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产业集群与政府招商
[打印本页]
作者:
正略钧策
时间:
2011-5-30 16:58
标题:
产业集群与政府招商
产业集群与政府招商
我一向是新古典主义的拥护者,而对凯恩斯主义基本不感冒。受地方政府委托进行产业研究对我来说完全没问题,但招商实践策划在我的知识体系中则缺乏基本的合法性。项目成为放大我学术立场和职业身份两者冲突的典型场合。尽管如此,我和我的同事,还是使尽浑身解数,为客户提供增值的知识服务。
产业集群概念
迈克尔•波特在1998年的一期HBR中深刻解释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和其对塑造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出现必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长的。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市场的干预程度各不相同,但比起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还是有质的区别的。这种区别由政府产生机制、商业竞争法律体系、社会投资资本来源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我认为,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分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社会分工现象。很多国家都具有了“国家名片”一样的主打产业,在世界上占有最重要的产业地位。提到美国,大家就联想到汽车制造业、娱乐业、军工行业等。说道法国,大家就想到时尚产业、葡萄酒等美食行业等等。而我国,正处于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创造”的痛苦的转型阶段。正如国际间的产业分工不是联合国等政治组织硬性规定的一样,国家内的产业集群也必然是在市场经济下生长出来的,否则,所谓的“产业集群”将不具备自然生产的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生命力。
我国产业集群现状
目前,中国处于成熟阶段的典型产业集群尚很少。但许多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都出现了类似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广东的专业镇、浙江的块状经济等。这种具有集群某些特征的产业集聚现象,我把它称之为“准集群”(quasi2cluster) 。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方面理由:一是这些集群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和档次都较低,至今尚缺乏持续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而持续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是产业集群成熟的重要标志;二是绝大部分只具有集群的某些方面特征,有不少还只是单纯的“地理扎堆”;三是集群增长还主要依赖于低要素成本优势,从长远发展看,这种发展模式将是不可持续的。
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准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而且大多位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这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有市场经济的土壤和良好开放的创业氛围,它是在市场力量自发作用下,大量相互关联、精细分工的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结果。而沿海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具有经商创业的历史传统,商业氛围浓厚,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少,加上开放的环境以及资金、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为大量中小企业的产生和集聚、进而形成集群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初步统计,截至2005 年,全国共有各类“产业集群”748 个,其中广东130 个,浙江118 个,江苏110 个,山东79 个,河北60 个,河南45 个,6 省合计542 个,占全国总数的72. 5 %。[11 ] 显然,这里所指的“产业集群”都是一些具有集群特征的“准集群”。
从行业构成看,目前中国这种具有集群某些特征的“准集群”主要集中在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电子、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行业。其中,传统的轻纺和电子信息产业是分布最为集中的。例如,在纺织行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确定了六批纺织产业基地市(县) 和特色城(镇) ,作为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到2007年底,已有133 个市(县) 和城(镇) 进入产业集群试点行列,这些试点地区拥有纺织企业16 万多户,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 %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中国还缺乏统一的集群统计标准,所以各地对集群的统计差别较大,标准不一,缺乏可比性,有的甚至有较大水分,存在一定的虚假成分。
政府与产业集群
虽然产业集群大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但是,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产业集群退化甚至走向衰退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盲目招商引资产生的“产业集群”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
企业根植性较差:中国有不少产业集群都是依靠政府招商引资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在这些依靠外力驱动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中,外来企业最初大多看中当地的低要素成本和政策优惠,游弋性产业(loose2foot industries) 较多。这种产业通常投资量不大,以追逐低成本为目的,一旦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样,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外来企业尽快在当地“落地生根”,实现外来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层次低:无论是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地区,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领域,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集群规模增长主要靠价低量大取胜。相反,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集群产品大多为名优产品,价格不菲。因此,如何加快集群产业升级,这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产业集群的风险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产业集群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结构性风险。由于产业集群是围绕某一产业甚至产品发展起来的,其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国内外经验表明,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市场波动、消费形式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由此造成地区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二是周期性风险。无论是产品、产业还是产业集群,都具有其生命周期性。
当集群核心产业和产品处于成熟阶段,或者当集群处于成熟和调整阶段,此时如果不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就很可能导致整个集群的衰退。三是环境的变迁。随着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增加,将导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而周边成本更低的新竞争者的出现,将构成一股推力和拉力因素,促使集群内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低,销售价格低,其出口量往往占世界市场的很大份额。这样很容易激发国际贸易摩擦,使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有机可乘,如通过技术性壁垒和反倾销条款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等。
除了集群风险之外,产业集群的衰退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升级和创新;否则,将有可能会出现集群衰退,原有集群将逐步被新的集群所取代。一般地讲,导致集群衰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随着要素和相关产业的不断集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增加,发展空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一旦这种集聚不经济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并超过集聚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就会促使要素和企业向其他地区大规模迁移。二是由于过度竞争产生的“柠檬市场”效应,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中小企业的相互集中或地理临近,将有利于新思想和创新的扩散,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模仿和学习,由此导致集群内模仿之风盛行,尤其是在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显然,如果这种模仿不能及时向创新方向转化,甚至发展成为仿冒、造假,将会产生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此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出现衰退,严重时甚至会走向毁灭。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浙江永康保温杯集群在出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衰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三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果集群内核心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或者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有可能因核心企业的衰退而导致整个集群的衰退。四是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大规模迁出。要素成本的上涨、优惠政策的到期、软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恶化等,都有可能导致集群内企业向外迁移。当集群内现有企业大规模迁出,而新进入企业很少时,集群最终将走向衰退。
结语
招商引资行为本身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本来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因素,但具有非常有限的任职期限的地方官员在任期内大力招商,往往由于其短见而损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有了这样的辩证认识,我们项目组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带着历史的顾虑仔细斟酌、判别潜在的招商项目是否对当地产生负面影响。我想,把对客户的承诺和对当地人民的责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是负责人的、优秀的咨询顾问应有的素养。尽管,这巧妙的结合有时候并不存在。
作者:
TERRY88
时间:
2011-6-12 16:17
现在很多地方都比较急功近利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