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长助理、商学院客座教授徐飞在第七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千万不要做梦以为MBA可以假装培养企业领袖、高管人员、业界精英,这个话特别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做的是偏颇的事情,正因为它偏颇,所以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击。现在社会上怎样评价我们MBA教育的学生,叫“我们的学生有知识,但没有文化!”。这句话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讲,为什么有知识而没文化?
徐飞教授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它包含了三大问题。其一,MBA教育一在宣传培养企业领袖、高管人才、业界精英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其二,正因为这种错误造成媒体、社会对MBA教育的反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整天说自己可以拯救世界,并且说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让人们甚为佩服。但是,突然一块石头从天而落,把那个人砸死了。众人哄然大笑,不信任的感觉顿然而升。商学院的宣传,就好像是那个自吹自擂的人。其三,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有知识而没有文化”。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底蕴问题。对于中国MBA教育来说,就是没有中国特色。虽然,全球化成为历史的必然,但在真正的全球化到来之前,每个国家的特色在全球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特色。中国商学院教育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在国际化色彩下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与中国固有文化有一种隔离。
企业文化最终归结到一种道德。有这样一种说法:5年的企业靠激励,10年的企业靠老板,15年的企业靠管理,20年的企业靠文化,25年的企业靠哲学,30年的企业靠人文,35年的企业是没有管理的管理。有些人对于没有管理的管理有着这样第一种说法,靠道德。本书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至少是不能完全认同。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无为而为”,错!大错特错。确实35年以后的企业,包括百年企业主要是一种道德纪律。然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15年企业靠管理者一条。管理包括制度建设,如果制度建设部完善,将会直接导致35年后的依靠道德行为的失败。
从制度到道德的转变。35年以后的企业靠道德这一条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的管理制度要完善,在铁的纪律下面有一种人性的关怀。也就是把职工关系的各种福利问题、能力提升问题等也考虑进去。形成一种连续不断地制度。靠着这种制度使其成为一种道德,违反制度就是违反道德。制度是一种进攻性的,它需要被管理者被动接受,体现的是一种惧怕。而道德,则是一种被管理者主动接受的一种理所当然。我这样做就是天生的,没有为什么,没有不可以这一概念。从制度向道德转化的时间并不是短短二十年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它同样受着社会道德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例如成立了159年的西门子,在2006年11月就面临着建立以来最大的道德危机。而向政府官员行贿是其道德危机的导火索。因此,从制度到道德的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它主要面对的是外界的引诱对于道德操守的攻击。绝大部分企业难以抗拒这种攻击,往往做出不利于道德操守的事情。而这一破坏,又将使制度向道德转化的过程从零开始。
制度到道德转变的方法。在将制度向道德转化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其内容是:“使之以梦、暴之以利、动之以情、情之以法”。梦就是一种理念,事业的理念,方向性的明确;利就是给之以利益,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情就是关怀,把职员真正的当做人看待,而不是狼嘴下的猎物,更不是工具;法就是制度。只有当这四样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经过实践的推移,逐步跟上社会变迁速度,几个循环之后,制度就会融合梦想、利益的给于、人情的关怀而成为一种企业上下都认同的道德约束。当某一个人不符合道德约束的时候,人们就会群起攻之,而不是靠监察、靠悬赏、靠时机的把握、考证职权某等方式改变。
写的不错,有更详细的就好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