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我在09年的一篇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正略钧策韩剑民    时间: 2012-3-1 21:28
标题: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我在09年的一篇文章)
本帖最后由 正略钧策韩剑民 于 2012-3-1 21:42 编辑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在北京举行。胡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书记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和把握我深感认同,另外根据自己对中国经济的了解也想针对个别措施提些具体想法 。
一、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是一个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国,靠这些产品低价格优势的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各出口国经济衰退,为保护本国利益,各国纷纷出台了一些措施限制中国这种“低价倾销”,例如美国的轮胎特保案。这只是立足目前经济形势短期影响因素的折射。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在过度消耗中国资源、原材料以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搞一种“平衡”来减少这种现象。所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是势在必行。
怎样实施呢?首先看中国经济布局,以出口为目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集中在沿海的东南部和东部,以中国的东部重点城市为中心可以划为几块区域: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圈,二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三是以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个人认为我们首先要在这几个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高资金积累的新工业,如能源、材料、生化以及纳米、人工智能等朝阳工业。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是不平衡的。东部、南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渐走向高速发展之路。但西部及北部地区由于地域特点发展缓慢。所以才有了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等措施。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在西部的投资有不少是以相对高科技为主的产业,包括西气东输工程等,这种类似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相对较高,很难吸纳当地人的就业。所以接下来重要的工作是将中国的生产型企业向西部和北部地区迁移。政府可以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予以扶持。这样一是解决了利用西部资源问题,二是解决了西部就业,三是让东部能够更好的发展高科技附加值的产业。
三、扩大内需
在扩大内需上,胡主席提出了要重点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个人认为从长远看这是正确的,低收入群体从人群绝对数量,以及潜在的购买能力是相当巨大的。但个人认为这个政策要分步实现,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是个综合性较强的措施,也是个长远计划,短期内很难达到拉动内需的作用。而中国的“富人”绝对数量在世界上是排前几位的,他们的消费能力也是惊人的,据有关报导说,很多世界上最昂贵的汽车、首饰等纯消费品,在中国非常有市场,短短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这另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都感的震惊。所以个人认为在扩大内需上,中国应首先发展以占据中国未来中高档消费市场为主的消费品牌工业,鼓励中国的“富人”们出出力。同阶层的人消费层次会有不同,我们针对富人的消费引导的比较少,国家主动创收少,大部分钱都给了国外。不是中国富人不消费,只是不敢或不能在国内消费,一是政策或文化原因,二是国内高消费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不发达。所以个人认为以国家引导方式适当鼓励中国富人的消费也是解决目前经济持续增长问题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有朋友阅后回复:
重要的工作是将中国的生产型企业向西部和北部地区迁移”
拙见:我觉得不太具有可操作性,西部由于资源、生态的原因,企业的西迁会给西部带来很大的环境问题,还一个问题是身居内陆所带来的运输成本问题。


我的回复:
感谢关注!
你提出了西部资源、生态和交通问题是关键,我也同意。
我想补充三点:
1、生产型企业,按行业基本可分为8类,“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军品、高新技术产品”政府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及资源特点按行业选择性调整生产型企业的发展政策。

2、西部交通的确是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自2000年以来,以朱总理为首的西部开发团队就十分重视西部交通建设,目前“五纵七横”77个交通项目绝大多数贯通;通往长江、西江出海通道的航道和澜沧江航道,2010年前也基本竣工。其它的二、三级公路及农村公路也取得较大的进展。

3、对于西迁计划,重点是以后再建项目。对于“现存”企业,可以主观鼓励。同时,很多企业也已经注意到了产业转移的必须性。(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依赖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被迫向生产成本较低的西部地区转移…《2006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总之我认为虽然困难很大,但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考虑有研究的必要性。欢迎探讨,多谢关注!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