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 [打印本页]
作者: 正略钧策 时间: 2012-5-15 11:59
标题: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
本帖最后由 正略钧策 于 2012-5-15 11:59 编辑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陈和午
2011年行将结束之际,欧美债务危机呈扩大化之势,新兴国家经济增长趋于减速,世界经济正处于“二次探底”的风口浪尖,全球新一轮“宽松波”不断蔓延。回溯一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后危机时代的发达经济体依然复苏乏力,新兴国家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南高北低的现象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主基调。但在美欧日齐发哀声的困境下,新兴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经济进入再减速阶段。而从全年世界经济和政策的变化脉络看,上半年主要是防通胀,加息主导紧缩政策,经济复苏从一季度的温和转向二季度的趋于疲软,其中天灾加剧危机;下半年则转向保增长,货币宽松浪潮再起,经济复苏在疲软与温和中现波折和纠结,其中人祸推波助澜。
一、美欧日:在疲软与温和中摇摆
今年发达国家经济开局相对还是可以的,一季度经济总体延续了2010年四季度较快回升的态势,总体表现为美国温和、欧洲分化和日本低迷。一季度,美国经济实际增长1.8%,虽然增速放缓,但仍保持了连续7个季度上升;欧元区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同比增长2.5%,创下了三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欧元区经济增长两极化现象比较明显,德国和法国成为领头羊,环比分别录得1.5%和1%的强劲增长;而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继续拖后腿,经济大幅下降4.8%,葡萄牙0.7%的经济萎缩也让欧洲债务危机再添阴影。日本经济在地震海啸核泄漏危机打击下出现衰退,一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3.5%。
二季度以来,随着债务危机的再度风声鹤唳,欧美两大经济体的决策者一直行走在削减债务和刺激增长的平衡木上,全球经济增长的动能减弱,总体表现为美国经济波折反复和欧元区衰退明显。进入二季度后,美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落,订单指数也大幅下跌至2009年6月以来低位,美国经济二季度增长仅为1.3%。三季度GDP环比增长2.0%,环比增速创今年以来单季最佳表现。不过出于对美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担忧,标普于8月5日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失去头顶维持了近70年的AAA主权信用评级。在此期间,全球市场的避险情绪显著升温,黄金价格8月份以来连续突破1700、1800、1900这3个关口,创下历史新高。令人欣慰的是,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向好。10月份美国领先指数环比大幅上升至 0.9%,增幅创今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美联储本月初发布的褐皮书报告同样印证了美国经济的向好迹象。报告显示,12家地方联储中除圣路易斯联储以外,其他11家均报称其所在地区的经济活动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从反映美国经济的三个重要指标看,美国经济复苏也是忧中有喜。1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7,制造业活动连续第28个月扩张,且扩张速度较上月加快;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0月的40.9大幅升至56.0,为今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11月失业率降至8.6%,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
而欧洲债务危机从二季度开始趋于扩大化,“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持续发酵,德法受牵连的几率趋于增加,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动能也有所减弱,经济景气指数、制造业PMI指数均出现回落。统计显示,欧元区二季度GDP 季升0.2%,为2009 年二季度以来的最慢水平。其中,二季度德国的经济增速降至0.1%,法国增速减为零。三季度虽然德法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好,但欧元区及欧盟经济依然增长缓慢,环比增幅均只有0.2%。其中希腊经济在二、三季度继续衰退,分别缩水6.9%和5.2%;而葡萄牙经济同比降幅则扩大为0.9%和1.7%;意大利经济二季度低迷,三季度几乎陷入停滞,其中零售业连续五个月下滑。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17国11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47.1跌至46.4,欧洲制造业活动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萎缩,创下自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此背后,希腊和葡萄牙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已步入垃圾级的行列,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也遭到降级,而法国三大银行中有两家的信贷评级被下调,另一家则被列入降级的观察名单。此外,欧洲债务危机的扩大化还导致了希腊、意大利两国政府的更迭。
日本经济仍未摆脱大地震影响,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3%,按年率计下降1.3%,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但日本三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6.0%,开始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潭,这是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的增速,也是近三个季度以来日本GDP增长首次“由阴转阳”,民间消费、住宅投资、设备投资等主要宏观数据全面复苏。但日本三季度经济出现的“强劲反弹”,地震灾后重建和供应链的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债务危机和泰国洪灾效应引致的需求疲软,仍将给外向依赖性很强的日本出口复苏带来威胁,三季度这种强劲反弹的势头恐怕难以持续。
二、新兴国家:在减速与通胀中纠结
新兴国家仍然是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绿洲”,GDP增速相对较快,但也处于减速与通胀的纠结中。一季度,土耳其超过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土耳其GDP同比增长11%,而中国为9.7%;同期印度和巴西GDP的增速分别为7.8%和 4.2%,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以色列等国经济增速也都有所加快。
但二季度以来,新兴国家经济开始显露减速迹象。中国二季度GDP增长9.5%,三季度增长降至9.1%,经济减速迹象显露。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0,汇丰PMI 11月数值为48,更预示经济下滑的态势明显。印度经济也很受伤,三季度印度GDP同比增幅为6.9%,低于二季度的7.7%,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季度增幅。印度的制造业、农业、铁矿石和煤炭开采行业的形势都或多或少在恶化。巴西二、三季度经济大幅放缓,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3.1%,而到三季度经济增长几乎为零。越南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外国直接投资锐减,前三个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长5.76%,低于全年6%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显示,2011年三季度EMI从第二季的54.2降至51.9,虽未及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那般低迷,但已触及9个季度来低点,制造业表现尤其疲弱。
另一方面,新兴国家也纠结于高企的通胀压力。年初先是国际粮价延续着去年的涨势出现新一轮大幅攀升,随后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和黄金价格的轮番上涨,新兴国家的通胀显著升温。中国CPI上半年为5.4%,三季度高达6.3%;前十个月俄罗斯的通胀率为5.2%,而印度前十个月通胀率从未低于9%,越南通胀率在7月更是高达22%,而泰国在50年来最严重洪灾的影响下,10月通胀率也升至4.19%。为了抗通胀,各国央行年初以来普遍加大了货币紧缩力度。1-7月中国央行连续加息三次,并在上半年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7月巴西央行则连续5次升息,使巴西的利率保持在G20成员国最高水平;泰国央行1-8月6次提高利率,基准利率达到3.5%;印度央行10月25日宣布上调贷款利率25个基点,这是印度2010年3月以来的13次加息;俄罗斯央行上半年也三次加息,再融资利率达到了8.25%。形势比人强,三季度以来随着通胀压力的趋缓和经济减速忧虑的加剧,各国又开始纷纷“改弦易辙”,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松绑。
三、新一轮“宽松波”:在危机与减速中蔓延
债务危机始终是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负,新兴经济体受此波及也步入再减速阶段。而 “3 .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利比亚的军事冲突、泰国严重洪水、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许多国家的民众抗议浪潮等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都对债务危机和经济减速推波助澜。联合国12月1日在《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警告: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在此态势下,多个国家都纷纷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新一轮“宽松波”开始显露并不断蔓延。
土耳其打响头炮,成为今年以来第一个宣布降息的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土耳其央行8月4日宣布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5.75%,此利率也是该行2002年开始设立通胀目标以来的最低水平。巴西紧随其后,为G20的第二个降息国家。巴西央行8月31日宣布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50基点至12%,此后巴西还分别在10月和11月两次降息,宽松趋势明显。印尼央行在10月和11月连续两次出手,共降息75基点。澳洲联储11月1日也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为2009年4月以来的首次。此外,泰国、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国也纷纷宣布了降息决定。
新兴国家一直纠结于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中,此轮降息潮也使得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紧缩阵营”出现分裂,保增长在下半年开始替代上半年的抗通胀目标了。中国和印度尚未跟进新兴国家降息的步调。但在多国降息的“宽松波”蔓延之际,中国政府也发出了全球保增长的呼吁。在11月初法国举行的G20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表示,G20各国确保经济强劲增长是首要任务。而在11月21日举行的第22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同时,在通胀压力趋于下降的情势下,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开始转向微调。11月30日晚,中国央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21%,这是三年来的首次下调。而印度央行10月仍以加息来扛抗通胀大旗,但市场预期印度本月降息的可能性在加大。
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在继续。美国的零利率政策将保持到2013年中期之前,QE3(第三轮量化宽松)也是如箭在弦。英国央行继续维持基准利率0.5%和量化宽松规模2750亿英镑不变,但市场对英国短期内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的预期尚未减少。欧洲央行曾于11月1日正式换帅,新掌门人德拉吉就职后仅仅两天就宣布给降息0.25个百分点至1.25%,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也意味着欧洲央行已扭转今年4月启动的加息势头。在此背后,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目前背负高达1.9万亿欧元的巨债,占欧元区债务总量的23%,一旦意大利因债务危机倒下,整个欧洲经济或将陷入灾难性后果。11月30日,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六大央行联手救市,宣布降低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50个基点,并建立临时双边互换安排来提供流动性。而本月即将上演的四大央行(澳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轮番议息以及备受关注的欧盟峰会,都让市场憧憬政策面将进一步出现宽松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此轮宽松政策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宽松情形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论是发达国家的政府财力,还是它们本已很低的利率,都决定了继续宽松的手段有限,在历时三年多量化宽松基础上再扩大宽松的效果也较有限。
实际上,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新一轮“宽松波”的背后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忧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保增长这一目标已悄然替代了过去一直担忧的全球货币放水下的高通胀风险。2012年全球经济或将仍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挣扎,新兴国家经济的温和减速也将延续,海外热钱的流出趋势更是加剧了经济风险。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启动政策微调,但短期内并不应跟进此轮“宽松波”,毕竟目前中国经济在减速中但增长较快,全年保持在9%以上基本无忧,而中国自身庞大的货币放水和海外流入的大量热钱仍待消化,尽管现在通胀压力有所下降,但如果中国积极跟进的话,2009年信贷洪流的局面可能重演,宽松政策将会再次加剧通胀压力,而且楼市调控的成效也将功亏一篑。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公司及作者名称,如需采访、约稿,请联系010-59082963/2979。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