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石油、天然气产业投资竞争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5-20 14:27
标题: [原创]石油、天然气产业投资竞争及其他

石油天然气产业,毫无疑问,属于我国的高度垄断行业。随着中国逐渐达到世贸组织要求,石油天然气行业即将全面放开,允许民营资本参与投资。本人从事过其中的一点片段,抛砖引玉,请大家一起探讨。

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的投资竞争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风险极高的行业。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往往勘探出有油气资源,但却没有工业化开采价值。20世界90年代以前,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几乎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部垄断。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一分为二,分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这样,全国的石油天然气从勘探开发、炼化、成品油销售、石油化工等,基本上被三大集团分割完毕,仅有极少部分为地方油气公司所有(陕西延长公司)。

随着江汉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玉门油田(已经基本枯竭)等老石油基地的日益枯竭,迫于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陆地上两大集团加紧对于资源的分割争夺。新疆成为最主要战场。2002年,中石化抢先在新疆和田划出300平方公里的风险区块,紧接着中石油在新疆阿克苏也划出自己的风险区块,并且发现了储量极为丰富的天然气及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估计达6000亿立方米。

中石化不甘落后,也在阿克苏地区划出风险区块,并且也探明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为了勘探开发方面的落后,中石化转而大力发展成品油销售,因为资源争夺的竞争变成了全面的市场竞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0 14:31:34编辑过]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5-20 14:48

二、天然气成为主要竞争项目

由于石油资源短缺的危险日益临近,国家能源政策开始对石油开发持保守态度,转而大力支持天然气开发。对于石油炼化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的开发,则出现下降趋势。

根据1992年国家推进清洁能源的产业政策,汽车车用动力燃料出现了几个发展方向:一是以天然气(主要是压缩天然气,即CNG);一是液化石油气,即LPG;三是车用乙醇;四是电动)。而从十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CNG的优势极其明显:热值较LPG高,污染大大降低,能耗也大为降低。经济性能优越。在综合推广方面,北京、乌鲁木齐的公交系统全面推广CNG,上海则以LPG为主,出租汽车三分之一用上了LPG。

2001年,车辆为适应天然气动力需要的技术改造获得成功;同年,康明斯成功开发了天然气发动机。而加气站的核心设备——压缩机则在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生产。天然气产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获得突破。

为了进一步争夺市场,销售终端——加气站的建设成为两大公司的较量重点。2001年,中石油与英荷壳牌公司建立合作;美孚也积极与中石化建立联系,期望在中国市场放开之际进入中国市场。中石油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于2001年初步统一了北方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而中石化则占领了江浙、广东等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双方暂时以长江为界,达成了暂时的和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0 14:50:03编辑过]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5-20 15:45

三、能源竞争的全面化、白热化

双方除了重点能源项目天然气竞争激烈以外,在炼化方面也开始较力。1999年,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规定,对于小炼化企业和社会加油站进行清理、取缔。两大集团利用这次良机,大力扩充产能,提高产量;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并扩大市场,两大集团开始互相渗透对方传统的势力范围。

2004年4月,中石化利用新疆民营企业——新疆基钰石油有限公司经营危机的有利时机,“吞并”了基钰石油有限公司所属的20余座加油、加气站,一下子使中石化在新疆的销售终端规模扩大了两倍。中石油当然不愿意后院起火。几个月以后,中石油与基钰石油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强行驱逐中石化。在政府干预下,中石化得以保持住在新疆的据点。

2003年,中石油垂涎中石化在广东等富庶地区的市场,开始积极渗透。通过和壳牌的合作,中石油在广东省的终端数量达到了20 多个。两大集团在成品油销售领域的争夺,在2004年进入高峰状态。

四、竞争多元化

中海油也从海上向陆地迈进。2004年,中海油和壳牌合作的南海石化项目。总投资达800亿元,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中石化则扩大茂名石化的产能,技术改造的投资也达到几十亿元。中石油由于在南方的炼化企业较少,在产能方面在南方地区居于劣势。2004年,广东省成品油市场的份额占了全国市场的近40%,这一点是使中石油恼火的地方,因此,中石油使出浑身解数,一定要在广东省建立据点。而中海油石化项目的投产,使得中海油也将改变能源提供者的角色,准备进入成品油销售领域。看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即将在中国上演。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5-20 15:55

五、民营企业在能源领域竞争中的地位

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市场,随着美孚-埃克森、壳牌等公司进入中国,提前变得躁动不安起来。几大国有石油巨头的争夺,使得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资难度因为高度集中、实力、资本等的原因,民营企业更加难于生存。成品油销售领域,在1999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后,民营的加油站基本被两大集团蚕食殆尽;继续投资加油站的企业,因为门槛、产业政策等的原因,难度陡增。在石化领域,自1999年规范炼化行业和成品油批发行业以后,成品油产能为年5万吨的企业被迫停产、取缔。一些民营企业因此破产、清算。可以说,民营企业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地位,由原来的从属性的,变成点缀性的,始终是弱势的。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5-6-4 08:51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终端争夺战有耳闻,不过只是一管窥豹,谢谢 rgang 文章

能否继续提供一些国内民营油料公司的资料,战略定位、市场渠道、机构设置、日常管理 等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4 9:18:09编辑过]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6-6 13:42

待这两天稍事整理,自当发帖详细阐述.

[em01]
作者: jonyjbsun    时间: 2005-6-6 15:45
我比较关注城市燃气部分国内市场的竞争情况,是否有这方面的相应资料?可否共享?大家一起研究下先。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6-6 16:17

关注本版我发的新帖,会有部分阐述。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5-6-6 21:18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89&ID=62014&page=1

我已看到,谢谢rgang兄,本人对石油上下游的信息化比较感兴趣,在网上搜了一下,感觉并没有太好的资料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