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存在,主要是做人跟做事。我以前写了一个帖子,名字叫:咱最擅长的就是蒙领导。其实我是借着这个诙谐的题目描写了我对与人相处的理解和思考。但是写到一定的时候,忽然发现,做人与做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的。所以单纯写做人的道理的时候,写到进攻的时候,忽然再也写不下去。因为再下下来就不是做人的范畴了,而是做事情的范畴了。而做事情,说白了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所以写了这样的一个话题,关于劳动。
话题从我参加的第一个工作谈起。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毕业。怎么评价那个时候的我呢?每个人在回头评价自己的时候,都是有一点为难的,敢于象鲁迅一样解剖自己的,毕竟是少数人。我也是一个粉饰自己的人。所以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自然就不是很客观了。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修身的概念,也没有行业的概念,整个人,浮躁,浮躁,我觉得最适合评价自己的话就是浮躁。但是浮躁并不代表懒惰。我充满激情,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公司,有深刻的使命感。然后每天总是早到公司拖地。我似乎要极端的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勤奋的人。至少在态度上,我是一个勤奋的人。而表现自己勤奋的最好方式,就是劳动。而我那个时候能够劳动的,其实真的很少,而扫地,就是我最争抢着做的劳动。
后来,我被总公司的执行董事点名表扬,在年底的总结大会上,在无锡分公司里,我是唯一被表扬的人。我清楚的记得对我表扬的语言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勤奋的人。于是我出名。
后来我离开了这家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留给我很多财富。其中就包括我为什么会得到表扬的启示。
后来我来到第二家公司,确切的说,我是被这家公司从以前公司里面挖过来的。我就是在这家公里里面学会了行业的概念,跟老总学到了修身的概念,在这家公司给自己重新找到了定位。不过这家公司是请了清洁工打扫的,我就没有机会扫地了。但是我仍然在不久的一次大会上被总经理点名表扬了,原话是:我最欣赏有进取心的人。我也是因为这样成了一个事业部的产品经理,虽然我进入公司的时间不是很长,而我以前和这个老总也根本不认识。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要炫耀我自己,虽然我说的是事实。我想对我为什么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可以得到高层的赏识做一个总结。
我没有要可意的讨好他们。实际上,我就是要可意的讨好他们,也没有这么有效果。
那么,是什么打动了他们呢?
勤奋、进取心,这些其实都不过是表现出来的东西,我觉得,支持他们认为勤奋和进取的,其实是我对劳动的态度。(待续)
顶!不过我觉得应发乎自然,不可刻意为之。
楼主开始写的那个 咱最擅长的就是蒙领导 好象还没写完哦
什么时候再继续哦,咱可都盼着呢
[em01][em01]清风徐来说的很有见解啊。“55%以上离开学校四年内的工作,固定了你这一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就”
火鹤花你好。看看我的下面的话,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存在,主要是做人跟做事。我以前写了一个帖子,名字叫:咱最擅长的就是蒙领导。其实我是借着这个诙谐的题目描写了我对与人相处的理解和思考。但是写到一定的时候,忽然发现,做人与做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的。所以单纯写做人的道理的时候,写到进攻的时候,忽然再也写不下去。因为再下下来就不是做人的范畴了,而是做事情的范畴了。而做事情,说白了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所以写了这样的一个话题,关于劳动”
LP2100,
我也觉得不可以刻意的去“劳动”,但是我想关于劳动在人的一生中上有价值的论断,是没有人会去疑问的。
值得疑问的是,劳动到底有多少价值?因为多少价值决定了我们付出多少。
楼主说的没错,做人和做事本来就不是孤立的
做事也是做人的体现,做人的过程也是在做事中完成的。
楼主的那篇文章也不完全是写做人,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可能实现最终目标。
花儿觉得楼主的那篇未完成的文章写得很深刻,也很有思想,只是余味未尽。
期待楼主再有大作问世~~~~~谢!
呵呵。花儿你好!
大作之说,惭愧有余,自嘲居多啊。
我想这个帖子也许可以更加把我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希望可以和你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二:
在谈到对待劳动的态度的时候,我们不妨借米卢先生的一句话来用用: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态度是一切的基础。关于态度一论,很多人认为这个是舶来品,是国外的成功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
念。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
在中国的古代,对于态度也是有很精辟的论断的。中国古代有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对话:一个人问:你为什么不做呢?那个
人豁回答:做不到。这个人就说:折一个杨柳却不去折,这个叫不为,搬移泰山而不不搬,这个叫不能。这个人用简单的
类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为和不能是不同的。而决定为与不为的,恰恰就是态度。所以,我们在谈论态度很重要的
时候,更多的指的是“不为”的事情。
在我的生活中,看见很多对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误解。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态度决定一切
的前提是客观性。首先是客观的看待和分析问题,然后态度主要是在客观的看待很分析之后,积极的思考,愿意去做。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了,我为什么要乐意去做呢?我为什么愿意去做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只愿意到奖励的事情。这个主要还是从感性的角度来阐述,如果从比较理性的角度去阐述这个
问题的话,人们更愿意去做能带来价值的事情。
什么是价值呢?收获减去成本,得到的就是价值。换一句话说,如果收获是多于成本的,那么这个事情就是有价值的,如
果收获是小于成本的,那么这个就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总是没有人
做,而有些事情总是有人抢着做了。当然,每个人对价值思考的角度不一样。
所以,在客观的看待和分析问题之后,我们就会判断是否愿意去做,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积极的思考呢?
在成功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积极的思考带来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动带来积极的结果。而所举的例子最出名的就
是关于两个人在非洲卖鞋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到非洲去卖皮鞋,结果看见非洲的人都不穿鞋子,一个人看
见了之后就回去了,回去的原因是这样的,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没有市场。而另外一个人去没有回去,在报告里面
这样写:这里的人都没有鞋子穿,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市场。一个是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一个是这里的人都没有鞋子穿。
他们描述的都是客观的事实:不穿鞋子。但是描述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机会的角度来思考,都没有鞋子穿。一个是从危
险的角度思考,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所以,他们的结果也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说没有鞋子穿的人满载而归,而另外一个人
就空手而回。同样的客观事实面前,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思考结果?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心态不一样。同样的情况
下,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因为在不同的思考问题的前提下,思考的结果不一样。思考的结果不一样,又导致了行动
的结果不同。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积极的思考,主要是因为积极的思考才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总结来看,我们说,对待劳动的态度很重要。我们最好能够有积极和乐意的态度。
Ok,我们有了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劳动,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算的上是会做事了呢?
同意,其实领导不是看不见你偷懒,只是还有其他事情,顾不上你。
并且,为我们自己着想,为什么要蒙呢?耽误的是自己的时间,等到没钱给孩子买尿布的时候就会悔悟了
同意,其实领导不是看不见你偷懒,只是还有其他事情,顾不上你。
并且,为我们自己着想,为什么要蒙呢?耽误的是自己的时间,等到没钱给孩子买尿布的时候就会悔悟了
楼主不是真“蒙”——只是谦虚的意思,楼主是在实干,有脑筋的实干,有境界的实干......
三:
我们说到对劳动的态度很重要。我们问,是不是有了很好的态度就算的是会做事情了呢?
做事情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劳动的过程。那么会不会做事情首先要看我们对劳动的理解了。
如果就劳动本身来谈论劳动的话,是比较枯燥的。因为劳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那么,我们要谈劳动,首先要谈的就是,劳动的目的是什么?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是,要在什么背景下去谈论劳动呢?
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古典文化来理理头绪。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无恒业者无恒心。另外也说到,无恒业而有恒心者,唯士而已。他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没有稳定职业的人是很难有持久的心的。我思考他老人家在诉说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没有比较固定的职业的人,自己的心往往也不能稳定,从而导致做事情也没有毅力。其实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另外角度来理解,有恒心者有恒业。这样,也可以给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无恒心提供一个依据了。
孔子还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如搏弈乎?意思就是说,你如果整天吃饱了饭又没有事情做,还不如下棋呢?我思考孔子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想起了另外一句老话:无事生非。很多事情追根下去,都是这四个字在作怪。
从论语中,我们大约可以感觉到古人对于劳动的观念。有固定的事情做比没有固定的是做强,有事情做比没有事情做强。
这些是中国古代古典文化中的精华,从一个角度谈到劳动对于人的价值。我们可以用孟子的话来总结古典文化对于劳动的认识:学问之道无它,求其安心而已。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劳动对于心灵的一个安定作用,认识到了劳动对于人的性格的影响,同时也谈到了不劳动的危害。
然后我们从禅学的角度来看看佛家对于劳动的态度。
四:
我们从佛家的角度来谈谈对于劳动的看法。
以前读到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个高僧,每天有一个习惯,不劳动不吃饭。高僧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是坚持种地种菜。到了冬天,天已经很冷了,高僧依然要坚持种地。他的徒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把师傅的锄头藏了起来。徒弟肯定是在想,这样师傅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劳动了。结果高僧因为没有找到锄头,而没有种地,因为没有种地,所以就一天没有吃饭。后来徒弟又把锄头藏了一天,结果师傅又没有吃饭。后来徒弟好象明白了什么,就跟师傅认错,把锄头还给了师傅。师傅在拿了锄头之后,第二天又种地,又吃饭了。
不劳动,不吃饭。多么简单和深刻的劳动观念。这位高僧直接把劳动上升到存在的原因上了。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吧。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给过我很深刻的印象。
在民国的时候,有一个将军,为人很暴虐。大家都很害怕他。有一次他到一个庙里面,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他在庙里面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老和尚在扫地。慢慢的扫着,脚步是那么从容,表情是那么安详,眼神是那样的平和,他忽然在那一刻感到了震撼,于是他走上去,跟着老人在扫地。后来和尚给他说了这样的一些话,原话大大概上不记得了,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扫地扫地扫心地,扫静心地方扫地。后来这个将军做了这个和尚的徒弟。
是什么把一个暴虐的将军变成一个扫地的人的徒弟呢?是高僧平定的心态,而高僧平定的心态来自与对于劳动的深刻的认识。
综合来看,佛家对于劳动是非常推崇的。而且把劳动和人存在的价值深刻的联系在一起了。
这些主要是从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感悟劳动的价值。中国古典文化重感悟而忽略体系,重思考而轻推理,所以我们尝试着从国外的一些理论来探讨劳动的意义。
我们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生态学上的生物链的角度来谈谈劳动。
五:
有的时候我们看着身边的人,表面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实际上可能是一只老鹰。在自然界,我们举其中的几个例子作为代表,最高端是狮子,然后是狼,然后是羊,然后是草。那么,如果我们问,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不可以说是接受阳光并且合成养分。然后羊存在的意义呢?是吃草,然后长肉。然后狼存在的意义呢?是吃羊,然后长肉。然后狮子存在的意义呢?是吃狼,然后长肉。如果单独看一个羊、狼、狮子、草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一旦结合起来,立刻就显现出了价值。他们的价值在于他们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链。
如果这个生态链缺少了任何一环,都是不可以想象的。而每个生物之所以可以在这个生物链上占据位置,是因为他们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是他们的“劳动”决定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
其实在人类社会,不是也存在这样的一个生态链吗?位置越底,获得的越少,但是竞争也越小。但是人和生物在劳动这一点是相同的,这一点就是如果你想在生物链上占据一个位置,一定要有什么东西经过你的劳动的转换变成了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这个就是你存在的意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展开来谈谈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位。个人觉得定位的核心就是在生态链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可以看见生物链上每个位置都是要付出一些什么的。并且在生物链上的位置越高,压力和风险也就越大。比如一个山坡上可以有一百只羊,但是一山却不能容二虎。所以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感觉最舒服的位置。
我们从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国外的文化观点谈了劳动的背景。综合来说,劳动其实是我们存在的最根本的意义。如果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劳动的话,我想我们会怀着敬畏的心态来对待劳动的。
以前经常和人家谈论人生的意义,后来就不再谈了,因为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读大学以前最喜欢读的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非常认同里面的一个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不平凡的是我们的劳动。
我们要谈劳动,就要在这样的背景和心态下谈论劳动。
但是,我们了解了劳动的重要性之后,是不是我们就会劳动了呢?
是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是有意义的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这里,我们推崇的是,有效劳动!
那么,什么是有效劳动呢?
六:
什么是有效劳动呢?
有效劳动有两层意思.
首先是要有效果.而效果是关于目的的.换句话说,我做这个事情是不是对我的目标有价值?有价值的就是有效的,没有价值的就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有价值呢?要判断是否有价值,我们首先要认同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因果论.
因果论的意思是说,我们承认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有逻辑的,是可以解释的.因为可以解释,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可以理解,我们可以预测.而有没有效果最好不是在事后评价的,而是在事前判断的.所以,在可以事前判断的基础上,我们来谈论是否有效.
我想应该有一些人是会认同因果论的.那么,我们谈论是否有效的目的就是在事前要做一个预测和判断.判断是否是有效的.
第二层的意思就是有效率.在保证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提高速度.提高速度的前提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我们理解的有效果.在有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去讨论如何更有效率的问题.(待续)
呵呵,花儿关注中,谢谢........
好文章,希望能够看到后续。
建议楼主将文章的名字修改为:有效劳动论
这样的名字似乎更能体现文章的本质,我想:在家园里没有必要用吸引眼球的方式。
本来一直在等楼主“蒙”文的下篇,可是让我失望了。楼主的上篇可谓醒世之作,太多的文章和理论在论述如何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太多的朋友也在作着领导梦,可是似乎忘记了,我们哪一个人又不是在更高一层的领导之下。人的一生其实是在经营自己,按现代营销学的理念,要找准自己的核心顾客,对每一个致力于成为领导者的朋友来讲,领导就是你的第一顾客,“蒙”就是要影响,让领导做出更有利于你的决策。
[em05][em05][em05]七:
上篇谈到了有效劳动的一些话题。有些朋友跟我说,其实在论坛里面,实在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眼球,可以直接把名字该为有效劳动论,就可以了。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是和我的初衷有所不同的。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我们对于劳动的观念,我们对于劳动的态度,关于劳动的认识,那么,我们回头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谈论这些呢?
目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已经说明:在上篇,我们谈到如何跟领导相处,谈到了如何进攻的时候,忽然谈不下去了。为什么谈不下去了?是因为进攻已经不再是跟人相处的范畴,而属于做事情的范畴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与人相处的技巧属于防范的内容,可以保证一个人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观点“我们不是为什么跟人相处而跟人相处,跟人相处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至少是拥有了一个做事情的平台。
那么,现在我们讨论的,就是,如果你要想进攻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做事情呢?
八:
在这里面,我们谈到做事情的四个境界:
一:认真。
做事情的第一个境界是认真。毛主席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当然,有的人很崇拜毛主席,自然也记得他说的一些很重要的经验。我个人认为,无论如何,毛主席的这句话说的都是对的。现在提的最多的执行力,呼声最高也最难以解决,为什么?个人认为企业的执行力首先取决于个人的执行力,然后才是一个有效的流程。而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什么呢?个人认为首先取决于对事情认真的态度。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为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是很认真的,而在为别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马虎的。除了一些天生马虎而又后天无力的人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某些时候认真的,而在某些时候不认真的。为什么这样呢?
我觉得这个是两个个潜在的心理在发生作用,虽然可能很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一个潜在心理就是:如果我觉得这个事情对我是很重要的,那么我就会很认真,而如果这个事情对我是没有什么太重要的,就不会那么认真。典型的例子就是求婚前男士们的热情与细心与婚后粗心和健忘的对比。
另外一个潜在的心理就是:失去一样东西的恐惧心理比得到一样东西的心理更为强烈,在同等的东西的抉择时。所以,表现起来就是如果是为了弥补或者是保护住一样东西的时候,比将要得到一些东西更为珍惜。典型的表现就是男士对于失恋的恐惧和对于恋爱中女友的关注不同。
在这两个心理的左右下,很多人表现出来不同的珍惜程度和认真程度。那么,我们要让一个人学会认真,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了。
但是,虽然不容易,总是可以学习的。而且,我们会发现,成功的人士往往是认真的。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更有目标性,更有量化成功的欲望。而我们之所以要提倡认真,也正是因为认真对于成功的巨大帮助。
做事情的第二个境界是:务实。
我们在做人方面关注的太少,培养情商能力,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关键。
掌声!1
楼主1楼、24楼、27楼的观点我仔细地看了,很好的。
说到培养情商能力,不太好操作,一个人的成功,20%来自智商,80%来自情绪商。
zhouchun 差不多一个月没有来续贴了,
我发个短信提醒他一下。不要让这么好的一个连载夭折了,呵呵。
zhouchun 差不多一个月没有来续贴了,
我发个短信提醒他一下。不要让这么好的一个连载夭折了,呵呵。
九:我们谈到做事情的第二个境界:务实。
很多人就会问了,认真跟务实有什么区别呢?
认真更注重过程,而务实更关注结果。
举个例子来说,我最开始做销售的时候,看到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公司名称,拿起电话就是:你好,我是金蝶软件公司,我找你们的财务部!“至于公司的规模,赢利状况,都不考虑。然后就把有限的时间平均的分配到这些没有价值的客户身上了。所以,导致不能把有效的时间分配到有效的客户身上。这样我是很认真的在做每一个客户,但是并不是务实的在做每一个客户。而现在,我会在打电话之前粗略的了解一下我的客户,规模如何,盈利如何等,以决定花费多少时间在这上面。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务实的过程,因为是关注结果的。不一定很忙碌,却很容易见效果。
所以说,是不是我在做的每一个事情都是对我的预期结果是有帮助的,就是区别务实与认真的关键了。而判断我做的事情是不是对我的结果有帮助,就取决于我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效劳动了。
总结来说,务实比认真更关注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务实更加关注二八原则。
所以,一个不认真的人,是谈不上务实的。但是仅仅停留在认真上,还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务实。因为,务实的人才更容易出结果。
我们说做事情的第三个境界是:创新。
zhouchun兄客气了,呵呵。
好贴子,咱们继续期待精彩后文!
呵呵,
做事的境界?
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随机应变。
个人观念
好像,一般人都不太喜欢艰苦奋斗,也许这个对现在的人来说,没必要了
可是我感觉还是艰苦奋斗的好
楼主的文章浅显易懂,精辟耐读,是不可多得的大作。细读下来,发现用另外一种浅显的非教科书式的语言讲了很多管理学中的原理,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细细展开,逻辑清理有序,很是精彩。可见对管理学之类的书籍读了不少,更难能可贵的是读后楼主常常静静深思(我猜的,不知准不准?),如何为己所用。此文来源于书,却又高于书,让很多看书的却缺乏深思的人领悟到了想从书中寻找答案却无所获的又一直追寻良久的答案!
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书应该是这样读的(di):
看书:不可想看小说一般,从头到尾,一目十行——
思考:最好是深夜,静静的,无人打扰,把刚看的从头到尾想一遍,然后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考虑何处可用,最好记下笔记——
交流:大胆的与朋友说出自己刚看的书的想法、心得,预计如何运用心得——
运用:把心得有意的运用的实践中去,就像你刚看到一篇壮阳的独家秘籍一样,(开个玩笑)迫不及待的尝试——
传授:在这里——栖息谷中传授给大家,会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意见,然后一一作答。
再次循环往复。。。。。。。。
————————————————————从此,你学会了管理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这门技能,而且,永不会忘,如此,你会成为一个个中高手,告别菜鸟!
我想楼主在写本文的时候,也收获颇多,写——是一种整理,更是一种深入深入深入思考。
另外,谈点个人看法:楼主两篇文章似乎语言风格有所差异,前篇幽默诙谐,寓理于笑中,象个超脱的高僧指点红尘俗子渡海之术;但在本文中,楼主好像也与我等同在苦海,只是游的更远些,更快些。个人以为,是不是对于后面的理解没有前面的深入,思考不透彻之故!
希望我没有扫了楼主的雅兴,能够继续下去,也希望楼主的文章能够更深、更透、与我们更近!!!
楼主的文章浅显易懂,精辟耐读,是不可多得的大作。细读下来,发现用另外一种浅显的非教科书式的语言讲了很多管理学中的原理,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细细展开,逻辑清理有序,很是精彩。可见对管理学之类的书籍读了不少,更难能可贵的是读后楼主常常静静深思(我猜的,不知准不准?),如何为己所用。此文来源于书,却又高于书,让很多看书的却缺乏深思的人领悟到了想从书中寻找答案却无所获的又一直追寻良久的答案!
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书应该是这样读的(di):
看书:不可想看小说一般,从头到尾,一目十行——
思考:最好是深夜,静静的,无人打扰,把刚看的从头到尾想一遍,然后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考虑何处可用,最好记下笔记——
交流:大胆的与朋友说出自己刚看的书的想法、心得,预计如何运用心得——
运用:把心得有意的运用的实践中去,就像你刚看到一篇壮阳的独家秘籍一样,(开个玩笑)迫不及待的尝试——
传授:在这里——栖息谷中传授给大家,会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意见,然后一一作答。
再次循环往复。。。。。。。。
————————————————————从此,你学会了管理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这门技能,而且,永不会忘,如此,你会成为一个个中高手,告别菜鸟!
我想楼主在写本文的时候,也收获颇多,写——是一种整理,更是一种深入深入深入思考。
另外,谈点个人看法:楼主两篇文章似乎语言风格有所差异,前篇幽默诙谐,寓理于笑中,象个超脱的高僧指点红尘俗子渡海之术;但在本文中,楼主好像也与我等同在苦海,只是游的更远些,更快些。个人以为,是不是对于后面的理解没有前面的深入,思考不透彻之故!
希望我没有扫了楼主的雅兴,能够继续下去,也希望楼主的文章能够更深、更透、与我们更近!!!
看书--思考--交流--运用--传授
提得很好,
不过建议在思考后面加一个“记忆”,在传授后面加一个“总结”
记得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书,但后来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无心装载,为消闲而读书 记忆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是以后的交流、运用和传授的先决条件。有些人把记忆放在思考之前,当然在记忆之后当然还会有思考,这个肯定是不错的。但是记忆之前,我觉得还是先思考。其中道理,相信我不讲很多家人都明白,一来是为了更容易记忆——思考过的东西比较容易记住;另外也是为了更有效的记忆——只有记住思考过的东西才有意义,否则倒不如找台PDA过来。
而总结,是为了让我们有所进步,总结这一次学习的过程,以便下一次能更好,更有效的学习。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见,说错了别见怪。
记忆确实很重要,我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敦煌方面的书,关于他的历史和内涵,可以说看了不少,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休闲而为之,没有刻意去记忆。现在说起来,没有太多可以“传授”的了。
白白浪费了哪些书。
为什莫没完啊?
想看下去。。。。。
楼主继续!
写得很好。很有启发。有时间能交流最好了。
没了??????
好啊!真是不错,看来真是非常有心得啊。
希望能和楼主以及诸位多多交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感谢您的文章。
在这里也对栖息谷提一个建议:头衔可以更改为学术的吗?论坛游侠等称呼总觉得不太适应这些家人
自认为阅书无数,却难得,写得很不错
虽然有些地方比较粗糙
等了很久了,希望看到更加精彩的下来!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