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飞猫浅论“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与历史

[复制链接] 3
回复
110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14 13:2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飞猫浅论“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与历史

——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三十周年


2006年1月8日




  《黄石公三略》有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  

  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这难道不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吗?美国历史上有4位总统在贫困中死去,这难道不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吗?中国的毛泽东(毛泽东一家死了6人,得到了多大好处?他唯一的巨大财产稿费有1.3121亿元,而他的妻子与子女们又得到了多少呢?稿费几乎全部作为党费上缴国家!)和开国功臣们也大都是两袖清风,不讲政治待遇的,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人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依然尊敬毛主席和开国功臣们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

  周恩来总理逝世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海外存款,仅有5100元的国内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

  古有云:“不知古,焉知今?” 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

  每个人对历史、对管理之道的不同见解,将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形成千万种不同的行为结果。

  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真实未来的展现。
  历史,是真理的母亲,是生活的镜子,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酷爱古今史书,并对许多古书作了不少点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知识,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我们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这三点对伟人毛泽东的成长和中国革命的影响力之大!

  人们学习历史,学习思想理论,是为了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启迪思维、加宽思路、增长智慧,从而在人们的心中起到“劝善明恶、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激浊扬清”的良好作用,使每一个人能在错误、失败、选择和机遇中成长起来,在博奕交锋之中成长起来。
  比如:我们要修一座水坝,就必须了解该河段洪水的历史记录,这样才能确定水坝的各种参数。现在经常提到的建造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坝,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设计成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呢?但是设计提高一个级别,成本就要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在成本和标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设计者凭什么来确定这些标准呢?那就要依靠历史。

  然,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明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日益失落和被抛弃,西方文化正在日益侵蚀、占据中国人的大脑、思想阵地和行为生活(例如肯德鸡、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圣诞节等)。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已成为昨日之黄花,实值得大多数人深思与警惕。

  对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人们需要有一个起码的了解、研究,需要有更多的人将其正本清源,需要有更多关心、研究中华文明的学者专家、官员首长、人民爱好者,中国人才能谈得上进一步承传和光复中华文明。毕竟,中华文明经历了怎么样的起源、融聚、进化的具体过程,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知之甚少,又从何高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播华夏之文明,开万世之太平”这样伟大的高调呢?

  …………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史学传统的国家,丰富的史学遗产为世所罕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梁启超也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巨大的历史知识宝库。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可惜的是今天的人们对历史之了解越来越少,华夏文明日益没落,其前景甚忧。唐朝的一位著名史学批评家刘知几对史学的价值这样说道:“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史通·史官建置》)。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见任继愈《〈续修四库全书〉出版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的封建皇帝中,唐太宗是一个重视修史、重视在政治实践中读史、用史的贤明皇帝。在他身边,有许多精通历史的名臣,与他经常“商榷古今”,成为讽谏的专家,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萧瑀、王珪、刘洎、马周等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对贞观时期的重大政治决策都起了很大作用,对唐太宗的为君之道产生了积极影响。唐太宗有一句名言,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以古为镜”,表明他注重借鉴历史。他常以自己的体会要求群臣多读“古籍”,提倡群臣“事之闲,宜观典籍”。有一次,他还送给以直谏著称的李大亮一部《汉纪》,说:“此书叙致简要,议论深博,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今以赐卿,宜加寻阅”。

  唐太宗李世民能够直面历史,敢于用历史上的嘉言懿行、明君贤相来匡正自己的言行,用历史上的昏君暴君庸君的腐败残暴导致国破人亡的教训时时提醒自己,表现出封建统治者对历史少有的自警勇气和自觉借鉴意识,从而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没有腐败的开明盛世——“贞观之治”。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常保此三镜,可以防己大过矣!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把握未来;我们只有恃贤与民,养贤畜士,才能创造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0 10:44:00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3:31:49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摘》文章:毛泽东巨额稿酬的来龙去脉  


2005年11月18日 16:52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写了文章和文稿或著作有相应的酬劳,发表和出版了作品给予稿费或版税,统称为稿酬或稿费,似乎是近代的事。其实早在明清时代,我国已出现稿费,那时称之为“润笔”,此名倒也雅俗共赏。

  因而历代知识分子(或称“文人”、“作家”)写文章发表,或著书立说,按内容,按字数,按文章长短,都会得到相应的稿酬。写作者得到稿费,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属于劳动所得,合情合理,也可说是合法的劳动收入,一般人都能认同和理解。

  新中国建立,把文艺工作者(包括作家等等),不管老区国统区的,只要原先是专业文艺人员,国家采取全部吸收包下来的政策,同时还规定作家、艺术家等创作发表或出版作品,除工薪外,还发给稿费(如今著作权还规定版税制度)。

  当时全国作家中,只有巴金虽然在文联、作协等担任各种职务,却始终未领取国家一分钱工薪。他作为国家公务员,文学艺术界领导人,五十五年来全部靠自己的作品(著作)稿酬维持生活。他的一生不仅以稿酬养活全家人,而且还不断把稿费捐献出来兴办爱国公益事业,如当年捐献飞机大炮,后来捐献给残疾人事业,捐献办希望小学……尤其是为倡议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一次又一次捐出稿费,到后来干脆通知各出版社,把他的版税稿酬直接汇往中国现代文学馆账号。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所谓“破四旧立四新”、“破资产阶级法权”,由“中央文革小组”江青、张春桥一伙向毛泽东请示:“取消稿酬制度,一律不发稿费”。

  在这“文革”十年中,全国千百个作家,只特许所谓的农民作家浩然,可署名出版《金光大道》、《西沙儿女》等长篇小说和特写,当年只有浩然的小说可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毛主席语录》等陈列在新华书店。

  说起毛泽东就想起他的稿酬,大家会问毛泽东该有多少稿酬?毛泽东的稿酬一直是个谜,是个鲜为人知的谜。据汪东兴说,毛泽东稿酬累计多少,以什么名义存放,当年只有周恩来、汪东兴、张玉凤三人知道。

  时过多年,毛的稿费是怎样计算的,毛生前对其稿费安排是否有立遗嘱等等一连串问题已不成为秘密了吧?

  其实,毛泽东著作,以选集、文选、单行本、语录、诗词出版的稿酬为主,加上外文出版的版权费及稿酬累计加利息,到底有多少?直到二○○四年第九期《党史博采》和《党史文苑》两本刊物上才分别载文有了披露。

  这是从二○○三年七月中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直机关工委就《毛泽东选集》新版的稿酬、外文版权费是否要纳税的问题,向国务院请示,这方面的内情才露端倪。说了半天,那么毛泽东的稿酬累计至今究竟有多少?截至二○○一年五月底毛泽东稿酬已达一亿三千一百二十一万元人民币。

  据述,一九六七年十月(请注意这是“文革”初期──笔者注),毛泽东曾自己查过稿酬情况,当时有五百七十多万元。毛在“五百”二字上画了个圈,批曰:上缴党费。结果,毛此举被“中央文革”卡住,未交党费!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四人帮”垮台,毛泽东已逝世──笔者注),汪东兴在清查毛私人财产时发现,毛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稿酬累计存款为七千五百八十二万余元,是用“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党小组”的名义开户的。另外,毛泽东还以个人名义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南海支行开设的户头,账上通常存有八九十万元。

  从这些数字账目来看,毛泽东的稿酬百分之七八十是来自“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因为那时《毛泽东选集》等毛著作印行最多,发得最广,到后期全国十亿人口,差不多人人一套《毛泽东选集》……若要问毛泽东生前有否提取过稿酬?怎么用的?

  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四月至一九六一年十月,曾从稿酬中提取二十二万元,给七名党外知名人士,其中给章士钊十万元(注:一九二○年四月,章士钊在上海曾赠二万块银元给困境中的毛泽东。此次毛戏称,这是还给章士钊的旧债)。一九六六年初,又提取了十万元给程思远。从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六年二月,毛泽东先后九次提取三十八万元人民币和二万美元给了江青。毛曾先后两次给汪东兴四万元(其中有一点五万元是给汪东兴家属修理房屋用的)。

  关于对毛泽东稿酬遗产处理,中央曾有个意见:毛泽东是属于全党的,毛泽东著作是全党集体智能的结晶,毛泽东留下的稿酬不是留给江青和亲属的。江青曾先后五次声称她有权继承毛遗产,要提取五千万元给两个女儿和亲属,但她的要求都遭到拒绝。李敏、李纳也申请过,也被婉拒了,后来由中办先后给她们两人拨下二百万元人民币,购买住宅和留作家用。

  如上所述,毛泽东著作的稿酬主要是在一九六六年以后“文革”期间,《毛泽东选集》和著作单行本及《语录》本,全国各大印刷厂大量印制,送发给每个“革命群众”,按照当时“破四旧”规定,一律不发稿酬。

  可是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领袖,稿酬是劳动所得,当然按最高标准发给。所以出现了一亿三千多万元的毛泽东稿酬,况且,毛泽东著作中,有些文章不是毛写的,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乔木生前多次说过是他起草写作的。还有不少文稿是胡乔木、田家英等起草写作的,是“全党集体智能的结晶”。

  近年来出版《毛泽东选集》新版的稿酬、外文版权费理应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的要求,向国家纳税。对此,国务院的答复有三点批示:第一,作为特殊性质,特殊状况处理毛泽东稿酬、版权费,以不纳税为准;第二,还是作为党的资产的特殊性处理;第三,如毛泽东的亲属要领取,原则上按照以前的政策办理。

  笔者认为,毛泽东的稿酬随着《毛泽东选集》的不断新版,词诗的再版,外文版权费等还会不断增长,应有个管理处置的办法,把毛泽东的稿酬管好用好。这才可能符合毛泽东的遗愿。
板凳
发表于 2006-12-30 15:38:57 | 只看该作者

我发觉,飞猫兄真是个"引古论今"的专家!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7:36:09 | 只看该作者
别夸我,纸上谈兵而矣。实践是最重要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