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 肖传国:从“教授”到“叫兽” [打印本页]

作者: doublewin    时间: 2010-9-26 18:41
标题: [原创] 肖传国:从“教授”到“叫兽”
    肖传国这次真的“进去”了!

    一个教授级的刑事犯罪嫌疑人本来就够引起轰动的,加之还是“准院士”级别的,有自己的“独创理论”(“肖氏反射弧理论”)。这样的人从科学的殿堂一步跨入法院的审判堂,跨度够大的,想不引起轰动都难。

    这位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本来在自己的领域中还是有较高声望的,但他自己显然还想在更大的范围内放大自己的影响,得到更多的名利。“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死对头”方舟子,让自己的院士晋级之路堵塞,“理论”价值“归零”。在一系列的口水战、隔空对骂、对簿公堂以后,肖传国终于拿起了“锤子”,欲置方舟子于死地。而在这之前,他已经成功策划了袭击另外一位打假人士方玄昌。

    事情本身的来龙去脉既简单也复杂,但这样的结果还是让公众吃惊不小,包括很多本来支持肖传国的人,现在也实在无法为他的行为寻找新的托词。“教授”这样一个温文尔雅、学识人望的称号,居然在一夜之间与穷凶极恶、虚假贪婪等直接挂上了等号,社会各方人士是既担忧、又胆寒!

    分析一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无非是“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只有十分熟悉肖传国本人的性格气质以及成长背景才有可能作出比较好的分析与判断,这个一般人难以做到;但检视一下肖传国生活的外部环境,还是有很强大的诱因引导他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险境的。

    一、“当上院士就是家里放了一台印钞机”。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一位朋友说的。他自己身为博导,也做过科研机构的中层管理者,对于科研的规律以及科研管理的“潜规则”都比较了解。无论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还是自己周围小团体以及所在单位的利益,有这样的一台“印钞机”实在是太美妙了,由不得你不在争夺“印钞机”的时候全力以赴。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当上院士以后至少有以下的一些好处:1、各种国家级、省部级、单位级别的特殊津贴等陡然上升了N个级别,在高房价、高消费的现代社会,这些津贴对于那些不会做生意,手中也没有公共资源进行寻租的学问人来说,是一种现实的极大诱惑,基本上也是这些人提高家庭地位的主要通道;    2、中国的院士目前是终身制的,因而所拿的高额津贴也是终身的,有人说他们是“终生不退休的特殊公民”,此言不假。相对于现在各高校与科研单位正在大力推行的“绩效考核制”来说,院士制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铁饭碗”,一旦进入,旱涝保收,由而打破了头进入都是值得的。国家领导人还有一个退休的年龄,但中国的院士是真正没有退休年龄的特殊群体;3、院士的“印钞”功能还在于可以领衔一大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还可以在一系列的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及各种挂职、兼职中得到巨额的经济回报。

    在一个拜金主义盛行或者至少是缺少金钱寸步难行的社会,能够具有如此之高的“投入产出比”的岗位并不多见,肖传国显然非常熟稔这样的基本原理。他的海外教育背景、他的“肖氏独创理论”,他的单位头衔,显然无法满足他膨胀的名利欲望。如果能够加上院士的头衔,一切立马会换个样:他的诊所将人流滚滚,他的项目会接二连三,他的钱财能钵满盆满。这些,肖传国比谁都更清楚。

    二、“院士是“权”“利”通吃的高级平台”。  肖传国为什么那么在意院士的落选?这个与他的高期望固然有关,也与院士可以带来广阔的“前途”与“钱途”从而满足他的高期望有关。上面已经分析了“钱途”的影响,其实中国的院士制度是“仕途”、“钱途”相互贯通的,因而对于学人的诱惑与影响就更大,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院士要进入官场的话,走的大都是VIP通道。2003年,竟然有几名省部级的官员是院士候选人,从反面说明了有顶院士帽子戴着的巨大光环效应;2、一旦入选院士,要做个校长或院长之类的,易如反掌。如此,各种各样的学术资源与行政资源就可以集于一身,讲白了,就是可以完全不用自己干活,却能够轻松地把别人的成果揽为己有;3、学界毕竟相对清苦,也比较寂寞,一旦打通了与官界、商界的关系,有一个“官产学”的综合平台,那样的人生显然是另外一番“风光”的景象。

    从肖传国的各种言论来看,显然他的“抱负”不小,追求这些“抱负”的动力也十分强劲。当强劲的动力遇到致命阻隔的时候,那种摧毁阻隔的内在冲动显然是十分可怕的。

    三、“没有道德约束的科学是一种邪恶的科学”  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科学成果的运用却取决于你的社会学目的,目的不同,产生的结果将会天差地别。另外,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本身,由于普通民众与科学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在展开科学研究或者是运用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时候,是否能够采用某种方法以及最终效果如何等,在很多情况下是取决于科学家的道德良心的。换句话说,如果他的道德取向有问题,为了名利等,可能在公众不知晓或无从论证的情况下让公众集体“吃错药”,这样的结果是:科学家的私利得到了,公众的利益受损了。

    肖传国应该受到过比较严格的科学训练,但在这同时却没有受到过“科学为什么?”的学术规范训练,或者是接受过类似训练以后,在各种诱因的促使下,思想异化了,偏离了当初的追求。事实上,在学术的规范方面,道德约束仅仅是虚拟的方面,是“软”的,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法律与制度的约束,是一种“硬”的约束。但可惜的是,在目前的中国,无论是“软”的道德约束,还是“硬”的法律约束,都有那些心怀不轨者可以“回旋”的巨大空间,某些人甚至敢于完全无视这两者对自己的约束。

    当一个社会看中的是你最终拥有的财富,而不看中你取得财富过程的合法和道德与否的时候,肖传国们自然把所有的注意力用在了“结果”上面。方舟子妨碍了他取得这样的结果,自然要竭力除之;这样的结果导向在科学领域的最大危害就是不按科学规律进行研究,而是按照人为的欲望去操纵科研的结果,就像当年韩国的黄禹锡那样,少数人走得更远。

    肖传国敢于践踏法律来实现“梦想”,又说明两个问题:造假成功的获利巨大,造假失败的惩罚(包括法律的制裁)微小,换个马甲,沉寂一段时间以后,还可以再战江湖的。

    四、“网络同好的遥相呼应壮了他的贼胆”。  网络时代的到来相应带来了网络暴力,这种暴力的渲染是过去的非网络时代所无法想象的。纵观这些年的一些丑闻事件,无论是“周老虎事件”还是“挟尸要价事件”,都可以看到网络暴力的影子,给那些本来孤立无援的作案者以巨大的“精神支持”,肖传国的案子也不例外。

    一开始肖传国的胆子并没有如此之大,但是在一帮对方舟子穷追猛打、上纲上线的网民的助威下,他一下子觉得自己的“事业”高尚了很多:譬如他们说方舟子否定中医就是否定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譬如他们说方舟子支持转基因食品是有卖国害民的企图,再譬如他们说方舟子打击名人是因为有阴暗的嫉妒心理等……在这些网民们搜罗来的各种理由支撑下,肖传国的精神高涨了很多,原来极端自私的诉求现在贴上了“爱国”正义的标签,助长了他敢于以身试法的胆量。

    网络同好的遥相呼应也带动了一些传统媒体的持续跟进,这无形中又给肖传国注入了新的刺激因素。本来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真实”,但在收视率、眼球注意力、广告投放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加上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道德定力,少数新闻媒体由此加入了对于真实的讨伐之中。像方舟子遇袭以后江苏电视台就有一档节目的取向非常的明显:没有从事实层面进行选材,而是从事先设定的猜想方面给予肖传国以隐性但有力的支持,形成了不是帮凶也是帮凶的不好局面。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