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迟到,主要是阿懒有点黔驴技穷了,我看的书里面值得精读并有广大读者面的书还真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呵呵。
每月一书活动期待您的参与,期待您来荐书,期待您来做主持。
本讲座比较适合国学功底比较深、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士;不推荐管理初学者学习。
建议对此不感兴趣的家人看另外一个讲座(每月一书之2005年6月推荐讲座——余世维《赢在执行》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23&ID=62229&page=1)
另外,请大家不要跟贴只是使用谢谢之类的字眼,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对内容的见解。让我们真正地在家园好好读书,互相探讨,广交朋友,而不只是下载。
音频下载地址: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0&ID=61617&page=4
相关书籍下载地址: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0&ID=25373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0&ID=55005
作者简介:
主讲人 曾仕强教授
中国台湾省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北京华夏智业管理学院校长,
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
被企业界尊称为:
中国式管理大师
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
《超世纪大易管理》VCD
《中国式管理》
《商神胡雪岩人生秘录》
《财神学》
《解读中国人》
《人力自动化》
《老板魅力学》
《如何在三十六岁以前成功》
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美国人二十世纪初,发展出一套向全世界挑战的美国式管理。日本人从二次大战惨败的废墟中,走出令人震惊的日本式管理,创造了经济奇迹。中国人以易经为中心思想,八十年代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式管理,正被全世界广泛讨论及研究中。
内容提要:
如何运用中国式管理做好企业总裁 :
一、中国式管理的含义
1、中的意思,是合理。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特质。
2、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
3、应该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
二、首先要有共同认识
1、管理必须和自己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有效。
2、对中国人、中国社会,要有深一层的体认和理解。
3、合乎中国人性格的管理,必须有更为优良的成果。
三、把自己的定位做好
1、基层员工,以“务实”为主,遵守规定照章行事。
2、中高干部,以“应变”为主,合理应变以求制宜。
3、企业总裁,以“前瞻”为主,随时抓住市场变化。
四、培养敏锐的第六感
1、总裁的主要职责,在领航、掌舵,方向感要准确。
2、五官的感觉会骗人,一切依据有形来判断会上当。
3、第六感最可靠,但是很不容易运用,要多多磨练。
五、先孕育出合用制度
1、逐渐形成,需要多少建立多少,不必刻意求齐全。
2、由下而上,各单位自己去讨论,反正很快会调整。
3、保留弹性,以适应内外的变数,在法中衡情论理。
六、在团队中完成自我
1、有本事,才能够充分表现能力,使大家乐于接纳。
2、有理想,必须充分了解现况,才能够有效地实现。
3、能调整,在动态的环境中,适时应变求生生不息。
七、把能干团队带出来
1、第一圈最要紧,多费心神培养彼此的共识和默契。
2、由第一圈去带第二圈,依此类推,务求彼此呼应。
3、大圈圈中有小圈圈,不要公而无私,就有利无害。
八、维持合理的不公平
1、对待员工,公正合理,基本上很不容易做到公平。
2、因为机会有限,资源不足,不可能公平,做不到。
3、最好以合理的不公平来取代不合理的公平、合理。
九、让干部去从事管理
1、作业是基层员工的职责,干部最好订规范少干扰。
2、管理是干部的工作,总裁最好多支持少直接参与。
3、总裁的主要职责在经营,知人善任才是首要任务。
十、把人安顿好最要紧
1、识人、知人、留人、用人一连串都和人心有关系。
2、关心、用心、交心、绑心是领导员工的主要过程。
3、把人安顿好,是总裁的首要任务,人不安事不行。
十一、凡事务求慎始善终
1、慎始,指谋定而后动,必须和干部互动、好商量。
2、让干部先开口,才听得见不一样的声音、好意见。
3、慎始不一定善终,必须重视过程中阶段性的调整。
十二、无为才能够无不为
1、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让员工能全力发挥。
2、无不为才有效果,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
3、总裁无为,干部无不为,依此类推,才能总动员。
各位评价一下,曾仕强,余世维的都有什么特点?要是硬比的话,那个更好?或者说那个对现在岗位上的管理者,对处于学生阶段的管理者有什么启示?更有意义?
各位评价一下,曾仕强,余世维的都有什么特点?要是硬比的话,那个更好?或者说那个对现在岗位上的管理者,对处于学生阶段的管理者有什么启示?更有意义?
1.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曾仕强同志提出了系统的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做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为中国人一直所使用的、过去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很不规范的、很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论基础。
他,就是曾仕强,开创了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就是在“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之外,提出了“中国式管理”。他的贡献是管理战略层面的。
余世维同志是实战派,提出来的都是战术层面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的、非常实用的、见效明显的管理方法、想法和工具。
2.可以这样说,曾仕强同学集中解决了我们要往哪条路走、那条路怎么走的问题。他是搞战略的。
余世维同学集中解决了我们应该怎么更好、更有效、更省力地使用双脚和双腿走路的问题。他是搞战术的。
他们的讲课内容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地方,呵呵。
他们的讲课风格就各有特色了。
3.最后说一下,我们不是来看他们表演的,我们主要是想看剧本。当然,表演有助于理解剧本,但不要舍本逐末了。
我欣赏曾仕强多一点,虽然余世维的东东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见效,但做起来你身边的人好像都不会太高兴……
曾仕强的东东诚如阿懒所言,至少需要一下国学的底子,因为他的理论是站在中国哲学的角度上说的
至少得补一补《大学》、《中庸》、《老子》(这三本都比较短,其实应该先看《易经》的,不过不太好懂,为了短时间突破,还是选了这三本,呵呵……)
这是我做的一些关于他理论的Mind Map,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http://www.mathphysics.org/bbs/dispbbs.asp?boardid=43&id=4636&star=1#23805
听曾仕强的讲座有时比较麻烦的是他比较喜欢说闽南话,听不明白,普通话说得也不太准
有字幕的话还好,要不就只好乱猜……
哈哈哈
我觉得最痛苦的就莫过于连自己民族的东西也看不懂,还在一边说三道四!
最好每天能多读读这四个字:"列祖列宗"
听过它的演讲录像,个人感觉就像他的题目一样他属于中国式,所以和余那一套不太一样!
我更欣赏曾的,余的听起来容易作起来难啊!
我仅阅读了内容提要 只能凭第六感感觉一下,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还是老套的中庸之道嘛 我只是想请教:有那个企业是运用的该管理法则并且是卓越企业的,恕我孤陋寡闻。
曾仕强比较高。
好,大家分享
曾为母,余为父
母温柔体贴,父庄严威慑
我认为现在的管理并不应该说是哪个好还是哪个不好
只要是适合的就是好的
我经验不足,也没有读过“易经”那几本,所以对曾仕强的书看得不够深入。但是不管怎样,他提醒了我,不能忘了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前年的文化。
我想很多同学,在刚毕业时,大都跟我一样高举着美国式管理的大旗,而忽略了身边的现实环境,显得很稚嫩。也许上头那位经验老道的上司心里正在想:小子,我喝的酒比你喝的水还多,你以为就你见过美国式管理?
曾提醒了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融合西方的严谨,也要保持东方的圆满。我开始学会不那么奋青,凡事看深一点,走稳一点。面对几千年形成的文化“痼疾”这场洪水,与其堵不如导。
将管理放到历史范畴谈,中国式管理未必一定就逊于美国式管理,只是走到了这一百年美式略占上风而已。处理中国的人际管理,管理中国人还是要借鉴渊源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骈弃中国文化,说到底,还是我们太浅。
P/S:我很讨厌一些老外在中国的一些访谈节目中频频搬教科书,从始至终只会说那几句,一点建设性都没有。美国式管理在管理西方人上或许很有效,美国式管理在与中国式管理的对抗中目前可能也占较大优势,但美国式管理肯定不是地球式管理。博弈论讲究一个最优解,这个解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平衡的,对付精明中国人要考虑更多的非1+1=2的因素,才能达成目的,所以需要中国式管理。
读了余先生的教训,那一定要跟读一下曾先生的高论,这很重要! 中国的现代管理学本就落后于外人,这是事实,直到目前为止仍见不到真正本土的,有效的,并能被广泛宣传学习的东西出来。余先生有一个观点非常有意义:在物质方面,我们可以用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赶上西人20年的发展成果,但在观念意识上,我们必然要经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是不可压缩的。也就是说,在意识角度,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才刚刚起步,对于初接触到的西方文化理念还处在一个非常新鲜的阶段。但这些东西我们真的可以直接拿来?拿来后对中国的长久持续发展到底会有个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其实都还是个未知数,所以现在管理界才有了海归派和本土派之争,你是我非的谁也不能真正折服对手。 在这个时候,余先生用他博学的语言和丰富的阅历,深刻地警醒我们到底应该向西方人学些什么,而曾先生又以他深厚的国学知识和无数阅人的心得,及时地提醒我们:不论我们使用什么方法管理企业,千万记住一点,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中国人,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中国的现状;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中,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掌握,而又必须继承下去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本份! 所以,本人的观点是:中国的管理必需以余先生为用,以曾先生为本。中国的现状还不到比较孰好孰坏的时候,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融合,这必将是中国管理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失,余先生和曾先生的名字可能不再有人会想起,但在这个时刻,同时出现这样的两个人,这样的两种观点,实实在在的是太及时了,这不能不说是佛祖的关怀。
1.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曾仕强同志提出了系统的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做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为中国人一直所使用的、过去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很不规范的、很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论基础。
他,就是曾仕强,开创了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就是在“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之外,提出了“中国式管理”。他的贡献是管理战略层面的。
余世维同志是实战派,提出来的都是战术层面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的、非常实用的、见效明显的管理方法、想法和工具。
2.可以这样说,曾仕强同学集中解决了我们要往哪条路走、那条路怎么走的问题。他是搞战略的。
余世维同学集中解决了我们应该怎么更好、更有效、更省力地使用双脚和双腿走路的问题。他是搞战术的。
他们的讲课内容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地方,呵呵。
他们的讲课风格就各有特色了。
3.最后说一下,我们不是来看他们表演的,我们主要是想看剧本。当然,表演有助于理解剧本,但不要舍本逐末了。
支持楼上的,对你的这个分析有同感,但个人不主张拿来主意,赞同消化吸收,取己所用
同时为中国人一直所使用的、过去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很不规范的、很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论基础。
他,就是曾仕强,开创了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就是在“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之外,提出了“中国式管理”。他的贡献是管理战略层面的。
小弟是做管理咨询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与客户老总打交道,也经常请教客户的秘书、助理和下属。发现,越是大集团企业的老总,其做事的风格,甚至说话的方式,与曾仕强的描述大同小异,可见曾教授对中国人管理哲学、方法的总结是非常有高度的。
但是曾教授讲课的受众,一般也是处于较高的管理职位的人,至于管理经验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人来说,也只能是听听而已,老总们都是吃过无数的亏,才千锤百炼出来的,如果听几堂课、看几本书就能理解,那还叫什么学问,更不要提管理实践了。就像老子的学问,懂得人本就少之又少,易经对我来说更无异于天书了。
我反复听了几遍曾教授的讲座(惭愧,是盗版的;中国现状,估计曾教授也不会太介意,呵呵!),与几位老总身边的人印证了一下,越研究越觉得深不可测。我也是学习西方管理出身的,近几年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常常不能真正了解老总们需求和用意,也经常对老总们的决策感到莫名其妙。每次离开企业的时候,都带着一大堆的疑问。我对以前的几个客户作了几年的跟踪后才发现,原来老板们真是“深谋远虑”,所有的事情考虑的都非常深远,一个决策往往在多年后才能领会。我也听到很多管理人员不无佩服的说道,“现在才明白老板的用意”。这可能也是研究中国式管理的意义吧!
至于曾教授对管理的理解及其研究方法,有太多可以说的。总体上,相较于西方的管理方法,中国式管理确实更有深度。但要注意,曾教授也不是否认西方式管理,只不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方的管理方法更适用于基层员工,而到了中高层,“修齐治平”就已经混为一谈了,不懂中国式管理,我想基本上前途也不是很光明了。
临时有感,请多指教!
听过余的课程,有几个回去能用,而且他现在什么课程都讲。
听起来好,用起来;
真正企业管理经验多的人基本是没有什么用的。
另外完全美国的东西在中国是实行不下去。看看ISO9001在中国的状况。
中国不需要王明和教条主义。
研读了很多的国外经典的管理书籍,感觉都有点水土不服的。希望能从余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论。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