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云南拉美化 [打印本页]

作者: 杭州小帅    时间: 2012-6-4 10:26
标题: 云南拉美化
  云南需要认真关注发展中的拉美化
  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建立
  云南自从建立了桥头堡战略以来,发展大大提速,基于中国对云南地理位置的再认知,对云南嵌入东盟十国的独特地理优势的发挥,形成了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战略的核心内涵是将云南经济融入到东盟十国,并依托云南将中国力量传导至云南;透过建立在云南的高铁、高速公路、水路运输、民间贸易,大批量地将中国现阶段过剩的轻工产业、装备能力,以及短时间因国际贸易恶化,形成国内过剩的产品,以云南桥头堡为核心,转移到东盟十国去。
  这个战略还主张,并具体地通过边贸行为,来切实地推进云南的发展,并以云南为平台和高地,促进中国转型升级过程当中的国家承受能力。通过云南这个平台,将一部分产业送出去,并通过云南这个平台,形成一个大的配电盘式效应,一头连着中国大陆的若干省份,一头连着东盟各国。
  桥头堡战略可以具体到通过高铁,很确切地将东盟和云南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绕过马六甲,在陆路上形成农产品、轻工产品、能源的巨大的交流与循环。通过渗透式的边贸,进而逐步到实业、到投资,形成和推动越来越雄壮的贸易流,带动中国与东盟十国经济的逐步一体化。并借由人民币的跨境结算,逐步地形成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有效融合。这个融合进行得越早,越好,就越容易把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之间的边境摩擦、领土摩擦绕过去。
  所以桥头堡战略对于云南,对于中国,有着至高至深的意义。显然云南省是深刻领会了这样一个发展意图,在继之前的东盟交易会后,迅速将云南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升格成为战略型的、长期的一种大设计。
  二、云南政府对该战略的操作
  基于此,云南省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打开铺子招商,以云南最好的自然资源吸引央企入滇,利用央企强大的政策带动能力,成熟的产业,来制造云南的高地效应。带来一批技术、一批文化、一批职业经理人、若干新思维、若干优势性的产品,跳代地拔高云南的现有产品及服务,形成高地效应以及人造拔高效应,使得云南的发展因央企入滇,直线垂直提升若干年。并且带给云南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强大的管理冲击,从而带动云南的发展,是一种思维介入、物质介入、技术介入及文化介入。
  第二,基于桥头堡战略,强化基础建设,形成贸易能力、口岸能力、产业能力的物质支撑。通过交通网的密集化,密实化建设,推进云南嵌入东盟十国的物质平台。
  第三,强化省属企业之间的合并,强强联合,做大做优一批省属企业,以省属企业为抓手,促进云南发展。在云南的优势产业上,形成相对优势。不仅引入央企,并且策略性地、区隔性地引入央企,保证云南企业发展有足够的空间。
  第四,引入若干优势民企,利用民企的长袖善舞、机制灵活的特点,对于那些在云南长期做却未能做好的企业,相对来讲在机制管理实践上相对缺乏的一些局部领域,利用外地民企的介入,对云南民企和国企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鲶鱼效应、激活效应。
  第五,基于桥头堡的建设,形成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对云南特殊的重视。从上市公司数量,金融机构的设立,国家战略课题的形成,专项资金的拨备,动态课题的立项等多个层面,形成国家政策获取能力。
  第六,通过周边省份,如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的就近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的获取、企业的引入,形成逐步南下、密实现有区域、囊括空白地带的新局面。有些企业直接冲到东盟去,有些企业做贸易资源,有些企业强化制造的三层阵线,使得云南的桥头堡战略得以确立。
  第七,云南省鼓励和促进一批云南省属企业,在东盟各国获取港口、实施重大项目立项、建立能源性项目,甚至个别企业在代行国家职能、建立能源安全通道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此用企业行为,代行省的政治布局行为,乃至于代行国家战略行为。
  综上所述,云南省的桥头堡战略,在中央政策的确立之后,在云南省的实施,可谓可圈可点。
  三、谨防云南发展过程中的拉美化
  我们特别要讨论的是,云南省下一步必须要谨防在这样大的做法下,因外地企业的介入而对云南企业可能造成的窒息效应,生存空间的抢夺效应等,从而造成可能的云南空心化和云南省属企业的拉美化。
  这里所谓的拉美化,就是指拉美国家当初自由贸易放开时,在引入外资以后,外资企业通过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及竞争行为,将拉美企业、拉美资源吃干榨光,将拉美的企业边缘化,从而剥削拉美、压榨拉美,使拉美贫困化的一个社会现象。
  第一,央企的引入,外省省属企业和民企的引入,固然能够带动云南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激活效应。但是云南企业在体制上、在人力资源上、在管理制度上,在企业文化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
  第二,云南经济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活力与其他省份相比是不足的,与中国各省、各区域之间并未形成资源、产业链、资金及人才循环,是相对封闭的。
  第三,不是猛龙不过江,到云南去投资的外地企业,不要说央企,哪怕是云南周边的省属企业,都是富有余力的,在战略、能力、制度等等多个方面面,都是佼佼者。
  第四,在外地企业介入云南以后,很可能利用云南现有自然资源布局过程当中的一些不对称、不到位,利用其已有的上市公司平台的融资能力,以及政策运作能力,行程以快打慢、以强打弱、以整合打分散的套路。
  第五,利用外来户身份,优先获取优势自然资源。原有省属、地属企业之间,在新体制、旧体制之间还没理顺,在很多债务关系、资产关系、人事关系没理顺的前提之下,优质资源的归属就出现了宁予外人,不予自己人的一个尴尬境地。这是谁都不愿意看见的,也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故意,这是由多个因素合成的结果,从而使得资源外流。
  第六,云南省、地市为了招商引资,势必要由一些优秀企业来招商。在招商过程当中,各个地市,因为业绩压力,都想引入优秀的企业,与周边地市之间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可能会较大幅度地牺牲长期利益,最终产生外来企业介入较高平台的不平等的出发点。而这个不平等的出发点,如果乘以外地企业相应的狼性和管理基础的话,就可能形成一个马太效应,将云南本地企业边缘化。
  第七,在大幅度的桥头堡实施的背景下,在政治议题的鼓动之下,各地政府及企业在苦于原有人事、债务、资产、体制未完全理顺,也难以短期内理顺的前提之下,为了转移压力、回避问题,有可能将一些资产抛给外地企业,看似简单地解决了改革问题和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云南的发展,但从公共利益及局部利益上来讲,云南的优秀企业,以及当地的大企业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第八,外地企业,央企、民企来云南发展,和云南本地企业最大的差异在于,云南只是它长长的发展历程中的一站,在云南赚的钱以及形成的利润积累,未必完全会消化在云南,肯定要在全国进行优化配置。
  而云南当地培植起来的企业,虽然也会部分地到境外,到省外去投资,但它的根基仍然在云南。从发展历史上来看,但凡本省没有强大的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结构,单纯靠外地企业的引入,乃至招商引资,不可能叠加成好的产业结构,更不可能使本省繁荣富强。
  省属企业构成本省的施政平台,必须要依托于强大的省属企业。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本省有执政基础及执政抓手,产业平台才可能有效地与外来央企、省属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合纵连横、层床叠加的结构,从而实施本省经济建设,贯彻本省发展意图,这其实是中国部分优势区域发展的真相。
  四、云南该如何做
  云南该如何做呢?
  第一,必须根据周边若干省份的规划,针对性地、突出性地强化云南省的十二五规划,在周边几个省的区域规划公布以后,云南省的十二五规划要进行二次发育,再度制定一个针对性的十二五规划,采用田忌赛马之策,突出云南省战略优势的计划性及长考。
  第二,云南省必须在引入央企的过程当中,有效地使之与本省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合作关系。包括在合约当中、章程当中的有关规定,政策当中的一定限制,合作当中的设计,高管层之间的口头承诺,利益上的捆绑等等多个层面,由上而下、由实而虚、由战略到操作形成多个层面的友好界面,从而使得拉美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抑制和防范。
  第三,把丑话说在前面,把若干可能的问题率先说出来,在一定层面上达成共识,思想上形成防范和消毒。在各地市招商过程中,警钟鸣在前,做到防范于未然,把问题提前设计在招商过程当中,以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丑话不妨说在前面,对外来户也是一种较好的交底方式,既显得坦诚,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日后可能出现的口心不一。
  第四,必须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也把此可能性告诉省属企业、地市企业。让其知道,在大的政治追求下、在好的意图下,未必总有好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产生,不光是政策使然,最终肯定是综合效应的结果。那么企业明白这一点后,就有可能做最积极的准备及最积极的应对,从而迎接相对较好的可能性。
  第五,各级干部在执行桥头堡战略过程当中,在引入外地企业以后,在形成多方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监控指标、察觉苗头、抓住趋势、发现问题,动用一切积极的力量促进相融相生,把大家的利益拔高到共同建设桥头堡这样一个高度,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合竞争,就能够有效规避这些问题。
  第六,在省委党校、组织部相关的研究机构及大学里,对于云南引入外地企业可能导致的本地企业的拉美化问题,形成重视、形成若干分课题的研究,监控和预防,并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水平。从一开始就注意此问题,也有研究机构在研究此问题,继而出台各种政策及建议以防范这个问题,上升至社会共识。也不妨直白地告诉央企我们的担心,让央企也做出相应的承诺、让步和妥协。从思想上做好动员,从理论上做好动员,从干部执政能力、政策上面做好各种准备,有路线准备、组织准备、能力准备等。
  第七,进一步必须容忍一定程度上的云南企业的拉美化,部分企业肯定会被边缘化。引入央企后,央企以强大的能力整合当地企业,部分云南企业的消亡是必然的,但是也要谨防若干对云南有重大意义,但暂时因为某种原因还没做好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的扶持,政策性保护要做好。这和中国加入WTO,本质上是一个道理。不能因为中国是一盘棋,就忽略云南本省力量的建设,本省执政平台的建设。否则云南桥头堡战略就无可依托,央企本身对桥头堡战略只有利益概念,没有负责概念,只有本省才既是利益概念,也有负责概念。
  第八,在执行桥头堡战略当中,要积极注意部分企业的空心化、拉美化,既有可能是能力不足、进取心不足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市场不足、与东盟的政策不足、战略高度不足导致的,综合来讲就是政治作为不够导致的。那么通过政府行为、政府能力的提升,将已经出现拉美化倾向的问题、企业,在政策的优化过程中再度救活。
  第九,在整个过程当中,既会出现部分企业的拉美化、空心化,也会出现云南本地企业在把握了一些优势资源以后,在与央企、外地企业形成和谐的关系以后的强大化,这些企业本身可能也会吞并一部分云南企业,形成本地的财团化现象。那么对这种企业,如何既做到鼓励,又做到将过于多元化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从中剥离,是值得政府在这方面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和思考的。
  第十,云南在执行桥头堡战略过程当中,切不可单向思维,只认为央企、外地企业来云南,促使云南企业把贸易的触角、产品的触角伸到东盟去。还必须记住,云南企业要全国化,云南企业与全国各省份的经济来往是相对封闭的,相对单调的,那么它就必须全国化。云南企业相对来讲,正在一个局促的范围里面自我发展,这种环境相对比较普遍,这事实上不利于云南的发展,使得云南无法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与中国发展没法切合,不能有效在中国经济浪潮中冲浪。所以云南本身也有一个全国化问题,鼓励云南的优秀企业到北京、到上海、到新疆去,到东北去,参与到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的建设,参与到中部崛起,参与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参与到大喀什的开放中去,使得云南拥抱全中国,全中国拥抱云南。
  第十一,要有效地形成云南干部到中央去挂职锻炼,学习掌握各部委政策安排,制度建设的手法,理解各部委对云南发展的看法,有效地发出云南的声音,同时要力主积极地寻找各部委对云南的支持,使得部委若干干部,能够到云南来挂职,形成上挂下派的良好循环气氛,从而使得云南真正意义上能够拥抱中国。
  第十二,云南必须强化党建建设、边境走廊建设,强化云南文化建设,使得云南的党建成为云南发展的一个大的根基。通过党建示范,通过边境走廊的建设,使得云南的优秀基础,中国的优势能够被周边各个国家活生生地、眼睁睁地看到,彰显云南的道义优势、体制优势、文化优势。同时用这个优势获取中央对云南进一步的支持和理解。
  第十三,在此基础之上,要将云南桥头堡战略这个国家战略进一步升级,具体落实到若干高速公路,若干水利工程,若干云南与东盟国家之间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贸易项目、重大交往项目中,落实并获取资金、政策,以及各种具体的、到位的安排和支持,从而代行国家战略。但是又要国家配置适应于国家战略的战略资源,帮助国家把事做好,又要理解到有时候让国家少操心就是帮国家尽心尽力。可有时候可能让国家多操了心,但是把事办好了,其实对国家是最大的益事。(作者系集团管控专家白万纲)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