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跨国IT企业里如何领导美国员工? [打印本页]

作者: 温浩    时间: 2012-8-8 15:54
标题: 跨国IT企业里如何领导美国员工?
#找同行网案例#随着全球化格局的日益显著,部分研发团队从美国转入了中国。但是当Harry开始管理其中一个美国团队时,却感受到了美国员工的不合作。虽然通过各种沟通措施缓解了冲突,但仍有些问题似乎无法解决。请看:《跨国IT企业里如何领导美国员工?》  http://t.cn/zO2o1R5



S公司是美国一家知名的跨国IT企业,以软件产品服务为主营业务,该公司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随着全球化格局的日益显著,S公司从1996年起,逐渐将其部分研发团队从美国转入了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地。
经过10多年的经营,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为了S公司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工程师数量已经占到了全部工程师的1/3。
尽管中国研发中心承担的工作量在不断的变大,但总体讲,在全球研发领域,美国研发中心依旧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大部分产品的发展方向。在工作分工方面,S公司的绝大部分产品的决定权依旧在美国人手中,中国印度等研发中心承接的更多是本地化,测试等辅助性的工作。
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人员的调整,还是有少数产品的决定权转入了中国。
Harry是S公司内部一名开发经理,软件架构师出身,作为S公司中国区最年轻的资深开发经理,由于工作勤奋努力,对于技术肯钻研,工作业绩出色,5年中被升职4次,成为了某核心产品P的主管。于此同时,P产品作为S公司一个传统产品,开发人员分布全球包括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在P产品的发展中,最初的时间一直是美国开发人员为主导,随着北京研发中心的崛起,加上美国团队中一些关键员工的离职,Harry逐渐成为了产品的负责人。
最重要的是,在一次人事调整中,美国的团队改为向Harry汇报。
美国的团队随着人员不断的流失,目前的成员只有6个人,且大部分在公司服役15年以上,属于公司的元老。由于公司一直以来崇尚以人为本,在员工愿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家办公,这6名员工中有3人在家办公,且其中2人在美国中部和南部的城市工作,平常的时间大多难以凑在一起工作,员工的交流大多数通过Email完成。因此,对于公司而言,认为管理这些员工并不需要很高的难度。以前的几年,Harry已经和美国团队一起工作过不少时间,对这些成员也都比较熟悉,但仅限于工作上的往来,并没有深交。
但是,当Harry接手了这个团队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了…
尽管不在同一个地点工作,Harry还是很快的感受到了美国员工的不合作。具体的表现就是:有意识的忽略来自Harry的任务,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公开挑战中国团队,美国开发人员联合美国的产品经理,故意不把客户的反馈及时转达的中国区,故意说话的时候使用大量难以听懂的俚语,以至于还曾经团结起来想要罢免Harry等等……
在这六个人中,有两个人表现的特别偏激。第一个人叫做Reed,是美国最保守最传统的新英格兰(New England)地区人,他经常在谈话交流的时候挑衅大家,且特别喜欢用一些只有新英格兰地区人才能理解的俚语(后来我才知道)来讲话。并且还试图组织美国的同事一起来对付Harry。另一个叫Angelo,是意大利裔的美国人,比Harry大5岁,是美国这几个人中最优秀的技术工程师,性格比较孤僻,且由于过分在意细节导致大部分人都感觉跟他交流困难。从他的角度看,他希望成为经理,但是似乎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认为他适合做经理。他和Harry的摩擦更多是出于技术上的,毕竟很多技术决策难以区分到底哪个更好,往往要试过才能知道,因此有些争执是难免的,但一般情况下,这种争执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应该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
虽然和美国团队的起步磨合并不妙,但Harry始终认为,美国这个团队是P产品组中最资深的一组人,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他们的长处。同时,有机会去做几个美国人的老板,也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因此,他考虑着如何进行改变。
首先Harry做的就是增加更多的沟通,没有沟通就谈不上信任,没有信任,其他的事情都免提。于是除了周会,他选择了保持每2个月能够跟这6个工程师保持一次单独的交流时间。他在后面的一年里面利用每次去总部(硅谷)的机会,都会去波士顿(6个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地点)顺道待2周,利用这段时间时间进行更多的交流。特别的,波士顿的郊外环境优美,尤其适合户外徒步Hiking。在与美国团队的沟通中,发现他们中也有两个人非常喜欢徒步,于是,利用共同爱好,Harry也改善了和一部分人的关系。
这个过程实际上不是十分的顺利,Reed曾经在两三个月的时候带领那边的团队跟Harry的老板沟通,要求独立。但经过Harry与老板不断的沟通,加上老板希望统一的产品有统一的领导,而这几个人的状况并不适合领导整个团队(以北京为主),最终老板选择了继续支持Harry.
随着沟通的增加,Harry发现美国的同事之间其实想法并不统一,其中有些同事心态比较开放,在对Harry了解增加后,他们开始逐渐配合Harry的工作,并且,他们也并不喜欢Reed和Angelo处理很多问题时消极的态度。这时,Harry考虑从6个人中选择一个人出来做美国团队的经理,这样会使得他们的沟通变简单,也减轻Harry的压力。于是提拔了沟通能力最强的William作为美国区的经理。
William逐渐成了矛盾的缓冲带,而他也表现的十分出色,有效的缓解了很多矛盾,特别是不同文化之间一些细节的矛盾。另外,在美国形成William为首的团队后,Harry开始把工作内容进行重新的指派,使得美国的团队成员能够独立的负责整个产品中的一个大部分,而不是零散的分散在多个小项目中,这样,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减少了和中国工程师的沟通,也减少了冲突的机会。对于技术出众的Angelo,Harry选择了给予他更多的参与公司对外技术活动的机会,以便让他能有更多的空间成长,同时,他非常注重和Angelo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沟通,从而凭借技术能力慢慢获得了对方的信任。
另外,在得到老板支持的情况下,Harry也尝试派一些北京的工程师到美国进行工作,交流技术,培养感情。
总之,在多种手段的综合实施后,又经过了1年多接近2年的磨合。两地团队的冲突问题才基本解决,慢慢才能形成基本的合力。
但是,Harry也经常感到困惑,跨文化之间的管理,有些问题似乎是永远也无法解决的。比如,在缺乏美国教育背景的情况下,中国的工程师事实上是很难让美国同事在心里上认同的,即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如此。另外,中国员工总体讲安静内敛,工作勤奋却往往英文沟通能力不强。美国同事大多思想自由,有主见,多才多艺(例如那边的几个同事长期服役于一支当地非常出名的摇滚乐队),整体素质总体讲比中国员工还是强不少,拿得薪水也比中国同事高得多,事实上,如果不能给他们安排足够有竞争力的工作,对于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还有,在外资企业中,存在强大的工会,除非员工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否则几乎是没有机会裁员的,特别是裁掉一个美国员工。
因此,无论碰上什么样的麻烦,Harry手里的牌实际上并不多,这也大大的增加了管理的困难。 总的来讲,管理这些美国员工,Harry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哪位大侠有建议或者经验来分享,提前谢谢了!
陈志远
点评: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企业的国际化也越来越普遍。过去是我们引进外资,建立独资、合资的各类三资企业。最初在三资企业,尤其纯外资企业里,中国人做的都是比较初级的工作,中高级的管理层都是外方人士。
现在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出现在中、高层的管理队伍中。另一方面,出现了中国的企业走去,成立自己的跨国公司,甚至是收购国外的企业的例子。这样,国籍、民族的界限已经逐步模糊了。
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的时候,企业都是本地化的。早年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讨论邮件,最初的内容全部都是德语的。也就是说,很多西门子的德国员工,并没有意识到公司是一个国际型的企业,并不是他们有意的要不尊重你。
也有另一面的例子:近两年,因为华为这样的公司在欧洲业务开展的非常好,我原来的德国同事,也有转投入华为公司。他们也经常发现,邮件是中文的,读不懂。有些作决定的方式,也特别的中国特色。
这都体现出世界变得小了之后,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各国的文化上有很多东西是他们不知道的,需要学习、了解的。而这种文化知识和了解,决定了你在这个国际化的环境中能走多远。
一次在公开课上,针对问题“为什么在大型国际企业的CEO级的管理者中少有华人的身影,而却有不少印度人?”。长江的项兵是这样认为的,印度的整个文化和教育体系受到西方更早、更深刻的影响。所以他们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西方的社会体系中。这其中包括一些文化、法律、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所以他们在西方主导的世界舞台上更有优势。
前些年,曾经听过不少关于对来自香港、台湾的华人管理者的微词,觉得他们没什么特别的能力,凭什么洋人就之委以重任,不相信大陆的本土人才呢?也是因为他们对外面的文化了解更多、更充分一些。
客观的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太少了,并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每个人都从心里热爱自己的祖国,但盲目自大是可笑的。要取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倒不怕别人看不起我们,需要注意的可能是如何与别人合作。有的人,动不动就说“xxx这个小国家,不及我们一个省大....”,傲慢溢于言表,对人家没有丝毫的尊重之心。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历史,我们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但对世界的历史、发展变迁多数人所知甚少。再比如说宗教,在许多西方人的生活中,宗教是处于核心的地位。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基督教信徒?基督教中的主要分支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的节日、禁忌?你知道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之间的历史渊源么?对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圣经》中的内容,你知道多少呢?如果说,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得到理解和尊重,其它的合作就更谈不上了。
在存在不同文化基因的公司里,肯定也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办公室政治。但更普遍的问题是对文化冲突的处理不合适、不重视,从狭隘的角度去归因。文化的融合大势不可避免,这几年我们周围的国外同事朋友,都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据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经验,西方的人一般更简单直接,认可真正的能力,不喜欢搞小动作。不是没有坏人,但Do Evil在主流的价值观里,最被唾弃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Harry 处理是非常成功的,体现出他对变化极强的管理能力和天赋。如果能在文化方面下功夫,有一个包容世界的眼光和胸怀,必然可以走得更远。
所以在不远的将来,一定可以看到许多华人CEO活跃在顶级的国际公司里。   

[原文及后续点评]
此案例转载自找同行网,版权归找同行网所有。

作者: wnh728    时间: 2012-8-9 12:38
象美国人对中国人那样就行!!                              

作者: croyg    时间: 2012-8-9 14:48
东西方文化差异 得有办法
作者: 温浩    时间: 2012-8-9 16:52
回复 croyg 的帖子

恩 管理者最大的能力应该是沟通。 面对不同文化如何整合包容是个大难题,要学的很多!
作者: longhust05    时间: 2012-8-18 15:09
谢谢分享!谢谢!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