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焦点话题(第1期)深度讨论]商业社会中我们需要德才兼备? [打印本页]

作者: 少天    时间: 2006-12-27 12:06
标题: [焦点话题(第1期)深度讨论]商业社会中我们需要德才兼备?

    “经管焦点”版将开辟一个全新的讨论活动,和以往家园的各种讨论有所不同的是:1、暂定每月一期,每期话题均有家园所邀请的主持人来主持与家人的互动讨论;2、加大讨论的深度,在我们只能用文字来PK的论坛里,以笔做枪,杜绝人身攻击的前提下,尽可火花四射;3、每个话题均为焦点话题,每个主持人均在业内拥有一定的成绩;4、与家园内部刊物“家书”互动,将思想的PK传播的更广、更远;5、家园只是提供思想PK的场所,所持立场永远中立,任家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有人(包括管家、管理员、斑竹、贵宾)在活动中的发言均只代表个人立场。

    并借此活动征召每期主持人及热点话题,有意者可站内短消息与版块斑竹或我本人联系。

[attach]67091[/attach]


本期主持人:于加朋老师背景介绍(主持人提供)

    于加朋老师,职业培训教练。口才出色,文笔犀利,见解独到。其培训风格彰显轻松幽默的气氛、行云流水的演绎、激情洋溢的表达,给学员以酣畅淋漓的感受。长期从事表达技巧和传播技巧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为中国的培训事业培养优秀的培训师,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一培训教练”!
    在培训师授课技巧方面,于加朋老师在国内培训界完成了最多的极有价值的个人原创成果,且独创了全新的“培训教练”技术。2006年推出了其个人的第二部专著《互动三节棍──培训、传播和沟通的奥秘》,引起轰动。2004年推出了其个人的第一部专著《指点江山──高端培训师手册》,广受好评。此外,于加朋老师还曾在《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前程无忧•广州青年报》、《赢周刊》、《培训》以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上公开发表了三十多万字的分析文章。
于加朋老师曾为以下企业成功地讲授过内训课程: 海南航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美的空调、亨通集团(中国最大的线缆制造商)、普立华科技(全球知名的照相机生产企业)、二滩水电(中国最高水利大坝)、美达锦纶股份(全国最大锦纶制造商)、广东电力、广深高速。

[attach]67092[/attach]

于加朋老师说:才比德更重要!

他说:凡是与人性发生碰撞的,不论经过怎样的波折,最终都要给人性让路,所谓的道德也不例外……

家人们,看看于老师的观点,你们怎么考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2:42:20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2:36
标题: [原创]德与才,哪一个更重要?

 德与才,哪一个更重要?

 

显然,这绝对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即使没有明确的结果,探讨这种话题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可以挑战我们自己的心智,另一个好处是增加生活的情趣。

对于这个话题,于加朋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才比德更重要!我说才比德更重要,并非等于说可以缺德!德与才,即使二者都很重要,还是可以分清哪一个更重要。

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我的观点,分别是“人性与道德”、“制度与道德”、“才能与道德”以及“‘道德挂帅’的魔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9:32:04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2:40
标题: [原创]一、人性与道德

一、人性与道德

我在《互动三节棍》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性是真实的、自然的、永恒的,在人性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人们无法用人性来指责别人或赞赏别人,也无法用人性来自我标榜。道德是虚幻的、人为的、易变的,在道德面前人被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人们可以用道德来指责别人或赞赏别人,也喜欢用道德自我标榜。把人性问题道德化,是小题大做。把道德问题人性化,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培训师应该多讲人性,少讲道德。

几千年人类的文明史,人性并没有发生过丝毫的变化。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年代,恰恰是统一的人性把我们每一个人完完整整地定格成一个人。

只有在人性这个层面上,人人平等的普适法则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只有在人性这个层面上,不同的人才能真正地理解对方;也只有在人性这个层面上,那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沙士比亚的戏剧经久不衰,“哈姆蕾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训悍记”等等作品创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东西方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不能改变人性,我只是把人性刻画出来呈现给你们看。

金庸先生一生写了14部武侠小说,我认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当属《笑傲江湖》。因为这部作品对人性刻画得最深刻、最真实。聪明耿直且心怀正义的令狐冲,满嘴仁义道德而内心却极其阴险歹毒的岳不群,走火入魔却也情深意重的东方不败,目空一切却能在地牢隐忍多年的任我行,这一个个人物触动了多少读者的心灵?

一部作品,通过对人性的真实刻画,能让越多的人从中找到自己影子,就越成功。

但凡服务于政治宣传的作品,无法真正深入人心,不会长久;但凡执迷于道德高调的作品,也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同样不会长久;只有真实刻画人性的作品,只有尊重人性的作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才能长久。

曾和几位朋友聊过,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很多人说那是因为该剧大力弘扬了儒家文化的原因。我则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大长今》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大力弘扬了个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才是符合人性需求的精神食粮。个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乃是西方文化的主流,这种精神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里非常微弱,你能想到的最有力的声音也就是《易经》里的“君子自强不息”的轻唱,而这少有的轻唱也被儒家大力弘扬的“温、良、恭、俭、让”以及“知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等等教条给淹没了。想想吧,主办方为什么不把《大长今》说成“青春偶像剧”,而说成是青春“励志”剧呢?“励志”是对追求个人成功的人性的解放,对转型期中国年轻人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

人性是那样稳定,是那样强大,凡是与人性发生碰撞的,不论经过怎样的波折,最终都要给人性让路,所谓的道德也不例外。

试想,儒家文化传唱的郭巨“埋儿救母”这种灭绝人性的“孝道”怎能行得通?封建时代为妇女制定的不但要“从一而终”还要裹上“小脚”的这种违背人性的道德要求如何能有生命力?“无私奉献”这种违背人性的教条如何深入人心?过去,我们中国社会还一度把同性恋和婚前性行为也看成是道德问题,当然现在还这么认为的就少多了。在与人性较量的过程中,道德节节败退,道德所固守的阵地也越来越小!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道德对人性的回归,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不在于完全用人性取代道德,而在于促使人们看清道德简单而清晰的本质,进而以务实的态度提升道德建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9:32:41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2:41
标题: [原创]二、制度与道德

二、制度与道德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前辈说过:制度好,坏人不敢干坏事!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干出坏事!

如果坏人始终都不敢干坏事,也等于没干过坏事,这坏人还是坏人吗?如果好人“仅仅因为制度不好”而趁机干出了坏事,这所谓的好人还是好人吗?

是啊,如果制度好,我们的“韦大岭秀”还会以所谓“引蛇出洞”的不光彩方式揪出几十万个“幼派”吗?如果制度好,我们的“韦大岭秀”还会悍然发动“闻话大格命”以至于几乎断送中国的前途吗?

如果制度好,俯拜怎会那么严重?怎么会有那么多外逃的摊关?那么多被双龟乃至被判刑的挡圆干部,他们入挡时都是举起右拳庄严宣过誓的,都是经过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严格审查”后被认定为“德才兼备”的,可是怎么干着干着就俯拜了呢?如果把你我放到那些位置上,谁敢说你我肯定不会干出违法乱纪的俯拜行为呢?

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1999年底,创维集团原销售大将陆强华与创维集团原“一哥”黄宏生闹翻,陆从创维带走100多人的销售精英“弃暗投明”到另一家公司,一时间成为业界热烈话题。黄与陆还一度闹上法庭,而且据说黄还在人民大会堂组织了一场高规格的论坛,专门研讨陆强华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陆的职业道德到底如何,最终也无明确定论,至少陆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刑事指控。2004年底,身在香港的黄宏生忽然被香港司法机关逮捕,他被指控侵占股份公司巨额资金,一时间惊傻很多人。在案件审理期间,黄利用取保候审之机还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为自己鸣冤叫屈。到2006年初,黄终于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罪名成立,刑期6年。黄宏生曾是创维的企业缔造者,是企业的领袖,他这样一个指责过陆强华职业道德的人却因侵吞公司巨额资金而走进大牢。 

我国股市的以“银广厦”为代表的一大批造假行为绝非原创,外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1995年,缺乏监管的尼克李森一手搞垮了英国巴林银行,2001年11月,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被公开,公司最终倒塌,相关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美国是高举淫权大旗的国家,按理说美国应该是淫权的表率吧?可是,到了依拉克,他们那些为了解放依拉克人民而推翻老撒的大兵,怎么就用那么恶心人的方式虐待囚犯呢? 

在这个世界上,既然所谓的“好人”那么少,而且为数不多的所谓“好人”对制度的漏洞也有着超人的洞察力、捕捉力甚至是创造力,由此也争先恐后地纷纷变成了“坏人”。如此看来,我们对所谓“好人”还能指望什么呢?

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廷里,为了防止男性奴仆与女性干“坏事”,管理者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对这些男仆进行思想教育上,也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让这些男仆举手宣誓上。管理者干脆就把男仆那根赖以干“坏事”的老二给切掉了。这一切,就是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的的确确,被切得干干净净的太监们真的没干那种“坏事”。可能唯一的例外就是《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他买通了管理者,避免了被切,结果他就把皇帝妹妹的肚子给搞大了。好在中国封建宫廷对太监在这方面的管理基本还算是成功的,把太监们干那种坏事的漏洞给彻底堵死了。可是,管理者们始终都不知道如何彻底堵死太监们贪钱、贪权的漏洞,实践证明被切的那根老二不管这方面的事。所以,历代封建宫廷里太监们权钱交易的难题始终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准确地说是解决得很不好。

现代管理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德在管理上只能当“情话”说说,不可当真。大家都清楚,管理上,会计和出纳必须分开,这叫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任何一个人,无论他的德如何可靠,都不可以兼当会计和出纳。就是这样一条简单清晰的管理原则,偶尔也有执行不到位的时候,而一旦执行不到位,几乎必然出事。一个典型的事例,卞中,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时担任综合计划局财务处出纳、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子,利用职务便利,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伙同上司,共挪用侵占公款2亿多元, 直到2003年2月才被发现,最后被判死缓。

制度上稍有漏洞,或制度的执行上稍有漏洞,几乎必然出事。放弃对“好人”的任何幻想,放弃对道德的任何幻想,逐步建立起科学而严谨的制度才是唯一出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9:33:09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2:42
标题: [原创]三、才能与道德

三、才能与道德

 以上谈了“人性与道德”和“制度与道德”。前者说明很多道德问题的领地其实属于人性,真正属于道德的问题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多。后者说明,人的道德非常不可靠,必须用严谨的制度来弥补。

现在来谈谈才能与道德。

在道德方面,人与人有多大不同呢?道德这玩意儿,好像只能把人分成三个“级别”,即缺德、不缺德和高尚。绝大多数人都被放在“不缺德”这一级别,而这一级别又很不稳定,想着自己应该很“高尚”,可是随时都有可能轻易就被别人打入“缺德”的级别,好危险。即使你有幸被某些人划入“高尚”的行列,可是仍有可能同时还被另一些人认定为“缺德”,好郁闷。所以,颠来倒去,都是缺德、不缺德和高尚这三样,好乏味!

在才能方面,人与人又有多大不同呢?不同可大了。首先,这才能分专业门类。如果说谁有才能,那大多是指在某个专业门类的才能。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今天,能让人表现出才能的专业门类早已经远远超出360行,有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一个人在某个专业门类里是庸才,在另一专业门类里很可能就成了技压群雄的高手。早已闻名全国的智障人舟舟,以他那无与伦比的模仿音乐指挥的才能震惊中外。看来,对于任何人的才能,我们不应轻易说有没有,实际上关键在于有没有被发现。在同一专业门类里,才能也分高下多个级别。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多是这种情况的。就拿围棋选手来说,分职业和非职业,职业选手还分为九个段位。这还不算,还会根据职业选手的比赛成绩得出他们的等级分,这等级分可以把几百名乃至上千名选手排出名次。所以,在才能方面,人的区别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变化,有趣得多。

所以,涉及人的不同表现,道德给人的展现空间要小很多,而才能给人展现的空间要大得多,也有趣得多!认定一个人的才能更多的是依靠一些客观的指标,其过程主观的成份比较少。而道德这玩意儿太主观,太易变。也许你的上司在你的心目中一直属高尚级别,可是一个小道消息就足以使你把他从高尚打成缺德。也许在这件事上显示此人很高尚,而同时在另一件事上则又显示此人很缺德。

 涉及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与道德有所不同。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才能完全是这个人自身的特征,或者说一个人的才能完全是装在这个人的头脑里的。静态地看,一个人的才能与此人身外的环境关系不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天生的成份。只是才能的发挥和积累与环境有较大的关系。从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角度对照来看道德,尽管很少有人真的认为道德有天生的成份,但确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应该也是此人自身的一种特征,或者说一个人的道德似乎应该完全是装在此人心中。在多数的的观念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似乎与环境关系不大,尤其是一个成人、一个在道德上已经“定型”的人,他是否是所谓好人就与环境的关系不大了。其实,这种观念很不可靠。

历史上有个典型的真实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裴矩一生跟随过北齐、隋文帝、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德、唐高祖、唐太宗,共三个王朝,七个领导,在每一位领导手下混得不错。他看出隋炀帝好大喜功,提议并亲自主持了多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深得隋炀帝赏识。裴矩还唆使隋炀帝发动了讨伐辽东的战争,战争打了很久,战事也不顺,耗费巨大,最终导致隋朝灭亡。根据裴矩的这些表现,他是典型的“佞臣”,属于有道德污点的人。按照今天企业招聘的观念,很难想象哪家企业敢用裴矩这种人。然而,裴矩后来还是被更“牛”的唐朝接纳了,成为唐太宗手下的民部尚书。唐太宗非常痛恨官员贪赃受贿,为了考察官员们的德行,他暗中派人故意向一些官员行贿,其中有一名掌管门禁的小官接受了一匹绢。唐太宗非常气愤,执意要杀掉这名受贿的官员。而裴矩却出面劝阻:“此人受贿,理应受罚。可是,陛下您是故意引诱别人犯罪,如果这样就把他杀了,恐怕不符合用礼仪道德教化人的原则。”唐太宗大为感慨,还特意召集一些大臣说:“裴矩敢于当面向我表达不同意见,而不是心存不满却一味地在表面上顺从我。如果大家都能向裴矩这样,还要我担心天下不会大治吗?”裴矩本是前朝的“佞臣”,到了唐朝却成了敢于直言的“忠臣”,对于这一变化过程,司马光在《资质通鉴》里有这样的评论:“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看来,人的道德与具体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台湾明基集团的创始人施振荣在谈到员工的德与才时曾说过:对企业来说,员工的才比德更重要,员工的德与企业文化有关。

要说德与才哪一个更重要,还有一个考察角度。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无德有才的人比有德无才的人更危险,前者会给公司或他人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种似是而非论调很容易迷惑人。

葛洲坝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最多、最典型的故事。当初,关于这项工程的上马与否就有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还是以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等人为代表的“上马”派胜利了,工程于1970年12月被正式批准上马了。具体负责这个工程的张体学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立下了“军令状”:“如果葛洲坝出了问题,我就把脑袋挂在天安门城楼,向全国人民谢罪!”就是这位张体学,以荒唐透顶的“三边政策”(边施工、边设计、边勘探)指导葛洲坝前期工程的建设,导致工程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工程被迫于1972年底停工,耗费2亿6千万人民币就这样买了一个教训。张体学并没有掉脑袋,而被推倒重来的葛洲坝工程还是由当初反对上马的林一山挑起了重担。至今都没有谁会怀疑当初力主葛洲坝上马的如张体学这样一些人的道德,可是这些人的所体现出的“才能”的的确确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其实,企业里类似的情况更常见。每年世界各地都有为数不少的大公司的高官被董事会炒掉,大都是这些高官业绩不理想甚至因决策失误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案例,国内一公司聘请了一高管,上任后就力主上马一套ERP系统。折腾了一年,花了一千多万,安装了这套系统的公司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公司上下怨声载道,这位高管也干不下去了,只好留下ERP那个烂摊子辞职走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那位高管有道德问题,而那家公司也承认,高估了那位高管的能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企业也好,组织也好,如果在能力方面看错一个人,将会造成极大的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损失,轻者损失资金或财务,重则危及人的生命,就象一起起因工作疏忽造成的空难那样。反对者会拿911说事,他们说如果恐怖分子不发动袭击就不会有911。事实上,根据美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完成的911调查报告,在911发生前,美国政府至少有10次以上的机会可以避免911的发生,而大都是因为所谓的“疏忽”错失良机。

要说要说德与才哪一个更重要,还有一个考察角度。有些人在道德上有疑点,却拥有重要而超常的才能。敢于重用这些人,不但是值得尝试的,有时更是必要的。前段时间热播过的电视连续剧《暗算》,是根据小说《绝密701》改编的。小说《绝密701》又是根据真实故事完成的。就说破解“光密”那段吧,电视剧里把黄依依还适当美化了一些,在小说里,这位从美国回来的数学女博士,纯粹就是一个在两性关系方面相当开放、相当随便的人,这在我国60年代的环境里,更是难以接受,对于一个从事极其特殊(破解敌方电台密码)、极其严肃、极其保密工作的701这样一个机构来说,更是不可想象。而701的安副院长就是看中了黄依依的才能,忍耐了黄在生活上的放荡,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对她大胆重用,并始终相信她的能力。最终证明,安副院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胸和胆识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世界上,比缺德更严重的是缺才。如果真的出现了很严重的缺德,一味用道德高调进行谴责不如用有效的才能来制约缺德行为的发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9:33:48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2:43
标题: [原创]四、“道德挂帅”的魔障
四、“道德挂帅”的魔障

 我相信,适当地探讨环绕问题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问题答案的意义。

德与才,哪一个更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的、简单的。可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厚重历史的国度里,一个简单问题的简单答案不是被扭曲成“博大精深”,就是被扭曲成“玄之又玄”,要么就是被扭曲成“礼仪廉耻”。

  与此问题有关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背景是,两千多年来,我们这个社会长期被“道德挂帅”的魔障所笼罩,涉及对任何事物的评价,无视真伪之别,忽视对错之分,却极端注重在道德方面的好坏之争。

“道德挂帅”有三种显而易见的表现。

表现一:道德高调泛滥。道德高调自古就有,“温、良、恭、俭、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内圣外王”,“以德报怨”,直到如今类似“向某某学习”等等句式。这些教导人人都争当孙子的道德高调泛滥,占据了主流话语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民众对事物实质的探求。我曾在网上与几位培训师有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对学员来说,培训师的那种特质是最重要的?与我争论的那几位培训师坚称,培训师的道德(人品)是最重要的。他们的理由有二,一个理由是道德(人品)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连人都做不好,还怎么做培训师?另一个理由是培训师为人师表,必须以德服人,云云。我反问他们,学员们听培训师讲生产管理或营销管理的课程,还会在乎这位培训是否包养二奶这种问题吗?更有一位培训师,在网上强烈呼吁广大培训师要不断修炼“大爱”的信念,说培训师因职业特殊而需要拥有更多的爱心。这种论调一下就让我联想到一些邪教的歪理邪说。我觉得,呼吁培训师们加强课程创新、拒绝剽窃他人成果会比倡导空洞的“大爱”更有意义。我总想,在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任何一项工作,如果要人们说出干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条件,那很多人的习惯性反应往往就是道德。我曾指出,在日常话题中唱这种道德高调,是出于三种心理背景:一是为了掩饰其成就的空洞,二是为了掩饰其学识修为的浅薄,三是为了显示他自己“很道德 ”。

表现二:道德标签乱贴。由于道德高调泛滥,就使很多民众习惯性地乱贴道德标签。就像大家经常见到的,为数不少的人总喜欢给别人的观点贴上(主要是负面的)道德标签,并进而指责对方的“态度”或心理动机,于是人身攻击就来了。不久前“品三国”的易中天和“水煮三国”的成君忆在一电视节目里坐到了一起,可是那成君忆一上来就指责易中天给曹操“翻案”属于“道德感”有问题,甚至指责易中天“伤害别人的灵魂”,云云。那天成君忆的表现恰好印正了已顾著名作家王晓波在《道德与论战》中的观点:在我们这个社会,本来是争论谁对谁错,常常演变成争论谁好谁坏。人们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乱贴道德标签上,不但会破坏正常的探讨气氛,更会抹杀追求真理的努力。需要强调的是,人们不但习惯于给别人的观点贴上道德标签,也喜欢给自己的观点贴上道德标签,当然是高尚的道德标签。比如以辱骂别人卖国以彰显他自己很爱国,以指责别人自私以彰显他自己很无私,以痛斥别人阴暗以彰显他自己很光明,等等。于加朋可以预见的是,关于德与才的这场争论,很可能就有人以声明持有“德更重要”的观点来显示他自己很有道德,或担心因持有相反的观点而被别人指责为没有道德。当然,给于加朋的“才比德更重要”的观点贴上负面道德标签的也一定大有人在,咱们就等着瞧吧。

表现三:道德言行分裂。

前两个表现必然引出这第三个表现,即长久以来我们有很多国人的道德在言行上是分裂的,而且是习惯性的分裂,以至于这些国人自己也不大容易察觉。

先看看我们的千古“圣人”孔子是如何“分裂”的。李敖大师曾就《论语》中的记录这样评价孔子的言行:

虽然孔子之言遍天下,但是孔子之言见诸行事却是困难的,即使孔子本人,他奔波一辈子,又被困又挨饿,最后还是不能得君行道。至于他的人生箴言方面,合乎人情而能行得通的,也不算多。它们许多都是空洞的、拿来说说的,并不能真的去实行。例如“三年之丧”,孔子的几个学生以外,据我所知,只有清初的颜习斋彻底实行了,彻底实行的结果是大病一场。又如“温、良、恭、俭、让”,甚至孔子本人,都不能算是这种人物:呼号鸣鼓攻人,且以杖敲人膝盖,这哪里是“温”?骗蒲人,见南子,这哪里是“良”?使孺悲尴尬,这哪里是“恭”?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这哪里是“俭”?舍不得卖车葬颜回,这哪里是“让”?故孔子的许多教条,并不是时时可行、事事可行、人人可行,不可行而硬要行,于是只好言行不一,人格分裂。

我们的千古“圣人”尚且如此“分裂”,那我们这些今人又如何呢?余秋雨老师在凤凰视卫“秋雨时分”节目里曾讲过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故事:

 几年前的一天,我应邀参加一个有关重建当代公民道德的座谈会,很有趣,有几所大学的人文学科的教授参加。其中有两位中年教授的发言让人一听觉得高不可攀,他们提出,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风貌应该是汉代儒生、魏晋高僧加英国绅士,把这三种人品风貌结合起来。对此,有三位白发苍苍的老年教授强烈反对,他们主张,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风貌,还是应该以现代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烈士作为基准。他们的发言使我再一次看到了自己告别已久的高校文科教授的水准,至少是部分水准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我还注意到了他们的一些举止细节。他们中有两个人迟到了,进来的时候快步走到主持会议的领导人面前热烈地握手,但是他们完全不在意当时正好有人在发言,被他打断了。这几位教授都是抽烟的,在会议中间还隔着桌子把香烟丢来丢去,而小小的会议室里还有不少女士在里边。我还甚至于发现,在散会的时候坐电梯下楼,他们在进电梯的时候也没有掐灭香烟。

    这次会议以后我想了很久,汉儒、高僧、绅士、英雄、烈士,全被裹卷在他们随口吐出的烟雾里边了,再也看不清面目。这不是他们的言行不一,而是中国文化的习惯性分裂。抬头谈天,似神似仙;下脚入地,似寇似丐。

余秋雨老师为我们所描述的这个真实的故事,实在是太经典了,好像天天都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以上三种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道德挂帅”的三种表现,这些表现恰恰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面对道德的话语环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9:34:24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2:44
标题: [原创]

到此,这篇关于德与才的PK文章,从阅读上讲,有点长了。从论证上说,有些短了。

这篇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了,因为让德与才PK出个水落石出的结果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一,引发大家对于从人性的角度观察道德的思考;二,引发大家对于用制度来防范道德风险的关注;三、引发大家深入思考德与才的互动关系;四,引发大家关注我们这个社会关于道德的话语环境。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讨论,言辞激烈些,也不要紧!目的不纯?也不要紧,参与行为本身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最后,祝大家在在激烈的辩论中找到2007年的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7 9:34:56编辑过]

作者: lyhw13    时间: 2006-12-27 13:18

看你追求什么?没有都重要的吧,主要是重视哪个方面,当德与才相冲突时,你会选择哪个重要?比如作为公司老板,同时有二个人来应聘,一个有德才弱,一个有才德弱,你会选择哪个呢?

我个人观点,我会选有德的,因为朋友也好,同事也好,员工也好这是会陪自己共同走人生的,德比才更容易让自己放心!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7 13:25

本想参与辨论,但发现于老师的观点就是我支持的观点!

最近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就拿曹操与刘备来说吧,虽然有"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但谁都知道曹操的才能超过刘备,但《三国演义》却把曹操树为天下第一奸雄,而把刘备树为天下第一有德名君。

在我看来,德与才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人们经常拿德才并列,“德才兼备”,其实是在不同的层次上说事。

德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根据不同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德所包含的内涵是不同的,比如在现代,一夫一妻合法,包二奶就非法且不道德;但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包二奶就不违法也不违背道德了。

而才呢,物质性更强一些,才是可以通过结果或物质的东西来衡量或评判的,所以可以说“才”是有形的东西,是实现一切结果所必备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才就没有果,而这个“果”即是利益,即是物质的东西。

一句话,德是虚的,才是实的!孰重孰轻,一眼即可判断!

最后,从逻辑角度上来讲,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德”重于“才”的情况。如果有人想抨击于老师的观点,只能从“前提条件”上做文章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3:37:38编辑过]

作者: help_me    时间: 2006-12-27 13:33

才能可以很快转化为效益,但德需要学习后才能产生效果


作者: lyhw13    时间: 2006-12-27 13:36

德是虚的,才是实的!

你的意思是才是可以创造实质东西的,而德是不行的是吗?

那为什么会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呢?

同能有能力的人,但真正受人认可并流传千古的都是有德之人呢?


作者: 骑士精神    时间: 2006-12-27 13:43

先抢个沙发座座~~

   德和才那个更加重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看此问题,结果也有所偏差。同时,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人的德和才的偏重也有很大的区别。

   德才皆备当然是最好,但经常是鱼和熊掌不可皆得,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更看重才。古有三国的曹操,招贤时唯才是用,创立了三分天下之魏国。今有美国总统克林顿,虽出了绯闻事件,但第二次选举还是取得了连任,因为民众看到了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才能。这些都表明了才比德更加重要。

    从公司的角度看,招聘人才是需要你过来为公司工作的,即使有才无德,可通过制度来约束,只要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即可。但如果招了个有德无才,来了个好好先生,此有何益。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无德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何为德也,时代、社会、国家、地区的不同,德的标准也不同,如何界定?有德无德只是不同个体的一种主观腻测而已。

    综上所术:我觉得德与才,才更重要一些。

为了抢沙发,可能语句尚缺推敲。抛砖引玉吧

   

[em01]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3:49

实事求是的讲:

1、道德有时代性;受时间限制

2、才能有条件性,有空间限制

3、两者比较就时空交错,所以想清楚明白,就要从时间和空间加以限制

4、人性除去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的范畴也同时因不同的时空而不同

所以

先括清讨论问题的范围,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过小则片面,过大则空范不利于借鉴。以我们论坛而言我觉得从企业管理的方向去讨论我觉得比较合适。

我的看法是公共管理(国之公器)上是德优于才,宁可不作为,不要干坏事出乱子,在企业管理上要才优于德,要出成绩,有点问题是可以容忍的,况且不至于缺德的地步。

这样分析大家的观点应该基本上一致。


作者: zhli724    时间: 2006-12-27 13:52

道德用以规范人性。从另种意义上说:道德产生于人性,却又凌驾于人性之上。

才是德和人性的复合物。离了德无法谈才,离了才的德也是废物。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谁离开谁也活不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4:58:53编辑过]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4:04

实事求是的讲:

1、道德有时代性;受时间限制

2、才能有条件性,有空间限制

3、两者比较就时空交错,所以想清楚明白,就要从时间和空间加以限制

4、人性除去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的范畴也同时因不同的时空而不同

所以

先括清讨论问题的范围,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过小则片面,过大则空范不利于借鉴。以我们论坛而言我觉得从企业管理的方向去讨论我觉得比较合适。

我的看法是公共管理(国之公器)上是德优于才,宁可不作为,不要干坏事出乱子,在企业管理上要才优于德,要出成绩,有点问题是可以容忍的,况且不至于缺德的地步。

这样分析大家的观点应该基本上一致。


作者: 静言    时间: 2006-12-27 14:04

我也认为德比才更为更重,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才能,但若缺乏道德的约束,那么他的这种才能对整个社会或者整个国家的危害可能比无才的人更为严重!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7 14:06

支持骑士精神的观点!

也认同leeiiii兄关于德才受时空限制的观念!

首先于老师抛出的观点的前题是“德才必取其一”的情况下或即使“德才兼备”必须要排个老大老二的座次的情况。

我觉得leeiiii的意思跟我的意思都表达了“德”与“才”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而不是并列的东西。

德可以限制才,才也可以限制德,有德有才之人是“好才”,无德有才之人是“坏才”;有才有德之人是“圣人”,无才有德之人是“庸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6:15:46编辑过]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4:06

刷错了,怎么出现了再次,让俺这个新家长汗~~~~~~~~~


作者: epic2005    时间: 2006-12-27 14:06

赞同于老师的观点。不过有一个问题和于老师商榷,那就是关于德的问题。到底德是什么,如果德只是于老师所说得道德,我完全赞同于老师的观点。但是,德的内涵与外延是否只是局限在道德的范畴之内,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 epic2005    时间: 2006-12-27 14:10
有一个问题希望请教于老师,关于工作中的责任感是纳入才的范畴还是纳入德的范畴更为合适。我个人感觉,在很多问题中,实际上责任感(不是简单所说的责任感,而是真正的责任感,不能完全以商业利益衡量的)是更为关键的因素,有责任感,以及相应的使命感、危机感,才会有具体的行动,才会选择有才的人,应该是这样吧?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15
QUOTE:
以下是引用lyhw13在2006-12-27 13:18:08的发言:

比如作为公司老板,同时有二个人来应聘,一个有德才弱,一个有才德弱,你会选择哪个呢?

     你是第一个参与辩论的,好!

     就你所说的上面的话,有两点疑问:

     第一点疑问:对于两个来应聘的人,如何才能知道其“有德才弱”或“有才德弱”呢?凭空说来了两个“这样”的人,太理想化,而“这样”的人怎样确定?

    第二点疑问:“有德才弱”也好,“有才德弱”也罢:

    —— 关键还要看“有德”具体是怎么个“有德”?是更有“忠心”?还是更爱护小动物?

   —— “才弱”具体是怎么个“才弱”?是沟通能力弱?还是开拓能力弱?还是对市场预测的能力弱?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24
QUOTE:
以下是引用lyhw13在2006-12-27 13:18:08的发言:

德比才更容易让自己放心!

     德更容易让自己放心?

    你所说的“德”指的是在已经被判定为“合格的德”吧?

    问题是,在未经实践检验的情况下,如何判定对方的“德”是否是“合格的德”呢?

    另外,这所谓“德”的标准也很不稳定,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唱邓丽君的歌曲就被说成是思想道德有问题,那是“靡靡之音”,而如今却没人这么认为了。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27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6-12-27 13:25:56的发言:

一句话,德是虚的,才是实的!孰重孰轻,一眼即可判断!

      好样的,你是第一个支持者啊!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33
QUOTE:
以下是引用lyhw13在2006-12-27 13:36:20的发言:

德是虚的,才是实的!

你的意思是才是可以创造实质东西的,而德是不行的是吗?

    你的理解有误。他说“德是虚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指“德”的认定标准受到政治气候、价值观等等的影响太大,不如“才”的认定标准那样客观。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35
QUOTE:
以下是引用骑士精神在2006-12-27 13:43:42的发言:

        综上所术:我觉得德与才,才更重要一些。

     又一个支持者!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45
QUOTE:
以下是引用leeiiii在2006-12-27 13:49:42的发言:

我的看法是公共管理(国之公器)上是德优于才,宁可不作为,不要干坏事出乱子

    “宁可不作为”?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不作为”同样会出大乱子!

    1977年后邓小平逐步主持工作后,如果他“不作为”,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错失最后的机会了,那样中国就完了。。。。

     和无数的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在德上同样对国家绝对忠诚,可是他更宝贵的是敢于推动改革开放,这就是政治人物的才对于国家的宝贵!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52
QUOTE:
以下是引用静言在2006-12-27 14:04:54的发言:

我也认为德比才更为更重,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才能,但若缺乏道德的约束,那么他的这种才能对整个社会或者整个国家的危害可能比无才的人更为严重!

     看来你没有读完我的全文。

     当年我国的葛洲坝工程最先就是由张体学力推下上马的,他搞的是荒唐的“三边”即边施工、边设计、边勘探,最后工程白白耗费了2亿6千万后不得不停工。

    至今无人指责张体学的“道德”,看来也只能说他“才能”不够!

   无才的人即使有所谓的德,同样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灾难,甚至是致命的灾难!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54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6-12-27 14:06:35的发言:

支持骑士精神leeiiii兄!

    这两个人怎么能都支持呢?逻辑不通嘛,哈哈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5:57
QUOTE:
以下是引用epic2005在2006-12-27 14:06:56的发言:

赞同于老师的观点。不过有一个问题和于老师商榷,那就是关于德的问题。到底德是什么,如果德只是于老师所说得道德,我完全赞同于老师的观点。但是,德的内涵与外延是否只是局限在道德的范畴之内,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不把问题搞的太复杂,我们暂且约定,这里的“德”就是指“道德”(人品、品德、思想道德等等)。
作者: 海中贝贝    时间: 2006-12-27 16:12
两者都重要,但是德更甚之.做事先做人,假如没有人的美德,甚至品德,才气越高,越是社会的悲哀.[em01][em01][em01]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7 16:13
标题: 不好意思,没有注意!

意思是支持骑士精神的观点,即才重于德.

但也支持leeiiii关于德才受时空范畴限制的观念.

我更正一下吧!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6:24
QUOTE:
以下是引用epic2005在2006-12-27 14:10:44的发言:
有一个问题希望请教于老师,关于工作中的责任感是纳入才的范畴还是纳入德的范畴更为合适。我个人感觉,在很多问题中,实际上责任感(不是简单所说的责任感,而是真正的责任感,不能完全以商业利益衡量的)是更为关键的因素,有责任感,以及相应的使命感、危机感,才会有具体的行动,才会选择有才的人,应该是这样吧?

     “责任感”这个东东同样比较“虚”,应该纳入德的范畴吧。

     到底该纳入哪个范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对“责任感”这东西太依赖,要从制度上多加以完善和制横。

     举个明显的例子,就说我们的“韦大岭绣”老毛吧,上个世纪50年代,兴冲冲给几十万人扣上了“幼派”的冒子,又兴冲冲搞起了“大月劲”,结果导致60年代初的苦难局面,饿死很多人(具体数字嘛,官方始终未公布)。这还不算完,他老人家还要搞“闻化大格命”,一搞就是十年,差点把中国前途葬送,致死老毛都不认为自己发动文格有什么错。

      老毛对全国人民有什么责任感吗?这个问题很有趣,最好问问那些曾被打成幼派的人,最好问问那些被饿死大冤魂,最好去问问那几十万“尚山吓乡”的知青吧!

     试问,就算美国总统再没有责任感,他能搞出闻化大格命吗?恐怕不行,因为美国的制度对总统有约束,国会、舆论等等都对总统的行为形成及好的制约!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6:37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7 15:45:34的发言:

    “宁可不作为”?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不作为”同样会出大乱子!

    1977年后邓小平逐步主持工作后,如果他“不作为”,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错失最后的机会了,那样中国就完了。。。。

     和无数的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在德上同样对国家绝对忠诚,可是他更宝贵的是敢于推动改革开放,这就是政治人物的才对于国家的宝贵!  

邓逐步主持工作就已经是作为了,所以谈不上不作为的问题。错失改革开放的机会只是让我们彷徨的再久一些,中国则未必完了。对国家绝对忠诚一般也是对其认可政权治下的国家认同,比如在邓早期的工作中他就未必对蒋治下的国家认同,并不影响其有作为。那是邓的绝对忠诚是于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和人民。

同样“德与才”这个问题的争执我认不是德和才有无的问题,而是哪个相对只一个更重要一些,当然这个相对是有条件的,而我们括清这个相对的条件,则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对我们的工作中尤其是对人的工作中在德和才的把握对会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6:48:27编辑过]

作者: miniblack    时间: 2006-12-27 16:45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7 15:57:01的发言:

     为了不把问题搞的太复杂,我们暂且约定,这里的“德”就是指“道德”(人品、品德、思想道德等等)。

一直在看这个贴子,原本想提出的意见被这句话打消了。

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

如果我们讨论的德只是限定的道德的范围,我觉得实在没什么意义,直接赞同LZ意见。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6:46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7 16:24:17的发言:

     “责任感”这个东东同样比较“虚”,应该纳入德的范畴吧。

     到底该纳入哪个范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对“责任感”这东西太依赖,要从制度上多加以完善和制横。

     举个明显的例子,就说我们的“韦大岭绣”老毛吧,上个世纪50年代,兴冲冲给几十万人扣上了“幼派”的冒子,又兴冲冲搞起了“大月劲”,结果导致60年代初的苦难局面,饿死很多人(具体数字嘛,官方始终未公布)。这还不算完,他老人家还要搞“闻化大格命”,一搞就是十年,差点把中国前途葬送,致死老毛都不认为自己发动文格有什么错。

      老毛对全国人民有什么责任感吗?这个问题很有趣,最好问问那些曾被打成幼派的人,最好问问那些被饿死大冤魂,最好去问问那几十万“尚山吓乡”的知青吧!

     试问,就算美国总统再没有责任感,他能搞出闻化大格命吗?恐怕不行,因为美国的制度对总统有约束,国会、舆论等等都对总统的行为形成及好的制约!

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于老师如何判断?估计不加以限定是无法判断的,德有多种,才有多种,毛的德和才当此治国之时则都逊于他的威望。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7 17:15

以下引用leeiiii兄的发言:

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于老师如何判断?估计不加以限定是无法判断的,德有多种,才有多种,毛的德和才当此治国之时则都逊于他的威望。

leeiiii兄,我是认同你关于德才时空的限制的。

但是你抛出“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的疑问,我觉得具体案例倒好判断。

我认为:毛才胜德!毛发动“文格”,对结下深厚革命友谊的战友们大动屠刀,毛容忍江青胡作非为,甚至毛弃贺子珍而娶一个历史不清白的江,都可论证毛德有亏。

就拿毛跟周比吧,肯定是毛才胜周,周德胜毛,但谁对中国贡献大呢?虽然毛德弱于才,但正因为其雄才大略拯救了中国,所以不影响毛的伟大.

毛的案例跟秦始皇的案例其实是一样的,都论证了于老师的观点:才重于德!这可是历史唯物论得出的结论!

最后,"德"、"才"是不能跟"威望"并列的,“德、才”是因,“威望”是果.

呵呵,纯属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7:23:07编辑过]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7:25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6-12-27 17:15:42的发言:
QUOTE:

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于老师如何判断?估计不加以限定是无法判断的,德有多种,才有多种,毛的德和才当此治国之时则都逊于他的威望。

 [QUOTE]

leeiiii兄,我是认同你关于德才时空的限制的。

但是你抛出“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的疑问,我觉得具体案例倒好判断。

我认为:毛才胜德!毛发动“文格”,对结下深厚革命友谊的战友们大动屠刀,毛容忍江青胡作非为,甚至毛弃贺子珍而娶一个历史不清白的江,都可论证毛德有亏。

就拿毛跟周比吧,肯定是毛才胜周,周德胜才,但谁对中国贡献大呢?虽然毛德不如才,但正因为其雄才大略拯救了中国,所以不影响毛的伟大.

毛的案例跟秦始皇的案例其实是一样的,都论证了于老师的观点:才重于德!这可是历史唯物论得出和结论!

 

折腾算才,我看未必。当此之时,毛的德与邓大人对国之赤诚则当然,与国之赤诚相比对友对妻只能处私德,但其时治国之才已有所不逮,所以江山代有邓大人出,这是历史选择出来的。

从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上讲为前提这就是德,然后人民才选才,但不会选择折腾的“才”。所以你的判断是失误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7:27:55编辑过]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6-12-27 17:32

伟大人物的缺陷我们有句官话叫:历史局限性。但历史局限性你能说他是才。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7 17:39
QUOTE:
以下是引用leeiiii在2006-12-27 17:25:04的发言:

折腾算才,我看未必。当此之时,毛的德与邓大人对国之赤诚则当然,与国之赤诚相比对友对妻只能处私德,但其时治国之才已有所不逮,所以江山代有邓大人出,这是历史选择出来的。

从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上讲为前提这就是德,然后人民才选才,但不会选择折腾的“才”。所以你的判断是失误的。


leeiiii兄已经把“德”上升到很高层次了。重“大德”而略“小德”,这我也认同。“小德”有亏,肯定也是有人说闲话的,就是因为“德”属于意思形态,只代表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和立场。比如联合国秘书长潘,他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还是站在他祖国的立场?

所以于老师才弃“德”而不用,而尚“人性”,因为人性是客观的。

最后,我已经讲了“德”可以做“才”的前提,但“前提”只是“限制”,只是“先后”,不等于“重要”!好像概念有点混了。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7:42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6-12-27 17:15:42的发言:

QUOTE:

以下引用leeiiii兄的发言:

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于老师如何判断?估计不加以限定是无法判断的,德有多种,才有多种,毛的德和才当此治国之时则都逊于他的威望。

leeiiii兄,我是认同你关于德才时空的限制的。

但是你抛出“毛德胜才还是才胜德?”的疑问,我觉得具体案例倒好判断。

我认为:毛才胜德!毛发动“文格”,对结下深厚革命友谊的战友们大动屠刀,毛容忍江青胡作非为,甚至毛弃贺子珍而娶一个历史不清白的江,都可论证毛德有亏。

就拿毛跟周比吧,肯定是毛才胜周,周德胜毛,但谁对中国贡献大呢?虽然毛德弱于才,但正因为其雄才大略拯救了中国,所以不影响毛的伟大.

毛的案例跟秦始皇的案例其实是一样的,都论证了于老师的观点:才重于德!这可是历史唯物论得出的结论!

最后,"德"、"才"是不能跟"威望"并列的,“德、才”是因,“威望”是果.

呵呵,纯属交流!


    

      这段讲的不错,至少在逻辑上是清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7:43:13编辑过]

作者: 骑士精神    时间: 2006-12-27 17:44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7 15:57:01的发言:

     为了不把问题搞的太复杂,我们暂且约定,这里的“德”就是指“道德”(人品、品德、思想道德等等)。

如果按照此德之定义,那应该对才与德之关系进行全新的分析:

相信在当今企业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不是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一旦有一个有才无德之人,虽能力很强,但人品有问题,做了一些阴暗的事情,而由于他的歪才,很难进行核实,导致整个团队人人自危,团队成员互相猜疑,真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这种人才越高,带来坏的后果也越大。而一个有德无才之人,可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通过培训,激励等手段,使之胜任工作。正可谓,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而道德败坏之人,可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想要改变他却很困难,而且他的才能和对企业的危害使成正比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宁可用有德无才之人,也不愿用无德有才之人。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17:52

才与德,孰优孰劣?孰先孰后?就像阴与阳一样,孰正孰反?呵呵。

这个话题有意思。这样的活动比较好。呵呵,飞猫也来凑凑热闹。


作者: 菲歌    时间: 2006-12-27 17:58

于兄这篇文章的确不错,很受启发!但以我的理解能力只能接受其中一条:制度与道德.

    关于人性与道德.于兄有以下文字:

人性是那样稳定,是那样强大,凡是与人性发生碰撞的,不论经过怎样的波折,最终都要给人性让路,所谓的道德也不例外。

我的疑惑是:人性都有贪婪和自私的一面,如果道德要给人性让路,那么还存在道德吗?打个比方,对面走来一靓妹,于兄(代表男人)顿起淫心,想和她亲热,这算是人性吧!但出于道德约束,意淫一下就完了,如果按照于兄的说法,道德要给人性让路,那...

关于才能与道德.于兄有以下结论:

在这个世界上,比缺德更严重的是缺才。

我的疑惑是:如果于兄碰到吕布这样的人才,你敢用吗?“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啊!为何曹阿瞒毫不犹豫就把他给斩了?看看用他的人就知道下场了嘛!

如果真的出现了很严重的缺德,一味用道德高调进行谴责不如用有效的才能来制约缺德行为的发生。

我的疑惑是:道德是用来谴责别人的吗?道德一直都是用来约束行为的,法律用来惩罚犯罪而道德是用来预防犯罪的。

关于道德挂帅你讲的是实情,伪君子与真小人确实很多,但这不能说明德没才重要。

另外,我认为道德是与时俱进的,再翻出古人来说事已经不合适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8:00:31编辑过]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7 18:02
QUOTE:
以下是引用骑士精神在2006-12-27 17:44:25的发言:

如果按照此德之定义,那应该对才与德之关系进行全新的分析:

相信在当今企业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不是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一旦有一个有才无德之人,虽能力很强,但人品有问题,做了一些阴暗的事情,而由于他的歪才,很难进行核实,导致整个团队人人自危,团队成员互相猜疑,真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这种人才越高,带来坏的后果也越大。而一个有德无才之人,可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通过培训,激励等手段,使之胜任工作。正可谓,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而道德败坏之人,可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想要改变他却很困难,而且他的才能和对企业的危害使成正比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宁可用有德无才之人,也不愿用无德有才之人。

呵呵,那也应该对“才”进行界定了。

“才”指能力、才干、智力等,“才”是一种“力”,是期望目标或结果实现的必要条件。“才”需要作为,如果不作为,即使有才,也达不到预期结果。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宁可用有德无才之人,也不愿用无德有才之人。”这也不一定,如果把三国的曹操视为一个企业领导者,那他下面的四大谋士可能有几个就不被重用了."唯才是举"好像就是曹操说的吧.

企业都是逐利的,(最好在合法的前提下),如果有德无才之人对企业一点贡献都没有,要之而用?解决失业问题吗?如果少德有才之人,在可控制的前提下(即于老师讲的制度或法律约束)使用发挥有利于企业的能力,为何不用?

我记得以前批判过"好好先生""无过便是功",其实跟今天我们的辩题都有些类似!

最后,我想说其实于老师的这个题目我觉得观点很明确了,不需要辩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单纯从辩论的角度,如果加上前提,黑也可以等于白.

当然,论坛设置这样的题目对启迪大家的思维、锻练大家的分析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今天发言有点多了,这个论题不再参与了,谢谢大家的容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9:15:50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8:07
QUOTE:
以下是引用骑士精神在2006-12-27 17:44:25的发言:

如果按照此德之定义,那应该对才与德之关系进行全新的分析:

......................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宁可用有德无才之人,也不愿用无德有才之人。

    这与你骑士精神在12楼的观点似有矛盾...........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8:08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6-12-27 17:52:06的发言:

才与德,孰优孰劣?孰先孰后?就像阴与阳一样,孰正孰反?呵呵。

这个话题有意思。这样的活动比较好。呵呵,飞猫也来凑凑热闹。

     好啊,飞猫兄也来了,更热闹了,多谢帮场子!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18:28

飞猫先认真看过于兄的文章,然后再抛砖引玉,向于兄和大家请教。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8:29
QUOTE:
以下是引用菲歌在2006-12-27 17:58:09的发言:

    关于人性与道德.于兄有以下文字:

人性是那样稳定,是那样强大,凡是与人性发生碰撞的,不论经过怎样的波折,最终都要给人性让路,所谓的道德也不例外。

我的疑惑是:人性都有贪婪和自私的一面,如果道德要给人性让路,那么还存在道德吗?打个比方,对面走来一靓妹,于兄(代表男人)顿起淫心,想和她亲热,这算是人性吧!但出于道德约束,意淫一下就完了,如果按照于兄的说法,道德要给人性让路,那...

     所谓“道德要给人性让路” 指的是道德的适用范围要给人性让路,并非说为了人性可以不讲道德。

   如果你见到美女而起了淫心,这是人性的问题,不是道德的问题。道德要给人性让路,所以不应把这种淫心本身列为道德,要列为人性的问题。

   你见到美女就起淫心,这是人性问题,当然仅仅是淫心而已。可是这并不等于你就可以冲上去使用暴力,否则你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经过权衡,你还是放弃了使用暴力,因为那样成本太高。所以,放弃使用暴力,还是基于人性的思考,而未必一定就是道德的力量。


作者: gzfrank    时间: 2006-12-27 18:50


    德与才确实是个很古老的问题。但谁轻谁重,谁先谁后,个人认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时间有不同的选择。交朋友时我同意于老师的观点,选择才比德更重要。如果做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会选择德比才重要。如果做企业的员工,也必须与认同企业所倡导的“德”,并修正自己的“德”,与企业保持一致。
    “德”是随着时间、地点不同发生变化的,对一个企业“德”就是企业提倡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背后就是对好坏、对错、善恶的评判。在企业如果“德”有问题,他“才”越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的风险会越大。
    “才”是个人知识的积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所以在交朋友时我注重的是他的知识、能力,不会管他的德是怎么样。

   至于人性与道德,有时间再讨论。(对不起,我还没有拜读全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8:51:33编辑过]

作者: hheth    时间: 2006-12-27 18:57
标题: 个人观点

其实大家不妨读读《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观点很有道理,在创业阶段需要以才为主,在守业阶段需要德为主。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19:34

其实大家不妨读读《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观点很有道理,在创业阶段需要以才为主,在守业阶段需要德为主。

  说得好。其实国家管理与企业管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妈生的。只是有小巫与大巫之别,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

  为什么创业阶段(弱势),需要以才为主呢?因为其生存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为什么守业阶段(强势)需要以德为主呢?因为需要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一起来维护企业在市场上的统治地位,生存压力、市场竞争不再是他们昔日忧心重重的事了。因其是领域内的强者,企业内人才济济乃是理之所至,所以对于才能并不是很渴求,他们反而可以对有相同价值观、可塑性强的下属授之以渔(培养其卓越的才能),比小企业愿意更大的代价来培养之、锻炼之。

  …………

  法国统帅拿破仑说过一句名言:“不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读兵书法》有云:“读兵书,要将古来名将行过事迹体贴分晓,何人用此而胜,何人不用此而败,每事如此校量,方有得……”。

  全球所有国家,都曾在自我发展之路上犯过不少错误,付出了不少代价与时间。对此,人们要求自己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对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反省和总结,把模模糊糊的感性认识提炼出来,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理论高度),并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来培训、发现人才,使国家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加光明、深得人心。
  飞猫浅以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家庭、企业和国家运营,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各自的解说词不同罢了。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确定“党的政治路线与方针”,用企业管理的话说就是确定大家的“文化价值观与发展战略观”。用家庭的话来说就是“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手挽手地走路,一起过河,一起爬坡,一起摔倒了再爬起来,心与心相印,情与情相融,一直到老。”
  而它们的优越性、先进性、普遍适应性的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否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朝着一个共同看重的目标不屈不挠的挺进。这是衡量发展观理论是否科学的大原则。因为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看重的目标挺进,你就不需要化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和鼓动他们,他们会自动和你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活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将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选择退却和分心,以及出现不必要的政治矛盾。而平庸的人来实现宏伟的蓝图,只可以产生平庸的结果,即使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将不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但社会现实常常告诉人们:每一个人的科学发展观都不尽相同,具有较大的、较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头痛、到处一把抓的管理混乱问题。例如:你的企业某某人很有才能、权位很高,但却和你不是一条心,也就是使劲的方向不同、甚至相反,那么他的力量越大、权位越高、才能越大,则祸害越大,乃至冲减企业组织力量的正数出现负数,使企业最后落入崩溃瓦解的可悲结局。
  例如:中国古代名相李斯有“官仓硕鼠”的唯物发展观。中兴名臣曾国藩有“人生之成败,皆关系朋友之贤否,须择志趣远大者”的唯人发展观。他们的发展观肯定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发展观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同时他们的发展观也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而在当今企业组织里,这样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不用飞猫多加阐述。
  ■ 在企业里,共同价值观与发展战略观有差异性、不平衡性的人数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成份越多,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政治斗争、衰败崩溃的机率越大,寿命越短;反之,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战略观相同的人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比例越高,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精诚团结、成功富强的机率越大,寿命越长。这是一条用无数人的教训与智慧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这也是国家、跨国企业为什么注重人员培训教育、注重人才品质潜力的原因所在。
  正如《黄石公三略》中的一句话:“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就是这个科学道理的真实写照。
  …………
  在今天,日本人已成为众所周知、一个倡导“大和魂”、“武士道”精神、十分注重团结的民族。据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倘若这一数字可信,则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逊日本。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团结创造财富!自私毁灭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种有趣的普遍现象:许多科学的理论并不能使大多数人在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和行动价值取向上,达成共同的一致性。当人们需要在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预测、洞察和处理问题时,任何理论化的东西都是只能启发思维、加宽思路,却不足以此而应万变,恰如人们所说“法不能尽战之巧,谱不能尽奕之妙”,科学的真理,它往往随着时间、环境、人与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方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不是囫囵吞枣、刻舟求剑。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科学发展观总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

  …………

  中国政府从1950年到1976年的计划经济,与1978年至今实行的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就像企业的授权与集权管理一样,授权与集权,永远都是呈一种螺旋式的矛盾两极方向发展。没有永远的授权统治,也没有永远的集权统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王朝更替的历史中窥其一斑。例如在乱世之中崇尚任人唯能的曹操,谋臣如雨勇将如云,建立起当时最大的势力——魏国;而晋家王朝创始人——司马懿,吸取了曹操任人唯能而不唯亲的经验教训,为后世的守业制定了任人唯亲的发展战略。

  管理之道,没有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经营环境而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因为每个人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结果。鞋子也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管理,从自己开始,从尊重人开始,从模仿开始,从常识开始,从反复开始……,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纪律。

  正如易经的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因人、因势、因地、因时而变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9:54:08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9:41
QUOTE:
以下是引用菲歌在2006-12-27 17:58:09的发言:

关于才能与道德.于兄有以下结论:

在这个世界上,比缺德更严重的是缺才。

我的疑惑是:如果于兄碰到吕布这样的人才,你敢用吗?“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啊!为何曹阿瞒毫不犹豫就把他给斩了?看看用他的人就知道下场了嘛!

     只要对我有用,为何不用?

     用人才,既有收益,又有风险,如果认定收益大于风险,当然要用!

    吕布也许真的属于“缺德”之辈,但曹操杀吕布,关键原因并非出于吕布缺德这一点。

    如果曹杀吕是嫌其无德的话,那杀之前为何还因吕的一番表忠心而迟疑,以至于还咨询刘备的意见?

     曹操杀吕布,是经过一番权衡的,感觉风险太大:

     1、吕此人反复无常,跟丁原杀丁原,跟懂卓杀懂卓,跟刘备害刘备。如果使用吕布,将使操曹付出难以想象的防范成本。

     2、吕布杀懂卓,这本身为吕布赢得了不可忽视的正面社会影响力。而操曹只看中了吕的武艺可以为操所用,而吕的这种正面社会影响力却成为曹的麻烦。

     3、杀掉吕,也等于给刘备吃了定心丸。

     当然,杀了吕,操就可以对外宣布是因为吕的道德败坏,忽悠大众而已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9:42:30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9:45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6-12-27 18:02:37的发言: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宁可用有德无才之人,也不愿用无德有才之人。”这也不一定,如果把三国的曹操视为一个企业领导者,那他下面的四大谋士可能有几个就不被重用了."唯才是举"好像就是曹操说的吧.

企业都是逐利的,(最好在合法的前提下),如果有德无才之人对企业一点贡献都没有,要之而用?解决失业问题吗?如果少德有才之人,在可控制的前提下(即于老师讲的制度或法律约束)使用发挥有利于企业的能力,为何不用?


     说的真好。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19:52
QUOTE:
以下是引用菲歌在2006-12-27 17:58:09的发言:

我的疑惑是:道德是用来谴责别人的吗?道德一直都是用来约束行为的,法律用来惩罚犯罪而道德是用来预防犯罪的。

     法律是可以惩罚犯罪,但法律的真正价值恰恰在于预防犯罪。人们不去抢银行,不是道德上不想,而是不敢,因为抢银行的成本太高,搞不好被抓到还可能把命赔进去! 


作者: jsabby    时间: 2006-12-27 19:59

看到这个论题,首先想到的是小时候学校教导我们的,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其实,于老师这个论题抛的很是时候(当败德行为屡见不鲜,我们深感沉重时),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论题,因为于老师给自己留了太多的后路(如才比德重要,但不是倡导缺德的言论)。

还是需要解读命题:商业社会中我们需要德才兼备?

首先,商业社会是不是特指目前这个准市场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殊性何在?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主流价值观是什么?难道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还是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昧着良心挣黑心钱”、“多宝鱼事件”、“先发展,后治污?”等。我想应该不是的。这个时代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和谐”的追求其实远远大于“发展”的呼声,年度经济工作计划中关于“又好又快”的论调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需要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了。

其次,需要明确“我们”是谁?也就是对象。小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大则可以扩展到企业、政府等组织单位。对于我们每个自然人来说,德与才孰重要,首先需要明确衡量标准是什么?是每个人自己来评价和把握,还是有着统一的可以作为标准的规则制度?那么又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德与才在一定的时点、空间下,她的德比才重了500克,还是少了一公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实我们谈的更多的是企业的商业道德与其收入利润之间孰重孰轻的问题。一个层面上,如果因为不注重商业道德损害了社会、损害了消费者,有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制度规章去对其进行惩罚;另一个层面,消费者会对其进行惩罚;最终受到惩罚的是企业自身。所以,商业道德的遵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底线。

最后,简要总结一下,个人以为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德才兼备。当然,无论德、才都有需要进一步界定和阐释的必要。

[em05]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20:02
QUOTE:
以下是引用gzfrank在2006-12-27 18:50:55的发言:


   在企业如果“德”有问题,他“才”越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的风险会越大。
    ........................

   至于人性与道德,有时间再讨论。(对不起,我还没有拜读全文)


    

    难怪你会有这种论调,原来你还没有看完我的全文啊,还是去看完吧,希望看完后再见到你分享的新观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20:04:14编辑过]

作者: 女武神    时间: 2006-12-27 20:04

大家先弄清楚我们探讨的这个问题的平台!

前提是商业社会,这里我们探讨的德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商业伦理。我个人的感受是,一个才能不足的人可能被老板开掉后继续找下一份工作,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找一份对能力要求不是那么高的工作。

而一旦在商业道德上犯了错,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强,都要在整个行业中被列入黑名单,再没有机会!

你说才与德哪个更重要?

所以说,这个问题的探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如果一定要讲,就要限制范围,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公司与企业,情况都不一样,无法笼统说哪个更好!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20:17
QUOTE:
以下是引用女武神在2006-12-27 20:04:19的发言:

而一旦在商业道德上犯了错,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强,都要在整个行业中被列入黑名单,再没有机会!

你说才与德哪个更重要?

所以说,这个问题的探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如果一定要讲,就要限制范围,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公司与企业,情况都不一样,无法笼统说哪个更好!

   

     估计你还没看过我的全文,没关系,回头去看看。

     的确,在你所说的在“商业道德”上犯了错,似乎“都要在整个行业中被列入黑名单,再没有机会!”——这只是你的想象,在我们这个商业社会里,对于“商业道德”的惩罚还远未达到你所说的那么理想化。

       所谓“商业道德”遵守得如何,关键要看“道德”的成本高还是“缺德”的成本高,如果“道德”的成本高的话,那就只能让“缺德”泛滥。

      如何才能让“缺德”成本高呢?那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监控体系,让“缺德”难有可乘之机!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20:21

接楼上,再拿企业排放污染物来说。

显然,故意超标排放污染物是“缺德”、是违法行为,可是为什么制止不了呢?

关键在于这些企业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守法成本,还是回到制度上去了。

在高成本与低成本间,当然选择低成本,说这是道德,不如说这是人性。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20:25

飞猫认同于兄对于道德的批判。对于才能的定义,我们大家的定义应该大同小异,但对于德的定义,飞猫认为倒是一件很值得讨论的事。不少中国人对德的定义,是一种混洧不清,模拟两可,不分是非的德。是一种人格信任而非制度信任,君臣恩义、父子孝义、朋友侠义,都大于社会的规则正义。“德”所遵循的是基于熟人之间的“私德”,而非基于社会规则制度的“公德”,这是一种人格、亲情、熟人之间“投桃报李、你来我往”的中国式的德,它不但不支撑现代商业市场公平公开的信用规则,相反,备受赞赏的“代君受过、替父隐恶、为友杀人”的传统诚信道义,体现在商业竞争中,就成为了鼓励破坏市场公平公开信用规则的行为。因此,真实的中国传统商业竞争史,并不是一部“诚信竞争史”,而是一部“权谋竞争史”。也难怪外国人批评中国最缺乏的是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请于兄参阅飞猫转贴的文章:

被人们深度误解的“诚信为本”: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98253,0,0,0,,0,0

中国加入WTO以后,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最缺乏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和运营机制。信用体系,于人、于家、于企、于国都有很大的益处。它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
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
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
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
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

在信用体系基础之上,必然是才为先,德为后;在没有信用体系的环境里,大企业更喜欢德为先,才为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20:29:32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20:30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6-12-27 20:25:29的发言:

在信用体系基础之上,必然是才为先,德为后;在没有信用体系的环境里,大企业更喜欢德为先,才为后。


     这话值得品味,值得品味!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21:48

  信用体系虽然于人,于家,于企,于国很有益,但中国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信用体系和运营机制,至少是10年之后的事,依飞猫的看法,非得遇上大危机,并重演“优生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能下得了这个狠心,乱而思治。否则,有几个达官贵人,愿意从自己的腰包里大把大把的掏银子出来?!就算有少数人愿意掏出来,可在其他人的眼中,就成了刺眼的另类,你拦在大家发财的公交车门口,孰可忍孰不可忍?!这里存在一个“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还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与开国功臣们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一心为民,他们是诚信的、善良的,同时也是掌握大权的。所以,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正所谓:“正己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没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就没有良好的法律,哪里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哪里就必然会有良好的法律。没有强权的诚信是软弱的,缺乏忠诚的追随者;没有诚信的强权是暴虐的,必有阴谋的反叛者。我们必须把诚信和强权结合在一起,必须使诚信的成为强有力的,或者使强有力的成为诚信的。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7 22:00
我对飞猫信用体系是这样理解的,重在“体系”,对否?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22:16

  信用体系,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可执行的运营机制。信用体系在西方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也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迅猛的原因之一!就当今世界的信用体系而言,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之。这一点,在信用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不过,美国的信用体系现在日趋老化而脱离了最初的正确发展轨道。诸多金融丑闻就是历史的见证。

  飞猫心目中所崇仰的信用体系,应该将所有人置于它之下。无论他是国家寡头还是企业领袖,还是达官贵族、走马贩卒。当然,这更多的像是一个美丽的空想。但也许……百年之后,这个世上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所以形成了路。

  …………

转飞猫与网友讨论:


  网友说:“囚徒困境”所描述的不信任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以及人的自私。要解决前者的办法是大家把想法都公诸于众,由于关于生产的信息都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市场参与者手上,要将之汇集成品无限高。其次人未必能精确无误地描述自己的想法,除非进行脑部扫描。后者趋利避害是人基因所定的,解决办法是对人的基因进行改造。请问以上可以解决吗?

  飞猫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那就是建立信用体系和不断的完善它。将全国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公安、司法、质检……各重要单位的信息汇总到一起(例如第二代IP身份证,第三代互联网体系IPV6),为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从生到死一直使用的唯一总帐户。将每一个人的负面信息予以公开和限制性公开,其信息保持7年。凡属负面信息达到一定的级别,则在就学就业、贷款融资、购房购车、信用消费、大额消费、出国上市……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严厉制裁,大幅度提高他的生产成本和缩小他的预期收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真正做到自律,也只有自觉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铁律。(注: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底建立起全国银行业征信体系的初步框架。)

  在美国,如果你恶意诈骗,除将受到法律惩罚外,你的信用记录将记上一笔,从此,你难以找到工作,难以贷款买车买房,难以申请到信用卡,难以与客户达成商业合作。你也可以申请破产,把你的债务赖掉,但你在以后的7年内,不能购买1000美元以上的汽车;可以工作,但工作的全部收入扣除你的基本生活费外全部用于还债;不能开公司;不能从银行拿到任何贷款;不能买房子等等。
  公民失信信息只要被有关征信机构记录在案,那么即使是仅仅一两张支票迟付,都会被保留污点长达五年,而使用该征信机构数据库的银行以及其它商家就将拒绝为此人开立支票账户,拒绝使用其提供的信用卡。 这样的征信机构美国多达几百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邓白氏公司、美国中央信用调查公司,其中有些公司拥有的会员数量达到5700万。
  德国信用制度也很有特色 ,一旦公民出现信用问题,如恶意透支信用卡或不及时还款,甚至逃车票被查到都会被记入征信机构的资料库。而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申请贷款时会被拒绝或者抬高利率,要想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也会被商家拒绝。这些看似简单的失信行为将成为公民终生的污点,自从制定这种制度后,公民自律性普遍提高,没有谁会勇敢的挑战诚信。
  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有失诚信的现象,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以道德、经济和刑事等惩罚方式来强制改善社会环境。在英国从来没有人幻想对失信者宽容会自动使其良心发现,改邪归正,同样也没有人认为通过公示曝光这种方式约束社会信用,会使社会秩序大乱。
  在当今的新加坡,其国土面积才几百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人口不到400万,相当于上海的三分之一,但是其国民生产总值是却比上海高出100亿美元,产生这一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新加坡有全世界最健全的法制,关于诚信方面的立法,新加坡的规定是很多中国人根本无法理解或者根本无法接受的,例如欠帐不还者首先要入穷籍,另外就是不能身穿华丽衣衫,不得进出高档场所,不得出国旅游,不得进行高档消费,否则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一年牢狱之灾。

  …………

                     信用制度的建立源于不诚信
  


  尽管看上去很完备,但信用制度当初在美国的建立也是因为秩序混乱、骗子横行。

  100多年前的美国市场处处充满活力和商机。那时候,美国市场上圈地热潮、淘金热潮、修铁路热潮等一浪高过一浪。冒险家们的发财故事吸引着更多的欧洲冒险家纷至沓来。
  在后来者眼里,北美大陆上多的是机会、资源,缺的是资金。于是,北美人带着一个个项目的蓝图跑到欧洲去,到伦敦、到巴黎,去介绍他们的项目。同样狂热的欧洲富豪把钱大笔地投入。很快,这个链条就变成了一个用纸片换钞票的骗子游戏。后来的经济学家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扛着钱袋的开发者一上了开回北美大陆的船,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骗子的行为很快就被看穿,欧洲富豪们不愿再掏钱,真正的开发者也拿不到资金,开发陷入僵局。这时,花旗银行等一批银行站了出来。他们在美国对开发商的计划进行审核,然后出具一个担保函。有了这些银行的担保,真正的开发商又获得了他们需要的资金。
  开发商要通过花旗银行的调查,就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信守承诺。真正想做大、做强的企业也逐渐明白: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得到投资商的青睐。后来,才有了邓白氏等公司记录和传递企业的经营信息,现代信用体系由此诞生。这一体系对后来的股票上市保荐制度、风险资金的运作模式、金融保理业务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信用体系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严密的法律基础做支撑。
  信用制度的最大好处是:它让骗子没有第二次犯罪的机会,一处失信,多方惩罚。在一个信用社会里,缺乏信用的个人寸步难行,缺乏信用的公司等于自我封杀。慑于如此威力,所有的人都多一份顾忌,从而使每一个人形成能自觉遵守的铁律。

  …………

  至于这些国家的立法,以美国为例子: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等16项法律,这些法律构成了国家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
  与信用调查密不可分的是信息的公开,否则信用调查无从展开。为此,美国颁布了《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美国国家安全法》、《统一商业秘密法》、《隐私权法》。这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一方面保证了与信用信息有关的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又在法律上理清了公开曝光的信息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秘密的关系以及区别。从而使信用调查机构合法地获得大量的信用信息,同时为将来予以批露铺平了道路。
  当然,即使是信用制度相对完备的美国也不断受到不诚信问题的困扰。时至今日,在安然、安达信等系列商业欺诈黑幕被揭穿之后,美国人也在忙着修补他们以为非常完备的信用和市场监督法律大网,包括新的企业会计法、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等,以求“亡羊补牢”之效。
  可以看出,国外的信用制度建设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法律健全、执法严格。无论是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还是消费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都非常完善,而且执法严格,对失信者都进行严厉惩罚。失信者的违约成本非常高昂,因而对不法奸商或失信者具有强大的威胁力和约束力。二是信用体系完善,在这些发达国家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都发育成熟,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用监控系统,在遵照统一的法律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失信者进行监控,使失信者无法逃避制裁,无法逍遥法外。

  其实说到底,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失信者的容忍,就是对守信者的残忍。

  例如:国企基本是依靠垄断‘帝位’得以生存,就像食草动物,低头啃地上一动不动的青草、抬头咀嚼唾手可得的树叶一样,他们养成了许多臭毛病——盈利模式靠加价,增长方式靠贷款,发展方向靠政策。对比国企和外企,过去我们一直搞不懂到底缺什么——说缺管理,但每年花几十亿元对企业经理进行管理培训;说缺质量保证,却全面推行ISO质量认证;说缺法人治理结构,也下大力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少年来,几乎缺什么补什么,好像什么都有了,可一比管理水平、经济效率,还是落后,甚至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强调法人治理结构、扩大法人自主权,却带来了国企老总上演失踪案、国企新窟窿等等……
  

  …………

  诚信——等于财富,融资,授权,规避风险,博奕效率化,信息对称化,交易成本低廉化,它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真正灵魂!它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所以飞猫说:“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23:36:07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22:18

转:

                      大智慧、小聪明

  这是一篇网络上流传的文章————说中国人脑瓜聪明,大概没人有异议。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犹太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究竟准还是不准,没必要考证,中国人聪明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摆在那儿,四大发明摆在那儿,不承认中国人聪明,要么是无知,要么是睁着眼说瞎话。

  不过,这些年来笔者对咱们中国人的聪明也发生了动摇和怀疑。

  原因是:国内科学家和文学家至今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连国内设置的中国科技大奖也是一连三年空缺;科研和生产领域凡是先进的设备,绝大部分是引进洋人的,就连咱子弟兵使用的最先进的飞机舰艇也不是咱自己的兵工厂制造的;咱们的大学教材更被人戏称"文物",比发达国家落后一大截子,以致不少高校不得不引进外国教材;咱们的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排名一个劲儿地往下掉,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打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中国人变得不聪明了?

  琢磨了一下,得出了一个答案: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了,而是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转移到了以下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上,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往油条里掺入洗衣粉,可以少用面粉而使油条炸得肥大好看又好卖;
  ——往猪肉、牛肉、西瓜、西红柿里注水,可以让水卖出个肉价、菜价来;
  ——在猪饲料里掺上瘦肉精,猪可以长得快而且瘦肉多,毒人不怕,好卖;
  ——在羊被屠宰前为其注射阿托品,能使肉质显得鲜亮,还可使羊因口渴而大量饮水,毒人不要紧,可以多赚钱;
  ——在质次的沤黄米米粉中掺入有毒的甲醛次硫酸钠,可以做成洁白晶亮的"上等"米粉;
  ——在面粉里掺上廉价的滑石粉或大白粉,既增加了分量又使面粉雪白好看又好卖;
  ——用工业酒精兑上水,当白酒卖,简便又赚钱;
  ——给陈大米抛光涂上工业油,毒人不怕,能卖个新米的好价钱;
  ——给陈小米和玉米面染色,效益与制造毒大米不相上下;
  ——撒泡尿把桃、杏泡上,个沉又漂亮,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用硫磺把白木耳熏得更白,毒人不怕,好卖即可;
  ——用墨汁和其他什么材料把黑木耳搞得更黑更沉,不仅好卖还能多赚;
  ——给弥猴桃施"膨大剂"使其增大,价格翻番;
  ——给黄鳝喂避孕药,速肥,经济效益好;
  ——用牛血兑洗衣粉和味精,做成鲜嫩的"鸭血",卖给饭馆,废物利用出效益;
  ——用化学添加剂把劣质茶叶炒出顶级毛峰的效果来,经济效益陡增十几倍;
  ——给鸡大腿涂上丰乳膏使其显得格外肥大鲜嫩,煞是诱人;
  ——往大鱼肚子里装进小臭鱼,大鱼更显其大,分量也跟着上去了;
  ——从阴沟里提炼食用油,成本极低而赚头很大;
  ——刻几枚假公章,制作假证件、假发票,一本万利;
  ——把报废汽车鼓捣鼓捣,制成"马路杀手",不但杀人,还能赚钱;
  ——千方百计缺斤短两,在秤杆子上作文章,据说有200多种花样,经济效益很好,还能获得耍人的快乐;
  ——下大气力钻研溜须拍马、行贿受贿的艺术和技巧,可以快速升官,快速致富。

  近日,武汉又爆出体育彩票摇奖丑闻,作弊者居然鬼使神差般地摇出了自己预设的中奖号码:9071731。要知道这个号码的经济效益是2980万!感觉蹊跷的彩民冲上去检查,方揭开了其中奥妙:用作摇奖的乒乓球内居然藏着螺帽!此计如果得逞,这几枚螺帽的功勋可就大了去了。几枚螺帽赚千万,多么巧妙!

  这些大多属于傻老外闻所未闻的高技巧,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甚至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果设立一个制假贩假的诺贝尔奖,估计咱们中国人能够包圆了,至少也能把大部分奖金夺回来。怎么能说中国人不聪明呢?

  在国外留学的某些中国人也是很聪明的。比如逃个票啦,伪造个电话卡啦,买来衣服白穿一阵子再退掉啦,利用人家制度上的小漏洞钻个空子啦,等等等等,都是小菜一碟,干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在那个讲信用的消费环境里,善耍小聪明的中国同胞一边施展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还一边暗中嘲笑外国傻蛋好糊弄,从而获得了智慧的优越感--还是中国人聪明,傻老外差得远了!

  说了这么多,还得回到正题上来。在此正式请教诸位:为什么咱们中国人(至少是一部分中国人),不愿用大智慧而愿耍小聪明,不愿走正路而爱走斜道?更要紧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吸引到正道上来?


作者: ysr9498    时间: 2006-12-27 22:20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们要讨论德与才,首先要有一个界定,才是什么?德是什么?清晰了两者的定义,讨论才能有结果,不然看完全篇文章,给人感觉还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7 23:39

               拍砖引玉——与有智慧的人辩论

                    等闲之辈/文


  我从不讳言自己是一个明火执仗的盗贼——我把学习当作不择手段地对公共知识的窃取和掠夺。对于公共知识,无论是偷是抢都是合法并受鼓励的,一旦到手就全部属于己有。除了古时候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去哪里还能遇上这么便宜的事?放着这等好事不干的人,必定是脑子已经坏掉了。

  我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学习、思考,及少量必不可少且力所能及的实践。这前两件事是凡可称其为人的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会不得要领,茫然无措;只思考不学习,则会走很多冤枉路,得不到新的知识激发、完善自己的观念,会更危险。至于实践,则不一定非要亲力亲为,很多事已经有人做过或正在做,多关注别人的实践结果,会令自己的实践事半功倍。

  边学习边思考,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里仔细淘金,辨识出哪些观点最接近我所追求的真理,择善而从,见好就“收”——把淘出的金子揣进自己口袋。如果我找不到合理的答案,或对找到的现成答案不够满意,我便会努力寻求新的答案,或思考如何完善之。当我发现了比自己现在所持的观点更合理的观点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原来的观点,把别人的真理据为己有。这很划算,如同扔掉自己的破车,不花一分钱换到手一辆好车。(高喊“N个坚持”,不肯占这种便宜的人,决不是我们想象的君子,必定另有原因——破车里可能藏有大量私货,扔掉破车的损失远大于获得新车的收益。)

  获取更好的知识,有一个捷径乃是辩论——当然是和有见地的、观点不同的人去辩论。与一个无见地的人辩论,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收获的零星启发不成比例;形同花新车的价钱去买一辆报废车,希图从里面找出一两个还能用的零件,这无疑是桩亏本的买卖。

  一般而言,我们在与人辩论时,到手的整车极少,搜罗来的多是些零部件。要把这些五花八门的优质零部件,和自己原有的其它部件放在一起,拼凑成一辆好车,那还须懂得思考、技术高超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思考不仅让你具备挑选优质零部件的眼光,更是组装整车必不可少的技艺。

  在辩论的过程中,请原谅我也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我当然是坚持自己以为合理的而不是错误的观点。我所陈述的是经过学习和思考积累下来的见解,我坚持自己目前所知的最接近真理的观点,这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自以为是。假如对方驳倒了我,那样的话对方的观点就会马上被我据为己有,变成我新的观点,我又免费换了一辆更高级的新车。

  故此,只是在与人辩论时,“自以为是”可以成为一种必须的权宜之计;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任何见解,在我们还没找到能使自己认可的观点时,也不妨请大家都把车开出来让我们挑选。

  如果发现我拿自己明知错误的观点来与人辩论,那只能说明我不是在和人辩论,而是在戏弄对方。当然,我有时也会端出一些自己还拿捏不准的观点来说事,目的是抛砖引玉,试探别人对此有何高见——看似祭起板砖凭空乱拍,实则想引诱对方掏出玉来好下手掠夺。我把这个方法叫做“拍砖引玉”,或称之为“草文借箭”,这已成了我现在写文章的一种常用方式。这篇文章便是起源于和网友“拍砖”时的一些想法、说法,贴出后曾数易起稿,每有所得,便充实修改一过,再拿出去“拍砖”。

  与人辩论的目的,不在于驳倒别人,最大的收益是被别人驳倒,从而获得比自己的认知更正确完善的知识,使自己浅陋的观点得以不断的纠正更新。我把别人驳倒了,等于自己的破车给别人开走,自己则一无所获;被别人驳倒,等于对方又送我一辆新车,对方却有出无进。其中的损益明眼人一望而知。

  可见对知识的忠诚,就和对原来那辆破车忠贞不渝一样可笑。知不足而后求新知,只有从善如流、不固执己见的人,才能不断掠夺别人的知识财富,牟取知识暴利,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一点上说,我其实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在此,我对那些不停地给我送来新车的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以及一切与我交谈辩论过的朋友及对手,表示感谢。我笑纳了你们历尽艰辛求得的知识,还见异思迁,一遇见更好的就抛弃它们,但它们依然是我辨别、获取更好的知识的基础。我怀着无尽的感激之情对你们说: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作者: yanz    时间: 2006-12-27 23:43

“人性是真实的、自然的、永恒的,在人性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人们无法用人性来指责别人或赞赏别人,也无法用人性来自我标榜。道德是虚幻的、人为的、易变的,在道德面前人被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人们可以用道德来指责别人或赞赏别人,也喜欢用道德自我标榜。把人性问题道德化,是小题大做。把道德问题人性化,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培训师应该多讲人性,少讲道德。”

作者讲了一半天,并没有把“道德”和“人性”的概念弄清楚,讨论就没有前提了. 

把道德和人性对立起来,作者忘记了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没有道德的人性是何等

人性?道德等同于伪善吗?


作者: hterc    时间: 2006-12-28 05:43

德与才是同样重要的!原因如下:

1、大家都看重“才”,不在乎“德”时,(即才大于德情况)才就没有价值了。胜败是唯一的标准。有“才”就能一定胜利吗?与有德之人比“才”才有价值。

2、“德”字挂帅,却没有能力,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发展只是依靠空口,谁也会清楚的局面。

3、不同的层次面有不同的“才”的表现和需求。对德的要求也一样。处在不同的地位和层次,彼此在德才的认识上、要求上是不一样的。(例如总统与公民)不能简单的以人性来衡量。社会的多元化更会加剧此种不同。

4、才应该在做事上修为,德应该在做人上修养。“德才”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更加倾向某一面而已。

此外,关于腐败问题,其实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与“德才”关系不大。权力有它自己的运作方式,如果上了车,就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买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6:00:31编辑过]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8 06:21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6-12-27 23:39:37的发言:

               拍砖引玉——与有智慧的人辩论

                    等闲之辈/文


  ......................

     此文甚好!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8 06:36
QUOTE:
以下是引用hterc在2006-12-28 5:43:47的发言:

德与才是同样重要的!原因如下:

1、大家都看重“才”,不在乎“德”时,(即才大于德情况)才就没有价值了。胜败是唯一的标准。有“才”就能一定胜利吗?与有德之人比“才”才有价值。

.............

     看来你还没有看完我的全文,甚至连开头都没有看全。

     对于德与才,要说到谁更重要,并非是说可以完全抛弃另一个,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我说才比德更重要,主要是基于以下判断:

    1、原来很多被我们认定为“德”的问题,其实都是“人性”的问题,真正“德”的领域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2、人的所谓“德”非常不可靠,无数事例足以证明,所谓的“好人”争先恐后地纷纷变成“坏人”,都是制度惹的祸。所以,管理一个社会、企业,不能对“德”有任何依赖,必须注重制度的建设。请问,谁的德可以好到能当出纳的同时兼做会计?

    3、一个人的“德”未必仅仅是此人自身的问题,还与环境、与组织的文化有关。否则孟母为什么要择邻处?

    4、我门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就有“道德挂帅”的传统,具体来说就是:道德高调泛滥、道德标签乱贴、道德言行分裂,应该正式我们这个社会对于道德的话语环境。

     正是基于以上4点,我才说才比德重要。


作者: wuhui20003    时间: 2006-12-28 08:56

德,可以理解為一個社會框框,就是說人的行為必須符合當時社會的法律規范及社會道德普遍認知的底線.

才,在這一框框內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超越這一框框就會遇到強大的阻力,或被制裁,或被扼殺.要麼就是突破框框,創造新的認知.

至於德與才孰重孰輕,恐怕得加上前提限定條件才行,不同需求會有不同的要求.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8 09:09

  古人云:“束缚以刑罚,诱进以仁义”。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是企业领导管理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

  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从“性本善”出发,树立公司员工群体的价值榜样,通过对欲望的开发和激励,让人们愉快地工作。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

  规范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使人性化制度调动起的人的干劲科学化、高效率,它从“性本恶”出发,强化群体的制度建设,通过对人们欲望洪水进行有效的堵截和疏导,让人们科学、高效地做事。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起码要求。

  如果没有合理的人性化制度,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则越高,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实施;但仅有好的人性化制度,管理制度不科学、不规范,也将难以适应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壮大发展。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对于管理,美国著名的企业领袖福特说了一句生动精辟的话:“领袖人才年龄、外貌、处境各有不同,但有一条线索可以把真正的领袖辨认出来,那就是不管怎样,他手下的人经常有卓越的表现。”

  ……

  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与今天我们探讨的德与才,不是异曲同工吗?网上那篇:“不是预言,阿里巴巴将在2年内消亡”的文章,不足以让大企业的领导们反思德的重要性吗?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谈金钱很俗气,没金钱很生气,有金钱很神气。你不喜欢金钱吗?
  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人情千古多重金,从古至今谁看到过没钱的领导人,能有效领导大众的呢?孔老夫子三千弟子,最终只剩下七十二贤人,就是历史的见证。

  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是万万不能的。
  谈道德有傻气,没道德有愤气,有道德有慧气。你不喜欢道德吗?
  舍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化人者顺。道德代表诚信,代表着可靠、可以预测和可以信赖,它是结合追随者与领导人的强力胶。没有敢用不信赖自己的人,更没人对不信赖自己的人尽忠。从古至今谁见过追随者与领导人之间唯利是图、鲜廉寡耻、勾心斗角,国家、企业能精诚团结并取得良好组织效果的呢?能真正不断发展壮大的呢?
  
  ……

  中国智慧古书《黄石公三略》有二句话说得好:“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畏”、“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危,圣去则国乖。”

  立身不可不有道德诚信,应事不可不有智慧实力。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成败在谋,安危在德。一言之,你不爱才,才不爱你;你不爱德,德不爱你。

  才能与道德的关系,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两者不可偏废,不可偏执。因人、因势、因地、因时而变矣。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这也是周易之道的三大根本原则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9:30:57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8 09:10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企业家洛克菲勒,用生动的事例教育他的孙子:“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就不能相信任何人”。


  美国十大财团的首富,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他以阴险、奸诈、残暴称著全世界。他为了培养孙子将来继承家业,常常用各种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孙子。一次老洛克菲勒告诉孙子从高的地方跳下来,爷爷会接着他。可当孙子向他扑来时,却一个跃步躲闪开了,孙子重重地摔在地上,痛得哇哇叫。老洛克菲勒慢慢走过来抱起孙子,面色严肃地对孙子说:“你活在世界上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的爷爷,这样你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如果说这世界上连自己至亲的人都不相信,这人还能相信什么呢?也难怪老洛克菲勒曾长期患了比较严重的心理抑郁症,在拥有巨大财富的时候,却活得很不开心,经常打针吃药,甚至一度悲观厌世、心理极度灰色。这也是他晚年反而获得大慈善家称号,大力捐钱给该心理病症的原因之一。正如易经一样:“正反相生、正反相克、天道循环”。(注: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建立起信用体系)


  洛克菲勒“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就不能相信任何人”的这句话说得很精辟,切中现实生活,但这句话也不能完全绝对化的这么去理解,因为什么事都有正反两面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

  信任,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信任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信任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是信任。换言之,你对他人的信任是有额度的,超出范围,则予以观察、考验。信任也需要技巧。信任对方,给对方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也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必须使之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错),从而显示出自己的软弱。


  这也不由使飞猫想到了古之名臣张良对刘邦的谏言: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辩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9:29:58编辑过]

作者: c18850336    时间: 2006-12-28 09:16

德才兼备需要环境啊,谁不想,只是有时条件不允许,尤其在商业活动中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6-12-28 09:16

最好是德才兼备了,要是非要从中选其一,我选德。

没错,才是实的,但德并不是虚的。

而且,德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而才可以是后天不断变化的。

才的执行是以德为导向的,德的形成却并不是以才为基准的。

德是长远的,可以是引导才正确施行的远见,德如将,才如卒,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尚的德为引导,优秀的才为主力。

所以,我选德。


作者: saltthing    时间: 2006-12-28 09:18

德也是一种才。天生我才中包含了德才,一个人从出生时的天赋到生长过程中的环境熏陶都能使人拥有德才。我欣赏有才华的人,因为有才华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德行发挥的更好更广,甚至是激发团队中的最高潜力,如周恩来支持毛主席的上台。同时我对有德之人也深深赞同,在这样一个知识激荡的时代,一切才华只要通过努力都有可能获得,本性却是难移的。共事过许多厚道的人,他们做事虽不是雷厉风行,但踏实放心,与其相处愉快,成绩也稳步上升。 总的来说,最好还是在学生时代就打好德才的基础,让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二者一点都不矛盾。


作者: 我最爱流浪    时间: 2006-12-28 09:34
现实社会中德才兼备何等的难啊,
作者: nisky    时间: 2006-12-28 09:39
假设现在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的企业还很小,没有什么太强的实力。现在你有一个很厉害的总工程师,技术能力很强,在你的企业里的技术和生产主要都依靠他,但是你也知道这个总工自己在外面也办了个企业,并且有时会利用公司的资源来办私事。如果炒了这个总工,却又没有人能够在技术方面替代他。这个人你是用还是不用?
 
你还企业的老板,不过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强,同样有这样一个总工,他的离开会给你造成一定的麻烦,却远不会伤筋动骨,这是你还会不会用这个人?

作者: 谢谢你    时间: 2006-12-28 09:46

首先说明,因为时间所限没有看完于先生的文章,有枉语之处请海涵!

有三点想说:

1.于先生立题混淆,人性和道德本就是同一体,而非孤立或对立,道德都是符合人性的。人当然也有恶的一面,如我们说日本鬼子没人性,由恶人性映射出美、映射出道德;

2.于先生说人性数千年来无变,而我认为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进化,还随着心智的不断提升有着人性、道德的进化;

3.才与德哪个更重要?如果以一个公司为例子,除领导者之外的所有人尽可以才为先,因为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外部法律、社会的普遍人性价值进行制约;而领导者,一个能让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他(她)必定是一个德为先者,只有“德”,才能让一个企业走正确的路,一条为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路。


作者: 静言    时间: 2006-12-28 10:26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7 15:52:20的发言:

     看来你没有读完我的全文。

     当年我国的葛洲坝工程最先就是由张体学力推下上马的,他搞的是荒唐的“三边”即边施工、边设计、边勘探,最后工程白白耗费了2亿6千万后不得不停工。

    至今无人指责张体学的“道德”,看来也只能说他“才能”不够!

   无才的人即使有所谓的德,同样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灾难,甚至是致命的灾难!

于老师,我认为才是后天形成的,才与学无法分家,而德是人性的一种延续,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我也十分钦佩有才能的人,因为这种人除了与生俱来的心智的聪颖外,更需要后天的锻造.但德也才共同论之,我还是倾向于德.葛洲坝案例,固然能够说明张体学才能不够而令工程白白耗费了2亿6千万,但设想,如果当初主推葛洲坝工程的是一位才能足可以使工程顺利峻工的人,但如果其缺乏"德性",那么这样一个工程有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那样我想当时损失的将不仅仅是2亿6千万这么简单,用您的话说,那将是一种致命的灾难!

另有家人以<三国>论之,并认为刘备以德服天下,诸葛亮的才能比刘备如何,但其却甘心辅佐刘备成大事,难道不是因为刘备的"德"吗?


作者: 林溪    时间: 2006-12-28 10:27
QUOTE:
以下是引用nisky在2006-12-28 9:39:25的发言:
假设现在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的企业还很小,没有什么太强的实力。现在你有一个很厉害的总工程师,技术能力很强,在你的企业里的技术和生产主要都依靠他,但是你也知道这个总工自己在外面也办了个企业,并且有时会利用公司的资源来办私事。如果炒了这个总工,却又没有人能够在技术方面替代他。这个人你是用还是不用?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不能因为他一个人道德问题使得大家对我的道德引起怀疑,缺一个人事小,军心不稳事大阿。所以还是不用为好,困难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


作者: zouguofeng    时间: 2006-12-28 10:28

我认为“小胜在于技巧,中胜在于实力,大胜在于人格”。长久的最终的胜利必然是人格的胜利,只不过现在的人们更着眼于一时的小胜而已。

才是后天可以不断加强、完善、迅速提升的,而德的提升是漫长、需要排除各种诱惑的。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8 10:30
QUOTE:
以下是引用谢谢你在2006-12-28 9:46:58的发言:

于先生立题混淆,人性和道德本就是同一体,而非孤立或对立,道德都是符合人性的

     道德都是符合人性的?

     封建时代把妇女裹小脚视为"道德".,而且裹得越小越“道德”——所谓“妇道”,此外还有更多的什么为夫殉葬、为夫守节等等,这些所谓的“道德”能算人性吗?就说在那个封建时代,能算人性吗?

    


作者: 林溪    时间: 2006-12-28 10:54

至于德和才,我还是认为德比才更重要,有德可以聚才。

才是可以积累的可以学习的可以超越的,但是德行的修炼确实日积月累修成的,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会坏了大事,但是有德无才的至少可以凝聚队伍,使大家共同成才。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8 11:01

  中华文明智慧瑰宝《周易》有一句话说得好:“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古人的智慧居然是如此深刻、简洁,诚乃古人不欺今人之智慧大理。而今天的一些中国人为何总是想拼命打倒、唾弃中华文明呢?难道真的如飞猫常说的那一句话:“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进了几乎所有的西方社会科学学科,而且史无前例地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今天,在各个领域社会改革飞速进行、各种社会问题纷涌而至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中国社会科学的期望可以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文化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洗礼,中国人今天似乎更加意识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比起当初的“维新”、“共和”来,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制度变革才真正显示出其巨大的建设性力量,只有“改革开放”才开始把中国近代以来千呼万唤的制度变革落到实处。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社会今天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绝不是某种出色的理论的产物,而是出于多年政治动荡的惨痛教训;在改革从“一波三折”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似乎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理论资源来指导它,更加行之有效的原则却是“摸着石子过河”;最有趣的是,在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思想、道德及制度的问题之后,似乎没有一个社会科学学说能对之作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或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明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日益失落中,西方文化正在日益侵蚀、影响中国人的大脑、思想阵地和行为生活(例如圣诞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迪斯尼、好莱坞大片等)。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已成为昨日之黄花,实值得大多数国人深思与警惕。

  


作者: 菲歌    时间: 2006-12-28 11:26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6-12-27 20:25:29的发言:

中国加入WTO以后,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最缺乏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和运营机制。信用体系,于人、于家、于企、于国都有很大的益处。它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
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
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
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
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

在信用体系基础之上,必然是才为先,德为后;在没有信用体系的环境里,大企业更喜欢德为先,才为后。


说得真好!有点遗憾的是总感觉猫兄和于兄在唱二人转。这里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啊!很羡慕二位有这么多时间可以耗在网上。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8 11:30

于老师是一个有真知灼见的好老师,飞猫认同于老师对于一些中国人混淆不清、模拟两可的“道德”的批判!于老师的观点也没有什么错误。

飞猫只是游民,加上自己也特别喜欢泡论坛,所以耗在网上的时间多。俺是语言多于行动,真正做实事的人别向飞猫看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1:47:57编辑过]

作者: 菲歌    时间: 2006-12-28 11:35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7 18:29:24的发言:

     所谓“道德要给人性让路” 指的是道德的适用范围要给人性让路,并非说为了人性可以不讲道德。

     于兄这里提到“道德的适用范围”,不知如何定义?


作者: jsabby    时间: 2006-12-28 11:54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8 10:30:45的发言:

     道德都是符合人性的?

     封建时代把妇女裹小脚视为"道德".,而且裹得越小越“道德”——所谓“妇道”,此外还有更多的什么为夫殉葬、为夫守节等等,这些所谓的“道德”能算人性吗?就说在那个封建时代,能算人性吗?

    

性本善、性本恶都争论了两千年了。其实,这一点对于这个论题还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


作者: jamesjao    时间: 2006-12-28 11:55

不能一概而论,这个问题有历史性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观点.

仅就目前,我同意于加朋的看法.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6-12-28 13:04

由此问题联想到一句话和一个现象,话是孟子说的,任贤使能。现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虽然一向以儒学为显学,但历来奉行的却是外尊儒术,内用黄老。

在德与才的问题上,个人认为“德”就像“儒术”,“才”就是“黄老”,所以在个人的观念里面是才比德重要。

不要认为伟大领秀猫同志德比才高,其实是才比德高,如果看认真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的真像的话,自士以来,每一个韦人,都是翻手云覆手雨的“才子”,要说到德,董卓说穿了,"我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谁是天下?谁是小民?岂不笑话么?尼采在《权利意志》里说,在政治上,真正的圣人是那些鞭打人民、屠杀人们而又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历史的真正写照就是这样,别说哲学家都是疯子,疯子比常人更清醒,更有远见。

当然,再说了,德和才都有个度的问题,世间并不存在只有德而无才之人,也无只有才而无德之人,就像在家园里面,我们一方面极力欢迎有才而无会违背家园园则的这种“无德”之人,另一方面,对于有德之人的传道我们亦受益匪浅,同样欢迎。

如果是找伴侣,相信我们都更在意对方的德而非才;如果是企业用人,视你自身能够掌控的局不同,两方面评估的额度就不一样,像对武则天来说,才显然比之德重要,因为她能够掌控这些无德之人为她所用;如果你只是要一个能够简单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许德更为重要了,而且,在运用过程中都并非一尘不变,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8 13:09
毛虫说得有些道理,但.....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6-12-28 13:24
QUOTE:
以下是引用于加朋在2006-12-28 13:09:52的发言:
毛虫说得有些道理,但.....

        ......说无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3:25:18编辑过]

作者: yehongchen    时间: 2006-12-28 13:39
用其所长扬长避短用人其实很简单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6-12-28 13:54

致山野毛虫:

  飞猫贴子、言语有所不妥之处,还望有关家人多多海涵。飞猫其实是少才少德、好高鹜远之辈,所以一文不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与真知灼见,但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飞猫只是希望“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我交换之后仍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你我交换之后却是二个思想”,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德和才都有个度的问题,世间并不存在只有德而无才之人,也无只有才而无德之人,就像在家园里面,我们一方面极力欢迎有才而无会违背家园园则的这种“无德”之人,另一方面,对于有德之人的传道我们亦受益匪浅,同样欢迎。

  飞猫认同您的看法。栖息谷正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人,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这样的良好氛围。在今天的中文管理论坛领域中,是少见的,所以飞猫坚信栖息谷将成为全球中文管理论坛的排头兵。向不计劳苦、辛勤挥洒汗水于栖息谷的管理员、版主们、家人们致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4:24:20编辑过]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6-12-28 14:27
呵呵,个人表达能力欠佳,各位家人勿要误会. 无非是说,其实并不存在德与不德,所谓"无德",说白了也只是无稽之谈而已,大家都只是一个感觉而已,何苦要执着于此.
作者: 于加朋    时间: 2006-12-28 14:49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野毛虫在2006-12-28 13:04:48的发言:

如果是找伴侣,相信我们都更在意对方的德而非才

       至少于加朋就不这么看!

       在找伴侣,人们同样更看中才!当然,恋爱中一方对另一方说:“我就是看中你这人心好!”那只是说说,没话找话!别当真!在这个世界上,谁比谁的心能好多少?

      试问,哪个伴侣会赤裸裸说:“我就是看中你这人有钱?”,当然也有这么说的:“我就是看中你这人有才”,这么说大都是真心话!

       说“德”最重要,都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那个人的“德”是可以被“测量”到的且是稳定不变的, 可问题就在于,这个所谓的“德”如何被准确地测量到?就算被准确地“测量”到,又如何确保它稳定不变呢?

       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被多数人寄予厚望的“德”恰恰是最不稳定的,常常让大家失望。

       如果我们认识到“德”根本就不可靠这个千真万却的事实,那我们还能对所谓“德”指望什么呢?

       接过飞猫的观点,这婚姻的幸福不能指望双方的“德”,而同样要指望双方的“契约”以及社会涉及婚姻的信用体系。

      如果双方都有钱,或仅有一方有钱,最好进行婚前财产公正,这样虽不能确保婚姻的幸福,却可以保障婚姻的安全。而安全是幸福的基本前提。

      对于找拌侣,伴侣的才更直接关系到未来婚姻的安全。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才更有保障。

      他今天说爱你,两年后他又爱了别人,你也不能说他不道德吧?感情的变化与道德无关。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6-12-28 14:56

飞猫兄在另一个贴子里说于老师在此以一敌群雄,颇有诸葛孔明舌战群雄的味道,所以我忍不住又跳出来支持一下于老师,敬请各位家人高人指正.

首先声明,我是支持于加朋老师“才重于德”的观点的,虽然可能于老师的论证或论据百密或有一疏。

大家都是从正面去论证“才重于德”或“德重于才”,或者我们也可从反面来论证“才重于德”吧!

我们先假设“德重于才”是成立的,或者“任何一个企业,在德与才的选择中,都不会接受才为先的标准,而选择德为先的标准”那么非常现实的问题将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众多的HR家人面前!

1、        企业用人识人如何“德为先”?如何制定可操作或实施的鉴定标准?如果只是一个主观的感觉某才德行有问题,岂不要背负“扼杀人才”的罪名?

2、        如果“德为先”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那岂不所有“缺德之人”或“犯罪之人”将面临“整体失业”的局面?那么“量才施用”这个词怎么解释?“人无完人”这个词又怎么解释?一些“偏才”“怪才”岂不一辈子无用武之地?

所以,只有“才为先”能使“用人择人”设计出相对客观的“人才”选拔标准。众所周知,微软的选人原则是雇佣最聪明的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微软选人的首要条件。在微软,“学历最差的工程师可能是最厉害的工程师”,如果按照中国公司的用人标准,“非本科学历不要”,“非四级以上不要”,像一些不好好参加“正统应试教育”或“因无钱而弃学”的“人才”岂不都失业?或者只能学习盖茨“自己当老板”,永远不要面临受雇别人被“考察德为先”的痛苦!

老师抛出的“才重于德”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让我们抛开“空中楼阁”式的讨论,去多想想我们在国家或企业实际用人中怎么考察“德”或“才”吧!我想这才是家园“焦点话题”设置的真实意图所在!


作者: sunwendao    时间: 2006-12-28 15:03

      才是谁的才?才就像黄金一样,是全人类的通用的货币;德又是是谁的德?整个人类在不同价值观和生存阶级下分为无数交叉利益团体,是一个不断变化、转换的东东。

       我们谈才德兼备,无非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我只讲才,不讲德。在没有通用版本的德之前,为了生存,我已经把形形色色的德打乱重组,因势利导,转换成了才。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