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日本围棋史谈(1) [打印本页]

作者: rgang    时间: 2006-10-27 15:40
标题: 日本围棋史谈(1)

围棋诞生於中国,相传早在三国时代,魏人邯郸淳(132-?)就在其著作《艺经·棋品》里提出了围棋的九个等级,所谓“棋分九品”。但是,现在世界各国流行的围棋段位制却产生於日本。本文将介绍日本段位制的历史、变迁以及一些相关的趣闻轶事。

一、日本最早的围棋等级--名人与上手

在日本京都寂光寺的记录里,有僧人日海与织田信长(15341582)於天正六年(1578)对局的记载。日海,就是日本近代围棋的奠基人一世本因坊算砂(15591623)。相传织田信长爱好围棋,曾召日海对局,被让五子。日海的棋技精妙入神,信长不由惊呼:“名人!”这二、段位制的产生、交手棋份、升级与升段日本的段位制相传为四世本因坊道策(16451702)所创,但并无信史记载,后人只能根据其他资料来作一些合理的推测。

算砂时代出现了最早的围棋等级“名人”与“上手”,稍后又出现了“名人上手间之手相”或“半名人”。但是这三个等级仅仅适用于极小部分技艺最高的围棋高手。

道策任“棋所”的时期,即从延宝五年(1677)到元禄年间(16881704),是日本围棋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单是本因坊家的内弟子就有三十多人,其中有著名的“六天王”,即小川道的、桑原道节、佐山策元、星合八硕、熊谷本硕、吉和道玄。为了正确评定众多弟子的棋力,确实有必要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精细的围棋等级制度,后人把段位制的创建归功与“棋圣”道策,有一定的道理。

关于围棋的等级,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学士张拟所撰《棋经十三篇》之《品格篇第十二》有云:“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未能入格,今

不复云。”

日本的段位制也分九个等级,模仿中国古代的“围棋九品”创制而成,关于这一点日本棋界并不讳言。

日本围棋史家林裕认为:段位制是以“上手”(七段)为基准制定的。这是说,从“上手”往上定二级,即“名人上手间之手相(手合)”或“半名人”,以及“名人”,这是日本最早的围棋等级。从“上手”往下分六级,即六段到初段,每段差半子。合起来正好是九个等级,每段差半子。这可以从江户时期免状(段位证书)的格式得到印证,“对上手先先先之手合,六段免许”,“对上手三棋子之手合,初段免许”等等,都是以“上手”为基准的。

段位制以“九段”即“名人”为最高,其次是“八段”即“半名人”,再其次是“七段”即“上手”,以下各段没有专门名称,最低是“初段”(一段)。每一段相差半子。

中国古代的“围棋九品”以“九品”为最低,日本的段位制则以“九段”为最高,两者的顺序正好相反。

与段位制密切相关的是“交手棋份”,在日本称为“手合割”,是指决定两名棋手在对局时执黑或执白,受子或授子及子数的关系。从江户时期以降到日本棋院成立后的大正十三年(19249月,一直是一段差半子。从大正十三年(192410月开始改为一段差三分之一子。

下面的表一是江户时期至日本棋院成立后大正13年(19249月以前棋手对局的半子制“交手棋份”表。

半子制“交手棋份”表(段位差手合割表)(江户时期至大正十三年(19249月以前)

    名人 |准名人|上手 |六段 |五段 |四段 |三手 |二段 |初段   

名人 |互先 |   |   |   |   |   |   |   |

准名人|先相先|互先 |   |   |   |   |   |   |

上手 | 先 |先相先|互先 |   |   |   |   |   | 

六段 |先二 | 先 |先相先|互先 |   |  |   |   |

五段 |二子 |先二 | 先 |先相先|互先 |   |   |   |  

四段 |二三 |二子 |先二 | 先 |先相先|互先 |   |   |  

三段 |三子 |二三 |二子 |先二 | 先 |先相先|互先 |   |

二段 |三四 |三子 |二三 |二子 |先二 | 先 |先相先|互先 |

初段 |四子 |三四 |三子 |二三 |二子 |先二 | 先 |先相先|互先

fficeffice" /> 

表中的“名人”=九段,“准名人”=八段,“上手”=七段。“互先”(分先)一般是同段位棋手的“交手棋份”,下二局棋双方各执黑一局白一局。“先相先”(江户时期常用先互先、先先先,日本棋院成立后统一为先相先)一般是段位相差一段的棋手之间的“交手棋份”,下三局棋低段者执黑二局执白一局。“先”一般是段位相差二段的棋手之间的“交手棋份”,低段者执黑。“先二”一般是段位相差三段的棋手之间的“交手棋份”,下二局棋低段者执黑一局,受二子一局。余下的可以类推。

从理论上来讲,段位差决定了两名棋手的“交手棋份”,但反过来不一定成立。一般来说,如果两名棋手第一次对局,则按双方的段位差来决定“交手棋份”。已经对过局的棋手则按两人累计的对战成绩来决定“交手棋份”,不考虑双方的段位差别,而以净胜四局改变“交手棋份”,在江户前期更以净胜六局改变“交手棋份”。当然,如果对局双方很久没有交手,也同意按新的段位差来决定“交手棋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谓“升级”,是指在两名棋手之间改变“交手棋份”,胜方称为升级,败方称为降级。以十四世本因坊秀和(18201873)与九世安井算知(俊哲,18101858)对战为例,两人最初交手是在天保七年(1836519日,当时秀和四段,算知六段,秀和受定先。到天保十年(1839314日止,两人共下59局,秀和连升五级,倒过来授算知先二。此时秀和六段,算知七段,因此两人的“交手棋份”实际上反映了四段之差。算知是秀和的劲敌,四年后在天保十四年(1843)又打回互先,最终的“交手棋份”停留在算知先相先,正好与两人的段位差相符,时秀和八段,算知七段。秀和与算知的激斗谱传下来的有一百三十余局。

升段与“升级”的关系密切,江户时期升段的准则实际上就是要对所有同段或相邻段位的棋手升级,或者说把所有同段或相邻段位的棋手降级。

江户时期棋手升段可分两个阶段,一是从入段到四段,即所谓的“低段”;一是从五段到七段,即所谓的“高段”。八段(半名人、准名人)一般由推举产生,多少有些“名誉”段位的意味。

原则上,同时代最多只能有一位“名人”(九段),其产生有下列三种途径:1,官命之场合;2,协同推荐之场合;3,“争棋”获胜之场合。

不言而喻,“名人”的产生是极为困难的。江户时期一共产生了八位“名人”,他们是一世本因坊算砂,井上家元祖中村道硕,二世安井算知,四世本因坊道策,三世井上因硕(道节),五世本因坊道知,九世本因坊察元,十二世本因坊丈和。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