是不爱吃橘子,哈,那5斤橘子就未必能换来内部资料了。
  广州的发展要是放慢一年、两年,朱老板在天河的农田里,还能撑下去吗?
  
  
  再说一个案例,更多的能体现出运气的作用。
  “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那一年,据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回忆:一季度和二季度,钢筋、水泥和木材等建材价格翻番上涨。给万科造房子的建筑队为此两度以停工为要挟,要求开发商修改合同,为其增加建筑费用。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
   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这也与那个疯狂、浮躁的时代相关,南巡之后,自海南省发轫,蔓延全国的开发区热,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圈地运动,倒卖批文、炒卖地皮成为中国倒爷最快的暴富手段。毋庸置疑,当时的三和公司也只是以炒家心态拿下了顺德和番禺交接处的1000多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所以,1993年下半年,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这种情况下,投资逾亿的碧桂园项目也基本面临死火状态。
  
  因此,当杨国强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所垫费用时,三和股东们最终答应以变通的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经盖好的别墅,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好惨,可恰恰就是这次悲惨的事件,造就了杨国强的首富机缘。也正是从此以后,杨国强通过王志纲的策划辅助,成功盘活“碧桂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场房地产泡沫造就的房地产首富?!哈哈,看似笑话,却是事实,有时候这世界就是这样吊诡。
   读者们你们想想BOSS杨这个案例,就算有其后王志纲的大力策划、杨老板的稳定操作,但如果没有泡沫破裂的这个机缘,杨国强会从包工头跳到开发商这个角色中吗?
  
   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运气没了,做什么也枉费心机。诸葛亮他老人家算尽天下风云,八方点火,眼看司马懿父子必死无疑,一场大雨,只落得五丈原秋风满地啊。
   运气、命数这个东西啊,汉代邓通为文帝所宠幸,有十余次赏赐大量金钱,官至上大夫,有善相者说邓通“当贫饿死。”于是文帝赐邓通一座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由是邓氏钱布天下。等景帝登基后,有人告发邓通出塞外铸钱,景帝就籍没他全部家产。邓通以致身无分文,寄食他家而死。
   有一个地产公司老板(哈,就不说名字了),在北京做项目,怎么做怎么不顺,后来在工地里,挖出了一个石龟,也有人传是一只冬眠很久的活龟,此后事业一路兴旺,楼盘热销。
   记得在杭州看过一个高档别墅项目,那项目的楼王在动工前,请风水先生看过,风水先生指点出该从那里动工、门该朝那个方向。等挖下去后,挖出了两具几百前年的棺材,棺材摆放的朝向,和风水先生指点的门的朝向分毫不差。几百年来,风水位还是精准不变。
   前几年,北京万国城着了好一把大火,火烧完,生意还好做了,事后,一群南方客户知名点姓要买着过火的那层,认为这层“旺”。
   各行各业里,很多大腕都是非常重视求运气、保平安的,导演冯小刚每年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老婆去北京西山潭柘寺上香。N多股市大鳄做一单大生意前,都是先烧香拜佛,等做成了,再来还愿。项目里,更是见过无数客户带着风水师来挑房。
   运气啊。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0:33 | 只看该作者

   估计有读者会认为内幕信息是战胜泡沫的必胜法则,不管怎样,万通六兄弟是看了所谓的内部资料后,知道了海口的人均住房面积后,才从海南撤退的;朱老板是获悉了广州的发展规划,才提前拿的地,赚的钱。
   诚然,靠内幕消息,确实是能赚钱,但内幕消息、所谓关系啊,绝对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
   凯恩斯,当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经济政策的奠基思想;在凯恩斯活着的时候,他就是无数重大国际经济事件的参预者、制定者、谈判者,他本人就是调控政策的制定者,够内幕的了吧?谁知道的内幕信息能比他老人家多?
   就这样一位重量级经济大师,在他成功的投资生涯中,竟有三次几乎倾家荡产。在1936年到1938年底的股市大跌中,凯恩斯的净资产价值从506222英镑下降到了181244英镑,凯恩斯所主导的那些投资机构也损失惨重,此次打击,让凯恩斯损失了所有财产的三分之二,他的健康也因此受到了致命打击。到他死的时候,尽管其后,凯恩斯又非常漂亮的赚了不少钱,但他的财产再也没有回到1936年大跌前的水平。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家国际性大型对冲基金曾被誉为“梦幻组合”,其管理人是八十年代债券套利之父,其合伙人包括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穆林斯;被誉为衍生工具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和斯克尔斯。斯科尔斯与默顿以其“期权定价”理论被认为奠定了现代金融市场及其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的理论基础。炒手、学者和官员的绝妙组合,他们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还都是身家上千万、上亿、上十亿的显赫成功人士,华尔街所有的人都曾以为他们将永远不败呢,1998年,照样倒在了市场脚下。
   再举一个国内的例子,前阵,有家地产公司想借壳上市,这家公司高层的背景那是相当、相当、相当强大的,公司负责人的父亲是……但借壳方案照样没通过。
   有消息、有背景又何如?保得了你一时,保不了你一世啊,世界这样大、世上这样多的人,谁能拿下所有的关系啊。有多少开发公司仗着自己和市长、书记关系好,提前获悉了城市发展规划,提前拿了地,想坐等发财,确实有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是,地拿到了,市长、书记调走了,规划重新来过,郊区还是郊区,自己熬死了,商业中心规划最后改“农家乐一日游”了。城市的发展规划,也肯定是要符合自然规律的,不可能只为亲戚、关系户开绿灯啊,如果地方当政者胡来的话,中纪委那也不是闲差啊。
   长远看来,市场的力量是无人能够抗衡。
   想长期战胜市场、战胜泡沫,不管是股市的,还是楼市的泡沫,那必胜法则必然是:
   一、保证资产的流动性;
   二、把握好自己;
   三、运气。
   很多事,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位,好好修自己的福缘吧。呵呵。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1:51 | 只看该作者
  常有朋友聊天,经常讨论些房地产行业的腐败现象。
  难怪啊,呵呵,房地产行业的商业贿赂以及反商业贿赂情形,那是有目共睹啊。
  香港《文汇报》报道称,据统计,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累计查处严重腐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16位,平均每年3位。16位省部级贪官,有10名是被不法地产开发商拉下水,而走上不归途导致身败名裂,分别是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吴振汉、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昭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有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
  
   陈良宇后面带了朱文锦、王成明、吴明烈等一干往昔的上海房地产要人,王成明好象是在任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期间,因见房地产行业红火,挪用企业资金自行开发了“雅苑”、“西郊别墅”等房地产项目。还记得吴明烈的消息出来后,上海房地产圈的人士反应都麻木了,已经被之前的一串窝案把情绪都耗干了。还没出判决呢,就不多说了。
  
   刘志华进去后,北京房地产圈当时那叫一个人心惶惶啊,动不动风传谁谁谁由进去了。据云,一国有地产企业大腕被人问及是否会受到牵连时,回答了十个字“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据云,泰跃系的高管们当时成为“重灾区”,好多位同志都被请去配合我公检法、纪委工作人员工作、谈话了,当然,很多人很快就回来了,不过也有到现在也没回来的。
   潘石屹当时也是谣言的一个主要攻击对象,不少客户、合作伙伴直接打电话问老潘的下属,流传出来的经典对白是
   “听说,那谁出事了?”
   “没有,刚进办公室啊。”
   “不会吧,你再看看,听说也是刚进去的。”
   下属起身在潘办公室门口张望一下,恩,人确实在呢。
  
  河南王有杰 有个罪行是帮他的朋友高复东弄了390亩土地,高复东没有开发资质,不久就将390亩土地的开发权转给了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胡与高双方商定,以高复东的公司名义继续办理征地手续,也就是说,不变更征地主体,而是采用变更股权的方式,由胡葆森的建业公司收购高的公司,间接取得390亩土地开发权。这样,高复东的公司成了胡葆森的子公司。这么一倒腾,高复东赚了700多万元。
  
  安徽王怀忠 罪行之一是给开发商免出让金。王怀忠在阜阳做官时,应绿洲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的倪超请求,为该公司开发的工程项目在征地、立项等方面谋取利益,擅自批准为其减免土地出让金1555万余元。2000年5月,王怀忠向倪超索取好处费5万元。
  1555万:5万,唉,无话说了。
  
  江苏王武龙出事,也主要是受其弟弟地产商王文龙的牵连。王文龙与南京益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松关系非同寻常,而益来公司曾在南京市开发“金陵御花园”、“金陵御庭园”、“益来国际广场”等高档地产项目。这些项目都集中于玄武湖附近和南京中心地带,南京房地产界对这些地块的竞争非常激烈。益来公司能以低价顺利拿到土地,坊间确信与王文龙巨大的个人活动能力密切相关,而王文龙的活动能力无疑来自于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王武龙。
  
  山东杜世成 罪行之一是给外甥田某,在青岛即墨区低价甚至无偿取得29平方公里的用地,经营建设和旅游项目。
  
  
  上面这还主要说的是10大高官中的几件案子,象天津市政法委副书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郴州市市委书记李大伦、副市长雷渊利和原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树彪、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炳毅、福州仓山区土地局局长李仲、仓山区区委书记张森兴……
  名单能拉很长的,这些局、处、科级别的就不说了先。
  
  腐败官员、腐败官员的亲戚、朋友,好似一张网,无处不在。
  
  有开发商聊天时也说起过,“谁想送啊,实在没办法,房地产牵扯环节太多了,土地、规划、贷款、销售,各环节都的拜,一环拜不到都不行,就算你和市长熟也没用,官不如管,一个消防环节没有打点到,结果被出示消防设备不合格,工程为此停工。怎么办?为这个你还找市长去?去了,也肯定是让你赶快吧消防设备弄好。面上总能做到,但你防不住挑毛病啊,只能环环打点。”
  
  还有一开发商曾说过,为了拿地,主动带着主管领导全家到商场购物,好象是燕莎,随着主管领导全家随意挑选,买了差不多100万左右的东西,最后该开发商买单付账。后来好像是拿了一块很小的地,那也足够捞回票值了。
  
  笔者听说的开发商要想做一个楼盘,各主管部门的“菩萨”都要拜,一路拜下来的费用占到楼盘总成本的3%到5%。其他人也有说要更高的,更具体的怕就只有经手人知道了。呵呵
  
  老潘在自己的书、博客里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去年初(应该是2004年),一位中央领导讲话说,纪检部门查处的与土地出让有关的案子2.6万起。有多少家破人亡,多少人头落地。”
  老潘写这话的时候,陈良宇、刘志华还都没出事呢,一转年,又添了家破人亡的事例。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利益在、寻租空间在,腐败官员、腐败官员的亲戚、朋友编织成的网就不会消失。本系列所探讨的大腕们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行走、开发的呢?在汹汹攘攘的潮水面前,他们是同流,还是……?咱下回分解。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2:50 | 只看该作者
  地产大腕们如何走过灰色区域
  
  因为房地产行业与腐败现象牵扯比较多,很多人往往会简单类推,认为这种腐败的行业,越是大腕越是腐败。
  其实这种想法未免失之过于简单了,忽略了事件的复杂性、低估了我党的反腐能力和决心。只靠腐败手段是成就不了大腕的。
  光靠辟邪剑谱做不了五岳盟主;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令狐冲能当大侠是因为日月神教、武当少林黑白两道都给面子;张无忌能领袖群伦,不光是明教自我吹捧,武当、峨嵋、丐帮都投了赞成票;就算是坐地分赃的总瓢把子,面上也得是个正经员外身份啊。
  单靠腐败手段是成不了大事的。事情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不信你拿些钱,找个土地部门贿赂块地试试,钱能轻易送的出去才怪,准把你当典型扣了,钱不是那样好送的。
  我这并不是说大腕们都很纯洁,不食人间烟火,超脱于行业现实之外。
  在腐败和清廉之间,没有空间了吗?
  有西方谚语云,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单恋一枝花?
  本回让我们看一下地产大腕们如何走过灰色区域。
  
  万科在行业内是出了名的奉公守法,这是通过早年间的切身代价换来的。
  1995年,上海万科工程部爆出集体受贿事件。当时上海城市广场工程部的一起共事的4个人,共同接受贿赂,彼此认为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没想到,行贿的工程商在其他案子出了事,在审问中,他把同万科这几名员工的交易也交代了。
  万科的一位职员开始对这些事实不予承认,但不久以后他承认了,大概受贿了15万。他坚持说没有受贿缘于他认为没有字据,可以对此不予承认。但是他没有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送钱的伙计带了录音机,把整个过程录下来了。
  
  王石对此事件的反思是“以一批人进监狱为代价,换来三五千万、一个亿的利润,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人的毁灭、家庭的灾难,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损失。项目不成功,甚至做砸了,都可以重来,而人一旦失足,不但自己终生悔恨,对公司的影响也是非常长远的。毫无疑问,如果上一个项目要付出如此沉痛的代价,那我们宁可不上这个项目!以牺牲人为代价换取利润,是不可取的。”从此以后,万科在做项目评估之时,不但要看利润回报,还要看管理资源能不能跟得上,如果管理资源上不去,就绝不勉强上马。
  
  2000年,沈阳“慕马”事件发生,不少人士就此宦海沉浮。万科东北公司总经理也被“双规”,被要求交代万科和“慕马”的关系,理由是作为沈阳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同“慕马”没有牵扯吗?这位总经理被关了20天,调查结果是,万科在沈阳7年开发过程中,和“慕马”没有任何牵扯。
  同志们,多少人是看着没问题,一审就问题一大堆,说的比审问人掌握的还多。20天没审出问题来,一个字“牛”,万科确实牛。
  
  2001年9月,原深圳市副市长王炬因涉嫌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逮捕。王炬担任深圳市副市长,主管全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王炬出事后,深圳房地产市场大为震动。王石安之若素,我没向他行过贿,怕什么!
  王石和王炬之间有一个案例,值得好好借鉴一下。该案例可见老王的回忆录《道路与梦想》第210页。
  “1999年下半年,王副市长亲自主持会,审批万科的立项报告。但万科申请的几个地块都未获批准,由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指定中心区中央位置的一块16万平方米中心绿地为购物广场用地,容积率0.8,可建面积近13万平方米。
    接到规划的蓝线图并没有兴奋,因为占用的是规划绿地,要求整个建筑埋在地下,包括停车场。这种限制,增大建造成本还不是要害,要害在对消费者的不方便。在大城市的商业密集区,地皮昂贵,才建设地下商场、车库。
    万科同中心区建设办公室各持己见。
   2000年初,中心区建设办公室一纸通牒下到万科深圳地产。规定之前不按规划要点上报方案视同放弃。最后的截止日期已到,万科没有上报方案。
   其后不久,王炬出事了。
   其后,王石和华润的一位高层聊起“王炬”案。
   华润高层问:“为什么购物广场被收回?”
    “规划通不过。”
    “怎么没争取?”
    “王炬那老倔头你还不知道?”
    “嘿嘿,王炬把中心区那块地介绍给我们了。我当时问,不是给万科做了吗?王炬摇头说万科没实力。我们还真认真考察了,考察的结果,认为规划有问题,同万科的结论一样。询问能不能修改?王炬秘书给介绍了一家咨询公司。还真去了。你猜公司老板是谁?嘿嘿,王炬的女婿。他打包票能修改规划要点,当然了,修改要付出代价。不就是咨询费吗?只要合法,华润也会接受。可王的女婿口气太大,表态怎么修改都行,为表诚意,说‘规划要点修改批准完成后,再收咨询费。’嗬,这种主谁敢碰啊。华润也放弃了。”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3:13 | 只看该作者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华润方的潜台词是“只要合法”,咨询费可以给。谁让人路子野呢,人家能改规划,你也需要修改规划,互相需要、互相满足。
   但前提是,要合法。
   只有合法了,大家面子上、账面上才都好过。
   但对方把这个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过于口气大了。
   在现实中,华润、万科没接这个项目,但类似的项目,没了万科、华润就没人接了吗?
   当然会有,但有一个问题是,当贵公司接了该项目、给了咨询费,贵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越界了。
   大公司不是不明白事,但更明白界限在那里,黑色区域,呵呵,那是不好玩的。
  
   万科的作风和王石个人的风格也有关联,据云,王石曾经去看过入狱后的牟其中,也有人说看的是入狱后的储时健,探看完后,王石感叹,人这辈子,要么求名不求利,要么求利不求名,不可兼得,自己求名了。
  
   冯仑冯总那更是个人精,谈天说地、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思维灵动,行走江湖更是利害。呵呵。
   冯仑的一段话更见混迹江湖的三昧,“好的企业还要看公司老板或经理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如果天天跟政府官员在一起扯,那一定是为了寻租或者遇到了什么麻烦。如果还在酒楼桑拿里或泡银行,那一定是公司空手道还得银行援手。如果左右不离公检法、江湖弟兄,那一定还有铤而走险的事需要摆平。
   相反,一间公司,如果老板或经理并不成天往政府跑,而是往国内外同行那里跑,往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跑,那一定会变成行业先进。如果银行彬彬有礼、公事公办,或者由手下普通员工或公司就能搞掂,那一定是财务健康、运行良好。万科声言决不行贿、阳光利润,所以鲜见王石混迹于官大人之间,亦不与公检司法的人推杯换盏,反倒是落拓洒脱,寄情未来,玩山弄水。”
  
  
   记得以前黑马富豪严介和笔者谈论起腐败问题时(这老兄从事的是基础建设,更是腐败高危行业)曾说过这样的话:领导喜欢的是既能干又听话的,我们太平洋活干得好,又听话,领导干吗不喜欢。
   这话真是非常有意思。很多自以为关系、路子野的公司或人真的应该好好听听,学习了这话的精髓,以后也省得犯事,省得给领导添麻烦。
  
   黄怒波在地产大腕中走出了一条坦荡的康庄大道,此大道正和这个理论暗合。
   1997年,黄怒波决定投资500万到600万元搞宏村开发。在很多人的眼里,当时宏村就一破烂。就这样一个“破地”值几百万元?很多村民当时都觉得黄怒波是个“傻瓜”。
   黄的初期投入基本都做了宏村的保护规划,然后再慢慢结合旅游开发。宏村第二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就达到400万元,之后的旅游收入更超过1000万元。
   由于宏村保留了古代风貌和文化元素,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同时提交申请的周庄却落选了。
  
   这个案例的借鉴意义非常强,大家首先可以换个角度,从宏村地方官的角度考虑。
   对大多数人来讲,当官一任,总是想造福一方的,就算是中饱私囊,也愿意给地方留个好名声。再说,就算你不爱惜百姓,但为了自己的仕途,你也得干出些成绩来吧。
   什么政绩能比把一个破烂村子转变成世界文化遗产强?
   如果你是宏村的父母官,黄怒波这种企业家,你得多欢迎啊。谁敢腐败勒索黄老板,绝对是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讨之、伐之!
   呵呵,把企业的利益、官员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才是聪明、能干的妙招。
  
   还有几位大腕,经常做些慈善事业。朱孟依、还有黄如论黄老板捐款都是大手笔的,成千万、上亿的捐,捐资助学。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新闻:上海建桥集团曾经捐建了12所希望小学,其所在地大多有建桥的地产公司。“不在当地做点事,刁难你的人太多。如果大量行贿,受贿者抓进去,我们也完蛋了。所以我要求各地的分公司,要送大礼就送给当地的人民,不送给个人。”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说。他把这样的慈善称作是“规避风险”。
   呵呵,这同样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学生有困难、政府有财政压力,那地产公司出钱助学。即光明正大,又口碑好。既帮助了当地的建设,增加了官员的政绩,又为企业树立了形象。这样的公司,谁不喜欢啊。
  
   拉关系未必就是吃吃喝喝、行贿受贿、卡拉OK、美女肉弹、金钱轰炸,好的办法也是有的,而且还保证你午夜梦回时睡得好觉。
   不可回避,确实是很多公司、很多人靠关系、靠内幕赚得了一桶金、几桶金,但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如果不能把公司从“内幕关系型”转向正常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那公司迟早要跨。没有一家大公司是只靠腐败就能立足的。对很多公司来讲,走出黑色、灰色是一道坎,迈过去一番事业,迈不过就难得善果啊。
  
   有的大腕顺利地走过了灰色区域,有的大腕旗下的公司就未必顺利过的了这一关了。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4:12 | 只看该作者

  
  华远地产身陷“赵安歌腐败案”
  
  
  
  赵安歌,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在主管部门调查中国银行开平支行案期间,其蛛丝马迹引起了调查部门的注意。
  
  2002年9月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承办赵安歌案。在三天之内,承办人员审阅了专案组调取的涉及赵安歌问题的全部材料,提出对赵安歌进行立案侦查的意见。
  赵安歌,男,1950年6月19日出生,辽宁沈阳人。1976年毕业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年进入中国银行。曾先后在总行财会处、卢森堡分行、总行财会部工作,担任过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1995年9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同年11月任中国银行董事会常务董事,后调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在预审的同时,对赵安歌住所和办公地点进行的搜查也同步展开。得知赵安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后,其女友赵某于当天出逃境外,在对其与赵安歌的住所进行搜查时,细心的侦查人员发现了一份合同,是由中盛融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融通公司)和北京华远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华远公司)签订的咨询合同,合同约定中盛融通公司为华远公司的房地产项目销售给中国银行进行咨询,并收取1%的咨询费一百九十余万元人民币。这份合同产生了诸多疑点。经了解,中国银行确实购买过华远公司的项目用于职工宿舍,而这正是赵安歌负责的项目。
  针对上述线索,专案组侦查员立即对赵安歌进行预审。在问及上述问题后,赵安歌立刻供认了在购买华远公司房地产项目的过程中,伙同其女友赵某及赵某的弟弟赵振华,以虚假咨询合同的形式收受华远公司贿赂款一百九十余万元人民币的事实。至此,对赵安歌的预审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为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整个案件的办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振华在赵安歌案发后即从北京乘火车回到黑龙江,刚开始没敢回家,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看到没什么风声,就悄悄潜回了家中,没想到他刚回家的第二天就被抓获。赵振华到案后,很快便交待了伙同赵安歌、赵某收受华远公司一百九十余万元贿赂的问题。同时,经过专案组深入细致的工作,华远公司总经理任志强以及经办人员也证实了上述问题。
  
  
  
  2004年4月2日,原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赵安歌、原中国银行财会部总经理李耀森、珠海安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索立鸽以及南京银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龙俊涉嫌受贿、挪用公款、行贿一案,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对赵安歌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赵安歌接受一审判决未提出上诉。
  
   据说赵安歌为人口碑不错、有义气,犯事主要是让女友拖下了水,据说这个女友很是漂亮,来头很不简单,当年和王宝森就……
  华远地产的这190万走咨询费的名目,据说当年就是这个女友出的招数。
  
   曾经陷在腐败案中的地产大腕旗下的公司,不光只是华远地产,下回接着说。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7:46 | 只看该作者
  新恒基身陷“牛忠光案”
  
  这个事件很多朋友已经都知道了,能说的就这么多,其他的说也无益。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个事件的发生、结束(或许已经结束了,又或许没有)的时间、方式都非常有意思。突然风声鹤唳,似乎要如何如何,但,又一下,风平浪静了。
  
  《财经》杂志2006年11月做了题为“黄俊钦、黄光裕受查 早年中行贷款事发”的报道。在报道之前2006国庆期间,市场已经有相关消息流传。弄的国美系下属公司人心惶惶。
  据市场消息和《财经》杂志报道,此次调查主要起于“牛忠光案”。
  牛忠光,历任北京中行信贷处处长、行长,中国银行总行董事,并曾于1999年负责筹办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牛忠光在金融界浸淫40年,人脉熟稔,颇有神通。
  黄俊钦是通过北京女商人雷瑛与牛忠光结识的。现年45岁的雷瑛在北京开有多家公司,与牛忠光过从甚密,后者对雷瑛的生意频频关照,这在北京中行内部是公开的秘密。
  2006年年国庆前夕,雷瑛与牛忠光相继被捕。
  
  据《财经》杂志报道,“多年来,对黄俊钦兄弟巨额财富的来源向来不乏质疑。此次官方调查显示,民营的“新恒基系”和“鹏润系”在创业阶段,涉嫌以违法或严重违规方式,获得北京中行的信贷支持。
   目前可知的较早一笔问题贷款,由北京中行在1997年6月贷出,当年共贷出1.6亿元人民币及1027万美元。贷款人名义是北京静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静安公司),实则由黄俊钦操控。
   静安公司由外资身份的静安物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静安控股)和北京一家国企持有,外资持股六成,公司拥有北京市北三环东路静安中心地块。1995年前后,京城房地产景气不佳,静安地块无力动工,外方股东有意转手。
   约在1994年,实际由黄俊钦私人所有的北京新恒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下称新恒基),挂靠在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名下,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1995年,黄俊钦等人以首创集团下属新恒基公司名义,与静安控股董事长邓南威接触,有意接盘静安控股全部股份。为维持该项目的“合资性质”,交易改由境外注册的香港捷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香港捷成)接盘。当年6月,双方签约,邓南威与另一名股东梁湖南,将静安控股100%股权转让香港捷成,作价1800余万美元。捷成为黄俊钦的私人公司。
   届时,黄俊钦及新恒基手头并无资金,仅承诺先进场施工,自找建设资金。双方约定在静安中心大厦建成后,黄俊钦以相应楼宇面积折抵股价款,届时方予办理静安控股的股权过户。
   1995年下半年,静安中心破土动工,但资金很快告急,黄俊钦等人开始寻求银行贷款。1997年,黄俊钦和于星旺等人伪造静安公司执照、董事会决议及法定代表人邓南威的签名,以静安公司名义向北京中行贷款,当年贷款五笔,总计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贷款安排人,正是时任北京中行行长的牛忠光。
   上述贷款主要转入香港捷成账户,后者再以投资款名义注入静安公司,另有一部分转入私人账户;直到1998年底,静安公司实际大股东邓南威、梁湖南二人方才知晓。令两位股东气愤的是,银行在此涉嫌骗贷案中,在发放贷款前必须核对借贷人的一切原始证照,“而且中行明明知道我们才是静安公司的所有者。”梁湖南对《财经》说。在他们看来,上述贷款发放绝非银行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是北京中行与黄俊钦等人的共谋。
   自1998年底起,这两名加拿大籍华人屡屡上告;翌年,同样在北京中行内部人员协助下,黄俊钦等人将上述几笔贷款的借贷人变更为新恒基。
   大力给予方便的银行内部人士正是当时的中行北京分行行长牛忠光。”
  
  黄俊钦兄弟利用与牛忠光等人的关系,以不同公司名义继续向这家银行贷款。在1997年-2001年间,上述贷款总额接近10亿元,其中4亿余元一直不曾还本付息。
  相比哥哥,黄光裕与北京中行另有一番渊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尚不足30岁的黄光裕结识了北京中行年轻女职员杜鹃。杜鹃约在1999年前后辞职,之后为黄光裕打理在香港的业务,长期担任上市公司国美电器(香港交易所代码:0493)执行董事。
  
  《财经》报道之后,很快,就有消息说,黄家兄弟没事了。 
  
  江湖自古多风浪
  世道偏是少热肠
  舞罢歌去影迷惑
  回首斑驳泪两行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9:19 | 只看该作者

  
  地产大腕们能走出胡雪岩阴影吗?
  
  中国近代百年商业史上,始终有一个阴影笼罩不去,百年以来很多商人的行动准则、行事风格基本上都覆盖在这个阴影所确立的框架之下,尽管有人左冲右突,但始终未见全面突围,房地产行业尤其如此,这个阴影就是————胡雪岩。
  
  先追本溯源一下,简略的看看中国历代商人是如何致富的。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陶朱公、子赣、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清、卓氏、程郑、孔氏、邴氏等二十多位春秋、战国、秦汉富豪的简略形状。
  仔细看来,这些富豪主要从事的是铸造冶铁业、物流业、畜牧业三大行业。
  个别也有发战争财的,如汉代“文景之乱”,朝廷没钱给军饷,向大家借钱,大家怕战争胜负未定,借出去血本无归,都不肯借。只有无盐氏勇敢的站了出来,承担了此次战争国债的发行任务,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吴楚兵败,朝廷胜利,无盐氏从此富甲关中,比靠滑铁卢战役爆富的英国商人罗思柴尔德如何?
  司马公记载的这些富翁里还有两位分别靠盗墓、赌博发家的,咳,这个都属于非法行为,有兴趣的咱私下探讨。呵呵。
  主要还是铸造冶铁业、物流业、畜牧业三大行业制造了绝大多数富豪。
  现在回头看,当年之所以富豪主要集中在这三个行业中,还是因为这些行业类似于现在的房地产、汽车、IT行业,属于当时的新兴产业(当时中国正在进入铁器时代,冶铁绝对的是当时的高科技,时髦得很)、或者是消费升级行业,畜牧业兼具行业分工和产业升级,还具有当时的高科技属性、属资本、技术、人力三密集行业。
  伴随着新的分工涌现出大批新兴富豪,确为社会发展应有之义。当时肯定也有腐败现象,但认为这些富豪是靠腐败起家,那基本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富豪(不包括赌博、盗墓那两位啊)基本还是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脉搏、在产业经济腾飞的时候,积极投身到创富行业,从而完成了财富积累。
  等到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卖”,这些富豪基本就都歇菜了。
  
  以后国内再数得上的富豪,基本就都云集在官宦子弟或贪官队伍里了,石崇、刘瑾、和珅和大人……
  
  元明时代出了个沈万三,这个不是贪官。专家论证,沈哥是土地经营起家,辗转贸易发家。苏州和杭嘉湖地区历来是闻名全国的“粮仓”,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沈万三拥有田产数千顷,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为商品出售。而当时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北京)在内所需食粮,主要靠南方供给,沈万三肯定是一“售粮大户”。由此,沈万三积累了大量资本。富起来的沈万三转而“通番”,将地产的纺织品、瓷器等输往亚非各国,而回船进口大量的珍宝、香料和药材,一去一回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附带一句,在元朝最兴盛时期,马可波罗一伙也是因为做类似的生意来中国的,可见当年国际贸易有多火啊。
   但沈哥政治头脑不清,竟敢说要替天子劳军,经济头脑一百分、政治头脑零分。又碰上个小心眼的朱元璋,偌大的家产,被朱元璋一句话就给弄得完菜了。
   巍巍中华,好不容易这样一个企业家,就被酷吏这样做掉了。
  
  再下来,到清代,广东出过一个伍秉鉴,伍秉鉴是十三行的领军人物,行业属性也是国际贸易。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
  这位老兄之所以能够爆富,主要是依靠的广州的通商口岸地位,形成了绝对程度上的垄断,这种垄断具有官商、贸易许可、地域垄断多重色彩。等到鸦片战争打完后,咱大清朝又被迫签订了五口通商后,广州的贸易垄断地位一被打破,十三行的贸易量开始下降,再加上替朝廷赔款、贪官勒索,伍家的辉煌也就结束了。
  
  再下来就是胡雪岩,先依靠王有龄、再依靠左宗棠,成了二品红顶戴商人,千古商人第一。但左公一死,胡雪岩也就土崩瓦解了。胡雪岩去了,可这种官商模式没去。
  
  为什么只有胡雪岩的官商模式发扬光大了?
  回头看一下笔者刚才不厌其烦讲述的那些例子。
  几乎两千年的“盐铁专卖”政策,牢牢的把握住了当年的这些升级朝阳行业,根本轮不到私人插手,想在这里面发财,没门。
  沈万三富可敌国,最后挡不住朱元璋的一句话,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大家的价值取向,重官轻商。
  伍秉鉴的致富有太强的时代背景和地域因素,很难具有复制的可能。
  只有胡雪岩,他的出现实际上是踩在中国两千年商人的肩上、是一位集大成者。社会价值取向“重官”,那就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官威、借政府采购、借政府制造的垄断效应、借政府的信用致富。
  
  朋友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盘算一下。
  同样,你也经商,新技术不好研发掌握吧?那你就很难进入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做不了微软。
  而获取资金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最便利方式,就是走胡雪岩公的路线,不会技术、不会融资、没有高等级的信用,那请客吃饭、给人送钱、陪人玩弄女色、拉关系这总会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是这都不会,恭喜你,你可以做良民了,安心科举吧,没准有望成为范进。
  从中国传统商业的氛围来看,胡雪岩的路线实际上是最具操作性、最具可复制性的一条道路。拉关系以求垄断,以垄断以求发展,以发展以求财富,以财富再拉关系,如此循环。
  
  相比于西方工业革命后的一些科技或金融企业来言,他们是以技术、以资金求发展,以发展求财富,以财富求垄断,以垄断求更大的财富。其间也少不了腐败,女色、钱权一样不少,比咱中华帝国差不了什么,在腐败程度上或许更有过之而不及。美国刚兴起、以及南北战争刚结束的时间段内,百废待兴,群豪并起,那才叫一个无法无天呢。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29:54 | 只看该作者
 
  插进来一个例子:
  1868年,美国市场两大富翁范德比尔特与德鲁之间,爆发伊利铁路股权争夺战。那时候铁路是最火的新兴经济、高科技,前进的方向,时髦。呵呵。
   范德比尔特开始大量购进伊利股票,同时指使他所控制的法官颁布法令不得增加伊利股票的总量。
   德鲁和他的盟友则指使他们自己的法官下达了完全相反的法令,他们把大量伊利铁路的可转债转成了股票,同时还印刷了数万股崭新的伊利股票。结果,他们使得范德比尔特控制伊利股票的美梦彻底破碎,并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在市场上全数抛出了他们刚刚制造的掺水股票,席卷了范德比尔特的七百万美元后逃离纽约。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范德比尔特和德鲁都继续疯狂地贿赂立法机构以使胜利的天平倾向自己。最终,两败俱伤的范德比尔特和德鲁达成了妥协。
   这种贿赂疯狂倒什么程度呢?当时的人记载的情况是:有些议员(立法机构)以1000美元的价格卖出了他们的选票,却被卖价更高的同僚耻笑为可怜虫。腐败彻底公开化,连面纱都不要。
  
   拉拢腐蚀法官、议员,直接修改法律,哈哈,拉个把法官下水的贿赂行为一对比成了小儿科。
  
  但是,请注意,尽管腐败现象横行天下,但通用、西门子这样的公司,确实还是有核心技术的,“他们是以技术、以资金求发展,以发展求财富,以财富求垄断,以垄断求更大的财富”,就算被打断了腐败环节,尚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技术。象微软这样的企业,就算发生了贿赂案,高管或大股东跟哪个高官一起翻船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丧失吗?你会因为微软发生腐败,而不用XP吗?
  就算企业有人被抓了,关系网要重新铺垫,但企业的核心技术、靠技术积累的资本、市场还在。
  
  但是,官商型的企业不一样啊,他们是“拉关系以求垄断,以垄断以求发展,以发展以求财富,以财富再拉关系,如此循环放大”,关系一断,企业的根基就动摇了。本来就没技术,好不容易赚了几个钱,一清查,先是归还银行贷款、再是归还挪用的社保、养老种种名目下的资金、再把非法坐庄赚的钱一没收、在查查非法所得……行了,一轮检查下来,一夜回到解放前不说,还倒欠一笔人民血债。
  
  
  实际上官场更是无情啊,靠上的关系往往很容易倒在互相倾扎的斗争中,
  《红楼梦》里怎么说,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
  所靠的官员往往就是冰山,自己又能风光多久呢?
  胡雪岩最终的下场,就是最生动、最现实的例子。唉,可利字当头、利令智昏、现实逼人,在寻找到大树的那一刻,欣喜还来不及,谁又能像那样远、想那样多呢。
  这种胡雪岩模式先天就决定了中国近代商人的悲剧性。本文所探讨的个别大腕,慎重啊。周正毅、张荣坤殷鉴不远啊。
  
  
  回头细说房地产行业,行业的支柱一是土地,二是资金,土地具有先天的垄断属性,这块地你占了,别人就没戏了。土地在政府手中、资金在银行手中,政府的执行人是官员,银行的执行人……呵呵,最近都改成经理、总经理、部门经理了,不是官员了。
  剩下的路,该怎么走还用说吗?
  当然,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继续走胡雪岩的老路啊,特别说明啊,有多少人走这条路、有多少人走过这条路、有多少人还在走这条路、有多少人没走这条路,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谱的。
  
  今世毕竟不同于以往,监督制度是越来越完善的,土地招拍挂、银行贷款流程完善、股市融资渠道、债市渠道也都陆续完善,突破胡雪岩模式的外部环境,正在具备。看看中国的富豪榜,靠新技术、资金、市场渠道而成功的人士已经为数不少。
  相信,所有的中国房地产商人、所有的中国商人彻底走出胡雪岩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文尾刻意的唱高调,这是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方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光靠关系成就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向资金、技术型企业的转型,那必将为市场淘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非常感谢有这样多的朋友喜欢这个帖子,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你们的回帖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谢谢你们!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4:31:28 | 只看该作者
资本市场是最牛的市场
  
  这是一个能让财富以几何级方式增长的市场;
  同样,这也是一个能让你饱尝噩梦煎熬的地方;
  这个地方,既能给你飞得更高的翅膀,
  也能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将你抛入地狱,
  
  这便是——股市,学名资本市场。
  
  房价起起落落,洗尽万千英雄;股价风起云涌,更是豪杰逞强的所在。股市中的房地产公司,兼具了楼市、股市双重的风险与收益,更是杀机四伏、福缘似海了。
  
  王石就是借力资本市场成就的万科大业;
  
  而孙宏斌最后之所以梦断顺驰,主要就是摩根斯丹利最关键时候变脸下狠手,断了顺驰的资本之路,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许荣茂本身就是炒股发得家,资本手腕绝对炉火纯青;
  
  楼忠福曾经是“江南第一猛庄”金信信托的大股东,呵呵,这种大股东背景身份,绝对不是光看不练的样子了。
  
  朱孟依是这些大腕中,最早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弄潮儿,眼光不光在房地产大盘操作方面具有前瞻性,在资本市场操作上,也最为前瞻,如果当年上的是国内股市,相信合生又会是另外一条发展路径。
  
  张力、李思廉的富力地产2005年才登陆香港。
  
  杨国强要等到2007年才完成这一重大举动,并一举登顶。
  
  冯仑对资本市场的热情焕发的比较早,1994年10月,万通成功受让东北华联股权,成为民营企业收购国企上市公司的首件著名案例。在房地产方面,直到2006年才彻底开始做大万通地产,也就是原来的先锋股份,在资本市场的房地产主业征途上,暂时落后富力、万科等公司一个马位。
  
  潘石屹的资本征程也是曲折多多,预计今年10月就要在香港股市瓜熟蒂落、修成正果了。
  
  任志强的资本道路更加不顺,先借壳京西旅游,砸了;现在借壳幸福实业,迟迟没个准消息。
  
  黄光裕在资本市场上,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惊天动地的,京华自动化的重组,已经成为了借壳的绝对经典。
  
  黄俊钦的资本手法,感觉水准在黄光裕之下,最近的“新恒基”借壳“金泰”一事,就做的有些过火。引来外界物议沸腾。
  
  张玉良2007年6月上旬曾对外透露,“绿地将在今年酝酿上市”,但他并未公开上市计划的具体细节。
  
  黄怒波目前正在操作旗下公司的上市计划,上市部分主要是中坤度假的股份,该部分公司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上市改造,正按照上市公司的操作方式,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最终的上市目标地。
  中坤的一些旅游资产在资本市场上是很有垄断资源噱头的。
  
  张宝全到目前为止,尚在资本市场上缺乏建树,连风声也未放过,很大的精力都制造碟机去了,哈。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资本市场是个点铁成金的地方,也是无比凶险之地。本文探讨的十六位地产大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万科、许荣茂、朱孟依、黄家兄弟、富力、冯仑、杨国强、楼忠福十位完成了上市大业,许荣茂旗下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潘、任、黄怒波、张玉良四位正在筹划上市;张宝全暂未透露相关计划;彻底在资本市场前栽过一回跟头的就是孙宏斌一人,但这一回就几乎要了顺驰的命。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想成为真正量级的富翁,资本市场是你的必修课,看到很多朋友的回帖都表达了对财富的渴望,呵呵,那现在看明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了吗?多加研习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的跟头轻易是栽不起的,老孙这样一个牛人,都栽在了上面,对其风险性不可不察。
  这个市场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你可以成功,但不可以失败,在资本的放大下,失败通常是毁灭性的。
  如将商场比作战场,股市就是四面伏兵的场所,很有“死地”的味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