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而如今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已经被加入了许多现代色彩,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意境。
“笑谈古今今何在,执迷不悟悟不空。”
这是我看完今何在写的《悟空传》之后写下的一句话,就是因为这部小说,使我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一种无拘无束、无左无右、无天也无地的自由放松,从一开始的聊天室中的戏弄生相、冷嘲热讽到QQ上面的喁喁私语,对诗对联,惺惺相惜,再到天启的BBS,试着写一些不打算发表的自珍之帚,它拨动了我沉寂多年的心弦,唤醒了我早已尘封的性灵。
《悟空传》的构思脱胎于电影《大话西游》,如果没有看过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大话西游》是周星驰主演的,说的是孙悟空在成佛后触犯天规再一次到人间历劫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贯的周派无喱头风格,带给你吃惊的欢乐,周星星将大圣的顽劣、灵活猴性,脱去光环只求对简单生活的快乐追求的性格和态度刻画的淋漓尽致,通过几次轮回的情节演绎大圣是如何从一只猴子、一个普通的凡人变成孙悟空、齐天大圣的,经历几次爱情的变幻、交替,他终于知道自己心里要的是谁是什么,他在梦中叫白晶晶一百遍,可是叫紫霞却有九百九十九遍,他为了救白晶晶而遭遇紫霞,最终成为他的真爱,他心中留有她的眼泪,在他临死的时候看到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颗纯洁的泪珠,大圣因爱而脱俗,因情而顺天义,戴上金箍,装作可以忘记一切的样子,笑嘻嘻地玩世不恭,当紫霞舍命离他而去,纵然是齐天大圣也抓不到她的手时,金箍咒死死勒住他的绝望,告诉他“你已不再是你”。
于是又有了新的一个轮回,大圣站在城墙脚下,看着酷肖自己和紫霞和一对男女在城墙上对恃,重复着自己前世的傲慢和痴情,于是就有了那段历经沧海的精典对白,大圣刮起一阵狂风附身于男子身上,对着紫霞说“曾经有一份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对她说我爱你,如果要在爱字前面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他们终于相拥而立,看着城下那只怪异的猴子,男子嘴角一牵说道“他好象一条狗呀”,露出一丝轻蔑,大圣扛着金棒满不在乎地带着寂寞向西天走去。
《大话西游》里写的是孙悟空因情生变而抛弃凡俗走向正果,影片前后贯穿着一种无奈的屈服和转化,虽然用的是笑侃和许多的荒诞手法,然其反映社会小人物心理变化的深刻一直没有变,最后一句“他好象一条狗呀”,把表象和本质分离成了咫尺天涯,佛经中许多充满禅机的当头棒喝都变成了令人忍冷俊不禁的对白,在笑过之后留下酸酸的回味。
九七年我便看了这部片子,我连看了三遍很是喜欢,把它当作一部佳作,那时它只是放在碟屋里让人租来看,还没火起来,一直到后来在网上广为流传之后,它的影响便一发不可收拾,当我再告诉别人我已经看了三遍后,已经有许多人站出来骄傲地对我说“我已经看了N遍!”,这部片子已经作为教材编入影视学院的教材,虽然周星星没有得过一个奖项,被人看成狗一样取乐,而现在的他已经因此而一展鸿图了!
再谈《悟空传》,如果说《大话西游》反映的是小人物在社会中的无奈、屈服和适应转变的话,那么《悟空传》则借用这个神话载体充分的表达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对信念和理想还有对自由的追求,孙悟空身上体现的是战斗胜佛的精神,最终他要战胜的是自己,紫霞和白晶晶都成了对他精神图腾的崇拜追寻者,在这里每个有自由思想的人都是困惑的,师徒四人,共同经历着一遍又一遍的轮回,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走入佛祖的界定,你便再一次地苦修,只因为你的思想违反了大多数人与神遵守的定律,你便是妖,须诛之,从头再来。
着墨最少的是唐僧,按因果溯去他是佛祖如来的大弟子金禅子,在每千年的佛祖讲经大会上面他与如来辩法,结果无力胜天而自贬凡尘,他的信念却令仙界惶恐,“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诸佛皆烟消云散!”他的每一次回归都会给定律冲击,他在苦苦思索着天地的界限,到西天的道路在哪里?为什么总也走不到西天?他在辩法前到师弟菩提子修隐的地方一聚,偶遇前来求师学艺的孙悟空,猢狲对他的气度佩服的五体投地,一袭白衣从远处漫天黄沙中走来,丝毫不染尘埃,种下二人的师徒的缘份,金禅子是这本书中的灵魂,在宝象国,他中了魔咒,被变成老虎关入笼中,区区一个笼子如何能够束缚住他?他运用智慧的思辩令金狮怪自觉地走入笼中与之互换;他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他化身为玄奘的的时候救起龙女变的金鱼,当她甘心化作白马驮起他时心中多么希望可以这样永远。唐僧、金禅子代表着一切追求真理和信念,他思想着、找寻着那个极限,经历三劫三世,他蓦然领悟所谓界限便在你身边,在你思想深处的盲点,当你没想到时你看不到它,当你想到时它变成一堵透明的墙,当你想逾越时它变成各种幻相,“一个森林里有许多鸟,一天守林人想把它们放到一个大鸟笼中去,而且不能用武力,他做到了,是怎么做到的?”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你猜到了没有?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些鸟本来就在笼子里面:)永远有多远,它就在你面前,当你忘记了时间;西天在哪里,在西边吗?不,它存在于界限的另一边,当你超越这人为的定律,你便可以发现新的世界。
孙悟空在书中始终战斗着,他便是为战斗而生,永不屈服,他不为理想不为真理,只为自由,只为摆脱那些束缚他的法度,大圣的气魄使他伟岸,使他受众妖的顶礼膜拜,成为他们的英雄,他战胜了天兵天将,各种怪魔,最终他战胜了他自己(六耳弥猴),他将爱的感受放至心的最底层,丝毫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他最终成就了战斗胜佛。
猪八戒在此被描绘的如此可亲可敬,原来他也有英俊潇洒的时候,当他变成猪精以后,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温柔去望着天空,那里有他与阿月用千百年摆就的银河,更有他心爱的阿月居住的月宫和桂树,每当满月的光辉洒向大地,猪精的魂灵便升空,与几百年前一样和他的阿月乘着金船挂着银帆寻视在天宇,他的手握着她的,相视温情的笑容,灿烂了布满星星的天空,在金灿灿的星光照射下,猪精大声惨嚎起来,忘了我吧,我已变成了猪,虽然我知道回家的路!!当大火弥漫阿月的宫殿,他冲了进来,他和他的阿月倒在了一起,在失去知觉的一瞬间,他们重回天宇,他对天大声吼道:我虽然是头猪,可我不任人宰割!
沙和尚是最循规蹈矩的,他始终被噩梦折磨着,在天庭上面,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把王母手中的琉璃盏震的粉碎,当事故过去,沙和尚便成了替罪羊,是他打破了这个宝贝,他是责任者,被罚下凡间,从那一刻起他便为寻找每一个碎片和恢复自己的身份而活着,当他好不容易在玉帝的脚下拾到最后一片碎片恢复其完好如初的时候,那个最至高无上的人不屑地一挥手,怎么是我错了么?你打碎了,你便是罪人,难道要我向你道歉吗?琉璃盏又变成了无数块碎片闪烁着撒向空中,在众神的讥笑下,他终于崩溃了,原来老实人会一直被欺负到底,为何我还这么执着的辛苦白渡?
《悟空传》的语言洒脱流畅,文采盎然,令人读之欲罢不休,它从人的本性、情感、信念和理想等层面来描述人的成长的过程,它摒弃了时空的顺序,超越了社会的层面,只用轻松不羁却措词有度的笔触,寄情于神仙诸体,让我们也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放飞一次吧,去感受新的世界!
我看了<悟空传>后, 把MSN和QQ改了几回名字, 呵呵:
盘古是妖精,我是一片叶子......
须菩提,听起来象树上结的果子.
--------可还有对<悟空传>感兴趣的朋友吗?
[em01]有,我感兴趣耶!
钟声悠扬:有,我感兴趣耶!
可以谈谈你的体会吗:)
希望这些假借佛教故事宣扬执著的文学作品可以少一些,越少越好。
阿弥陀佛。
我不是想冒犯诸位,这样的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客观的说,它们强化了读者的烦恼,强化了对那个所谓的我的认知。
哈哈,楼上的roundtrip:说得不错....从某一些角度,我支持你的想法哦!
《大话西游》也好,《悟空传》也好,仅仅作为一种创作表现我是感兴趣的,毕竟能让我哈哈大笑的,蛮快乐的!
论喜欢,我还是喜欢原来的《西游记》呀!
roundtrip:它们强化了读者的烦恼,强化了对那个所谓的我的认知。
呵呵,是因为你已经没有烦恼了吗?是因为你已经有了我的认知吗?
roundtrip:它们强化了读者的烦恼,强化了对那个所谓的我的认知。
呵呵,是因为你已经没有烦恼了吗?是因为你已经有了我的认知吗?
这显然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是什么呢?如何认知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无法“言”谈的。不是吗?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用“我”来“认知”“我”是行不通的。
苦海游,浑不知,
着岸方知衣身湿。
安坐下,心身净,
迈开大步向前行。
^_^
用“我”来“认知”“我”是行不通的。
--------- 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静觉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服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 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静觉海.
用“我”来“认知”“我”是行不通的-没错!
试问:用“何”认知?-我双手合十.....
问问Zhms,或许他知道。
^_^
钟声悠扬:
扬子已经回答你了:
用“我”来“认知”“我”是行不通的。
--------- 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静觉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服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 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静觉海.
看文言文有点累哦
[em01]大概是舍小我才能成大我,大我是一直在那里的,并不需要什么认知,我们把小我舍弃,大我自然现前。
每次要在这里发言,我就觉得惶恐,无修无证,乱说一气。搞不好做了一回邪师。
[em06]呵呵,好啊
《悟空传》及后现代主义(转)
《悟空传》是网络小说的杰出文本,它之所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小说,成为中国大陆另类写作——“大话西游体”小说的代表作,是因为这本小说在经典小说《西游记》的背景上和今天的中国和人类文化背景下进行了一种创造性的写作(转换),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道路。 《悟空传》来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充分利用了《西游记》的经典人物和经典的场景和空间,但作者站在今天人类的立场,面对今天人类的存在处境,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重新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追问,在创作形式小说叙事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后现代的小说艺术形式,完全有别于《西游记》的语言叙事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悟空传》站在伟大经典《西游记》的肩膀上,创造了自己完成了自己,它对《西游记》不是一种简单的抄袭和改写,而是一种新的创造 。 网络文学与后现代主义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西方社会和文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进入到“后现代”时期;西方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的第一次高峰在是上世纪60-70年代间出现的。而网络技术的产生,也正好是在这一时期。网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文化、技术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网络自身就打着后现代的深深的烙印,有着后现代的一些鲜明特征。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征,而“开放”“互动”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可以说,“开放性”、“互动性”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基本特征,也是网络技术的基本特性,它同样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学的基本特性。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是后现代的技术,而网络文学则是后现代的文学。 现代主义对精确概念的热衷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很多人痴迷于对网络文学定义的探讨。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至少有过两次对网络文学概念进行定义的高潮,一次是“网易”和“榕树下”两家举办网络文学大赛期间,另一次是最近由“网易”“文化频道”开展的“给网络文学下个定义”活动。当然,至今不会有人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道理很简单,网络文学本是后现代的产物,“网络文学”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后现代的“拼贴”的特点,有着后现代“无中心”、“不确定”的特点。对网络文学要用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 现代主义艺术追求艺术的“纯粹性”,艺术与非艺术有着严格的界定。而后现代艺术则全力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将艺术与日常生活混杂起来。
上世纪初,后现代主义的先驱者杜桑就开始使用“现成物”充当艺术品,开创了后现代装置艺术的先河。此后,后现代艺术表现出随意性,未完成性和偶然性,直接使用“现成物”充当艺术语言,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和用品,甚至是废弃物或垃圾都成为了艺术语言。作为后现代艺术的网络文学,在结构上,在语言上,在题材上,在技术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随意性、未完成性和偶然性的后现代特征。小说结构松散,语言聊天口语化,立意简单,有的作品有始无终,处于永远的末完成状态。相当多的作品呈现出生活原生态的状态。网络聊天室的对话记录,用电子邮件写作的情书以及BBS上只言片语,这些网络上的“现成物”都被原封不动在搬到了作品中,与后现代的造型艺术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艺术作品在手法上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主义艺术家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各种艺术自身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特征和条件,并精心为各门艺术之间确定了严格的“边界”。但到了后现代艺术那里,艺术内部的“分化”被消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混杂和拼贴。前面提到过,网络文学这个名词本身,就带有后现代的“拼接”(collage)的味道,将“网络”和“文学”拼接在一起。在网络文学中有一类称为“网络体文学”的作品,就是将网络技术和文学进行嫁接的结果,如多媒体小说、超文本诗等,这些作品将文学的描述与网络的超文本技术,与动画、音乐进行拼接,从而产生了是文学又不是文学的艺术形式。
这种实验在后现代艺术中早就有所表现,有意打破现代主义艺术家所恪守的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则和范式,将各种不同的艺术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混杂的非类型的大杂烩。五十年代黑山学院的后现代艺术家发明的“偶发艺术”,就是消平艺术门类界限的实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网络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拼接”的后现代实验将会越来越多。
现代主义艺术走的是“精英文化”的路子,由此造成了艺术家与欣赏者关系的疏远,从而形成了现代主义时期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二元对立的文化结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艺术中形成的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两极分化进行了彻底的削平。后现代主义学者将这种去分化形象在描述为“跨越边界—— 填平鸿沟”(Cross the border——Close the gap)。正如杰姆逊所说“十九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可者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后现代主义在破除现代主义形成的“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结构后,确立了以大众文化为主潮的一元文化。无论是古典式的贵族文化,还是现代性的精英文化,在后现代时期,都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在后现代的网络文学中,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分化被填平。网络文学是以大众文化为主潮的文学,以一群精英作家为中心、为本位进行运转的传统文学运行方式在网络上将找不到市场。在网络文学中,后现代主义学者所说的“格雷欣法则”时时在起作用。所谓“格雷欣法则”就是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格雷欣法则”在网络文学论坛上的效应是最为明显的。一篇受到欢迎的原创作品很快就会受到新贴上的质量不高的贴子的排挤,在一个与它的生命周期不相适应的时段里,不可避免地从显示屏的当前页挤出去。网络文学的无中心,无主体的后现代特征再次显示了出来。
后现代艺术在弥合现代主义时期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鸿沟的同时,也完全改变了艺术与大众的对立关系,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关系,由原来静态的介入发展成为双向互动的关系。正如美国艺术家波莱蒂所说:“观众的参与对作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把‘观众’(这个词在这里不再有效)从被动的目击者变成合作的创造者(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文学的互动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实践。BBS上创读双方对文本的解读,使得网络文学的读者由“被动的目击者”,摇身一变而成为作品“合作的创造者”。在互联网上集体创作的互动小说,更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区分失去了意义。
“大话西游体”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1、解构——除了爱情是他们没有完全解构的,其他一切都可以被解构或者已经被解构了。像时空关系、人神关系、师徒关系、生死关系,在《悟空传》里都被解构了。虽然他们愿意为爱情保留一定的余地,但是在对待爱情的方式和态度上,还是很随心所欲的。
2、媚俗——这个概念或许不是那样准确,因为后现代主义的媚俗指的是混淆雅俗文化的界限,或者说他们首先解构这种界限,赋予俗以一种新的内涵,然后在俗的新世界里流连忘返,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意义、神圣、超越等等概念都被淡化了。
3、自由——他们所谓的自由当然不是在概念的意义上来追求和谈论的,他们表达的是一种感受的自由,一种没有约束的状态,一种基于解构的基础之上的随心所欲,如果说,他们的自由主要是主观的,他们并不因此就降低对这种自由的评价,相反,他们乐于在主观的自由里找寻快乐。
4、戏仿——在网络世界,出现了一大批大话的文字或者文章,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语言风格是大话式的,主旨是调侃的、游戏的,然而这些语言却被认为是最本真的。就像《悟空传》开头,孙悟空望着天边的晚霞说,“我只有看看这个,才能每天坚持向西走下去。”听起来似觉无聊,但当你读到悟空在心死的那一刻还死死握着紫霞的披巾时,就不难品出这句轻松调侃之下的沉重心清:天边的晚霞所以能激起英推西行的无穷动力,只是因为一个与晚霞有关的人和一段不能忘却的辛酸回忆。
5、快乐——快乐是最高的目的,最起码他们追求的是轻松。因此,所有会给他们带来痛苦的因素都要被剔除,所有令他们感到沉重和压抑的东西都要被排斥,这实际上是解构一切的一个主要动机,当然,他们也很清楚,他们没有办法把快乐贯穿到所有地方,因此,在文化领域就更是要崇尚快乐就是一切的原则。
《悟空传》借助经典发展经典 《悟空传》借助经典发展经典,完成了自己的一次成功尝试。《悟空传》的主题与《西游记》那种师徒四人团结一致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道德理想主题已经完全不同,它对传统的《西游记》的主题和价值世界进行了颠覆和解构。小说中的人物的人生价值和精神情感及其茅盾冲突也发生了很大变。《悟空传》中师徒四人不在是到西天去取经的圣徒,而完全成现实世界为俗物,成为现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他们也完全失去了师徒的道德伦理,他们之间已经平起平坐,相互开涮,互接老底,你调侃我我调侃你,而且相互恶毒攻击,你拿我不当人我拿你不当人,一点正经都没有,一副后现代消极和积极。在《悟空传》中,孙悟空还一气之下一棒打死了师父唐僧,几乎毫无愧心,这可以说对传统彻底否定,证明了后现代的深刻力量。在《悟空传之百年孤独》中,师徒四人看似去西天取经,但他们到西天取经已经不是目的,似乎也将此遗忘,到西天取经变成了一天天的人生和世界的哲学讨论,目的变成了过程。师徒四人与妖精白晶晶的敌我矛盾也已经化解,而且和平共处,相互调情,充满了世俗世界的颓废和快乐。 所以,爱情在《悟空传》中大放光彩,小说中的人物在爱情中得到更加全面更加世俗化的表现。《西游记》道德圣徒的不谈爱情,在《悟空传》中成为永不变心的生死恋,小白马对唐僧的爱情,紫霞与悟空的爱情,猪八戒与阿月的爱情,等都写的刻骨铭心。爱情成为唯一神圣的东西,她取代了去西天取经的神圣。这种神圣的爱情,既是对《西游记》的合理想象和再创造,又是作者小说理念下的必然现实。爱情照亮《 悟空传》,让这部小说增添了动人的神彩。
希望这些假借佛教故事宣扬执著的文学作品可以少一些,越少越好。
阿弥陀佛。
我不是想冒犯诸位,这样的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客观的说,它们强化了读者的烦恼,强化了对那个所谓的我的认知。
今天为着一点小刺激,忽然"明白了"了点什么似的,写出来求教于roundtrip兄:
是否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借用了不少佛学的"空"观和"无常"观, 却倾力宣扬那个"缘"字和"情"字 ?!是为执着!与守财奴觉得金子是唯一可信的东西一样,这类作品在鄙夷别的执着如官位权势之时,恰忘了所谓"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情,何尝不是一个大大的虚妄!
佛学的缘起性空的"缘起", 多被解读为"缘份",叹!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6-24 14:39:50的发言:
希望这些假借佛教故事宣扬执著的文学作品可以少一些,越少越好。
阿弥陀佛。
我不是想冒犯诸位,这样的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客观的说,它们强化了读者的烦恼,强化了对那个所谓的我的认知。
一些垃圾文学,可以建议他们不要用现有的文字来记述。
但是,由一些名著文学引申出来的作品,却展示着人性的另一面,展示着新的思想,新的社会现实。
佛学本就是博大的思想,他不排斥任何东西,恶之恶,以由善感化;佛之念,普渡众生。
我们做不到限制别人思想,佛却不限制。
[em36]
垃圾垃圾也可以利用的哦!呵呵!
佛本无谓空或者不空,变是唯一不变,
佛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概念?
我们是心中有佛还是心中有善念?
佛要普渡众生也须向红尘中去修炼,何谓之假借,何谓之托典?
佛无处不在,佛心一念之间,
佛,本是在你心中的一个哲学:)
楼上的各位说的都很有理啊`
我是最近才对佛学感兴趣的~
希望你们多多讨论我好学习啊`
你们继续呵呵~
佛不限制任何东西,只是通过因果来指示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