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书虫劳谦 - 

[管理综合] 一位CEO的忧虑

  [复制链接] 401
回复
862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21: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d_018 的帖子

是吗?可否将您碰到的案例一起拿来分享一番,发的帖子能引起家人共鸣,真的很开心!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2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8-17 12:55 编辑

       上周末,这位质量经理来“书虫”家作客,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书房里展开了关于这个主贴的延伸讨论。其中有一个观点再次引起共鸣:
        讨论点知识背景: 泰勒的科学管理v.s. 行为科学理论

        这位质量经理之前曾在台企做过很多年,他一直认同严格管理,认为管的严才能出效率、提升产品合格率。但自从上回被CEO请进办公室长谈后,结合这3年间在这家德资企业的亲身体验,在他脑海中慢慢也认同了这样的观点:
        对一个公司而言,整个系统的管理效果,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效果的综合体现,从深层次上讲,就是对人性的认识深度的外在表现。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onglee 的帖子

        一针见血的点评!

         正如发明甘特图的亨利.甘特的一句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性,我们不能强迫人们干活,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发展”,记得,甘特与泰勒是科学管理推进运动中的一对挚友,两人的合作是在争吵与论辩中发展起来的。他们都重视工业生产中的“和谐”问题。其不同点在于,泰勒重视管理者,而甘特重视工人,他强调工业教育要形成一种“工业的习惯”----勤劳与合作。

        现在,虽然100年过去了,这位质量经理还是试图从科学管理的源头去思考,并寻求如何答复他老板的“忧虑”。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8-20 21:14 编辑

       记得,那天我们还谈到了公司团队组织模式,这位质量经理很open,   坦诚地用一张图讲述了他们公司目前典型的团队模式。很遗憾这家德资公司的运行团队:生产、采购、技术、质量几乎呈四点发散状态势!

一张方格图谱,看看你的团队在哪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8-21 21:09 编辑

回复 donghaixuri 的帖子

        谢谢您的精辟点评,基层员工的真心参与与否确实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
        这家德资企业,目前确实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那天质量经理在CEO办公室与老板详谈时,其实他们都谈到了企业文化,在老板看来“文化”是这个公司的“意识与行为”的总和,支撑着公司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特定价值取向。但为何越往基层越会出现碎片化倾向?质量抱怨、安全工伤事故的频发只是冰山之一角,这位在中国已呆了15年的德国人内心很清楚这个冰山模型对他主管的企业意味着什么。
         质量经理那天在阐明个人观点时,他本想尝试说明:“企业文化的本质也是一种管理方式,它虽无形但却能用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企业每一个员工的价值取向进行内化、优化、不过也会异化”。但可能是语言沟通上的差异-----这段话当时没给老板讲明白!

点评

碎片化倾向是因为上通而下未达吧  发表于 2012-12-12 15:31
没有机会进外资企业,一直不知道外企是否真正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涵,又是否真正让每个底层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呆过两个民企了,感觉企业文化都只是漂在汤桶上面的一层油而已,只是在作秀,没有任何实质。  发表于 2012-12-12 08:53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7: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onghaixuri 的帖子

        是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我们的制造业水平(包括管理水平)。
        很巧,“书虫”在“修炼成长”专栏中也有一个帖子,主题讲“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有空欢迎您参阅点评。

      “书虫”晚上浏览晚报,读到一篇文章,讲到在二战期间,正值美军对德国狂轰乱炸的紧要关头,百姓们都聚集在地下室避难,但他们却用黑布将窗户遮上,在里面听乐团演奏,听完音乐会后,又逐一走出地下室,他们感觉还可以活下去,尽管此时已饿的皮包骨头。         
        “书虫”慢慢陷入了思考,记得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工程师是那种没有将手洗干净就吃面包的人,那么,我对我们重建日本工业的信心将不抱什么希望”。

         想想我们自己,现在普罗大众们早已丧失信仰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如果我们再失去优雅的心境与良好的职业素养,那我们还能展望未来什么?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7: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8-24 18:17 编辑

      记得那天,他与“书虫”还谈起了那次面谈CEO不经意间说的两句话。
       Understanding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facts.
        ---认知,绝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积。

      You must give up the way it is to have it the way you want it!
       ----放弃当下的模式,才能进入你想要的模式。

       所以,当勾勒出这份团队取向模式方格图后,“书虫”预感到这位质量经理已慢慢找到问题线索了,一番“删繁就简”出真知--see the sample in complex, see the great in small.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1: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onghaixuri 的帖子

      很好的书,看了目录就很激动,确实很多是“书虫”平日里正在困惑与思索的问题!立马上京东网购一本,但需静心阅读,日后需向许先生请教、交流!

第一章 管理的迷惘
第四章 发达国家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从日、韩企业的人厂培训看管理特点
探索印度企业的管理
以德国为代表的莱茵模式
第五章 重新认识国学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关系
儒学的基础适合现代组织发展吗
从组织发展规律假设看《论语》
从组织发展规律假设看《大学》
儒学的个人修炼与现代组织的发展
墨家学说接近现代管理思想
第六章 大国崛起的秘诀
试解“李约瑟难题”
大国的兴衰
富国究竟因何而富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ahd 的帖子

好呀,可否贡献1-2个案例,一起分享一下!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9-2 19:03 编辑

       其实,这位质量经理是很有职业梦想的,他一直梦想着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质量最终是一种和谐,真正的和谐状态里,能量消耗是最少的。”(这里的能量=成本)
       记得还是在B公司去年的供应商大会,他还专门针对核心供应商做了关于质量成本的一个系统分析图,当讲到预防与失效成本线相交汇,讨论如何将这个交点大幅降低时,很多供应商的脸部表情还是很复杂的(是听懂了?不解?不同意?),当时的直觉也是一闪而过,不过今天回想起来,当时议题和这个“质量和谐论”是在谈论同一个管理命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