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看书,你“看懂”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hx1750    时间: 2010-11-30 07:51
标题: 看书,你“看懂”了吗?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一起谈看书的心得,我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有很多书看起来不难,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很有趣,但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道理就需要有很深的积累和沉淀了,只有理解了书中的内容,我们才能说“看懂”了。fficeffice" />

记得在小学二年级就听了单田芳播讲的《三国演义》,三年级的时候看了这本书,现在有空还在看。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变了好几次。就拿“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孟德”来说吧:

l       上小学时我非常佩服关羽----真够哥们,讲义气,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尽管自己在军师面前立了军令状,但为了报答曹丞相的恩惠还是放走了他。宁可自己被杀头,也要知恩图报,做人就要像他那样;

l     上了中学后就觉得关羽目光短浅,有小义而无大义,为了自己的名声(虚名,甚至是虚荣)毁了大家的事业,放走曹操是典型的妇人之仁;

l          大学学的专业是管理,那个时候自我感觉非常好,自以为看问题已经具备了很深的专业眼光:这件事不但是关羽的错,更是诸葛亮的错,要追究诸葛亮的领导责任,因为关羽是他派出去的。诸葛亮用人不当,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l        直到后来懂得了战略,我才意识到诸葛亮的高明:保全曹操,给东吴留下一个强大的对手,使其不但不敢吞并掉弱小的刘备,反而要和刘备结盟,从而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还顺便成全了关羽的“义”,同时又抓住了关羽的小辫子),而这正是隆中对的核心思想!否则这事会变得非常简单。尽管刘备兵微将寡,但还是有张飞、赵云、刘封、糜竺、糜芳等人可用,只要把关羽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掉一个个,曹操都休想逃脱。

同样的书、同样的章节、同样的内容,从最初的“义气”到“战略”,阅历和经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一个语文基础还过得去的小学生应该可以毫不困难地“看完”四大名著,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看懂”这几本书。

不曾经历,不为经验,也谈不上深刻理解。这正如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人,可能看了很多谈恋爱的书、电影、电视……,但他却无法真正理解失恋是怎么回事,什么感受,他更没有资格跟别人分享对于失恋的理解。

“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深刻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感觉它。”,只有深刻理解了书中的内容看,我们才能说“看懂”这本书了,只有在“看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 franksun20    时间: 2010-11-30 11:07

以前读孔乙已时,老师会拿他会四种回字的写法笑他迂腐,现在想想,做考据的人是必须要知道的,这又有什么可笑的呢?鲁讯有时也是个愤青。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上学时也顺着老师的意思理解,其实小说里范进考不上是因为他的才华远远高于考管,主考的看了三篇才知道他写的大概是什么内容,觉得是篇不可多得的文章。我想作者其实想说当时的制度等问题,把有才能的人也埋没了,读书人也没有其它路可走。并不是范进读死书,只不过他把书读得太好了,没人识货罢了。现在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公司也存在,下级比上级优秀、能干的,上级不支持下级的等等,不在一个层次,不能相互理解,不是谁的错,只是造化弄人。


作者: huangchuncai    时间: 2010-12-2 10:55

深有感悟,难怪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作者: gdljc    时间: 2010-12-3 21:11

角度改变观念

 


作者: 落草为蔻    时间: 2010-12-4 11:24

不断的回顾,不断的进步


作者: breaken    时间: 2010-12-4 12:48
以前看书,喜欢与自己对照,参照自己的行为,以为改之;看来必须多读几遍了,秉承怀疑的态度,我错,则改,无错,加冕。。。。
作者: lililala    时间: 2010-12-4 16:41

看书不在于多,在于精,读懂一本书胜似看十本书 。

怀疑书者也怀疑自己


作者: chenhongp1588    时间: 2010-12-5 09:45
听君一席话,胜读好几本书啊!
作者: rodulph    时间: 2010-12-5 17:47

和楼主同感!

读书理解的内容随着阅历增加而更加深刻!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