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共同评选的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大师 ”于10月27日正式揭晓,成思危、郎咸平、张维迎等10位管理学教授入选。值得关注的是, 10位管理大师有8位毕业于欧美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和管理学训练。 管理是生产力,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对处于市场主体地位的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共同评选的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大师 ”于10月27日正式揭晓,成思危、郎咸平、张维迎等10位管理学教授入选。值得关注的是, 10位管理大师有8位毕业于欧美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和管理学训练。据息,中国商学院MBA排行榜也将于11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经理人年会上揭晓。 企业创新需要理论是实践两个支点,从管理理论上来说, 中国管理学处于模仿和探索阶段, 亟待一批管理大师来指导企业改革和管理。2005年“中国10位管理大师 ”阵容分别来自管理工程、公司财务、市场营销等10个学科, 全部名单是:成思危教授(管理工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陈国青教授(信息管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项兵教授(公司财务/长江商学院)、郎咸平教授(公司治理/香港中文大学) 、卢泰宏教授(市场营销/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梁能教授(国际管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王方华教授(公司战略/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徐二明(组织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赵曙明教授(人力资源/南京大学商学院)、张维迎教授(企业管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经济学更多解释世界是“为什么,是什么”,管理学则注重“该怎么去做,怎么做最有效。目前而言,中国管理大师在国际管理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管理大师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世界经理人周刊》总编辑丁海森说,“然而, 中国管理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其中还不乏一些管理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在美国, 管理学家要比经济学家更承担风险, 因为他们直接指导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管理学者要比经济学者更有挑战性,直觉、经验、勇气、敏锐、洞察都不可少。所以, 管理学家的收入比经济学家的高出许多,很多管理学家自己开了咨询公司。”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经理人周刊》是世界领先的管理类中文期刊, 今年8月起, 对中国1000多位企业领袖、财经记者和管理专家进行了专门调查,评选出“10位大师中的大师 ”。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20%)、企业影响力(2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宏观经济、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企业影响力主要是从实用性和可靠性角度考察候选人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的积极推动。
又是世界经理人搞的?这种东西他们真是上瘾了。
人大组织行为学竟然是徐二明当老大?我觉得包政更强,但他不好此道。
中国哪有什么管理大师,多数是经济系和金融系甚至数学系转过来的,讲的都是西方的理论,怎么称管理大师?如果有也只有两位:一位是孔子,文化大师;另一位是孙子,战略大师。
如果是选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教育或从业者,应该叫做“管理传播大师”还说得过去,因为说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但是传播大师应该怎么选,不应该只是知名度或者发表文章,传播的途径有很多,包括举办公开课。另外,最有影响又可以有层次的不同,比如传播的人数多少,高一层的是传播到了大家接受多少,再高一层大家接受了又有多少人照着做了,再高一层照着做了又有多少取得了好成绩,不要传播的都是错误的(怎么感觉自己说的有点儿像培训评估啊,不好意思)。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刘光启,他的《A管理模式》(且不说东西怎么样)确确实实对中国的一大批企业管理者产生了影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好在网络上言论自由,你敢做就不怕别人评说,我也欢迎大家对我的看法提出批评。
扯旦
西安交大号称管理最牛,居然没有,牛皮吹大了点吧?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