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飞鸿谈管理:产业论坛如何组织才有效 [打印本页]

作者: 目送飞鸿    时间: 2012-4-13 07:50
标题: 飞鸿谈管理:产业论坛如何组织才有效
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2-4-13 08:07 编辑

        飞鸿和总经理应邀去国内一个城市参加产业论坛。此前虽然因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知道这个城市,但对该城市的产业发展及现状却是一点儿也不清楚。
        进入该城的新区后,意外地发现这个城市与其他历史积淀很深的地方不同。城区高楼林立、市政建设已成规模、道路宽阔、两边绿化及点亮工程做得相当不错,也是一个大手笔。飞鸿他们边看边议论,很有感触。
        看了产业论坛会议资料,觉得这次论坛内容应该说也很不错,基本都是围绕产业及产业发展进行的。
        上午是大会,有当地产业发展前景机遇和合作分析、有新兴产业应用趋势分析、有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分析。会议由主管该产业的副市长亲自主持。除了例行的国家及当地领导致辞外,就是产业及投资界有关人员一一上台演讲。
        下午是论坛的重点部分,计划是由产业专家、研究机构、投资企业和业内企业代表研讨交流本地产业发展机遇与选择、如何实现产学研用结合、产业投融资策略选择、企业上市政策分析等。会场也与上午大会形式不一样,不是象开会那样全部座位都面向主席台。而是摆了十来个会议桌,根据主要参会企业性质进行划分,来宾分别围坐在不同的桌前。飞鸿他们所坐的是“创业和产业投资”洽谈桌。此次会议飞鸿公司还应承办方的请求,邀请了几家较大的企业总裁参会。下午去参会的途中,总经理还专门给他们交代:现在你们要唱主角了,要多争取发言的机会。
        但会议开始后却与想象的不同,整个会议成为了新区下属一个区的推介。该区的管委会主任致辞、一家企业与政府签约并发表入驻感言、播放该区的宣传片、该区的领导推介项目、与会客商一一上台介绍自己。从有的发言人讲话中得知,他本没有准备发言,是吃饭的时候政府临时通知要他上台发言的。因为此种形式又成了开大会,导致许多背向主席台而围坐在桌前的人不得不扭过头去。
        没有一会儿时间,就开始有人退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还是这种情况,有更多的人离开了。在下面听的人感觉无趣,许多人看起了手机。而在台上发言的人也不象上午那样富有激情,讲话有气无力。看着不可能有说话的机会,也无法与同桌的企业和机构交流、沟通和交换名片,飞鸿他们也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之后大家自然是对本次产业论坛进行了评价,没有什么好话。
        由此,飞鸿想起了他们几个月前在分公司所在地组织的一次产业发展论坛。主办方也是政府,他们是承办方。上半场是领导讲话和组织企业签约,下半场也是组织论坛。上半场较为正式的议程由飞鸿主持,而两场论坛则由总经理亲自主持。总经理不光邀请嘉宾在台上讲产业,而且不断找话题与台下的参会企业和感兴趣的人互动。此次会议公司也邀请了许多企业老总,因为都是业内成功人士,总经理或让他们上台或让他们在台下与台上嘉宾互动,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一些想入驻园区但对政府政策又不甚了解的人,总经理就让政府主要负责人上台解答,并在一边煽动企业利用这个时候向他们要政策,提出自己的要求。旁边的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新浪微博网友对此次论坛的留言和评论。那次论坛组织得相当成功,从开始到最后,没有一人离场。尤其是在论坛组织嘉宾谈产业、政府与企业直接互动阶段,使得会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不断出现因交流和互动引起的全场共鸣和欢笑声,要抢话筒发言的人挡都挡不住。最后还是总经理不得不表示“因为时间限制,只能再允许最后一个人发言”时才结束。达到了会前总经理在筹备会上提出的“上半场有充实的内容让政府领导满意,下半场要热闹让参会人员满意”的目标。
        在来参会的路上,邀请我们参会的承办人还同总经理提到他们马上要应政府要求而组织的一个产业论坛,让总经理给他们提提建议。总经理听了他讲的情况后提出了自己对此的认识和建议。结合以上两场论坛的对比,飞鸿就如何才能有效组织论坛,归纳整理如下:
        一是产业论坛要与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政府经常愿意组织产业论坛,但其所选择论坛的题目又会太大。这些内容不是该他们讨论的事,而是国家层面要考虑的事。其结果是导致论坛没有对当地产业发展有什么推动和价值。他们通过论坛研讨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在全球和国家这个产业发展迅速的时候,我们在本地如何落地、该为推动产业发展做些什么。否则这个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与本地也没有什么关系。为此,应该在当地找到一些与该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哪怕是才起步的企业都行,一起参与讨论。国际国内有名的大企业可以来出面做一下秀,但有一两家就足够,不应太多,也不要成为主要内容。所谓官产学研结合,不是靠政府一家就能把产业发展起来的。政府大的思路有了,还要有与此相关的各类企业与之互动、沟通、甚至要教他们,使其加深对产业的理解和认识。这种事体制内做不了,即使政府中有人懂这个产业,他也不敢去教领导,让领导听他的话。而领导所能听到的话,不少都是大而空的,很容易被忽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会去做产业发展论坛这种华而不实的事。不是说论坛不该组织,而是说所组织的论坛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结合不够,务实不够。
        二是产业论坛要虚实结合。在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时,要通过论坛制造概念,引起大家对该产业的关注。在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大家认识已经到了后,就要务实。也就是要讨论和研究如何使该产业在当地落地,如何吸引产业大鳄到本地发展,同时带动当地企业参与进来。过了一段时间,当地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概念不够了,关注的人少了,需要政府再加一把火的时候,就又要制造概念,再次进入务虚的阶段,通过论坛等形式广为宣传。这种宣传还是要达到能与当地产业结合、能够切实推动本地产业发展的目的。通过此,引入更多更大的国际国内企业来当地,形成产业聚集。如此这般交替进行,产业才会快速发展。这其中,产业论坛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不可低估。所以政府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利用好产业论坛。
        三是产业论坛要找准定位。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内大的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一二线城市不少都有了自己的定位,还有许多是基于省会城市的优势,产业发展体量大,门类多,综合实力很强。而更多的三线城市无论是在产业基础、产业规模、产业体量上都无法与之挑战,更谈不上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想象一二线城市那样发展产业,一定是死路一条。因此一定要进行产业细分,分得越细,招商对象越明确,越容易与国内外相关企业沟通和对接。印度在产业发展方面把外包看作是软件产业的全部,一定是死路一条,这一点现在已经看得越来越明显了。但许多城市却看不清,还在拼命地学印度。所以要不断地探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在茫茫云海中找到适合当地城市发展的产业定位。比如温州只做打火机,许多城市看不起,也不屑,认为他们不过就是挣了打火机的钱。但人家做到了全球最大,打火机出口到世界各地。而看不起他们的城市却什么也没有做成,甚至连自己的定位都没有。因此,当地政府组织的产业发展论坛应该讨论这个方面才是正确的。只有在细分市场和领域中找到了城市的产业发展定位,并围绕此组织产业论坛,同时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和研究机构一起探讨。这样产业关联度高,企业之间有合作,上下游产业链容易整合。坚持下去,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后,就会产生裂变,会迸发出巨大和无穷的能量。使得城市因该产业的发展而闻名全国甚至全世界。与此相关的,一定是会给当地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拉动就业,提升GDP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