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得当的话,一定会!
看好的。两点非常关键:
1、终端设备的支持(必须是高端手机才行)。 2、内容非常关键。
有三个域名,请各位家人帮我看看那个域名适合做3G时代的手机增值服务。
www.3gfunny.com(取名3G的乐趣) www.enjoy3g.com(喜欢3G) www.shoujile.com(手机乐)
个人愚见:第一个比较好!
你最好下手快点,否则我就抢注了,哈哈
[em02][em02][em02][em02][em02]大家如何看待手机游戏业务的发展前景?
对这个东西还不是很了解,我也只是经常用手机上网下载一些游戏,玩起来不是很随手,所以也不是很在意,更没有在意过生产商!
不过下载还是挺方便的
个人认为手机看电视、手机游戏近期不会成为增值业务的热点。
1、费用高用户无法接受
我用过手机看电视,随便看看通信费要几千。还没有收信息费,试想国内有那些大款可以用得起;
2、速度慢用户等不及
无线上网速度也是一大瓶颈,虽然3G上网速度会大大提升,但3G牌照还没有定论。而且3G上了上网速度也不会比固定上网快,现在固网看电视业务还不尴不尬。
3、手机屏幕太小用户看不清
手机终端是第3大瓶颈,虽然拿个手机看电视比较时髦,但看多了我想眼睛也受不了。
手机游戏的境遇和手机电视差不多,可能会比手机电视稍好一些。
个人愚见目前娱乐类的移动增值业务虽然目前是市场的主流,但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sp种种不正当手段被查处。娱乐类增值业务暴利时代快完结了。毕竟我国的消费水平还不高。
本人认为要先定位为电视手机。
原因:1、电视手机和手机电视是不一样的,因为前一个归根到底是一个手机,定位为手机,以手机功能为主,是有接收电视功能的手机;而手机电视是有手机功能的电视,以电视为主;
2、推出的电视手机用户会与以前的手机功能相比,觉得手机还有电视功能,在不忙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只要交费不是奇贵;但如果定位是手机电视,用户就会与电视比较,明显,手机终端与电视相比根本无法比较,有太多缺点,用户就会有很大意见。
所以,一个新产品上市如何定位非常关健,名称也很关健。
真不懂,还是... ...?
手机看电视,在目前的联通CDMA 1X网络上可以实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很多实用价值,与付出的价格不符,而且还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这笔费用是巨大得让人难以估计。移动2.5G的GPRS就是先例。
2G时代培育用户,不但时间充足,使用方式简单(与固定电话并无二样),加上现实的巨大需要和时尚的原因,用户自动会去学习使用,成本自然低。3G时代的服务,一是没有较长的时间去让用户试用,而且使用方式比较复杂, 现在的用户对已经初步解决移动通信问题的2G技术已经比较满意,对3G服务的需求与2G时代不可比拟。
所以3G服务的推出,一定要与IT、互联网融合发展,才会有出路。懂电脑和互联网的用户,是对新的通信技术接受力更强,是首先需要发展的用户群
几天没有来,看到很多精彩的讨论。
选择这个时机进入,当然要付出很大代理,正如楼上朋友说的,你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任何新鲜事务接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看你烧钱能烧多久!你挺住了,市场也培养好了,那你成功了一半。
终端设备和内容都不会是问题,针对的也是特定的高端市场。
楼上说的几个不是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担心的。内容问题其实就是版权问题,再说的大点是广电与信息产业部的利益之争,所以现在网络电视闹得沸沸扬扬。而目标客户群我想只定位为特定的高端市场,那烧钱就有点不太划算了。
数字电视都还处于争吵之中,何况手机电视。因为手机电视还是你播我看的话,愿意掏钱的人数可以想象,更别说还受屏幕大小、传输速度、片源版权等因素的制约。
上海文广传媒将启动手机电视业务 |
新华网 (2005-01-05) |
2005年1月1日起,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和上海移动将招募500名有条件的上海移动用户先行免费试用手机电视业务。此举意在为今后3G时代手机电视业务的正式推广提供重要的商业模式参考依据。 据了解,此次SMG旗下的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将向手机电视提供4套直播电视节目和10个类别的点播节目服务,涵盖新闻、体育、财经、娱乐等方面,节目每天更新数量达60多条。而支持手机电视的机型有8种,价位从2000~7000多元不等。 在试播阶段,所有的节目服务都是免费的,而移动也将免除所有的流量费。业务正式推出后也会有一段节目免费期,但开始征收流量费。上海移动方面表示,按照目前移动的GPRS商务套餐,200元包月含500兆流量,手机电视资费为6元/小时。但移动同时称,以后的资费肯定会越来越低。 上海文广集团总裁助理张大钟表示,手机已经成为个人多媒体娱乐终端,上海目前有超过870万的移动用户,全国则有超过3亿的手机用户,而3G网络将成为该业务的强大推动力,手机电视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业务。 在业内,手机被称作继电视机、PC之后的“第三电视”。当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已经实现数字化以后,越来越大的手机用户群将成为电视内容产业开拓市场的新目标。据权威机构的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会有1.2亿用户收看手机实况电视节目,而亚洲将成为手机电视服务最普遍的地区。 2004年2月,广东联通与广东卫视合作把中国国际拳击公开赛实况搬到手机上,也开始了手机电视的市场争夺。4月,中国联通又推出了“视讯新干线”。5月,广州移动启动了WAP门户的“银色干线”。 今年8月份的奥运会更是成了移动、联通竞争的焦点。业内人士分析,移动梦网的用户量已近5000万,而联通无限的用户量也有500万之多,按照两家运营商发布的奥运业务资费价格估算,移动的“烽火雅典”业务和联通的“奥运直通车”业务,其市场价值至少在5亿元左右。 而在2004首届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上,UT斯达康董事长兼CEO吴鹰透露,明年在小灵通上将可以看电视,而且是固定的信道传输数据,效果相当不错。
关键是价格,手机的价格和业务的价格
我个人看好这个板块!
在业务层面:片源问题可以解决,3G缺乏应用时代的一个应用之一,而且基本接近免费
在终端层面:厂家可以利用该业务升级手机,获取收益;
移动新宠儿——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业务介绍
基于对国外先进运营商的手机电视业务的总结,笔者对基于手机电视业务衍生出的应用做出以下的分类:
一、同步电视——最基础的手机电视业务,正如它的名字,与电视台节目同步,对用户而言,不同的仅仅是收看电视的终端。这是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一个概念。
二、每日要闻——可将当日新闻内容放置于运营商视频服务器中或直接进行直播,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点播观看。
三、电影、连续剧点播——可将热门电影、电视连续剧放置于运营商视频服务器中,通过WAP进行菜单选择,面向需要打发时间或追求时尚的个人用户。
四、体育赛事——可以提供精彩体育赛事的直播、点播,面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看精彩体育赛事的个人用户。
五、视频短信——可将视频笑话、电影片段、DV自拍节目发给亲朋好友,比传统彩信更具竞争优势。由于视频短信仅发送一个网络链接地址,不会对网络造成太大负载,发送速度很快。
六、视频会议——面向高端商业用户,由运营商搭建移动视频会议平台,用户通过此平台进行使用视频会议功能。相比传统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具备了只要有移动信号覆盖的地方,就能够进行远程会议的优势。真正做到了Anytime、Anywhere!
七、道路监控——使用无线网络连接设置在主要道路的摄像头,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观看关注路口监测点交通状况,对其有一个实时直观的了解,从而选择最佳行车路线。
八、家庭监控——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设置在家中的摄像头,远程观察家中情况。面向家庭用户。
前进中的障碍
手机电视作为一个新生的业务,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一些阻力,其中既有技术的、也有市场的。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类:
一、网络传输
在中国移动和联通分别试验的手机电视业务中,移动采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技术,目前该技术平均速率为40kb/s左右,而联通通过CDMA1X开展手机电视传输试验,平均速度为100kb/s左右。从目前的播放效果来看,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播放的图像帧速度分别为1—2帧/秒和12—15帧/秒两种,相对于电视画面的25帧/秒,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帧速度太慢,图像象素数太少,达到电视实时传输的平滑效果都是一个不易解决的困难。这些问题在体育直播、电影点播中尤为突出。
二、使用费用
中国联通的手机电视业务,每秒产生流量6KB,按0.01元/KB计,每分钟流量费高达3.6元,看一个小时的话就是196元。因此目前国内的运营商通常以“套餐”的方式收费,但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用户还是难以承受。去年8月杭州推出手机电视的业务,以年费3600元的“打包价”进行推广,3个月下来只有几十人使用这一业务。这样的用户数量,显然无法支持手机电视业务。
事实上,手机电视的推广在全世界都遭遇资费过高的困扰,沃达丰在其
三、终端价格
目前市场上支持手机电视业务的终端种类不多,一般具备这项功能的终端被称为智能手机,其使用者多为高端商务用户。所以,这些终端的价格也始终居高不下,一般在3000元以上。昂贵的终端,限定了能够享受手机电视业务的消费群体,阻碍了手机电视的普及,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四、电池性能
现在支持手机电视的终端的待机时间一般都在三天左右,但是如果使用手机电视功能,仅能维持两个小时左右,从硬件来说,电源问题是手机制造商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减少芯片的能耗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2004年12月,iCORE高性能数字通信实验室的研究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计算机芯片,比目前市场中最领先的芯片节能近100倍。类似的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成熟,势必能够为手机电视业务锦上添花。
五、内容
从目前的试验性商用来看,运营商提供的内容不外乎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几个节目,其特征归结为以电视节目为核心,并没有真正从移动通信的特点、终端等角度出发。从IPTV的前期推广来看,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之适应的内容的匮乏。关于手机电视用户的需求分析,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这里有一个参考:国外的市场调查显示,手机电视的用户最欢迎每段3-5分钟的节目,去年欧锦赛期间,欧足联将射门集锦和现场实况转播同时卖给了沃达丰,前者大受欢迎,后者则问津寥寥。
六、监管政策
在国外,流媒体已经被称为第五媒体,既然是媒体,自然应该有监管的部门。但国内对于这一媒体的监管一直没有细则出台。未来SP的内容究竟是由信产部还是由广电部亦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笔者担忧将会重现昔日短信的无序市场。随之带来的一个风险是,如果最终通过手机接收电视节目最终得不到批准,那么现在的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将享受不到该项业务。
七、传输标准
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移动电视,有两种传输标准。一是移动网络,二是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网络。两者比较而言,后者的优势在于频谱资源丰富,另外,广播节目的播放权在广电的掌控之下,后者占有管理权限优势,适合共性的服务。但前者通信和互动功能强大,更适合个性化应用。并且,两个标准在国内均已有应用,典型的代表是多普达535和NEC N940。两种标准分别代表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代表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和以文广集团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这两大利益体系,隐藏在这两大利益体系之后的无疑还有两种技术标准的所有者们。在利益的冲突下,最后会采取哪一个标准,现在还很难下定论。这一点无疑为终端生产厂商出了一道难题,“拉帮结伙”形成标准的阵营或是坐山观虎斗,终端生产商面临着困难的抉择。
阶段策略
这里我们将基于行业生命周期模型来分析在不同阶段手机电视业务需要采取的策略。
一、导入期
特点:用户对手机电视缺乏认识,用户少,需求未被挖掘,促销费用高。
策略:市场培育——在导入期,运营商应该进行高投入的广告宣传,让手机电视的概念深入人心,刺激用户的需求,并可以考虑对手机电视业务进行品牌定位。例如,中国移动全球通品牌在用户的眼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手机电视是否应该是时尚、个性的象征呢?
为战略发展考虑,在导入期,手机电视应该只具备基本的功能,并向需要这项基本功能的用户进行销售。
运营商应当对高端用户进行商用实验。收集高端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对现有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及完善。
二、增长期
特点:手机电视的概念已为大众所认识,早期的业务接受者将持续为此业务付费,后来的用户将开始跟随着手机电视的潮流。由于促销费用由更大的销售量分摊以及单位成本的降低,利润得到增长。
策略:市场渗透——运营商通过强化企业形象和品牌战略,采取广泛的促销手段,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引导潜在用户加深对移动通信行业和手机电视业务的功能、资费等方面的了解,从而扩大整个市场的需求。在增长期,运营商应积极进行用户市场调研,挖掘潜在用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创新业务品牌,在手机电视的基础上开展几个子品牌,面向不同的用户,以扩大市场份额。
三、成熟期
特点:手机电视商业模式成熟,利润下降,用户增长缓慢。
策略:细分市场——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不断开发基于手机电视的新业务。细分市场的依据可以是:人口特征、使用行为、利润潜力、价值观/生活方式、需求/动机/购买因素、态度、产品/服务使用场合、地理位置等。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积极促进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并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引导客户增加消费量。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增值业务收入已达到总收入的30%,而且这种比例还会持续加大,手机电视业务作为今后几年的一个主要增值业务,必须不断地开拓出新的赢利点。
四、衰退期
特点:大量替代业务出现。
策略:收缩及转投另一个杀手级应用。
外界评论
以下我们罗列了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与专家对于移动电视业务的展望与分析,希望能给公司决策者带来一些启发。
来自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家认为,移动电视业务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不久之后移动用户就可以像其在家中一样观看电视节目了,只不过显示屏幕小了很多。业内分析家认为,手机数字电视业务的成熟至少得需要3到5年的时间。
Ovum的高级分析师Dario Betti预计,2005年全球视频消息服务将会形成6.5亿美元的市场。同时,Dario Betti称2007-2008年移动视频服务将会经历一次飞跃。届时,全球四分之一的手机用户都将使用视频消息。
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估计,到2008年,全球将有超过1.5亿的移动用户使用移动视频,形成46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手机制造商开始广泛支持多种技术标准,以促进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不过主流消费者接受手机电视业务之前,这些技术还需要等待和完善。最后无疑一些技术将成为主流,而另一些被淘汰。诺基亚富媒体业务主管Kari Lehtinen表示,这一市场注定会洗牌。
上海移动总经理郑杰昨天表示,上海移动和 SMG联手打造移动流媒体,正是为了在全新的通信时代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媒体平台。我们共同看好这个未来产业。希望我们两家大型企业合作、共享彼此优势的做法可以成为行业中的典范,从而呼吁整个价值链乃至全社会对移动流媒体行业的关注,能有更多的内容提供商、设备制作商加入到我们中来。
以上是我胡乱写写的,见笑了
手机电视热起来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资费:资费高的话肯定是不可能热起来的,我们还没有富裕到可以用手机收看电视的程度。短信之所以能够没有悬念的火爆就是因为资费低。就现在能够看电视的索尼爱立信P910C来看,我看电视试用了不到一个月,也就是偶尔演示一下(凤凰卫视,节目费用还不收费),光是GPRS流量费用就花了我700块,幸好公司报销。
网络:手机电视需要好的网络来支持,如果网络传输的图像以及声音断断续续,肯定也不能成为卖点。就现在能够看电视的索尼爱立信P910C来看,传输速度还是有延迟。
手机的价格:收看手机电视的手机价格高,这是一般消费者不能接收的,没有谁为了看个手机电视就花好几大千元来购买一个这样的手机,那是骚包!目前消费的主流手机还是2500元以下的手机。
服务的内容:手机电视的内容提供商如果不能提供好的电视节目,也不能使得消费者有使用该增值业务的冲动。
屏幕尽可能的大:谁也不希望拿着一个放大镜看手机电视,本来是好好的NBA直播,你看着怎么就觉得是在打乒乓球,你觉得过瘾?
[em08]27楼的一句"幸好公司报销"可称经典,以下是小弟我的个人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请前辈指教:
目前能够使用手机看电视业务的主要人群就是以下几类:
一\通信行业内部人士,此部分人员话费公免,就连看电视所用的高端机,都是单位提供,闲得无聊,看看手机电视,方便.
二\话费可报销人士,此类人群的构成很广,(27楼的仁兄肯定就在其中),既然话费不成问题,找到一部高端手机,就也不是问题了.
三\大客户,即总经理\老板一类任务,收入颇丰,手机肯定先进,偶尔利用手机看看电视,消遣\气派.当然更多时间还是在谈生意和工作.
我认为无论如何发展,手机看电视业务的发展重点都会在大客户人群,因为不管费用怎么下降,也不会费用低廉到月收入才2000多块的客户都能使用的份上.而对于费用没有问题的客户,手机自然不是问题,而是越时尚越好了.
信息时代,人们更关注的信息,恐怕少有人员会"沉迷"于利用手机看电视,而业务内容中的商业信息,会成为商业人士的焦点与业务的增值点.
我刚刚参加工作,以上乃是愚论,希望各位前辈多指教,
同步电视——最基础的手机电视业务,正如它的名字,与电视台节目同步,对用户而言,不同的仅仅是收看电视的终端。这是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一由于网络传输的原因,这样的模式可能会比较不理想,还是觉得定制看电视会比较。
我同意,但是他的业务增长的速度肯定很小的,主要还是看消费的人群。
其实不用讨论大家都知道有几大问题摆在面前啦
1、用户是否承担得起费用。
2、带宽问题
3、硬件问题。一个是屏幕小,另一个相当重要的是电池问题。以目前的电池来看,看得到一部电影吗??
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的话,那就前途光明了。同时,谁都知道,这需要时间。
个人认为,3G首先让用户享受到的应该是视频电话。至于手机电视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吧。
PS:3个域名都不怎么样,要特色没特色,要易记也没什么优势。建议继续挑选。如果你只是个人玩玩那是没所谓的,如果你想发展成增值业务商,建立门户,那还得三思啊。
解决带宽问题是首要,3G是过渡带宽,手机电视的正常用带宽应该是4G,目前正在构建的4G网某种程度正式为手机电视在铺路,至于市场定位问题,到时当手机电视像如今带着上百万像素的手机一样定会受到市场追捧的。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