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如何使得自己心静? [打印本页]

作者: sj_    时间: 2006-4-3 21:19
标题: 如何使得自己心静?

静与致静

在我生活的这个大学圈中,这些没有“朝气”的年轻人群却制造着喧嚣,我们缺少自重,浮躁的我们在不断的自损。

大凡古之成大事者,皆好静。有诸葛先生笔下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有中兴之臣曾国藩对他后代教育中就特别提出静的重要。虽有前人们的许多醒言,但是自己由于好动的性格和年幼,所以体会不深。自从自己对将来有了规划,在前行中不断的为身边的琐事而苦恼,虽然自己坚持回首与反思,却还是只能看到自己的无助挣扎。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自己渐渐的爱上了静,这可能与自己现在一直以孤独自居有关吧。但在这个缺少净土的今天,我发现自己不能选择静。近来自己不断在这喧嚣中寻求致静之法,但是失望却与日俱增,经历匮乏。却有了许多的疑问:静是否只是一种环境;或者只需要一种心境;抑或者两者缺一不可。自己的经历是往往自己在很静的环境中,慢慢也有了心静。如果是只需要环境的话,我却在书中了解到毛泽东主席在读书的时候往往选择在吵闹的环境下来锻炼自己。从中可以窥出自身的修养不够才是最大的原因,所以不要对环境抱有太多的怨言。自己很想达到随意心静,但缺少对前人致静的深究,一直苦于缺少致静的门路。

在《大学》中读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但凭此一句话我还是心有于而力不足。

请前辈赐予致静之法。


作者: sj_    时间: 2006-4-3 21:23
自己虽有如此多的不足,但是我还是想用余秋雨先生在《沙原隐泉》中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作者: wjd365    时间: 2006-4-3 21:53

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自己对事物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方可做到.


作者: marchil    时间: 2006-4-4 08:53

能够做到内心的宁静,不容易啊

我最近感觉自己浮躁气氛多了一些


作者: jerry--tom    时间: 2006-4-4 12:19

境由心生!


作者: 姥姥    时间: 2006-4-4 12:21

无欲则静


作者: 走路人    时间: 2006-4-4 13:10

要有些经历才会有所感悟,才会变得沉稳!


作者: 原始记录    时间: 2006-4-4 14:30

静不是去寻找而是去体会。形随心至。


作者: luping2    时间: 2006-4-4 15:02

同意上一层的说法。

看清了,才能悟。体会了,才能了。不清不明,是无知的静。不欲不妄,是禅悟的静。先净后静。


作者: jsabby    时间: 2006-4-4 15:05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 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作者: syzxj    时间: 2006-4-4 15:33

静,心静。如果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做到心静,那也是最好的最高的表现。遇事则静,必成其果。


作者: ade501    时间: 2006-4-5 13:26

凡做大事者需有静气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6-4-5 14:49

无欲自静的说法我是同意的,但是人不可能没有欲求,否则就不是人了,所以需要做的便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饥来即食,困来即眠,道法自然,率性之谓道,对事物或外界不要太苛求,多从自身做起,seven habits中有说"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而不是一味的专注于关注圈".

一个人往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宁静.


作者: qxhuck    时间: 2006-4-5 19:58

工作以来出奇的浮躁,自从入谷以来却平实了许多。

静不是刻意强求来的。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

我觉得有一定高度的思考才能致静,有了俯瞰全局的大境界才能做到静。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6-4-5 20:08

本来写了一些自己所了解的一些静心的东西,结果论坛一错误全飞了,哎!

只能简单写了:推荐南怀谨大师的著作,家园资源中心有下载,静心理论及其方法全在儒道佛的思想当中,而南怀谨大师对这三大思想的注解,是非常平实易懂的!


作者: sj_    时间: 2006-4-6 20:53

谢谢各位家人的佳言。

面对前辈们感悟教诲,我只需虔诚的聆听,再结合自身选择适合的而从之。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作者: sj_    时间: 2006-4-6 21:32

谢谢山野毛虫前辈的指导

“饥来即食,困来即眠,道法自然,率性之谓道,对事物或外界不要太苛求,多从自身做起,seven habits中有说"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而不是一味的专注于关注圈".”

惟有参与,才有认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被我一直奉为格言,但是在生活中自己还是做的很不好。面对环境我觉得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为很多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仅凭个人魅力根本不能改变现状。就例如我的一个朋友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好好的享受眼前的生活,所以他认为只要眼前的所为只需让自己开心。这就根本不能要求他为了明天而在今天少玩电脑。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我近期才读完,感觉很有实践的意义。活在今天的我们不缺少金科玉律,而是要我们能拿出多少的毅力来奉行。


作者: 排子车    时间: 2006-4-12 20:02

可以试着体会这首曲给你带来的感觉 —— 静

碎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2 20:05:10编辑过]

作者: fengzheng    时间: 2006-5-15 23:37
不只要做到宁静以致远,还要做到淡泊以明志
作者: 普敬    时间: 2006-5-17 20:48
    这位兄弟,要想找到心静,是不容易的.没有伟大的理想,没有战胜一切的勇气,是不容易静的.因为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勇士.如果我们能在另一个网站去讨论,则会更有意义一些www.qxdr.com
作者: lxthit    时间: 2009-1-12 16:59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86578-1.html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作者: 漫漫长夜    时间: 2009-1-13 10:14

太刻意追求的话就会造成紧张气氛,不容易达到静的境界,还是要放松自己,顺性而为。


作者: 唐沙    时间: 2009-3-31 11:22

同意8 9楼的说法

有些事不必刻意去寻找...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