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个老总,做事情雷厉风行,不喜拖沓。凡事喜欢自己亲力亲为,因此在他的干预下整个公司的人员在做事情的时候基本也都认认真真,至少当着他的面不敢过于放肆。而且事情如果有停顿下来,或者不忙之间产生冲突,老总绝对亲自出面“不畏艰苦去排除万难”!只可惜,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成为公司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成为大家的习惯。而且对一个人的评价都是老板“亲自”来做的,没有任何体系和流程来进行业绩考核!当然从公司来看,整个业绩还是不错的!
某一天,老总要离开这个公司了,很多人内心都似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再过了一阶段时间,曾经忙碌的公司就像踩了刹车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而且各个部门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而互相显得很疏离,也再也没有人可以来协调这些部门之间的矛盾了。曾经那个雷厉风行的工作氛围就消失了。
看的出,如果不能把做事情的方法转化成可以执行的制度和看不见的文化熔化到每个员工的骨子里面,一个人对一个公司的影响力会消失的有多快-不管他的影响力曾经是多么巨大,而他自己有多么强势!
内容与标题不相符。
我有个问题,即使公司老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行,可是他的得力手下不适应这种制度而离开,又怎么班?
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您的这段恰恰相反的证明了这个老总对于这个公司的重要性。
[em01]内容与标题不相符。
我有个问题,即使公司老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行,可是他的得力手下不适应这种制度而离开,又怎么班?
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您的这段恰恰相反的证明了这个老总对于这个公司的重要性。
[em01]谁也不能担保自己永远不会离开公司,除非是公司的老板自己。但是他又不能保证自己不死。如果人离开了,或者老板死了之后怎么办呢?公司还要继续发展吗?就像我上面所讲的一样,等老总离开了,公司也慢慢开始不行了。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制度,如何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我不反对人对任何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依靠制度来保证我们企业的发展。
我也没有特别成熟的想法,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讨论!
LZ的标题与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匹配的。
依我看来,有两点是必要条件,才能形成制度大于个人的可喜局面:
一是意识! 讲个故事:从前一农户家傍山而居,傍晚时分,妈妈呼两岁儿子不应,随至后院,豁见一猛虎已至儿旁,妈妈呆立而不敢声,儿却悠然以青草触虎鼻,虎痒,转身遁远。
这其实根本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是“不知虎”,即没有害怕的意识。现在的不少民企,其创始人受种种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无法达到对“制度”有深刻理解的高度,加之在公司小的时候,制度成本往往大于效率收益(至少在老板眼里如此),因而制度被束之高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时间! 再看看幼儿园里孩子是怎样学会吃饭、穿衣的:菜撒一地、左右鞋倒穿,这些都是家常便饭的事,到正确与完善需要的是时间的磨炼。企业制度的形成也是如此,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及员工普遍的认知水准相吻合。如1984年张瑞敏刚接手海尔时立的第一条制度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在今天看来十分儿科甚至荒唐,但在那时是最为恰当的。
时间与制度确立把握不当,可致公司夭折甚至猝死。原因有二:一是内外环境不给企业某些制度的“试错”机会;二是老板的完美情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制度的桎梏中丧失了市场机会,公司不存,制度焉在?
很好的话题。我是这么看的:
1、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强有力的领导与团队中的英雄人物重要性要超过制度;
2、当企业规模大时,再强的人物也无法统揽,必须依靠制度;
3、如果非要深究这个规模来选择管理方式的话,我觉得以人员划分强于资产划分(因为劳动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差别很大),50人以下是人可以控制的规模,塑造领袖与骨干对企业的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制度还是要有的,但可以灵活掌握),再大的话,必须诉求于制度,任何人不能破坏制度。
非常同意楼上的说法!
事事无绝对,人和制度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没有哪个比哪个重要的问题.
只有说在一个企业中哪面需要完善.
真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的
挺有道理的,但是,没有谈清楚,制度,怎么建立与贯彻
很好的话题。我是这么看的:
1、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强有力的领导与团队中的英雄人物重要性要超过制度;
2、当企业规模大时,再强的人物也无法统揽,必须依靠制度;
3、如果非要深究这个规模来选择管理方式的话,我觉得以人员划分强于资产划分(因为劳动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差别很大),50人以下是人可以控制的规模,塑造领袖与骨干对企业的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制度还是要有的,但可以灵活掌握),再大的话,必须诉求于制度,任何人不能破坏制度。
我个人认为LZ只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制度首先是人建立起来的,但是制度往往会出现僵化,因此突破制度最终还需要由人来完成。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但是大就是强吗?未必。仔细想象企业做大以后丧失了哪些东西:灵活性、和谐、士气、激情,还有太多的东西,这些是否也可被认为是企业成长的烦恼?
当然这个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全球化趋势已经迫使每个人、每个企业不能做井底之蛙,在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海尔的张瑞敏与GE的韦尔奇展开“对话”,注意到张瑞敏的颤抖了吗?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公司做大了,并不一定做活.其实还可以牵扯到一个很好的概念或者是争论:人治和法治。人治具有随意性,但是它同时也具有灵活性;法治据有规范性,但是也具有制约性。两者互补长短,企业生存会更有保障,并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时两者之间还有相容性,有时并不能划得很清楚,很精确,因为很多事情本身就具有很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行规定只是让事情更加糟糕。
简单就是力量,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想想在创业初期一切简单,所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可谓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在公司步入成熟期以后,所有过去的简单就成了一种制约性的因素,因为思维模式没有跟随企业发展步伐,所以导致决策不能与时俱进。这个时候的简单其实是漠视现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正因为追求简单,反而把问题弄得复杂,这是原来没有考虑的,也算是思维的盲区吧。
然而一切都可以变得简单吗?用制度来规范,是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追求简单所采用的方法。但是可以一直如此吗?大企业并是因为制度的制约才导致复杂再次出现,制度不能有效解决制度本身天然的缺陷,这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必须由人来解决,这就是人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好处,两者共存,其实并不矛盾,只是让管理更加更具有艺术性而已,这其实也是一种灵活性。
少天兄的观点涉及到产业类型问题,这就涉及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智力密集性的产业追求更多的人性化管理的因子,因此对于人治提出更好的要求,但并不是否认制度的规范作用,因为制度是提供一种共性的东西,如果没有一定的共性,企业就不会成为一个组织,只是一盘散沙式的个体组合。人治理比法治更具有激情,这恰恰是智力密集性产业所需要的。而劳力密集性的产业法治的色彩比较浓,因为在产品中智力因素比较少,因此这也成为制度进行严密规范的基础和事实。
公司在做大以后,在法治基础上必须增加更多人治的因素,这样才能避免大企业病,通过人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说到底是思想的创新,这不是制度可以完成的工作。什么制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果要进行突破必须引进和吸收制度外的人才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被制度局限,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思维范围内灵活调度企业内、外的资源。
法治提倡稳,而人治提供变,如此相得益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更强, 这其实也是每个管理人所追求的。
顶一下
受益菲浅。
同意楼主的观点,制度至关重要。但执行更重要。
现在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是不难的,不花钱也能找得到,但执行力花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执行的障碍很多。“不准在车间抽烟,违者罚款。”是很普通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的制订并不难,可是,有些老烟枪就是屡禁不止。
董事长看到了,不说。心想,“这是部门经理和安全员应该管的”。
经理看到了,不管,“董事长看到都不说,我们怎么管?”
后来品管部经理斗胆提出要对抽烟者罚款,这时倒有人出面了。
“罚款不是目的,应该教育为主”
“只听见罚、罚、罚,没有看到奖!”
“管理应该人性化,XX都那么大年纪,真要戒烟反而有碍健康,是不是特事特办,老烟枪就不要戒了”
“你要他戒烟,还不如要他的命,干脆开除他算了。但这对企业也不利呀!”
“不过是抽口烟,多大的事唦,用得着来真格的?”
“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企业管理要学会抓大放小,不要把人管成谨小慎微的君子”
“你今天不去罚他,他会永远感谢你,要知道,带有感恩思想的员工才好管理”
“要学会‘无为而治’,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看来管理者还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啊”……
你说是制度和执行,哪个更重要?
其实这个帖子是我看到了这个现象偶然写的。就像我自己在上面所说的,我并不是想说明在一个企业里面人没有制度重要,勿容置疑的是人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最宝贵的东西。但是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看到的,在担任管理者的时候可以感触到的,人是最不容易“受控”的,也就是说变化太大了。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需要制度来保证我们工作的最低质量。我写这个标题只是想说,人是很容易变化的,但是制度却可以依靠好的执行力而不断的延续下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我们需要法律,但是法律并不能担保正义一定可以被伸张。比如说在某些案件中,证据就是不充分,所以嫌疑犯只能被无罪释放,即使每个人都明白他是罪犯,在法律上他还是“无罪”的。但是我们可以据此抛弃法律吗?当然不可以。
我想对于一个希望自己基业常青,希望自己可以作强做大的企业来讲,都不会忽视制度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很多方面合力产生的结果,所以肯定不可能说只要制度好了,这个企业就肯定会成功。比如上面有朋友说的执行力、还有公司的战略决策等等。
关于如何建立好的制度?我实在没有太多的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听听家人的意见。
人是最不容易“受控”的
没错,人是不容易受控的,人有自主性,不是像机器那样好摆布。
我们能不能换个方向想想,既然人的变化最多,那我们就尽量减少它对企业的影响。可不可以把人这个因素尽量排除在制度之外,想办法对企业中的部门和职位作完善的制度。这样的话只要高层的思维是正确的,不断的完善对事不对人的制度,企业还是可以很好的反展的。
我的意思就是既然我们没法让企业像个人,那么就想办法让它成为一个尽量完美的机器。优秀的人才在这部完美的机器中扮演一种润滑油的作用。当然这是下策,制度永远是种保障,保障这个企业不会变的很糟,然而我坚持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人是最不容易“受控”的
没错,人是不容易受控的,人有自主性,不是像机器那样好摆布。
我们能不能换个方向想想,既然人的变化最多,那我们就尽量减少它对企业的影响。可不可以把人这个因素尽量排除在制度之外,想办法对企业中的部门和职位作完善的制度。这样的话只要高层的思维是正确的,不断的完善对事不对人的制度,企业还是可以很好的反展的。
我的意思就是既然我们没法让企业像个人,那么就想办法让它成为一个尽量完美的机器。优秀的人才在这部完美的机器中扮演一种润滑油的作用。当然这是下策,制度永远是种保障,保障这个企业不会变的很糟,然而我坚持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有同感!这就是为什么我想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使得人的“多变”对企业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我认为是个平衡的问题,既需要制度也需要人情,只是如何掌握这个度,处理和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的条文可以遵循的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