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同态心理”与管理激励(zhuan) [打印本页]

作者: renshengrc    时间: 2003-6-11 14:19
标题: “同态心理”与管理激励(zhuan)
在某个村头的中午时段,有两只黄尾雀从某个时间开始老是袭击路人,奇怪的是受攻击的总是骑摩托车的人。这对夫妻黄尾雀,一个出去觅食,一个守在路口等待袭击路人,天天如此从不错过,搞得那些骑摩托车的人很不安宁。村里的人搞不清楚是怎么了,村里的黄尾雀很多,以前从来没听说攻击人类。后来才知道,有个人曾经贪食野味,在中午时间取了黄尾雀的蛋,因为他是骑着摩托车去的。黄尾雀无法辨别骑摩托车的是谁,于是看见这类人路过就开始报复。

    报纸上也做过类似报道。今年8月下旬,天津郊区的一个小女孩在田间发现一只外形奇大、翅膀布满花纹和斑点的蝴蝶,于是把它带回家玩。半个多小时后她推开自家房门,发现院内到处落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蝴蝶,起码数百只之多。小女孩急忙叫出父亲,父亲也不知所措,赶紧让女儿把蝴蝶放了。救驾成功,众蝴蝶这才慢慢散去。倘若小女孩要了那只大蝴蝶的命,不知结局会怎样。

    这两则故事都是从报复角度讲的,其实动物世界中也有很多报答人类爱心的事。比如前段时间报纸上还报道了这么一则故事。2000年冬陕西长安县有一对老夫妻在雪地里救了一只小猴的命,由于小家伙特别能吃,老夫妻就在它恢复后把它送回了山里。哪知道它自己跑回来了。小猴并不白吃,为了报恩,就天天跟着主人去牧羊,期间自己也在山上找一些野果吃。有一次遇见黑熊袭击羊群,小猴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冒死与大黑熊搏斗,最后赶走了黑熊。于是老夫妻留下了小猴,它成了他们牧羊的得力助手。有小猴帮忙,老夫妻尽可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有羊跑远了,小猴马上去把它拦回来;要是谁不听话,它就跳到羊背上用巴掌狠狠地打屁股。羊跑不过它,也没它机灵,只好听它的指挥。这样,老夫妻就比以前养了更多的羊。

    可见,所谓“同态心理”就是指以对方的态度来确定怎样对待对方,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基本原则。说简单一点就是“对等”,你对我如何,我就对你怎样。人类历史的初期所普遍存在的“以牙还牙”、“血亲复仇”,都是“同态心理”的表现。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化到更加文明的程度,但这种基本的“同态心理”似乎是难以超越甚至是无法改变的人性特征。大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果一方宣布某某是不受欢迎的人,另一方也会相应地赶走对方的一个外交官;你试射一颗中程导弹,我就回敬你一颗表明态度。小到个人,你接受邀请吃酒席,下次我一定记着还你人情;你给我面子,我加倍感谢;你让我不舒服,我也会让你难受。从某种意义上讲,“同态心理”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的重要部分,由此形成了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和最简单明了的人际应对,既反映了人性善的一面,也暴露了人类本身的一些弱点。中国社会数千年来所追求的道德境界和伦理法则,始终崇尚“知恩图报”,反对“以怨还怨”。这样的文化价值取向必然使大多数中国人对“恩”而不是对“怨”更加敏感,使中国民众的“同态心理”更多地具有了积极意义,不少的研究者已经证实了这点。这一现象给管理者的启示是,“同态心理”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源泉。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管理情景为什么常常强调管理者要“关怀”、“尊重”、“帮助”、“给予”下属,要主动同下属“以心换心”和“以诚换诚”,其根本目的是旨在通过诱发和调动对方积极的“同态心理”换来良好的人际合作。中国人特别容易感激,感激而生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社会心理特征。给予、扶助、善待,将换来“滴水之恩”之回报;尊重、认同、授权、任用,将换来“知遇之恩”之回报。
作者: 乐桃桃    时间: 2008-11-8 15:44
上下级本来就不平等,唯一共同点都是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个人利益往往与他人利益相抵触,所以同态心理很难适用于管理学上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