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警惕管理的“贵族化”倾向 [打印本页]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1 11:40
标题: 警惕管理的“贵族化”倾向
我没做过实际统计,只是凭感觉,论坛里的贴子,起码一半以上是带有思辩色彩的“理论性”文章吧?这是我自己很不习惯的,可能跟我以前在另外一个论坛“养成”的习惯有关,因为那里都是在说些最现实的东西,比如创业是三个人的团队好、还是五个人的团队好?比如投资农业的赢利点在哪里?而回贴的质量也相当高,起码我感觉是把个人实践和理论自觉的运用(这点,仲峰陵兄可以证实)。

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比管理理论更务实的学科了?管理理论是从哪里来的----跟其它的学科,可以通过研究、推理等方法来建立理论不同,管理理论是完全来自于实践的。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他本人就是个一线的工人,他通过工人挥铁锨的频率和动作,经过计算得出最佳的效率动作;而组织理论之父法约尔,本人也是个公司总经理,他是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发现”了企业组织里的计划、组织、监控等管理要素的。

我们现在常用的管理工具,比如什么平衡卡、杜邦分析法等等,几乎没有一个是来自于学术研究的成果的,(那位知道管理上的东西,是研究出来的,而不是首先来自于实践的,给说说看,可能有,但极少),都是由企业里先创造出来,最多是由教授们整理成理论的。(组织行为学到是“研究”的结果,不过,他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管理理论,而是属于跨学科的边缘理论)。

说了这么多,是说管理理论其实本不是“理论”的概念(请理解我的本意),而是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但无论是在论坛上,还是在现实中,我感觉的,却是越来越浓的“学术化”和“贵族化”的倾向。

先说“学术化”吧,论坛的里的朋友,相信大多都是做实际企业工作的,而往学术发展的朋友,相信也不是很多。我实在不解:大家怎么那么热中于“学术性”的讨论?比如争论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等等,其实这些东西,只要你看上一本专业书籍,人家说得是相当清晰明了的。

再比如贴的很多贴子,什么企业家的八大素质、十大经营陷阱等等,这类文章,我几乎是读不下去的。原因就是,你把做人的道理和要求,已经说得十全十美了,其实只要做到其中的几条,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人了。而那八大、十大的,在我看来,就跟废话无疑了,能做到那么完美,还是人吗?

再说说“贵族化”倾向。不嘴上常带上新名词,似乎不足以表明自己是懂“管理”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倾向,就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理论和现实的脱节。在说管理的话题时,是理论的思维方式,而在现实管理遇到问题时,能说得头头是道的“管理理论”,此时,却全“忘了”,而完全用生活的经验来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很多有“贵族化”倾向的人,是瞧不起那种土鳖式的、一百句话也说不出一句理论来的企业主的,其实,他们在创造着非常丰富的“管理理论”,比如说到人力资源,同样的一件事,张三做与李四做,可能就完全是不同的效果,按人力资源设计,很难判断出来的,小企业主却判断的十分清晰的(注意:这不是说因为企业主了解员工,而是说职责上,他们更加灵活和实用,无法展开细说了)。至于在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上,其创造出的东西,更是令人所不及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他们----如果一个人创造了很大的企业或财富,哪怕他看起来是那么的“无能”(很多人是很喜欢挑剔老板毛病的),他一定有你不知道的长处的。
作者: goldwing88    时间: 2003-6-1 11:43
赞成。
作者: 5188    时间: 2003-6-1 11:48
同意
作者: dfggg    时间: 2003-6-1 13:21
有见解,目前确实的这种现象啊!应让更多人注意这点!
作者: stinghill    时间: 2003-6-2 04:05
呵呵,这里蛮好玩的。

深兰的思想可以解决50年后出现的问题,IBM还在叫忧郁和危机。
管理是经念主义吗?中国管理必须每天叫“创新”?知识重要还是方法重要?我们的管理知识结构够全面?
论实在,谁在赚中国人的钱?谁花最少的精力在赚中国人的钱?谁是标准的商人?谁是商人谁是企业家?标准是什麽?
10年后应该不远,那时会怎样?


酒后之言,权当狂人呓语吧
作者: jinyong    时间: 2003-6-2 10:06
非常赞同古董的观点。
作者: haohao    时间: 2003-6-2 11:18
以下是引用stinghill在2003-6-2 4:05:33的发言:
呵呵,这里蛮好玩的。

深兰的思想可以解决50年后出现的问题,IBM还在叫忧郁和危机。
管理是经念主义吗?中国管理必须每天叫“创新”?知识重要还是方法重要?我们的管理知识结构够全面?
论实在,谁在赚中国人的钱?谁花最少的精力在赚中国人的钱?谁是标准的商人?谁是商人谁是企业家?标准是什麽?
10年后应该不远,那时会怎样?


酒后之言,权当狂人呓语吧

酒后吐真言[em12]
作者: 上帝掷骰子    时间: 2003-6-3 13:24
叫声好!
作者: bob2002    时间: 2003-6-4 09:26
请问楼上的你如何评价一个理论的好与坏?一个从猩猩群体行为发现的领导理论是否能够在ibm或其他什么公司得到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什么事言必称科学实际上是一种伪科学,一切唯科学论的极致实际上是一种野蛮的专制!!
  泰勒可不是历史人物,他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而现在的麦肯锡在管理思想上其实是延续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念。
  我相信你肯定是饱读诗书,但如果有时间可以到你父亲的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去感受一下你所谓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我不认识你父亲,但既然你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那我可以告诉你在他身上一定有对管理的深刻领悟
作者: bob2002    时间: 2003-6-4 09:37
古董兄:
     身有同感!!不过我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术业有专攻,管理的范畴很大大家的兴趣和爱好肯定各不相同。这很正常,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所有人和我们一样。
    我曾经尝试用我们下属公司真实的案例来讨论,案例包括这个企业的财务、运营、研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各种数据。可惜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应该是我的方法有问题。希望能和古董兄探讨一下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会更好。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4 13:21
linweiru :企业管理学,是门实践性的学科。它更多的是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精华,而为我所用的,这其中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的,因此,争论很宏观的东西,对于做企业实际工作的,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为,连管理学家们,都很少争论的,你去看他们的东西,很少见谁在反驳谁,而更多的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深入、或是横向的深入分支研究。这跟经济学是大相径庭的,这也正是管理学是门实践性学科的结果。

说泰勒过时了,实在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对于管理学,你要知道两个观点的:一是管理学的发展,是个相扣的链条,你割裂开任何一环,都是不负责任的;二是管理上的实践和理论,是无优劣、好坏之分的,这是常识,你要懂的。


bob2002兄,看过你的一些贴子,表示敬意。对于交流上的事,我个人体会,是自己身边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讨论起来最务实和有效。网络只是交流方法中其中的一种,别把它看得太重要,现实中的探讨和解决问题,虽然看起来没有网络上的这么多管理名词,其实那就是最务实的管理实践。网络上交些朋友,到是很实在的事,因为没有网络,我们是很难有机会认识的,而新认识一个可能是自己圈子或行业以外的人,挺重要的。
作者: 21server    时间: 2003-6-4 14:29
标题: 很现实,很实际
我同意!
作者: bobo5588    时间: 2003-6-4 14:50
说泰勒过时了,实在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对于管理学,你要知道两个观点的:一是管理学的发展,是个相扣的链条,你割裂开任何一环,都是不负责任的;二是管理上的实践和理论,是无优劣、好坏之分的,这是常识,你要懂的。
以上观点我赞同!管理学是发展的学科,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也有足够的重视,但不能犯"本本主义","教本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更不能拿来“作秀”。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毛主席他老人家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是很贴合中国人的心智特点的。
作者: dreamerbug    时间: 2003-6-4 16:21
大家太认真了,楼主过于担心了,虽然这种担心我深表同意。
   我不知道别的人发贴子的本意是什么,参加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我先来说说我自己的感觉吧。
   我发贴的目的(不管是思辩性的,还是实务),因为我一天都在上班,实际工作已经够辛苦,每天不是动脑子策划,就是具体实施,中间或许出差,而大脑总是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我上栖息谷,为的就是从思维上解放自己,从别人的思想火花里面找到一点灵感,利用这个时间来总结一下,来提高一下。根本不是说又要加入另一张战斗,再重新让大脑再次紧张起来。当然利用个人的经验,对别人的问题加以解释是必要,但不是讨论一些非常具体的财务、市场和管理策略。
  因为我觉得管理的方法论最重要,掌握了关键思维及方法的指导,具体的市场策略和财务策略,其实大家都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果妄图通过具体实务的细节分析来实施,急功近利的感觉太重了,而且大家都是天南海北的,北京的事与四川的事就可能不一样,企业也不一样,环境都不一样,实务的讨论意义可想而知。我不是反对讨论实务,我只是提出看法。
  其次,我发贴子,目的是认识一些朋友,看看大家分析问题的角度及思路,能否借鉴,以此启发自己的工作思路,但目的也是为了一个思维的突破。理论与实务是紧密相连的。理论的前进才能推动实务的更好解决。以现有的经验来解决实务,可能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且大家不一定都是管理专家,意见如果不被重视,发贴子的人也会大受伤害。
  请关注每一次发贴,或同意,或反对,至少都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作者: 我想我是海    时间: 2003-6-4 16:27
看的有点迷茫了!
作者: dreamerbug    时间: 2003-6-4 16:34
另外我不同意楼主的这种说法:
你说:   
linweiru :企业管理学,是门实践性的学科。它更多的是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精华,而为我所用的,这其中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的,因此,争论很宏观的东西,对于做企业实际工作的,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你认为管理学及其理论是宏观的东西吗,真的对企业实际工作没有指导意义吗?我不同意。
我认为盲目追求实务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是企业人的通病,认为通过一件实务就能增加经验,提高个人价值,增加自己的含金量,直接增加自己的薪水,因为自己的经验丰富?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我现在发现,有些人做很多管理实务,但可能永远当兵,挺多是中层;但是有些人,觉悟好,前途却不可限量。可能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作者: redmoon    时间: 2003-6-4 21:19
管理根植于生活,取证和提升于实践,升华于管理理论.学习管理我觉得理论与实践二者不能偏倚.
楼主的顶帖,针对管理漫谈最真实的现状,一针见血,说得非常好.,这确实是当前管理漫谈该注意的问题.
从事管理的我们都应该有所体会,管理最讲究的就是"度"和"平衡",最忌走极端,所谓"过尤不及".现在漫谈里帖子的思辨味道确实是过头了,让人有如踩在云端空中,感觉很浮,不实用.
linweiru兄的一些说法也很不错的.管理理论并非一无是处的,毕竟这是前人管理经验的总结.我们现在学习,是踩在前辈的肩上呀..,呵呵

对于管理理论,我觉得任何的管理理论,提出来都是有用的,至少对那种类似情况下的那些问题就会有效.管理理论与科学技术不一样,我觉得没什么过时与落后之说,任何的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起作用的,无论时间走到了哪个年代,只要类似的情况出现了,运用这些理论,还是一样会有效的,一如泰勒的管理理论在今天中国许多的企业里面,还会效果卓著的一样.
作者: redmoon    时间: 2003-6-4 21:24
思想的交流,问题的交锋,是争论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家园里需要观点的角逐,思维的碰撞,管理漫谈里欢迎这样的激烈论辨...
作者: zhms    时间: 2003-6-4 21:39
无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linweiru 的这种态度,不管你水平多高,也没有用的。
把自己放在3D,藐视别人为2D, 呵呵,听说 真的大家 多半心平气和?
作者: zhms    时间: 2003-6-4 21:44
什么叫做藐视科学?我想他藐视的是某些自以为是的学院派而已,这可能会触痛某些人的神经,也未必是对的(学院派也有他们存在的理由),但是,科学并不是学院派的,科学也不是高深名词的垃圾堆,作为管理前线的人,要求可以操作的东西并不过分。
作者: zhms    时间: 2003-6-4 21:46
对于使用来说,没有过时的,没有先进的,只有合适的。并不是故作高深的/前沿的就一定是有效益的。
作者: zhms    时间: 2003-6-5 08:47
呵呵,因此你也只看到你想看到的世界,未必你的世界就一定比别人的世界多维。
作者: stinghill    时间: 2003-6-5 09:45
呵呵,越来越好玩了,我再浇浇油,:)

其实“动词主义”管理方式已经被很多企业采用,可是他的出现几乎同时出现在实战派--麦肯锡公司和分析院校派“哈佛”商学院(记不清,大概是80年代后期);德国是个很重学术和方法的管理派系,当年大众公司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为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做分析,可是你可能没想到的是德国的汉诺威那家研究所是个非盈利机构,而且是研究社会伦理见长的学术机构,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还翻译成了中文(《跨文化管理》),德国公司认为他们可以掌握中国汽车25年的市场变化,是不是很吃惊?
城市竞争力(或区域竞争)这样的课题一般会上升到很多大概念,包含文化和伦理,可这一般来说普通的管理概念就显得薄弱了,在这一个课题下孕育区域产业,产业周期和其他的大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对一个行业(区域)的研究至关重要,所以这个庞大的体系肯定需要一点“科学”,是吧,全凭实战和实践可能还不行,就技术层面来说,采集数据都会没基数参照,当然要用到很多其他的学科的东西,比如计量经济学,社会伦理学等等。
如果您锁定营销或者某个公司的人力资源中的细节,当然方法重要,这样也许更“实在”,可如果那是一家跨国公司,员工有10万之巨呢?

我觉得谈实战和知识其实都不矛盾,关键看问题的背景和环境,否则就会进入无环境的大辩论(我们俗话叫”扯淡“),就象大家在没基础限制结构地大谈特谈”实践“和”科学“的关系一样,您说呢?随想随打,乱了些,大家包涵。:)
作者: zxfyj    时间: 2003-6-5 10:07
学院派与实践派的争论永不停息,我个人认为公司或企业在创业发展期靠实践,靠摸索。做大成熟期靠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
作者: xlbr    时间: 2003-6-5 10:09
同意redmoon,管理最重要是度,理论也罢,实践也成,解决问题最重要。时移势易,没有一成不变的。看东西你个人的角度很有关系,比如把孙子、三十六计与管理结合,其实没有什么新东西。当然,有时是没办法,你得拿点新东东出来唬人。呵呵
作者: peixia    时间: 2003-6-5 10:26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因为真理是讨论出来的﹐
无论如何﹐我们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比较好的方法﹐我们需要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思路﹐
泰勒的方法没有过时﹐我们一个月拿工资﹐或者计件﹐或者计时﹐或者有奖金﹐这都是有他老人家的功能的﹕)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确实应务实点﹐因为如果在大家都了解某些新的词汇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多的关注它们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比如我们在说TOC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从我们企业运作中的一个瓶颈解决展开﹗或者小到一个流水线的平衡﹖
而对于绿色营消这样的东东﹐是不是可以从简单的再生包装入手﹖这些也许设计广告等等的东东﹗
理论永远只是在潜移默化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没有学过理论的可以从自己实践中获得自己独有的理论﹕)﹐我们知道运筹学主要提供给人去寻找更优化的方法﹒但实际中也许我们不会用这些方法﹐但他却潜在的让我们知道“肯定还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就可以更多的去审视﹐更多的去思考﹗
作者: stinghill    时间: 2003-6-5 10:33
又看了看贴主的帖子,我来给讲几个小故事吧,大家就当看着玩,:)
1.当年上海开埠,有个大家族(忘了是谁了)是做百货行业的,他想在南京路上(不知当时是不是这个名字)选址盖百货公司,行内都知道码头对百货行业的重要,于是他派了三个工人分别站在街的两头和交叉路口,工人身上都背了三个口袋,一个空的,其他两个分别装着黄豆和绿豆,当看到男人从工人面前经过就放黄豆进空口袋,看到小姐或太太就放绿豆,每天分早中晚三次统计,回来后他们按豆的数量和比例上帐统计,连续三天,计算哪的人流最密集,什麽时间最密集,男女比例是多少等。后来又用三天再细分男人和女人的身份,也就是看到有钱的买东西的放黄豆,观光的放绿豆,这样他们又统计出了每天的大致购买人群和购买产品的数量及消费的大致金额,每次他们都按照次法统计,结果半个月下来,他们知道了那个地段行人多,什麽位置有购买人群(气点),什麽时候购买人群集中,什麽人群(小姐、太太、老妈子等)常在哪几个地方购物,购物次数和金额大小等等,根据统计调查他们选好了百货公司的位置,公司陈设的大致布置(对街口的位置,货品位置,码货位置和档次等),百货公司的装饰风格等,4个月后开张,红火一时!随后他们又根据统计在这条街又相应地开了金铺和游乐场还有饭店!无一不是大赚特赚!

这是实战还是知识?

2.麦当劳当年是做房地产的,主要是房产,他们当年选址开始和上面案例几乎差不多,原则上一致,后来麦当劳先生请了一个非生意人做选址顾问---一个军人,负责兵站选址的后勤军官,因为兵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金三角“理论,也就是说:在各个军队中选择最佳兵站供给的地方建供给点的一个理论,他要求运输最短,流程最少,速度最快,具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考兵站学中的这一理论,从此奠定麦当劳的复杂和严格的选址规范!加之后来对区域经济的统计应用,又开发了跨地区设店的投资分析规范,他的业绩不用我告诉各位吧?

这是实战还是理论?
作者: stinghill    时间: 2003-6-5 11:36
3.(老外公司在中国),因职业道德的原因我隐去两家公司的名字,不过也许有同仁可以猜出是哪两家公司,:)
2000年,某咨询公司接到一个国内IT行业巨头的一个秘密邀请:借助外脑提供一个转型盈利模式(或称新定位)。在近一个月的财务,人力,业务和产品等原企业整体资源的调查之后,咨询公司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中国特色的潜规则:行业销售和零售之比是48:52(而且逐年上升),两者利润之比是6.8:3.2,分销和服务84:16,这跟美国现在公布的行业数据可是天壤之别,根本没发用行业标准去衡量,后来咨询公司深挖分销中的”中国特色“,得出结论摘几条:
1.政府的大宏观政策对这行业影响最大,往往决定产品比例和产品应用的效果(使用度高或低)
2.集团产品采购者中的个人利益对打单影响之大,大大出乎预料!隐去统计数字(俗称:洗钱)
3.竞争产品和服务差异化非常小。
4.大行业客户一般都有多元化投资倾向(三产或大集团采购)
。。。。。。

最后经过摸底咨询公司拿出了一套自己给自己看的报告,摘几条:
1.资本合作采取利益捆绑的方式介入,方式:与大企业大行业(金融,电信等)进行投资兼并股份置换等(隐形,由其它第三方进行投资撮合);目的:争取最大的高端政策,形成部分行业壁垒。
2.将全国的大区域分销采取大公司式经营(即视同区域为公司事业部似的管理),缩短流程,辅助行业分销,目的是速度管理和风险管理趋同化。
3.设大客户特殊年度服务:友情出游等(国外),灰色股份赠送等或其它。。。
。。。。。。

经秘密高层沟通,两个月后新的”转型“模式出台--不过不是当初的黑皮书,而是漂白的了。。。。有个很好的名词”增值转型“产品和服务全面和深度化(打服务牌)



本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 zhms    时间: 2003-6-5 15:30
呵呵,典型了。。。。。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6-5 23:16
学院派和实践派的争论本就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的问题...根本扯不清.
泰勒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哈佛的案例教学也离不开理论的基础.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就是理论,艺术就是实践,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是危险的.
不论管理是否'贵族化',只要能达到既定的目的,就行了,过多的关注贵族化与否并不能给管理带来实际的意义...
愿意拿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继续你的路线吧,愿意以实践验证理论,或是得出新思路的朋友们,也别放弃...这二者相辅相成...没有完全的实践,也没有完全的理论.
个人观点,呵呵,瞎说一通,我比较喜欢通过借助部分理论,又有较大差异的实践来处理管理问题,呵呵
作者: redmoon    时间: 2003-6-6 10:18
stinghill,你的小故事真是精彩!
看得出你对管理很有修为,记得常来漫谈里给大家讲些故事,分享点你对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哦.
作者: 401500    时间: 2003-6-9 15:06
本人支持这种观点.
1.经常有不少人总是讲3大纪律\5条原则\7条标准\8项注意\10全大补......等内容,还有些讲师不停按这些方式讲课,实在受不了,听多了想踢人.
2.论坛里,百花齐放:有理论探讨研究,有实践经验.到处抄袭没有任何帮助.
3.理论做指导,实践实践再实践!!!!!!!!!!!!!!
作者: 如风    时间: 2003-6-14 13:12
楼主的观点发表以后,我作为一个管理的外行看了以后就觉得有点道理,恐怕是应了那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吧。本也想跟帖发表自己一些观点,又怕有班门弄斧之嫌,所以也就作罢了。
因为工作的缘故,有几天没上网了(小女子经常打着家园自愿者者的名义到家园“窃取”精神食粮的)。直到前几天,上网后看见了有家人为下载慢的事由和管家理论开了。不看也罢,看了以后真是有点伤心:(一个以管理为名网站,竟然会发生这样事!我不知道那发表主题的楼主和跟帖的家人是不是读管理或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如果是的话,我真的要为之汗颜了。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这件事上(仅仅指对待那篇“檄文”的事情上),我认为作为管家的胡涂,虽然看起来很民主,有大将风度,把楼主的那篇“檄文”给发表出来了,但是在实际做法中也不够冷静,缺少了作为一个管家应有的风度。在胡涂的回帖中,除了作了一些说明外,还有的就是生气、发脾气、赌气的话:(更为可笑的是,有些家人对于持不同观点的家人还一个劲地追查是不是同一个人,真是荒唐之极!让我不禁想起小孩子在闹意见时的常用做法(这个比方还算是客气的)。如果一个管理人缺乏一种冷静和忍耐,个人的情绪被他人的情绪而左右,我不知道这个管理人是不是称职?在网络上尚且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呢?理论固然重要,但是理论更好地是为了实际运用啊。我想科研单位要和企业联合,不真是这个道理吗?管理好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一个好的管理人不是事事都要亲自顾问,而是要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本”这4个字在这个管理网站中的出视率好像是不低的哦:)
  我的观点是:管理如果走贵族化的道理,在实践中可能会多走弯路。我想家人们在实际管理中一定都是很棒的哦:)
   好了,说了一大堆外行话,还夹杂些不礼貌的话,万望各位见谅:)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14 14:34
年轻人要是“够冷静、没发脾、不赌气”,恐怕也就没了激情,不是年轻人了。年老人要是“不冷静、没风度、还赌气”,恐怕就是不成熟了。

糊涂还很年轻,“太有风度”,恐怕也就不是糊涂了。家园里的大多数朋友都很年轻,没事的,争执甚至是吵架,可能不是坏事的。在争执和矛盾中,更容易看清一个人,也更容易交上一个朋友,或是放弃一个不值得交朋友的人。
作者: 如风    时间: 2003-6-14 15:46
有道理。但是不应该以“年轻”二字而放松对自己要要求,尤其是对学习或从事管理的人:)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14 19:16
如风从严的要求风格,令我尊敬。我则当继续保持激情啊,呵呵
作者: 毕大立    时间: 2003-6-14 2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rk    时间: 2003-6-15 10:52
标题: 请问=毕大立大侠=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
以下是引用毕大立在2003-6-14 20:29:53的发言:

作者: fanmo    时间: 2003-6-15 13:56
有见地.
作者: 佛山樵夫    时间: 2003-6-15 20:17
我认为理论属于战略方面的东西,掌握理论可以使你看得更远;实践属于战术方面的东西,在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践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在教科书中找到,甚至于理论相悖,但要结合实际一分析却发现他百分之百的是理论的活学活用。尤其是在中国使用的管理理论的跨度很大,管理的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同时把握先进的理论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实践。
     必须把握住管理的本质才能真正的将管理的理论与实际完美的结合起来。套用施拉普纳的那句名言:“如果你不知道把球往哪里踢就往球门里踢”,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理论指导实践,就努力的去实践吧
作者: bluesboy    时间: 2003-6-16 10:54
十分赞成
作者: jinyong    时间: 2003-6-16 11:25
管理的功夫在书外,理念、意识很先进,没有能力支持,什么也办不了。
外行领导内行,理念再先进也白搭。
作者: xulipingsh    时间: 2003-6-16 21:32
同意
作者: erren    时间: 2003-6-17 10:39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一直保持着实用主义的观点。能够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带来价值
的理论,就是有用的理论。有些理论很优秀,但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或者说使用不能带来好的结果,那不能说他不优秀,只能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实用。
我不赞成把什么十大准则等等之流称做理论。但西方管理学的经典著作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也许现在其中的某些理论还不能应用于现在的实际情况,但理论的指导性在很多地方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或者开阔了思路。
    第一次发帖,不成熟,见谅!
作者: 清秀一竹    时间: 2003-6-17 19:35
标题: i agree with u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我自己就是学企业管理的研究生,但是我觉得实在是.......

我就是觉得当个大学老师,最起码叫企业管理的老师,应该经常"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来"[em07]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17 19:56
说个偏激点的观点:大学实在没必要设企业管理学研究生学位,其实有MBA有够了,而且要把MBA设为学位而不是学历教育。嘿嘿。。。观点太过偏激。。。赶紧逃。。。
作者: peixia    时间: 2003-6-18 09:26
以下是引用stinghill在2003-6-5 10:33:57的发言:
又看了看贴主的帖子,我来给讲几个小故事吧,大家就当看着玩,:)
1.当年上海开埠,有个大家族(忘了是谁了)是做百货行业的,他想在南京路上(不知当时是不是这个名字)选址盖百货公司,行内都知道码头对百货行业的重要,于是他派了三个工人分别站在街的两头和交叉路口,工人身上都背了三个口袋,一个空的,其他两个分别装着黄豆和绿豆,当看到男人从工人面前经过就放黄豆进空口袋,看到小姐或太太就放绿豆,每天分早中晚三次统计,回来后他们按豆的数量和比例上帐统计,连续三天,计算哪的人流最密集,什麽时间最密集,男女比例是多少等。后来又用三天再细分男人和女人的身份,也就是看到有钱的买东西的放黄豆,观光的放绿豆,这样他们又统计出了每天的大致购买人群和购买产品的数量及消费的大致金额,每次他们都按照次法统计,结果半个月下来,他们知道了那个地段行人多,什麽位置有购买人群(气点),什麽时候购买人群集中,什麽人群(小姐、太太、老妈子等)常在哪几个地方购物,购物次数和金额大小等等,根据统计调查他们选好了百货公司的位置,公司陈设的大致布置(对街口的位置,货品位置,码货位置和档次等),百货公司的装饰风格等,4个月后开张,红火一时!随后他们又根据统计在这条街又相应地开了金铺和游乐场还有饭店!无一不是大赚特赚!

这是实战还是知识?

2.麦当劳当年是做房地产的,主要是房产,他们当年选址开始和上面案例几乎差不多,原则上一致,后来麦当劳先生请了一个非生意人做选址顾问---一个军人,负责兵站选址的后勤军官,因为兵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金三角“理论,也就是说:在各个军队中选择最佳兵站供给的地方建供给点的一个理论,他要求运输最短,流程最少,速度最快,具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考兵站学中的这一理论,从此奠定麦当劳的复杂和严格的选址规范!加之后来对区域经济的统计应用,又开发了跨地区设店的投资分析规范,他的业绩不用我告诉各位吧?

这是实战还是理论?



我一看到這兩個故事就非常高興﹐因為在<設施規划与物流>的培訓上又多了兩個有意思的故事﹒
其實單純的說管理的理論和時間﹐其實中庸的說二者卻一不可的﹒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企業家並沒有系統的學習理論﹒但很成功﹐衛什么﹖也許和我們的國情有關﹒很多隨机因素﹐對時机的把握﹐對人際的熟練處理﹐都可以在中國成功﹒但隨著市場的日漸成熟﹐一個企業開始逐漸承擔起社會責任的時候﹐管理的制度化﹐標准化也許就要上日程了﹐那么職業經理人也就是必須的了﹒
因為在論壇這樣的地方﹐很多時候大家在一個話題中為了“偷懶“而就引經据典的來處理一個個的問題﹐但實際中處理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即興的﹐也就是所說的管理是藝術的﹒在很多時候﹐通過理論提出的分析我們往往都是一种參照﹒也許可以開闊以下思路﹗
我很喜歡IE﹐作為工程技術与管理人員溝通的紐帶﹒IE一直尋求的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如何与管理人員溝通﹖如何与工程師溝通﹖怎么去說服他們﹐或者引導他們﹖有很多疑惑﹐希望大家多提建議﹗
作者: mmmwwl    时间: 2003-6-18 15:16
理论从何而来?
实践吗?不仅仅是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怎么实践?
盲人摸象?经验主义?照搬理论?理论指导、案例参照,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少走弯路吧。。。

一点浅见,见笑了。
作者: stinghill    时间: 2003-6-19 02:04
无名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9
  积分:29
  魅力:29
  现金:50
  存款:0
  注册:2003-6-10
        第55楼



很多科学理论并不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理论最重要是把握事物的本质,然后对未来和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而这比当下的实践可能更有意义!其实在中国,真正缺的是大理论家,而从来不乏实践者!!!
回想一下吧,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国出了几个大思想家?市场经济以来,中国有没有自己的管理营销理论?
严重呼吁中国管理理论的贵族化!!!




呵呵,抬杠呀,不过还是打到点子上了,刨除情绪和上纲上线的大而化之,继续深入讨论,:)
作者: stinghill    时间: 2003-6-19 02:52
以下是引用无名在2003-6-18 16:14:11的发言:
很多科学理论并不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理论最重要是把握事物的本质,然后对未来和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而这比当下的实践可能更有意义!其实在中国,真正缺的是大理论家,而从来不乏实践者!!!
回想一下吧,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国出了几个大思想家?市场经济以来,中国有没有自己的管理营销理论?
严重呼吁中国管理理论的贵族化!!!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19 12:22
大家说得如此热乎,我就再跟着凑凑热闹。

无名所言观点,多是些情绪,所以还说不上观点。不过还是来说说。对于管理理论,是有两个常识问题的,一是管理学是门实践性的学科,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这恐怕没什么好争论的了吧?二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是十几年的历史(严格说该从86年算起),十几年的历史,是没有产生理论的基础的,所以也不要期望短期内能产生什么理论。

我有种直感,就是如果会出现经得起考验的中国管理理论,不会是产生在专家学者身上,非常有可能产生在职业经理人(或称上了岸的职业经理人身上)。

mmmwwl的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到是似有深意,只是没具体说有些遗憾,所以还是展开说说好。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19 13:54
无名 ,跟你说话,真的感觉很累,你除了急噪的心情外,还能不能有点细化的分析?或是建设性的意见?

十几年能否形成理论?这要看是怎样的十几年?中国这十几年,是一个从完全的计划经济----有限度的开放经济----渐成体系的半市场经济,这么过来的。

在这期间,可以说呈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五花八门的各种方法和理论,比如什么马胜利法、鞍钢法等等,但很快就被淘汰了。你要知道,这些方法当初可是被国家和企业当做管理理论了,你在早期的大学管理课堂上,还能见到这样的案例教学的。二是国外的各种理论铺天盖地而来,大家来不及消化,就跟潮流的模仿,这是个正常的现象的。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下,如何里产生自己的理论?即便是现在,也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市场化,是很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大部分企业所需的经营资源,依旧掌握在政府手里。看看那些获得巨大利润的富翁的公司们,假如你要做些模型研究或调查,你问他你是怎么创造财富的,他如果说真心的话,他会跟你说,跟一个市长搞好关系,拿一块地,你就发了。

这不是在探讨中国的黑暗面,而是说,在如此混沌和浮躁的环境下,要想出现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管理理论,确实很难。这跟心情上的急迫,是两回事的。得了,要去办事了,你要真为自己好、为国家好,就认真做点分析性的探讨。
作者: 南天一剑    时间: 2003-6-19 19:22
中国的企业要么是家族式的私企,要么是无为而治的国企,除了人治还是人治,什么管理不管理的,只是用来装装门面而已。
作者: 白天    时间: 2003-6-19 21:09
其实现实的实践在不断的补充理论,而这些理论不可能对每个企业都是完美的
作者: huy0117    时间: 2003-6-20 10:28
现在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一中小型的企业,好象老总们总是没看到家庭管理模式的憋病,好象就是不放心外人,不知道要怎么样才可以改这种现状
作者: 古董    时间: 2003-6-20 13:20
兄弟,干吗要走啊?下点资料再聊聊天,不是挺好的?

任何一个论坛,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也无法达到我们认为中的理想完美状态。不但网络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所以,要多包容着点。家园算是很不错的了,你到其他论坛去,大多都不如这里的。
作者: polus    时间: 2003-6-20 15:15
现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警惕啊!~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6-21 09:29
以下是引用无名在2003-6-20 13:03:21的发言:
这是本人在本网站的最后一贴
放胆说句得罪所有人的话:
栖息谷这种靠传递很多企业机密资料发展人气的做法能走多远?(虽然我也很喜欢这种资料),大家一方面可能在拿本公司的或其它公司的不应公开的资料上传,另一方面又讨论企业内部的信任问题及国家社会的不良环境和制度等问题,不觉得有点那个吗?如果我是老板,你是员工,我肯定不会信任你们。
       道德仁义一般是我们要求别人的准则,从来不会用到自己身上,社会是什么?不就是我们一个个的个体及行为组成的吗?有的时候,下梁不正,也会导致上梁歪。
       不想再参与任何讨论了,人生就是悖论,就让我们偷偷地赚不明不白的钱,不张扬地享受不清不楚的生活吧!


无名兄,你的贴子特立独行,即使有一些我不太认同的观点,不过我还是喜欢看,你就这么远去,我可真舍不得你啊。

人生就是悖论,所以我们也不用太较真,心中存有美好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有希望和懂的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同时心中也能容纳接受现实中丑恶的现象,因为从来都没有完人,所以也不会有完美的人类社会。人活着不是为了屈服于现实,而是追求存在于现实中自己的理想。
作者: jimsherry    时间: 2003-6-21 11:39
我很不同意楼主这种观点。技巧最终需要升华到理论。很多打拼不错的企业人最终都会选择再次学习,理论防止偏差,理论也指导行动的方向正确。
作者: zhaoleslie    时间: 2003-6-26 10:01
有道理。其实大家不用过于计较拉。应该取百家之长。
我感觉,管理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实践     总结    经验     总结       理论      学习       交流     实践     总结   ……………………
不断进步,正如ISO所强调的PDCA循环一样。
作者: fishhead    时间: 2003-6-27 18:03
我觉得管理的实践与管理的理论并不矛盾。
如果是一个刚起步的企业,他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在这样的一个企业里,谈任何理论都是浪费时间,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使自己生存下去。
而当一个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在公司治理结构逐渐完善,管理制度逐渐规范,我觉得此时就很有必要用管理理论来知道实践。
我具体到论坛上,其实大家都是各取所需。你觉得三大经验五大秘诀对自己没用,但或许对其他人很有启发。人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不能以己度人!
作者: topopop    时间: 2003-6-30 20:23
有点道理。
作者: 秀荣    时间: 2003-7-23 18:11
同意,大概多数从业者刚MBA毕业吧,或者是从事咨询行业的吧。
作者: chengzi123    时间: 2003-7-24 13:38
盲人摸象,角度不同,观点不同,“争论”吧,“反思”吧,它会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有空大家看看《第五项修炼》(家园有下载),这样可以让我们的“争论”更有成效的!
作者: mian1573    时间: 2003-7-25 22:55
同意
作者: 黑狗兵中尉    时间: 2003-7-26 09:18
我是一个在学校学习管理的大学生,看了这些帖子,很引起我的思考。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原因,首先实在感谢网络给于我们这些没有实务操作的人以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
          关于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关系,个人认为管理理论来自实践,管理理论滞前于实践。但是理论是管理的精华提升,放之四海,不敢说都准,但是绝对有抛砖引玉作用。其实现在至少在我们的周围已经很少有人看泰勒的管理书籍了,现在看杜拉克的比较多。操作实务也好,纯学院派也好。如果能够好好的读美国里四边的管理学原理,读上一百遍,一千遍之后,我想每读一次就发现在管理学理论的背后,我们在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或许你认为我只是一个学生,就要取笑我的幼稚,我原谅你取笑我,但是请不要叫我放弃,因为只要我认为对的,我就强硬的像个石头!!

      对于中国目前的管理状态,我只能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潮流了,疯狂迷恋美国人的管理哲学。我始终认为中国人的管理哲学其实很源源流长的,只是我们现在的人太没有那份耐心了。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韩非子等书籍中触类旁通,容入现代国外国内管理的理论,尊奉拿来主义。日本人就做的很好,当年的鞍钢法被丰田公司拿去用了,结果人家的成本与质量都上去了。

      我相信理论也好,实务也好。两个方面都很好。如果光谈一个,那么我们的提升就会遇到瓶颈。其实管理人,在中国的环境,个人认为只有一句话:制度化,并且做到有条有理。

      即将一年,本人也将踏上管理或者是市场营销的不归之路,也希望在这里能够吸收一些思想,利于我的成长。这是我发的第一贴,鼓励我吧:)
作者: 刘破破    时间: 2008-4-15 16:11

精彩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