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内容的正确性与情报收集的例行化是战略运用的左右手。
美军登陆作战在企业上的应用
美国在二战期间,曾把“强者的战略”和“弱者的战略”巧妙地分开,应用在各地的战斗和登陆作战中。他们将作战的整体计划和个别计划、大陆战和岛屿战、由联合舰队的机率战和一对一的战争,分别采取不同的战略,并试图使之标准化。
从这种背景发展出来的蓝契斯特的战略的技术和知识,在大战终了后被应用到企业的战略中,使得经营思想和行销的技术带来了某种程度的革新。其中之一的地域战略,被广泛应用到未开发区域的渗透方法、据点的创造方法、对敌攻击的方法、维持据点的方法等等上面。
尤以未开发地区域的渗透战略,很明显的是源于美军登陆作战的技术知识。其基本原则有三:
①渗透,是弱者战略的运用。
②“三点攻略法”,是创造据点的条件,也是维持据点的条件。
③登陆敌人的弱点,将一点集中主义的成果,藉差异化来确保。
以上这三个原则,在中太平洋的美军登陆作战中,充分发挥无遣。并且,在细分化的地域情报收集、敌人动静的把握、轰炸的伪装作战、第一登陆地点的一点集中主义等等,可说是弱者战略的彻底执行。
蓝契斯特法则被应用到企业的战略中,是1957年以后的事情。当年美国的企业以欧洲为中心,做为渗透海外市场的登陆作战,在战略上获得辉煌的成功,因而促成许多人对蓝式战略在企业战略运用上的关注。此后,各国竞相研究此法则,并加以应用,而使蓝式法则享誉于世。
市场占有率竞争的时代
为什么今日的行销,要有蓝式战略的助臂?在经济不景气,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很多行业在难以维持场面的情况下就会展开倾销。但更基本的不景气构造,则是紧随企业快速成长期而来的成熟期的特性。成熟期也叫安定期,但在构造上却是非常不安定的。所谓成熟期,在行销学上有以下五个特性:
※第一个特性:低价格支配的特性
成熟期的第一大特性是低价格支配,亦即支配市场主流的基本因素是便宜。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间的不平衡。
市场占有率呈现分散型时,占有率较低的企业往往采取倾销的策略,使价格落到期望值之下。其结果是导致价格的大混战,形成各式各样的价格维持政策。但如果占有率在40%以上时,也可采取吸引“上浮层”的高价格渗透策略。
※第二特性:品牌、广告乏力——人员销售的标准化时代
成熟期的第二个特性是广告和品牌的效果减弱,商品本身无法具有决定性的销售力。此时,对于广告反应最烈的是那些销售业者,而不是实际的产品购买者和使用者。广告效果主要是系于对销售业者心理上的一种安全保障的心理机能。
这可从“知名度”和“购买率”的不一致上看得出。同样,品牌力也是如此。是占有率的结果将品牌固定化,而不是品牌力决定占有率,其因果关系整个颠倒了过来。
其结果是销售的成败所系转移到人员的推销上来,人力销售变成了决定性的条件。因此,推销员的管理再重视,成为成熟期的行销战略,推销员的品质强化,作业标准化,手册化的管理也成了必要的战略。
作者: wjx
时间: 2004-1-8 11:44
※第三特性:经销商主导的特性
成熟期的第三个特性,是市场的重心转移到经销商,行销功能上,商业资本比产业资本占优势地位。在成长期,中心是在厂商一方,到成熟期时,市场就转移以经销商为主导。其中尤以大宗批发商领导尤为强劲。
因此,厂商面临顾客通路重整的问题时,必须慎重考虑,究竟是要透过大宗批发的间接通路还是采取自营的直接通路?大的经销商往往会反客为主支配厂商,尤其对中小厂商来说,如不听从经销商的要求,往往会产生产销分离的情况。对于这种经销商来说,厂商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呢?这是成熟期的第三个课题。在今日的行销战略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四个特性:占有率限制营业成长率
成熟期的第三个特性,是占有率限制营业额的成长。占有率较高的话,成长率也较高,其结果会导致寡占化的形成和企业间格差的扩大。
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一事实,那就是在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别占有率几乎多呈平行线,但到了成熟期,企业别的成长率,开始出现第二次曲线化,其差距愈来愈大。换句话说,如果第二位、第三位对第一位没办法采取有效的差异化战略,其差距会愈来愈大。最后导致寡占化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占有率的差距加大,而占有率又限制了营业成长率,造成一种循环。
※第五特性:倒闭企业增加——销售不振的对策时代
第五个成熟期的特征是,企业的倒闭不分产业别或行业别的特征,大都是因企业战略的掌舵不善所造成的。
简单地说,倒闭的最大原因是销售为振,而不是因为金钱的关系。销售不振才是倒闭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营业绩效不良,最主要的是占有率的差距造成业绩成长缓慢,尤其在不景气时,差距的扩大会加深。营业为振所造成的倒闭,也可以说是“占有率的倒闭”。
■占有率的竞争时代
根据成熟期的种种特征和现象,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在成熟期是以占有率和力的关系为竞争的中心。因而对于占有率的绝对值的把握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更重要的是认清必须采取什么力的关系。总之,要扩大占有率,须采取什么样的差异化战略?或造成什么样的对峙形势,以取得力关系的优势?这是行销战略中的重要课题。而以占有率科学为主的蓝式法则,在行销领域中所占有地位,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
物量法则——完全消灭敌人的战略
◎由第二法则演化的全杀战略
第一法则中m0、m、n0、n的平方,就是第二法则的集中效果,已如前面所述。
以下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物量法则:
A军1000人对B军500人的战斗,假设武器效率E是1,试求A军的损害量。
亦即,假定敌我之兵器性能相同,1000人对500人的战斗,1000人的一方会损害多少人?
∵(m0)2-(m)2=(n0)2-(n)2
∴当n=0时,A军剩余兵力数m=根号((m0)2-(n0)2)
这就得出A军损害量为
m0-m=m0-根号((m0)2-(n0)2)
这个公式是以n=0为条件的,同时这个公式也是是n=0的条件,系由蓝契斯特的第二法则演化的结果。一般这个公式称为“物量法则”。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经常受到美国的物量法则支配而屡屡战败,这个法则就是今日所称的蓝契斯特法则。
回到上面的例子,1000人对500人的战斗中,B军500人全部阵亡,而A军只有134人阵亡,双方损害量的比率为134:500≈1:4。由此可知,二对一的力关系的战斗,在武器效率相同时,损害量大致是一比四。
其次,假设是展开第二回合的战斗,A军用剩余的866人,B军再补给500人,形成866人对500人的战斗。此情况下,可由公式得知A军有159人战死,而B军500人全部阵亡。损害量之比率大致为一比三。159:500≈1:3,相当于866:500=1.73:1的战斗力平方3:1的反比。
由此可知,损害量经常与战斗力平方成反比。
最彻底的竞争战略,乃是将对方彻底地消灭。
蓝契斯特战略模式——库普曼的战略
前面已经提过,蓝契斯特法则是非常单纯而易于理解的法则,主要是单兵战斗型法则配合集中效果战略“规则化”问题。
二战期间,有位名叫库普曼(B.O.Koopman)的数学家,将蓝契斯特法则加以修正,并将之一般化,做为竞争战略,这就是“蓝契斯特战略模式”。以竞争的战略来说,这可说是比较重要的。
库普曼提出修正的理由是:
第一:战争是指敌我两军的战斗,但实际上,兵力是时时刻刻在补给的。一百个人战死,马上又补足一百个人,战斗就在这种力关系的变化中进行。
第二:双方一直在生产武器,彼此都不懈地在武器的性能上求胜对方。
第三:补给力的机能限制了第一、第二条件。也就是说,补给速度、补给量是补给的条件,补给力弱的话,兵力的补充和兵器的补充会受到限制。
库普曼以蓝契斯特的观念为基础,加以发扬光大,并将交换比E的观念做了更详细的分解,将交换比分为“战略力”和“战术力”两种。
他将武器的输送力和武器的制造力(生产力)视为战略力,兵力数和兵器数为典型的战术力。但战斗时,生产力也并非一定的。比如二战时,美国B29型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使得日本和美国的轰炸机的性能比产生了很明显的差距。B24型轰炸机和日本的轰炸机在性能上没有殊异之处,但B29型在续航距离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使双方在战术、战略的性能上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从那时起,美军就开始扭转了颓势。因此可知,兵器的性能也不是一定的。
并且,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会受到敌人战略力的影响,而本国的防御力也难免受到左右,这是蓝式战略模型公式的基本想法,因而将交换比的领域分为战略力(Stratgy Force)和战术力(Tactical Force)。我方的战略力和敌方的生产力相对应,且我方的战术力和敌方的战略、战术力相对应。同样地,敌方的战略力和我方的生产力相对应,而敌方的战术力和我方的战略、战术力相对应。公式如下:
蓝契斯特战略模式:
Mt=1/3(2ρN-M)
Ms=2/3(2M-ρN)=2ρNt
Mt:M军的战术力 Ms:M军的战略力
M=Mt+Ms N=Nt+Ns
ρ:战略系数 ρ=根号3的(Q/P) 其中 P:M军的生产率,Q:N军的生产率。
P和Q是库普曼所谓的生产率。这是以时时刻刻的战斗变化为前提,考虑战术力损失率的比例定数,和表示生产力减少率的比例定数,将此关系以微分方程式展开,把均衡的条件导入竞赛理论,所导出之模型。
战略力:价格、广告、通路、产品开发等
战术力:直接销售投入量
竞赛理论——以最小损害量换取最大成果
.
所谓“竞赛理论”(Game Theory)是说,如果敌人采取A战略的话,我方会遭受多少损害;若我方采取A'战略的话,可以让敌方遭受多少损害。根据各种战略的种类、方法来组合,使敌方遭受最大损失,而我方损失最小的一致点所采取之战略。若假定这个一致点是存在的,这个点叫做“暗点”,寻求这个暗点的战略就叫做纯粹战略(Pure Strategy)。
若找不到这个一致点的时候,则必须以概率法找寻这个暗点,这叫做混合战略。“蓝契斯特战略模式”是假设可以找到这个暗点,适用“最大最小的原理,并假定有个均衡条件”。其模式是:
Mt=1/3(2ρN-M)
Ms=2/3(2M-ρN)=2ρNt
式中Mt是我方的战术力,Ms是战略力。式中的ρ是蓝契斯特战略系数,是敌我生产率的比率的立方根。所以战略系数的三次方,即等于敌我的生产率比Q/P。
在此,兹省略比较复杂的计算,将注意力集中在“1/3”和“2/3”的数字上。之二个数字表示,全部的战斗力中,战术力占1/3的比重,而战略力占2/3的比重,亦即战略力和战术力的力分配是二比一。
这个模式的成立,必须有几个条件为前提:
一、全部的战斗的2/3以上之比重必须放在战略力;
二、为避免模式变成负值,M<2ρN,N<2M/ρ,为两个必在条件。
此模式意为:当敌方的整体战斗能力增加的话,也会在某种程度内增加其战术力。这是蓝契斯特战略模式成立之必要的均衡条件。
作者: wjx
时间: 2004-1-8 11:45
战略模式在行销战略上的应用
.
根据库普曼的创见,可以把战略模式很巧妙地应用到行销领域里。但第一个大前提是,在所有的行销力量中,战略力和战术力的比重应是二比一,这是行销战略中,力分配的基本原理。
战略力:战术力=2:1的分配率是均衡条件之所需。在行销战略中,战略力是看不见的决策范围,例如:价格战略、广告政策、通路战略、商品开发战略等。而战术力主要是看得见的范围,直接沟通的属于“量”的销售力。如销售组织、销售力、销售员的品质等。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延伸到行销成本的分配。譬如:直接销售费用必须占行销成本的多少比率?
我们在决策上经常犯一个错误,即偏重战术而忽视了战略,只重于短线利益,所以在经费的分配上,对于直接销售费用不加限制,而对于战略性投资,则是受到了“短视”的阻碍。由前面所述,我们已知战略、战术的比重,是以战略力的投资不得低于总成本的2/3为前提,这是维持战力均衡的必要条件,在成本分配前不能不加以了解。
在实际战斗中,补给力、生产力、作战基地等,相当于战略。在行销的分类中,工厂设置、仓储运输、服务中心等的问题,是属于补给力的范围,而作战基地相当于通路战略的范围。
再如,要设立多少销售专门店?要组织多少代理店?等等,是作战基地的建立问题。此外,商品制造力、价格问题是属于战略的范围则勿庸置疑,这些都是决定性的战略问题。
另外,敌方销售人员的活动、销售促进、海报等,只要稍加调查,即可得知,因而之是属于战术的范围。战术就是可以目测的领域,但从所看之物究竟能推定什么呢?这是调查的基本态度,应尽量从这些基本资料去推断实际动态,掌握其确实的“量”。
战术力既和敌人的战略力相对应,也应该和敌人的战术力——防御力相对应。因此,不只要削弱敌人的战略力,同时要削弱其战术力,这是库普曼在战略应用止的发现。
行销战略上的法则
以下提供一项资料做为行销战略法则的实际验证。下面是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Dr.J.G.Udell在行销要因所战比重的问卷调查中,所显示的调查结果。
行业别战略要因的重要性排序(%)
要 因 生产性商品 耐用消费品 一般消费品
——————————————————————————————
Mt:推 销 40.9 37.5 34.7
——————————————————————————————
Ms:通 路 10.1 18.7 26.3
商品开发 29.0 24.3 22.8
价 格 19.0 19.0 16.0
其 它 1.0 0.5 0.2
——————————————————————————————
合 计 100 100 100
从这个资料来看,和蓝式战略法则大致相符。
但是在行销活动构成的要因分析中,生产性商品和消费性商品就大异其趣了。生产性商品在人员推销上有很明显的突出之处。相对地,消费性商品在广告媒体的运用比重上,比生产性商品要大的多。如下表:
行销沟通要因之排序
行销沟通 生产性商品 耐用消费品 一般消费品
——————————————————————————————
Mt:人员推销 69.2 47.6 38.1
——————————————————————————————
Ms:电波广告 0.9 10.7 20.9
印刷广告 12.5 16.1 14.8
销售促进 9.6 15.5 15.5
商标及包装 4.5 9.6 9.8
其 它 3.3 0.5 0.9
——————————————————————————————
合 计 100 100 100
在实际行销活动中,生产性商品和消费性商品在通路上有显著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生产性商品必须有附带说明,除了人员推销外,尚须印刷品以资配合。而消费性商品,主要是要求普及,在战略性的作法上尤需加强,因而广告的运用甚为重要。
由以上各部分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蓝契斯特战略模式的结论:
第一、如何分配战略力和战术力的比重,是均衡条件的一个前提;
第二、占有率的象征数值由蓝契斯特战略模式的展开而登台。
三一理论——反败为胜不可能之数值
从库普曼的“蓝契斯特战略模式”,我们可以导出几个重要的数值,诸如敌我双方的战术力和战略力的比率、战略力的内容比率、战略力和战术力的的关系,任何一方变化时,均衡条件马上无法成立……等的数值。
举例来说,敌我双方的战术力,在双方的关系变成三对一时,就没办法保持均衡,这也是从公式中导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本来,弱者的战略就是①制造第一法则型的场面和状况,或者是②提高交换比E以扭转兵力数方面的劣势。但是,如果兵力数的差距在3比1以上的话,即使弱者可以制造第一法则型场面,不管如何提高其交换比,对弱者来说,胜算仍是微乎其微。
相反地,对强者来说,只要形成“三一”的局势,则有如铜墙铁壁般坚固不移。
在行销战略上,店铺之间的顾客店内占有率之争,可以说是局部战的极端。如果在每一个店铺的店内占有率以“三一”的形势压倒对方,则对我方的市场来说,可谓固若金汤,而敌方之反败为胜,则难如登天。弱者至少必须以三倍以上的交换比来反击对方,否则绝对无法凑效。
假设商品力相同,价格也相同,通路也相同的话,对方三倍以上的交换比就是三倍的折扣、或三倍的访问次数。
然而,对方三倍以上的访问次数实在是不太可能。如果强者一方一周拜访二次的话,弱方必须拜访六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一”在占有率的数值上,就是75%。以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值来说,73.88%已算是独占的条件,后面会有详述。
总之,“三一”是回生乏术的数字。
胜则战,不胜则退——避免困兽之争
当局部战斗的力关系发展到“三一”以上的局势时,反败为胜几不可能。这种时候,没有必要再投入无谓的战力,应知难而退,避免作困兽之斗,否则,只有徒然消耗占力而已。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诚乃战略之一。
蓝契斯特战略,不仅是竞争中的必胜战略,并且是在竞争的败局中,避免遭受太大损失的一种战略。撤退和进攻都是战略,这是不能忘记的。商场如战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培养锐利的眼光,冷静地分析市场情况,只要竞争不利我方,就必须有“不利则退”的决策勇气。
孙子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蓝契斯特战略,在这一点上和孙子兵法可以说非常类似。
不知道撤退的战略,就不知道再登陆的容易性。战场中没有所谓的“耻”字,强钢易折,弱水难断,一决生死的时代已远矣。战况不利时撤退,有利时再进兵,这才是上策。
反观日本人,似乎没有“退”和“逃”的战略,将此视为奇耻大辱,战场上如此,商场上也是如此。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只要某种产品失败一次,绝不会再生产同样的商品。事实上,新产品开发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乃是将别人以前失败的产品再重新模仿、改良。
美国的企业,在遭逢业绩不尽理想时,便暂时停止营业,一段时间后又重整旗鼓。这也是战略上的一种运用。总之,能否适时地在该缩减时则缩减,在不利时则撤退,可算是战略作战的一个要件。
“三一”是判断的一个基准,如果没有这个基准,不管使出什么战略,都无法发挥战略的机能。任何时刻皆必须掌握正确的敌我双方关系的资料,才能造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
作者: 烂命一条
时间: 2004-1-8 19:05
好文章,存下了。
作者: mickey21cn
时间: 2004-1-8 19:21
以下是引用烂命一条在2004-1-8 19:05:00的发言:
好文章,存下了。
作者: 运动
时间: 2004-1-17 21:26
谢谢
作者: 雨飞
时间: 2004-1-29 16:11
深,
作者: 错过冬季
时间: 2004-1-30 12:34
还有没有更好的文章发上来啊~
作者: 代言双子座
时间: 2004-2-2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qj9024
时间: 2004-2-3 14:24
我有书,可是一直看不太懂!放在枕边,看了几页就想睡……
作者: yhh1976
时间: 2004-2-9 16:37
thanks
作者: jorden
时间: 2004-2-9 21:31
hao dongdong
作者: yuanshan
时间: 2004-2-10 16:38
经典文章
建议放置于顶部
作者: cslai
时间: 2004-2-12 11:44
hao
作者: qxgtalk
时间: 2004-3-1 02:25
《营销战》[美国]A·里斯 J·特劳特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定位论大师最畅销的作品)
作者: kldyl
时间: 2004-3-4 10:14
谢谢!好东东!
作者: twx
时间: 2004-3-4 21:01
看看先
作者: 小呆
时间: 2004-3-5 00:53
好东向,如果能下载就更好了!
作者: shgliu
时间: 2004-3-14 21:26
楼上,真的是高手啊!
作者: shgliu
时间: 2004-3-14 22:07
写得漂亮,可惜很难一下子领悟啊。楼主一定是一位高手,能否多多交流:
msn:
shgliu2000@hotmail.com
email:
shgliu@pku.edu.cn
作者: qdnbcc
时间: 2004-3-22 10:46
这么好,怎么能不顶!!!!
作者: 崇萱
时间: 2004-3-27 14:04
谢谢
作者: tengel
时间: 2004-4-1 16:09
太深奥了,一时看不懂!!!
[em08]
作者: purple1115
时间: 2004-4-2 12:55
太酷了!
作者: 123456
时间: 2004-4-2 15:55
崇拜!
作者: yindaming
时间: 2004-4-2 16:36
我看了之后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不知道应该说好还是不好,只是觉得有心情的时候再看一遍!
作者: 华剑
时间: 2004-4-4 18:59
不错,可读 !!
作者: wenjia168
时间: 2004-4-7 20:42
对你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
作者: 月亮山
时间: 2006-7-27 15:19
目前网络上关于该理论最好的文章。不知楼主是否有什么好的例子?
作者: 月亮山
时间: 2006-8-1 22:17
一点小更正,Game Theory中文翻译为“博弈论”。
作者: fencer21
时间: 2006-8-30 10:48
文章不错,但少一些错别字就好了
作者: lai12345
时间: 2006-12-13 23:33
因为你的这篇文章我加入了
作者: lansehu
时间: 2006-12-14 17:43
不错,要好好学习了。呵呵。
作者: 布秋仞
时间: 2006-12-16 18:52
有些深奥,先下了,慢慢体会,谢了。
作者: dengbo1234
时间: 2006-12-29 15:34
非常感谢!文章很好!谢谢家人
作者: fuxuefeng
时间: 2007-3-28 16:24
[em02][em02][em02]真的不错!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